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集裝箱貨量出現短暫反彈,外貿真正複蘇還要多久

發布時間:2023-03-14 09:47:58 第一財經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我們(men) 3月的櫃子數量比2月同期增加了一倍。”

3月12日,專(zhuan) 注中美航線服務的國際貨代企業(ye) 負責人蔣青告訴第一財經,他們(men) 已經回到了忙碌的狀態,3月以來的工作量比2月明顯加大,一方麵是因為(wei) 環比翻倍的貨量,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在總量減少、價(jia) 格下行的背景下,團隊和客戶溝通的頻率遠超以往。

隨著春節後各地工廠陸續開工,國內(nei) 供應鏈恢複正常運轉,雖然碼頭空箱堆積的現象尚未消失,但集裝箱運輸的短期反彈已有顯現,海外市場需求也在庫存的下降中逐漸複蘇。不過,疊加多方麵因素,集運及外貿市場真正複蘇還需要時間。

集裝箱貨量短暫反彈

蔣青認為(wei) ,今年春節開工後一個(ge) 月呈現出的反彈態勢比往年都要明顯,“今年我們(men) 的增速是100%,以前我們(men) 3月環比2月的增速大概在60%”。

其中,從(cong) 由外國買(mai) 方支付運價(jia) 、主導航運的FOB(船上交貨)來看,3月的反彈不太明顯,但從(cong) 由中國買(mai) 方支付運價(jia) 的CF(FOB價(jia) 格加運費)或DDP(稅後交貨)來看,集裝箱的數量已出現了明顯反彈。這意味著,由美國買(mai) 方主導的訂單有所下滑,也還更多處於(yu) 觀望狀態,而由中國主導的訂單,尤其是絕大多數以DDP運出的跨境電商訂單已率先呈現上升態勢。

根據蔣青的觀察,和疫情前相比,客戶數量在增多,出口訂單在變小。“以前一個(ge) 訂單就是10~20個(ge) 櫃子,現在隻有4~5個(ge) 。不過客人數量變得更多了,有些小的訂單也都接了”。

最新監測匯總數據顯示,3月12日,全國監測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14.1萬(wan) 噸,環比下降2.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2.5萬(wan) 標箱,環比增長7.5%。

除了大環境,反彈的程度和企業(ye) 本身的市場策略不無關(guan) 係,不同企業(ye) 對於(yu) 市場冷暖的感受也存在差異。

浙江一家貨代公司的負責人李林對第一財經表示,他們(men) 目前感受到的反彈並不明顯。碼頭空箱依然不少,不過部分航線的運價(jia) 略有增長,比如中國對美西的運價(jia) 微漲了100~200美元。在整體(ti) 仍然相對低迷的背景下,跨境電商的貨運多了起來,“今年跨境電商的櫃子數量應該會(hui) 有較大增長”。

從(cong) 浙江全省的情況來看,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於(yu) 3月8日發布的2023年2月浙江省港口生產(chan) 主要統計指標顯示,今年前2個(ge) 月,全省外貿貨物吞吐量為(wei) 去年同期的99.9%,集裝箱吞吐量為(wei) 去年同期的102.9%。其中,占比最大的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為(wei) 去年同期的96.33%。

一站式國際物流服務平台“運去哪”CEO周詩豪告訴第一財經,今年的形勢不能說好,但也並不糟糕,對他們(men) 而言集裝箱數量一直在創新高。今年1~2月,中國區的集裝箱運輸規模一直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疫情期間的規模增長隻有5%,那時是價(jia) 格和利潤暴漲,但規模難漲”。

在周詩豪看來,空箱堆積嚴(yan) 重的主要原因還是“一年把幾年的箱子都造了”,導致供大於(yu) 求,和外貿形勢以及市場需求本身並不完全掛鉤。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在集裝箱海運市場高漲的行情下,全球生產(chan) 了超過700萬(wan) 標準箱集裝箱,是常規年份的近3倍。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最新數據,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並未出現明顯反彈。3月10日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比一周前下跌了3.5%,除了日本航線微漲2.2%,東(dong) 南亞(ya) 航線持平之外,其他航線依然下跌,其中歐洲航線、美東(dong) 航線和美西航線分別跌了5.6%、4.4%和3.2%。

“的確聽到部分企業(ye) 反映最近集裝箱貨量有反彈,不過整體(ti) 運價(jia) 還沒有明顯的反彈。”專(zhuan) 業(ye) 航運信息谘詢平台信德海事網主編陳洋對第一財經表示,按照市場的周期,3月之後貨量應該要慢慢回升了,但運費受新增運力以及閑置運力回歸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短期內(nei) 走勢仍然不明確。

蔣青認為(wei) ,3月的這波反彈是暫時的,集運市場的真正複蘇,可能還要等到今年四季度。

外貿繼續結構性調整

雖然空箱堆積的主要原因在於(yu) 集裝箱生產(chan) 過剩導致的嚴(yan) 重供大於(yu) 求,但隨著外貿需求陸續回暖,集裝箱的供求關(guan) 係也會(hui) 有所好轉。

就外貿而言,自去年下半年結束了普漲後,下行挑戰加大的同時,結構性調整與(yu) 分化趨勢還在繼續。

“有些工廠已經拿到了下半年的新訂單了,開始回暖了。”蔣青認為(wei) ,整體(ti) 外貿能恢複到什麽(me) 程度還不得而知,但新能源汽車、戶外電池以及高端機電產(chan) 品,仍然具有較高的增長性,也成為(wei) 他們(men) 重點關(guan) 注的市場。

周詩豪也表示,除了新能源汽車、儲(chu) 能,光伏以及一些機械設備也都在增長。就連傳(chuan) 統的服裝紡織行業(ye) ,也有企業(ye) 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海外消費庫存不斷下降,補貨需求將會(hui) 增加,從(cong) 而帶動中國供給上升,“五一前就會(hui) 出現市場小反彈,是已經可以看得見了”,更明顯的反彈則要等到三季度。

根據國盛證券熊園團隊於(yu) 3月11日發布的報告,當前美國已處在主動去庫的早期階段,本輪主動去庫大概率將貫穿整個(ge) 2023年,並且去庫速度可能較快、去庫幅度可能較大。分產(chan) 品看,後續去庫空間較大的產(chan) 品包括機械設備、服裝及紡織原料、電氣設備、家具、食品等;去庫空間較小的產(chan) 品包括電腦及配件、基本金屬及製品、農(nong) 產(chan) 品、塑料橡膠製品等。

阿裏巴巴國際站相關(guan) 行業(ye) 負責人表示,外貿整體(ti) 趨勢是企穩回升,核心依據是通脹正在回落,庫存拐點即將來臨(lin) ,海外采購需求預計在3~4月恢複,目前的情況符合這一判斷。從(cong) 國際站的數據來看,2月海外需求量快速增長,國際站3月新貿節海外需求量增長30%。

與(yu) 國際站合作的義(yi) 烏(wu) 倉(cang) 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自去年底各地逐步放開管控後訂單在當月就出現了回暖,今年春節後開工的回暖速度,也明顯比往年更快,相比往年半個(ge) 月甚至更長的回暖周期,今年僅(jin) 用一周左右時間就恢複到去年12月至1月的出貨小高潮狀態。為(wei) 了滿足操作需求,倉(cang) 庫通過延長工時、增加操作人員等方式,保障客戶及時順利完成國際站交易訂單的履約交付,其中一線人員工時日均延長20%,在崗人數增加30%。

據海關(guan) 統計,今年前2個(ge) 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微降0.8%。其中,出口3.5萬(wan) 億(yi) 元,增長0.9%;進口2.68萬(wan) 億(yi) 元,下降2.9%;貿易順差8103.2億(yi) 元,擴大16.2%。

和疫情期間出口兩(liang) 位數高速增長相比,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的出口相對平穩,讓多數外貿企業(ye) 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企業(ye) 主動“走出去”開拓市場,而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的“中國製造”成為(wei) 了出口的新增長點。

山東(dong) 銳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同偉(wei) 自今年3月開始就一直在海外約見客戶,進行地推。他告訴第一財經,隨著激光器這一核心部件國產(chan) 化水平提高,他們(men) 也感受到了明顯的商機,近年來實現了逆勢翻倍增長的業(ye) 績,並在持續擴張產(chan) 能。

杭州蘭(lan) 帕達體(ti) 育用品有限公司CEO金飛燕表示,開年第一周公司就接到了20多個(ge) 訂單,這讓他們(men) 今年比往年還要提早了兩(liang) 三天開工。和傳(chuan) 統批量化的訂單不同,現在個(ge) 性化定製的小訂單日漸增多。因此,他們(men) 把個(ge) 性化定製的需求作為(wei) 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雖然需求多樣,但利潤率會(hui) 比傳(chuan) 統批量訂單高很多。

正如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3月2日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所言,“歸根到底,今年的形勢是比較嚴(yan) 峻的,但我們(men) 信心更足”。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