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28 09:19:29 經濟日報

張永鋒
2020年以來,受境外需求增長、船舶周轉率下降、港口擁堵、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國際集裝箱海運費一度高漲,市場出現“失衡”狀態。今年以來,國際集裝箱海運費自高位開始震蕩並有所回調。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2022年11月18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jia) 指數報收於(yu) 1306.84點,延續三季度以來下行態勢。第三季度作為(wei) 全球集裝箱海運貿易的傳(chuan) 統旺季,海運運費非但沒有出現高增長,反而呈現出大幅下跌。這背後有哪些原因,如何看待未來市場走勢?
需求下降影響預期
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ti) GDP增速明顯放緩,美元快速加息並引發全球貨幣流動性收緊。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和高通脹影響,外部需求增長表現低迷,甚至開始萎縮。同時,國內(nei) 經濟增長麵臨(lin) 的挑戰也有所增加。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增強給全球貿易和消費需求帶來一定壓力。
從(cong) 產(chan) 品結構來看,2020年疫情以來,以紡織品、藥品、醫療器械為(wei) 代表的防疫物資和以家具、家電、電子產(chan) 品、娛樂(le) 設施為(wei) 代表的“宅經濟”類消費增長較快,加之“宅經濟”類消費品貨值低、體(ti) 積大、用箱量大的特征,一度帶動我國集裝箱出口量增幅創階段性新高。
受外部環境變化,2022年以來防疫物資和“宅經濟”類產(chan) 品出口量有所下滑,7月份以來,集裝箱出口貨值和出口箱量增幅走勢甚至出現了反向變化。
從(cong) 歐美庫存來看,短短2年多時間內(nei) ,全球大的采購商、零售商和製造商經曆了一個(ge) 商品從(cong) 供不應求、全球搶貨、貨在路上到庫存高企的過程。以美國為(wei) 例,一些大型零售企業(ye) 如沃爾瑪、百思買(mai) 以及塔吉特等出現了嚴(yan) 重的庫存積壓問題,尤其電視機、廚房用具、家具和服裝等庫存較多。“高庫存、貨難賣”已經成為(wei) 歐美零售企業(ye) 麵臨(lin) 的普遍問題,這種變化正在抑製采購商、零售商和製造商的進口動力。
從(cong) 出口情況來看,2020年至2021年,受疫情全球蔓延、我國精準有效防控等影響,我國出口商品為(wei) 各國經濟恢複提供了重要支撐,中國在全球商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從(cong) 2019年的13%增至2021年底的15%。2022年以來,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東(dong) 南亞(ya) 等前期萎縮產(chan) 能恢複較快,加之部分產(chan) 業(ye) “脫鉤”影響,中國出口商品占比開始有所回落,也間接影響了我國集裝箱出口貿易需求的增長。
有效運能不斷釋放
在需求減弱的同時,海運供給卻在增加。
遠東(dong) —美西航線作為(wei) 全球集裝箱海運運價(jia) 持續高位的引領者,也是全球集裝箱海運航線的重要“堵點”。受2020年至2021年美國需求暴漲、港口設施更新滯後和適合船型不足等因素影響,美國港口出現過嚴(yan) 重擁堵狀況。
比如,洛杉磯港集裝箱船舶平均在泊天數一度超過10天,甚至部分單船排隊超過30天。同時,暴漲的運價(jia) 和旺盛的需求又吸引了其他航線的船舶和箱子被大量投放到該航線,也間接加劇了其他航線的供需緊張局麵,一度引發“一箱難求”“一艙難求”失衡的局麵。
隨著需求放緩和港口應對更加從(cong) 容、科學和有序,境外港口擁堵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全球集裝箱航線逐步回歸原有布局,大量境外空箱回流也使得之前的“一箱難求”“一艙難求”現象很難複返。
隨著主要航線供需失衡局麵的改善,全球主要班輪公司船舶準班率也開始逐步回升,船舶有效運能被持續釋放。2022年3月份至6月份,受主要航線船舶裝載率快速下滑影響,主要班輪公司曾控製了大約10%的運力閑置,然而並沒有止住持續下跌的運價(jia) 。
同時,航運企業(ye) 競爭(zheng) 策略也開始有所分化。部分企業(ye) 開始強化陸上設施投資,收購一些報關(guan) 行和物流公司,加速數字化改革;部分企業(ye) 強化新能源船舶轉型,探索以LNG燃料、甲醇、電力等作為(wei) 動力的新能源船舶;也有一些企業(ye) 繼續增加新造船訂單。
受近期市場結構性變化影響,信心不足持續傳(chuan) 導,全球集裝箱班輪運價(jia) 快速下滑,即期市場相對高峰時最高點甚至下跌超過80%。承運人、貨代和貨主對於(yu) 運費博弈力度不斷增強。承運人相對強勢地位開始壓縮貨代的利潤空間。同時,部分主幹航線即期價(jia) 格和長協合同價(jia) 格出現倒掛,部分企業(ye) 提出將尋求重新談判長協合同的訴求,甚至可能會(hui) 產(chan) 生一些運輸合同違約行為(wei) 。不過,作為(wei) 一種市場化協議,修改協議並非易事,甚至麵臨(lin) 巨大的賠付風險。
未來價(jia) 格走勢如何
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未來集裝箱海運費跌幅或有所收窄。
從(cong) 需求層麵看,受美元加息提速引發的全球性貨幣流動性收緊、歐美高通脹導致居民消費需求支出下滑、商品高庫存和歐美進口需求減少等不利因素影響,集裝箱運輸需求或將持續低迷。不過,近期美國消費者信息指數觸底反彈和我國小家電等出口有所恢複,需求下滑幅度或將有所收窄。
從(cong) 供給層麵看,境外港口擁堵將進一步緩解,船舶周轉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疊加四季度運力交付速度或將提速,市場麵臨(lin) 較大供給過剩壓力。
不過,當前主要班輪公司開始醞釀新一輪停航措施,市場有效運能增長相對可控。同時,俄烏(wu) 衝(chong) 突、全球能源價(jia) 格上漲等也給未來市場走勢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影響。整體(ti) 判斷,四季度集裝箱行業(ye) 仍處於(yu) “退潮”階段,向上預期仍缺少有力支撐,海運運費整體(ti) 下行承壓,跌幅或有所收窄。
從(cong) 船公司角度,需要做好應對集裝箱行業(ye) “退潮”衝(chong) 擊的充足準備。船舶投資可以更加謹慎,更好把握當前船舶價(jia) 值與(yu) 市場運價(jia) 的周期性影響,選擇更好的投資時機;關(guan) 注當前RCEP協議、區域貿易、快航和冷鏈等新變化,更好貼近貨主,提升“端到端”綜合供應鏈服務能力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順應當前港口資源整合趨勢,強化與(yu) 港口融合發展,促進幹支協同發展。同時,加大業(ye) 務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提升平台化管理能力。
從(cong) 貨主角度,應密切關(guan) 注境外消費結構變化,爭(zheng) 取更多的出口訂單;合理控製好原材料成本上漲,有效控製成品庫存成本,推動出口產(chan) 品升級改造和技術創新,提升貨物出口附加值;密切關(guan) 注國家促外貿政策支持,融入跨境電商發展模式。
從(cong) 貨代角度,應控製好資金成本,提升自身全程物流服務能力,防範資金鏈斷裂可能引發的供應鏈危機。
(作者係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首席谘詢師)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