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22 09:53:27 經濟日報

汽車涉及上萬(wan) 個(ge) 零部件,而且是自由度最高的移動載體(ti) 之一。如果汽車的每一個(ge) 零部件以及每一次出行都基於(yu) 數字化技術產(chan) 生數據,並且這些數據都得到有效加工利用,那麽(me) 這其中就會(hui) 蘊含巨大價(jia) 值及潛力,足以令人暢想。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全球車企都在圍繞這一暢想,大力實施數字化戰略,從(cong) 研發、製造、檢測、營銷及後市場等多個(ge) 領域進行全方位創新,探索從(cong) 造車、賣車、用車到車生活等全周期的數字化轉型。
提升質量與(yu) 效率
“自動化激光檢測對超過1000多個(ge) 縫隙、斷差進行高精度檢測,通過幾何大數據平台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監控、分析,實現更精準高效的焊接和預防性維護,提升車身質量。”華晨寶馬裏達工廠車身車間高級經理周文虎說。
去年6月份啟用的沈陽生產(chan) 基地裏達工廠從(cong) “精益、綠色、數字化”3個(ge) 方麵樹立起全球汽車生產(chan) 新標杆。
總裝車間用於(yu) 驅動重載吊具的2000多個(ge) 電機上均安裝了溫度監測傳(chuan) 感器,可以隨時識別電機工作中的溫度曲線。當出現異常時,將預判問題並通知維護團隊,進而在故障發生前對設備進行維護。
在塗裝車間,一套AI計算機視覺係統對每輛車的噴漆表麵進行拍照和分析。100秒內(nei) 可拍攝10萬(wan) 張照片,確保每輛寶馬汽車都擁有更完美的噴漆表麵。
在綜合測量分析中心,高科技幾何光學測量係統能將整車測量和白車身測試兩(liang) 種功能結合起來,對零部件及整車進行完整的掃描。“該中心是寶馬全球首個(ge) 集所有測量分析和方案優(you) 化於(yu) 一體(ti) 的技術中心,匯集了來自不同技術領域的先進設備、質量數據和質量專(zhuan) 家,用於(yu) 深入測試、分析和快速解決(jue) 問題,顯著提高了寶馬的生產(chan) 效率、靈活性和準確性。”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告訴記者,現在裏達工廠每輛汽車的數據都在生產(chan) 的不同階段被嚴(yan) 密追蹤,以確保從(cong) 第一道工序到最終車輛下線的產(chan) 品都擁有高質量。
此外,新工廠創新的智能能源管理係統可實時監控工廠級、設施級、工藝級和設備級的能源與(yu) 資源消耗,並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分析予以優(you) 化。
“廣汽埃安從(cong) 2017年成立之初就在做數字化,包括企業(ye) 運營層麵和產(chan) 品層麵的數字化。”廣汽埃安研發中心智能網聯部副部長李敏表示,在企業(ye) 運營層麵,數字化能讓決(jue) 策層把握每項業(ye) 務發展的狀態,高效快速地做出響應和決(jue) 策,而執行層也能快速獲得相關(guan) 信息。
廣汽埃安將企業(ye) 運營層麵的數字化過程劃分為(wei) 3個(ge) 階段:一是信息化,即讓智能製造、數字營銷、經營管控以及產(chan) 品研發等方麵的數據實現自動化流轉;二是數字化,進行數據的自動化分析和判斷;三是智能化,實現自動化的決(jue) 策和執行。
數字技術不斷提升汽車整體(ti) 研發與(yu) 生產(chan) 效率,加速推進汽車產(chan) 業(ye) 進入“智算時代”。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魏誌玲表示,目前集團已擁有多個(ge) 世界級智能架構,旗下多個(ge) 品牌共享核心技術和基礎架構,發揮最大化協同效應。以浩瀚架構為(wei) 例,其開放性和持續進化能力帶動了整體(ti) 智能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的共創與(yu) 升級。目前,基於(yu) 浩瀚架構展開研發的車型超過20款。1月份,吉利上線了全球車企首個(ge) “雲(yun) 、數、智”一體(ti) 化超級雲(yun) 計算平台——星睿智算中心,將吉利整體(ti) 研發效率提升20%。
加速優(you) 化流程
在過去的管理體(ti) 係下,車企每個(ge) 業(ye) 務部門沉澱的數據和對數據的需求都不一樣,每個(ge) 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雲(yun) 、中台和應用,形成一個(ge) 個(ge) “數字煙囪”,無法實現真正的數字化。李敏告訴記者,為(wei) 此廣汽埃安進行了組織變革,將業(ye) 務單元扁平化,形成多個(ge) 專(zhuan) 項項目組,再應用數字技術將項目組橫向拉通。隨後,廣汽埃安又進行了流程再造。
寶馬集團則專(zhuan) 門成立了領悅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動集團在中國的全渠道營銷、銷售管理及客戶生命周期管理等領域的數字化建設。作為(wei) 寶馬集團在全球成立的第一家數字化公司,該公司從(cong) 客戶視角審視業(ye) 務流程,在客戶層麵打通垂直並行的業(ye) 務板塊,打造線上線下無縫連接的數字化體(ti) 驗。
數字化不隻是簡單的技術進步,更是對產(chan) 業(ye) 既有商業(ye) 模式和組織關(guan) 係的重大變革。“現在一些車企開始向扁平化方向調整組織架構,就是因為(wei) 依托數字化手段實現了數據流通,可以更有效地打通橫向部門之間的協作關(guan) 係。”清華大學汽車產(chan) 業(ye) 與(yu) 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舉(ju) 例說,如數據從(cong) 銷售部門流向研發部門,就可以用市場數據直接指導研發;又如,數據從(cong) 研發部門流向製造部門,就可以實現設計和生產(chan) 的無縫對接。從(cong) 專(zhuan) 業(ye) 分工角度來看,這些業(ye) 務仍然屬於(yu) 不同的職能部門,但是通過數據的連接與(yu) 貫通,就可以實現跨部門、多業(ye) 務的一體(ti) 化運營,從(cong) 而大大提升企業(ye) 整體(ti) 運行效率和質量。
部分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不成功雖然與(yu) 生產(chan) 力層麵的技術變革有關(guan) ,但更多的是因為(wei) 生產(chan) 關(guan) 係層麵的管理轉型不到位。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huo) 人管鳴宇認為(wei) ,車企數字化轉型需要好的組織體(ti) 係、完善的變革管理和企業(ye) 文化作支撐。如果說,數字化的技術變革代表著一種新的生產(chan) 力,而企業(ye) 的管理轉型就是要構建一種新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以適應數字化技術這一新生產(chan) 力的發展需要。
打破產(chan) 業(ye) 邊界
在萬(wan) 物互聯的時代,汽車產(chan) 業(ye) 的邊界將不斷擴展且逐漸模糊,跨界融合的生態化發展將成為(wei) 大勢所趨,最終會(hui) 孕育出全麵數字化的新汽車產(chan) 業(ye) 及產(chan) 品,即牽涉廣泛、要素眾(zhong) 多、主體(ti) 多元、影響交織的汽車大生態。
“數字技術打破了汽車產(chan) 業(ye) 的邊界,讓汽車成為(wei) 不斷進化的‘智慧體(ti) ’,賦予汽車新的生命。”魏誌玲表示,在智能座艙交互體(ti) 驗方麵,吉利攜手魅族發布了智能座艙車機係統,應用了吉利自研、我國第一顆7納米車規級芯片——龍鷹一號。這套係統實現了智能汽車與(yu) 智能手機兩(liang) 個(ge) 行業(ye) 真正的跨界融合創新,構建了互聯新生態。
趙福全表示,汽車產(chan) 業(ye) 全麵實施數字化轉型,就是不斷打破產(chan) 業(ye) 邊界,構建新生態的過程。對於(yu) 車企來說,當前必須圍繞三大目標推進數字化轉型實踐。
一是實施全業(ye) 務、全環節、全要素變革。汽車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複雜的係統工程,絕不隻是應用幾套信息係統軟件或幾種數字化技術就可以解決(jue) 問題,而是必須實施組織架構、流程標準、商業(ye) 模式乃至文化基因等的全方位變革。也就是說,要實現企業(ye) 各項業(ye) 務、全部環節、諸多要素的數字化改造,真正形成基於(yu) 數據創造價(jia) 值的運營體(ti) 係。
二是實現設計、生產(chan) 、服務一體(ti) 化。這既是企業(ye) 必須為(wei) 之努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企業(ye) 檢驗自身數字化水平的關(guan) 鍵指標。因為(wei) 企業(ye) 隻有將研產(chan) 供銷服等各個(ge) 主要環節充分打通,才能建立高效協同的工作模式,形成數據流通與(yu) 應用的完整閉環。也唯有如此,才能為(wei) 用戶提供滿足其個(ge) 性化需求的最佳產(chan) 品及服務,並且能夠常用常新、越用越好。
三是提供區域化的最佳出行解決(jue) 方案。數字化轉型不能為(wei) 了轉型而轉型,而是必須讓企業(ye) 形成更強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事實上,數字化既是手段也是過程,其目的是利用數據要素提升舊價(jia) 值、創造新價(jia) 值。對汽車企業(ye) 而言,提供出行解決(jue) 方案始終是最本質的追求。為(wei) 此,應基於(yu) 區域化的場景及數據,打造最適合本地使用環境和用戶偏好的汽車產(chan) 品,並使之成為(wei) 多元交通工具一體(ti) 化智能出行服務體(ti) 係中的重要一環。
為(wei) 此,他建議企業(ye) 不僅(jin) 要新舊業(ye) 務並進,還要內(nei) 外體(ti) 係協同,即企業(ye) 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不同企業(ye) 之間都實現數據流動與(yu) 資源組合;突破重點場景,即集中資源打通關(guan) 鍵業(ye) 務,以點帶麵,拉動企業(ye) 全要素的數字化升級。我國汽車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有望迎來全新局麵,創造新的價(jia) 值。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國人大代表趙明枝:優化居民小區物業管理,解決末端配送“進門難”
- 全國人大代表楊正平: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係,優化充電體驗
- 全國人大代表朱華榮:構建海外信息數據庫,讓出海車企少走“彎路”
- 政府工作報告再@物流降本,物流大省江蘇這樣書寫降本增效答卷
- 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優化增值稅征收方式破解網絡貨運稅務難題
-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雲事業部總裁曹鵬:“具身智能”是推動未來物流產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
- 【遼寧】五大行動推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 數智化重塑寧波交通筋骨
- 【天津】天津港規劃建設全時互聯“智慧大腦”
- 全國人大代表王啟榮: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讓“物暢其流”
- 協同發力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