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11 10:18:53 現代物流報

文 / 現代物流報記者 何文忠 馬敬澤
“全球各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政策法規紛繁複雜,本土化布局勢在必行。然而,出海車企在適應本地政策和市場環境等方麵的重複投入,也造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朱華榮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當前,我國汽車出海蹄疾步穩。據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整理的海關(guan) 總署數據,全年累計出口640.7萬(wan) 輛,同比增長22.7%;出口金額達1173.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5.5%。
而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政策、物流運輸等多方麵均麵臨(lin) 不確定性風險的背景下,我國車企也積極轉變思路,在海外投資設廠,構建全球供應鏈體(ti) 係,從(cong) “產(chan) 品出海”邁向“產(chan) 能出海”。
例如,比亞(ya) 迪在歐洲、東(dong) 南亞(ya) 、拉美等地設立零部件生產(chan) 基地及組裝工廠;長安汽車在泰國的羅勇工廠正式投產(chan) ,完成巴西子公司的設立,並在歐洲、中東(dong) 市場積極布局;奇瑞、長城、廣汽、吉利等車企也紛紛在東(dong) 南亞(ya) 、拉美、歐洲等地區投資設廠,開展本土化經營,向技術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出海轉型。
不過,我國車企雖在智能技術、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構建上具備優(you) 勢,但麵對不同國家地區在政策、市場環境等方麵的差異,仍需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開展本土化轉型。
由於(yu) 企業(ye) 間存在信息與(yu) 溝通上的“壁壘”,“前人”在本土化轉型中走過的“彎路”,往往需要“後人”再走一次。這不僅(jin) 使各車企在探索海外本土化轉型過程中重複投入資源,也製約了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出海的整體(ti) 步伐與(yu) 效能。
對此,朱華榮建議,為(wei) 更有效地應對挑戰,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總體(ti) 適應能力和競爭(zheng) 力,有必要構建統一的共性數據庫,避免每個(ge) 車企都需要單獨研究帶來資源重複投入。
“在這個(ge) 統一的汽車共性數據庫平台中,我們(men) 可以推進海外政策、法規、氣候、環境、路況、文化、習(xi) 慣、風俗等基礎共性信息的收集與(yu) 整理研究,供企業(ye) 快速調用,加快中國車企全球化進程。”
在數據庫的運作中,朱華榮指出,應鼓勵企業(ye) 、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等各方積極參與(yu) 數據庫建設,實現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信息利用效率。“該數據庫可以考慮以積分製進行管理,企業(ye) 等主體(ti) 在輸入信息、通過評估後獲得貢獻積分,並通過支付積分調用其他信息。”
另外,依托共性數據庫,一些企業(ye) 和有關(guan) 部門也可以拓展深度谘詢服務。朱華榮表示,車企在海外布局所需要的谘詢服務也可以基於(yu) 共性數據庫開展,有關(guan) 部門和谘詢企業(ye) 可根據數據提前獲知某地區政策法規、政經環境等發生的變化,並向中國車企集體(ti) 示警,避免因外部風險為(wei) 中國車企海外資產(chan) 帶來損失。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