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數字零售熱度高 消費體驗再升級

發布時間:2023-05-09 10:17:01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網編輯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線上線下齊發力,社區商店“上”網營業(ye) ;“無人小店”業(ye) 態豐(feng) 富,滿足多元消費需求;推進數字化改造,老牌商場實現“智”變……今年以來,為(wei) 支持新型消費發展,多地加速推進零售企業(ye) 數字化升級,打造實體(ti) 門店數字化供應鏈體(ti) 係,數字零售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

火熱的數字零售,給實體(ti) 店麵帶來哪些新變化?消費者得到怎樣的體(ti) 驗升級?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轉型線上

百貨小店有了“大市場”

小店是商業(ye) 的“毛細血管”,也是連接千行百業(ye) 、服務千家萬(wan) 戶的“神經末梢”。當下,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眾(zhong) 多百貨小店悄然進行即時零售轉型,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積極擁抱線上“大市場”。

“即時零售的本質是線下門店數字化,門店的商品、服務均在線上呈現給消費者,消費者下單後,通過不斷提升的即時配送能力,貨物可在極短時間內(nei) 送達。”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表示,越來越多的商品通過即時零售送到消費者手中,“萬(wan) 物皆可到家”正成為(wei) 新趨勢。

3月24日,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內(nei) 蒙古商貿職業(ye) 學院,工作人員在配送學生在“莘莘緣校園”新零售線上平台購買(mai) 的商品。王正攝(人民視覺)

“‘叮咚——’,您有一個(ge) 新訂單!”5月4日下午3時許,記者走進位於(yu) 北京市朝陽區延靜西裏10號樓底商的誼家樂(le) 購超市,外賣下單提示音此起彼伏。約230平方米的店麵中,密密麻麻擺放著超8000種商品,數碼配件、辦公文具、進口食品等應有盡有。

穿過三排貨架,記者找到了正忙著揀貨的店主汪歡。隻見他一邊滑動手機屏幕處理訂單,一邊提著購物袋穿梭在貨架間。“我們(men) 既要熟悉每樣商品的位置,還要檢查好外觀、有效期等,保證商品質量。”汪歡嘴上說著,手裏不停。兩(liang) 包瓜子、三瓶啤酒、一罐黃桃罐頭……他將訂單貨品打包放在門口的架子上,不一會(hui) 兒(er) ,外賣員就上門取走了商品。

“我們(men) 店主打線上客戶。”汪歡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這樣的經營模式,主要是之前受疫情影響,線下生意銳減,他決(jue) 定到網上找找新“生意經”。“沒想到線上的效果這麽(me) 好。”

2022年10月小店上線,單月便實現訂單量1700多單。汪歡說,即時零售打破了小店隻能服務線下一公裏居民的“緊箍咒”,如今自家商品可以送到周邊5至10公裏的顧客手中。

一家小店,老板加上5名店員,卻要管理超8000種商品。“這要擱以前,光管理係統就得買(mai) 好幾套,工作人員至少需要幾十人。”汪歡介紹,依托美團牽牛花即時零售數字化管理係統,他省去了不少麻煩。

選品時,係統會(hui) 根據時節變遷、爆款變化及時提示,幫助對接消費者最新需求;采購時,係統有批發平台,商家可自主選擇貨源;入庫時,商品、貨架如何擺放,係統也能設計規劃;算賬時,係統還提供財務助手,展示清晰賬目信息,是賺是賠一目了然。

“我從(cong) 沒想過零售也能這樣幹!”汪歡說,現在小店每月訂單量穩定在1萬(wan) 單左右,盈利很可觀。“現在,我正尋找合適機會(hui) ,爭(zheng) 取今年開新店。”

截至目前,像汪歡一樣依托專(zhuan) 業(ye) 數字化係統“觸網”的小店在全國有2萬(wan) 多家,分布在200多個(ge) 城市。數字化係統將商家的平均庫存準確率提升至99%,揀貨效率提升52%,全渠道經營成本降低60%,百貨店轉型線上的人工、時間成本均大幅降低。

美團相關(guan) 負責人指出,相較於(yu) 電商等線上零售,即時零售既對本地經濟發展有所貢獻,又能深度服務消費者的即時性、定製化和多樣化需求。隨著本地消費市場的擴容,本地品牌、本地生產(chan) 商、本地就業(ye) 等都將獲得相應回報。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發布的《2022年中國即時零售發展報告》顯示,即時零售近5年市場規模增速達到81%。預計在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規模將突破萬(wan) 億(yi) 元門檻,達到約1.2萬(wan) 億(yi) 元。

“從(cong) 相爭(zheng) 到相融,即時零售讓實體(ti) 商超成為(wei) 網絡消費版圖裏的重要組成部分。”陸銘告訴本報記者,越來越多的平台企業(ye) 進入即時零售賽道,同行之間的良性競爭(zheng) 將有助於(yu) 行業(ye) 的快速發展。

著眼未來,陸銘建議嚐試“政府+平台”的補貼方式,圍繞消費服務業(ye) 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利用即時零售促進城市品質消費升級。“例如在‘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場景中,可持續鼓勵平台企業(ye) 參與(yu) 合作,推動更多生活服務業(ye) 數字化,強化線下空間數字化轉型。”

業(ye) 態豐(feng) 富

“無人經濟”展現新活力

早在幾年前,“無人便利店”就已進入大眾(zhong) 視野,而今,得益於(yu) 科技的不斷進步,“無人經濟”模式正在多個(ge) 行業(ye) 擴展,豐(feng) 富的業(ye) 態引來年輕人駐足打卡。

在四川省成都市牛市口路,有一家24小時無人麵包店。店內(nei) 在售的有10餘(yu) 種麵包,價(jia) 格在5元至20元不等,包裝上的標簽打印有品名、生產(chan) 日期、保存方式和價(jia) 格等。店內(nei) 還留有客服電話與(yu) 微信二維碼,上麵寫(xie) 著:“若有任何疑問請添加。”

“麵包要每天早上現烤,大概中午出爐。把麵包擺到貨架上後,我就可以離開了。”店主張女士說,店內(nei) 沒有設置收銀台,而是在牆麵張貼著“無人售賣,掃碼付款”的提示牌,以及多個(ge) 付款碼,顧客挑選商品後自行掃碼結賬即可。“店裏還提供麵包刀、烤箱、手套和膠帶等,方便顧客自己切分、打包或加熱麵包。”

“這種‘無人+’模式深受年輕人喜愛。”張女士表示,自運營以來,店鋪每天能有一千多元的銷售額,通過無人售賣這一模式,她看到了一場誠信的“雙向奔赴”。

不僅(jin) 賣商品,“無人小店”還提供場地租賃服務。網上預訂,到店自助選茶、衝(chong) 泡,全程無人打擾……近日,無人茶室在多地走紅,其以無人服務、自主衝(chong) 泡、收費較低等特點,吸引著有商務洽談、企業(ye) 會(hui) 務等需求的人群到此消費。

位於(yu) 甘肅省蘭(lan) 州市東(dong) 方紅廣場某寫(xie) 字樓的一家無人茶室,新中式裝修風格令其顯得簡潔明亮。整個(ge) 茶室分為(wei) 大廳與(yu) 幾個(ge) 包廂,大廳屬於(yu) 功能性區域,設有自動販賣機、茶台等,包廂內(nei) 則擺有古色古香的竹桌、幾個(ge) 中式方座,一眼望去,中式美學意蘊十足。

“今年以來,店麵經營狀況持續向好,包廂每天都有人預訂。”這家無人茶室運營負責人武女士介紹,顧客到店後,預約的茶室包廂會(hui) 自動通電。當使用時間即將到期時,茶室會(hui) 通過短信提醒顧客是否需要續費。在顧客離店後,房間會(hui) 自動斷電,此時商家會(hui) 安排保潔人員對包間進行清潔維護。

記者在本地生活平台搜索發現,蘭(lan) 州類似的無人茶室已有10多家,且大多選址在寫(xie) 字樓、商業(ye) 廣場中。許多到訪過這些店鋪的顧客評價(jia) 稱“環境安靜,私密性高”“價(jia) 格實惠,體(ti) 驗感好”。還有顧客評論說,已將無人茶室列為(wei) 自己談生意、見朋友的“常駐地”。

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為(wei) 無人車的發展帶來很大空間。

“覺得渴了餓了,隻需朝來回巡遊的無人零售車招招手,手機掃碼支付後,就能得到零食或飲料,真是太方便了!”“五一”假期,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內(nei) ,遊客張先生體(ti) 驗到了一次獨特的消費服務。

2022年2月,海珠公園引進智慧景區解決(jue) 方案,投放6台無人零售車並開啟試運營。用戶通過掃描車身二維碼、車前揮手、觸摸液晶屏等方式,均可叫停車輛。當電量和商品庫存低於(yu) 預警值時,無人零售車還能自主返航充電、補貨等。

海珠公園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根據數據積累和智能分析,無人零售車能精準定位人流密集區域,為(wei) 遊客提供購物方便,從(cong) 而解決(jue) 傳(chuan) 統公園小賣部、自動販賣機覆蓋範圍不足的問題。

“無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相關(guan) 政策的支持。2021年7月,商務部辦公廳等印發《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鼓勵發展智能社區商店(無人值守便利店、自助售賣機等);2022年8月,科技部等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消費領域積極探索無人貨櫃零售、無人超市、智慧導購等新興(xing) 場景。

“‘無人經濟’並不是一個(ge) 簡單的商店升級或是新利潤模式,而是一個(ge) 數據驅動的高科技產(chan) 品,決(jue) 定這個(ge) 商業(ye) 形式成敗的是企業(ye) 收集數據和運用數據來指導零售的能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影認為(wei) ,企業(ye) 應從(cong) 自身的能力和經營目標出發,擁抱這一機遇,同時提升消費者體(ti) 驗。

科技賦能

老牌商場撕掉“舊標簽”

大多位於(yu) 市中心的百貨商場,曾是不少城市的商業(ye) 象征。但在市場競爭(zheng) 愈發激烈的情況下,這些商場受製於(yu) 設施舊、品牌老、新意少,難以滿足消費者新需求,一度風光不再。

消費與(yu) 科技持續碰撞,創意的火花不斷匯聚。這些年,許多老牌商場嚐試借助科技力量撕掉“舊標簽”,走出一條轉型智慧商店的數字化發展之路。

5月2日,開業(ye) 於(yu) 1997年的山東(dong) 省濟南市泉城路貴和購物中心人流如織。來商場取衣服的秦女士說,她是通過“貴和會(hui) 員服務”小程序,在“網上商城”買(mai) 到的商品。“這樣線上線下融合購物,選擇再多也不怕挑花眼,反而能按照自己的風格找到心儀(yi) 的商品。”

近年來,貴和購物中心嫁接“互聯網+”購物模式,打造線上線下一體(ti) 化會(hui) 員係統,創新推出支付即會(hui) 員、支付即積分、線上停車預約等多項智能化服務舉(ju) 措,讓消費過程更具體(ti) 驗感和個(ge) 性化。

“現如今,消費者對商場的需求不僅(jin) 僅(jin) 是購物,而是展現出興(xing) 趣優(you) 先、注重體(ti) 驗等多元特征。”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鵬表示,智慧商店加速推動大量“線下”服務向“線上”轉移,“不見麵購物”“一窗式辦理”“秒購秒辦”等智慧商店服務模式正被廣泛應用。

除了培育多元消費模式,許多商場還積極通過智能手段創新消費場景。

廣東(dong) 省廣州市新大新北京路店,是曆史悠久的老字號百貨公司。2021年,圍繞“國潮、新消費、時尚旗艦中心”三大特色,該店全新升級為(wei) 新大新國風店,成為(wei) 國潮風尚消費與(yu) 曆史文化融合的新地標。

門店在軟硬件設施方麵全新部署,各樓層實現5G網絡全覆蓋,智能運維物業(ye) 設備實現節能管理;新體(ti) 驗技術全新引入,門店大樓外立麵安裝1200平方米LED屏,引入裸眼3D、實時聯網互動等高新技術;以唐、宋、元、明、清五個(ge) 朝代的建築、藝術、服飾為(wei) 元素,商場打造“一層一朝一景”,消費者可享聽覺、視覺、觸覺三重感受。

對商場與(yu) 商場所處商圈的管理者來說,智慧化升級所帶來的,更多是管理和經營的提質增效。

據介紹,重慶市解放碑—朝天門商圈打造“智慧中樞”管控平台,整合10餘(yu) 個(ge) 職能部門的數據通道,打造智慧商圈的數字底座。在此基礎上,解放碑CBD管委會(hui) 依托該係統對各類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洞察消費者在商圈內(nei) 的消費、停留、複購等行為(wei) ,分析消費者的傾(qing) 向喜好,為(wei) 各類商家開展業(ye) 態規劃布局、活動內(nei) 容設計、精準營銷提供參考。

“智慧商圈是城市商業(ye) 體(ti) 係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促進城市治理精細化和科學化的載體(ti) 。”王鵬說,智慧商圈以大數據平台為(wei) 核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與(yu) 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推動城市治理理念從(cong) 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從(cong) 部門管理向綜合治理轉變。

近期,商務部公布首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全國示範智慧商店名單。泉城路商圈、解放碑—朝天門商圈等12個(ge) 商圈確認為(wei) “全國示範智慧商圈”,貴和購物中心、新大新國風店等16個(ge) 商店上榜“全國示範智慧商店”。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