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11 10:54:48 中國家電網

馬雲(yun) 的“新零售”、劉強東(dong) 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張近東(dong) 的“智慧零售”,2018年,零售成為(wei) 了業(ye) 內(nei) 的熱詞。Amazon Go、淘咖啡、蘇寧體(ti) 育Biu等無人零售店興(xing) 起,一時間無人零售遍地開花,同時也讓一眾(zhong) 家電零售商陷入了迷茫,在這一場關(guan) 於(yu) 零售的賭局中,到底跟不跟?
無人零售依然是零售
回顧零售業(ye) 的發展曆史,零售業(ye) 變革的脈絡實際上分為(wei) 兩(liang) 條。
一條是消費識別的變革,從(cong) 依靠服務人員的“人臉識別”,到依賴“會(hui) 員卡”、“信用卡”的電子識別,最後到電商時代,零售依賴基於(yu) 互聯網以及手機APP的“手機識別”。另一條則是支付方式的變化,開始的支付方式是物物交換,接著出現貨幣、紙幣,而到了現代,移動化和無鈔化日益滲透到現代人的生活中。
綜合來看,零售的發展就是支付的便捷化,以及服務人員的抽離。這樣一來,無人零售的出現也就在意料之中。自2016年亞(ya) 馬遜推出Amazon Go以來,各個(ge) 互聯網公司跑步進場。“刷臉進店”、“自動結算”、“全場景”、“無感知”等無人零售關(guan) 鍵詞,一個(ge) 接一個(ge) 湧入大眾(zhong) 的腦海裏。實際上,背後依然是劉強東(dong) 說的“成本”、“效率”、“體(ti) 驗”。
從(cong) 經營的角度來看,無人零售確實去除收銀員和導購人員的人工成本,但其背後的倉(cang) 儲(chu) 、物流、配貨依然是傳(chuan) 統零售的套路,產(chan) 品流、SKU、存貨管理、物流運輸等傳(chuan) 統零售供應鏈並沒有顛覆,改變的隻有支付結算環節。而無人零售的支付環節直接提升消費者的購物效率,用戶可以直接從(cong) 貨架上將商品拿走,出門即支付,省去排隊的成本,同時導購的消失讓購物過程更加自由,但貨損率依然是最大的挑戰。這個(ge) 結論用在家電業(ye) 上,依然同理可得。
無人零售距離家電業(ye) 還有多遠?
無人零售距離家電還有多遠?要回答這個(ge) 問題還是要回歸到零售的本質即成本、效率、體(ti) 驗上。假設無人零售就在家電業(ye) 的一步之遠,那麽(me) 家電零售的效率會(hui) 絕對提升,否則道阻且長。
一般而言,零售涉及到信用體(ti) 係的問題,不過在無人零售的領域裏,指的並不是企業(ye) 與(yu) 個(ge) 人之間的信用,而是對支付係統、識別係統的穩定性的信任。再回過頭去看看無人零售的探索,消費者會(hui) 發現,阿裏巴巴、京東(dong) 做的是無人超市;蘇寧賣的是體(ti) 育用品;繽果盒子是便利店,此外還有各個(ge) 初創公司的無人貨架。其切入點是零食類、日用類等零售價(jia) 低、損耗少的物品。這類快消品體(ti) 驗的需求不高,消費者卷入度低,因此消費者可以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無顧慮地將商品帶走。對商家而言,這些物品成本低,就算結算環節出錯也不會(hui) 造成太大的損失。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家電作為(wei) 大宗商品,售價(jia) 動輒上千上萬(wan) ,在普通的場景下,消費者購買(mai) 家電依然需要經過深思熟慮。一旦無人零售的結算環節出現差錯,不管是多扣費還是少扣費甚至是不扣費,對商家而言都是損失,一來商家與(yu) 消費者之間的信用體(ti) 係崩潰,二來商家還要承擔商品損耗的風險。從(cong) 成本上看,削減的人力成本能否填補商品損耗所帶來的缺口仍然尚待商榷。
無人零售的到來,意味著導購的消失,這一點對於(yu) 小宗商品來說幾乎不成問題,甚至消費者也已經厭倦了屈臣氏式的導購。但家電零售卻不能失去導購,對於(yu) 消費者而言,導購盡管不太靠譜,隻是為(wei) 了讓消費者購買(mai) 更貴的產(chan) 品的存在,但更多是消費者獲取商品信息的最快途徑。消費者在購買(mai) 家電的場景裏需要通過體(ti) 驗來確定這款家電是否貼合要求,而與(yu) 導購的“互動”消失之後。消費者隻能自己摸索,在無人值守的場景下,家電用電及消防安全將會(hui) 成為(wei) 一大隱患。從(cong) 這一點來看,無人零售很難說是提升了消費者的用戶體(ti) 驗。
無人零售時代,售後依然是家電業(ye) 繞不過的一道坎。快消品可以做到隨用隨扔,商家完全無需顧慮售後。而家電在離開店門之後就立刻與(yu) 售後扯上關(guan) 係,從(cong) 家電的安裝到維護修理,這些都需要廠家指定的企業(ye) 承擔服務,就家電業(ye) 而言,無人零售的背後依然需要人,所去除的收銀和導購成本占比實際上不高。
綜合來看,目前家電業(ye) 對無人零售采取的態度應該是靜觀其變。從(cong) 零售的本質出發,無人零售對家電業(ye) 效率的提升並不明顯,其次,家電行業(ye) 是一個(ge) 競爭(zheng) 比較充分的行業(ye) ,在經過多年的沉澱之後,已經形成了一套良好的銷售模式,而無人零售目前尚未成熟,不必急於(yu) 上馬。
共享經濟、無人駕駛、無人零售,一波接一波互聯網浪潮洶湧而來,風口隨時在變,仿佛稍微停滯就落後於(yu) 時代。這種情況下,家電零售商更應該站穩腳跟,把握當下,洞見未來,避免掉進大坑,不得翻身。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