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04 17:33:23 現代物流報

兩(liang) 會(hui) 之聲·新質生產(chan) 力係列報道之一
數智賦能、綠色蝶變 打開港口創新密鑰
編者按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是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選項。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一年來,物流企業(ye) 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促進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實現新的躍升。
自今日起,本報推出《兩(liang) 會(hui) 之聲·新質生產(chan) 力》係列報道,展示物流企業(ye) 如何轉變經營方式,解鎖新質生產(chan) 力“密碼”。
文 / 本報記者 馬敬澤
在物流業(ye) 轉型發展過程中,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無疑是一個(ge) 重要趨勢與(yu) 方向。
那麽(me) ,在港口領域,新質生產(chan) 力這一概念應如何體(ti) 現?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即將召開的當下,港口企業(ye) 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方麵又有哪些生動實踐和先進經驗?
“無人”勝“有人”
在唐山京唐港區25號集裝箱泊位,車輛往來穿梭不斷,岸橋吊具起起落落,現場卻不見一名工作人員。不過,人的“缺席”並未影響港區作業(ye) 的“火熱”,反而令生產(chan) 更加井然有序,因為(wei) 在千米之外,遠程操控員們(men) 隻需借助智慧碼頭控製中心,就能統籌裝卸、運輸等各個(ge) 環節。
“在數智化的加持下,‘無人’要比‘有人’更加高效。”現場工作人員笑著向記者介紹。
自動化碼頭的意義(yi) 並非簡單的“無人”。實際上,為(wei) 鋼鐵“巨臂”賦予智慧“大腦”所帶來的效率躍升,才是“無人”背後的真諦,也是新質生產(chan) 力在港口領域的生動體(ti) 現。
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完全自動化的卸船機猶如不知疲倦的“巨人”,以“拔山舉(ju) 鼎”的偉(wei) 力精準抓取船艙中的鐵礦石,並通過傳(chuan) 送帶進入堆場,相較人工操作大大提升了貨物裝卸的效率。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自動化操作的加持下,接卸載重40萬(wan) 噸鐵礦石船舶的作業(ye) 時間,能從(cong) 以往的兩(liang) 天縮短到最快30個(ge) 小時。
曹妃甸港區卸船機兼具力量與(yu) 精準度的“超能力”,源自河北港口集團曹港股份礦石碼頭公司“基於(yu) 掃描成像技術的橋式抓鬥卸船機自動控製係統”的支撐。
多種技術的有機融合,猶如人體(ti) 重要器官的緊密協同,讓以往笨重的機器具備了人的智慧。“激光掃描成像技術是卸船機的‘眼睛’,決(jue) 定抓鬥抓取的位置;抓鬥軌跡控製技術是‘大腦’,決(jue) 定最高效的抓取方式;抓鬥防搖算法是穩定身體(ti) 的‘神經’,為(wei) 安全生產(chan) 提供基礎保障。”工作人員這樣比喻道。
該係統是國內(nei) 首個(ge) 由港口職工完全研發的卸船機自動化項目,節約建設成本2000餘(yu) 萬(wan) 元。
在大連集裝箱碼頭,憑借基於(yu) 碼頭操作係統擴展的無人駕駛集卡管理係統,無人駕駛的電動集卡能夠完全勝任複雜的規模化運輸任務,讓真正的“無人”延伸至港口作業(ye) 的方方麵麵。在遼港集團“大窯灣·智慧港口2.0”項目的推進下,遠控岸橋、軌道吊等設備均已實現自動化。
自動化的種子,正在各地港口生根發芽。截至2024年12月27日,我國已建成全自動化碼頭52座,應用規模、作業(ye) 效率、技術水平都居於(yu) 世界前列。
港口自動化也讓港口生產(chan) 力上升至單純人力難以企及的“新高度”。唐山京唐港區負責人介紹,自動化裝置讓港區25號泊位操作人員減少75%,每年節省成本730多萬(wan) 元,每萬(wan) 標箱綜合能耗比國家標準先進值低21%。
開啟綠色未來
作為(wei) 世界港航大國,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這一背景下,推進綠色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各地低碳港口行動方案應有之義(yi) 。
在2024年11月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論壇”上,遼港集團“打造‘4T’綠色港口”項目成為(wei) 全國港口企業(ye) 唯一入選“2024年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優(you) 秀案例”的項目。
遼港集團科技與(yu) 數字化部負責人表示,集團在綠色轉型方麵提出“4T”(裝備技術、能源技術、工藝技術、數字技術)綠色港口的總體(ti) 目標和實施路徑,為(wei) 綠色港口建設做總體(ti) 規劃。目前,遼港集團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綠色港口數字化管理平台,實現集團95家單位能源碳排一體(ti) 化管理。
調整能源結構,是我國各大港口綠色轉型的主要舉(ju) 措之一,側(ce) 重點也不盡相同:天津港推進運輸設備電動化,計劃到2025年,實現集裝箱水平運輸設備75%電動化;青島港聚焦氫能應用,其港口加氫站累計加氫量超過107噸,減少碳排放超1400噸;濰坊港、廈門港等在風電項目、光伏應用等方麵均取得成果……
而在遼港集團旗下大連、營口、盤錦三個(ge) 港區,除風電、光伏等綠色能源項目外,綠色甲醇製儲(chu) 與(yu) 加注,成為(wei) 實現全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案。
甲醇作為(wei) 一種綠色替代燃料,具有顯著的優(you) 勢,正在逐漸成為(wei) 船舶在燃料方麵的重要選項。2023年以來,甲醇燃料船在訂單數量上已經逐漸超過LNG燃料船,成為(wei) 全球主要航運公司造船的首選替代燃料。
遼港集團負責人介紹,集團在三個(ge) 港區擁有5000~80000噸級甲醇作業(ye) 泊位9座,設計年通過能力約1300萬(wan) 噸;擁有臨(lin) 港甲醇資質儲(chu) 罐超42萬(wan) 立方米。
其中,營口港於(yu) 2024年逐步取得了泊位、儲(chu) 罐、火車棧橋和汽車裝卸場站的全部作業(ye) 資質,已成為(wei) 具備裝卸、倉(cang) 儲(chu) 、分撥能力的全流程綠色甲醇燃料港。
“2025~2026年,遼港集團結合腹地綠色甲醇產(chan) 業(ye) 發展,預計可形成近400萬(wan) 噸/年的綠色甲醇倉(cang) 儲(chu) 轉運能力。集團還與(yu) 7家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wei) 腹地內(nei) 的綠色船燃企業(ye) 提供高效、優(you) 質的港口轉運服務。”負責人說。
淘汰高耗能設備、應用新能源設備也是港口企業(ye) 助力“雙碳”戰略的重要舉(ju) 措。
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港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和第一大幹散貨港,煤炭下水量占全國沿海港口總量的近40%,作為(wei) 以幹散貨運輸為(wei) 主的企業(ye) 來說,綠色轉型任務艱巨。2023年7月4日,國內(nei) 第一台利用退役機車再造的新能源機車——秦皇島港新能源1號機車,在該港正式上線運行。機車可滿足牽引6000噸級別的綠色低碳環保型純電動調車機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02噸,相當於(yu) 185輛轎車的尾氣排放量。
遼港集團推進集裝箱場橋油改電,油改電占比達到93%;完成49套岸電設施建設,大連客滾岸電常態化應用,2024年接駁岸電超2200餘(yu) 艘次,累計用電近400萬(wan) 千瓦時。
“遼港集團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全麵推進綠色港口建設,做好交通領域節能降碳的港口‘排頭兵’。為(wei) 助力我國‘雙碳’戰略、發展港口新質生產(chan) 力做出更大貢獻。”負責人說。
目前,我國港口綠色轉型取得的成果令人矚目——2024年,中國11個(ge) 國際樞紐海港港內(nei) 集卡清潔能源使用率超過60%,沿海主要港口煤炭、礦石等大宗散貨綠色疏運比例超過85%。在各港口綠色低碳項目的持續推動下,我國港口領域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將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