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即時配送進入“分鍾級”時代,配送員保障幾何?

發布時間:2023-02-10 09:28:02 工人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即時配送行業(ye) 蓬勃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存在交通隱患、工傷(shang) 保障覆蓋有限等問題。專(zhuan) 家建議建立廣覆蓋的職業(ye) 風險共同體(ti) ,國家發改委擬出台政策促進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

2月9日中午,在北京市朝陽區一處生鮮配送站點,配送員胡鬆剛整理完貨物準備配送。他的電動自行車後備廂滿滿當當,前後一共掛著6個(ge) 大小包裹。

隻要在手機上點單,餐飲、生鮮、藥品、日用品等物品即可“30分鍾送達”……近年來,在餐飲外賣等“宅經濟”帶動下,即時配送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即時配送訂單預計超過400億(yi) 單,同比增長30%,市場規模約2000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作為(wei) 跨界融合的新興(xing) 物流業(ye) 態,即時配送行業(ye) 發展也麵臨(lin) 一些問題。日前,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時提出,要促進即時配送行業(ye) 健康有序發展。

“搶時間,怕超時”

隨著消費者對於(yu) 快速收到商品的時效要求增強,配送履約也進入到小時級、分鍾級時代,“30分鍾達”“一分鍾響應、10分鍾上門”……類似的標語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即時配送平台中。

分鍾級的時效對配送員的準點率要求更高。38歲的跑腿平台配送員李敏在北京主要從(cong) 事一對一配送,以係統派單為(wei) 主。係統派單是全城派單,每單線路、距離都有很多不確定性。“太多情況可能導致超時了,比如寄件方或取件方有事耽誤、惡劣天氣等等。”

與(yu) 一對一的跑腿配送不同,外賣、生鮮等配送模式為(wei) 順路拚單。30歲的史建強來自河南洛陽農(nong) 村,去年10月來到北京成為(wei) 一名眾(zhong) 包配送員。盡管接受了多次交通安全教育,他也逐漸熟悉了相關(guan) 片區的路線,但有時仍會(hui) 在人行道上逆行,甚至闖紅燈。“搶時間,怕超時了被投訴。”他說。

采訪中不少配送員表示,交通風險“確實存在”,既要保證準時,還要看路線導航,在路上稍微分散注意力,就有可能發生車禍。

2022年以來,北京市快遞外賣即時配送車輛發生同等以上責任致人傷(shang) 亡事故同比呈上升趨勢。其中,逆行、闖紅燈,在機動車道、人行道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wei) 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部分平台購買(mai) 商業(ye) 意外險

胡鬆來自河北農(nong) 村,在某買(mai) 菜平台從(cong) 事配送工作剛3個(ge) 多月。他告訴記者,生鮮半小時內(nei) 可配送3~4單,目的地距離站點都不太遠。但由於(yu) 生鮮類物品大小不一,遇到雞蛋等易破損物品就要格外小心。物品破損被客戶投訴的話,還要承擔一定的罰款並賠償(chang) 相應的物品價(jia) 值,有時多達數百元,“一天白幹”。

記者注意到,在不少配送員的後備廂上,“月入上萬(wan) ”的招募廣告格外醒目。胡鬆說,生鮮配送每單提成在5元左右,要達到“月入上萬(wan) ”,每天需跑60單以上,以一小時跑6~8單來算,工作10小時以上是家常便飯。目前,胡鬆一個(ge) 月最多休息3天,“如果要休息就需要提前請假,不然係統就會(hui) 默認你為(wei) 接單狀態。”

據了解,即時配送的模式主要分為(wei) 專(zhuan) 職配送員和眾(zhong) 包配送員兩(liang) 種。如果是APP簽訂合作協議的眾(zhong) 包模式,就難以被認定為(wei) 傳(chuan) 統的勞動關(guan) 係,無法被納入現行工傷(shang) 保險製度。

盡管即時配送員職業(ye) 風險較高,但社保參保率低,商業(ye) 保險是其最主要的保障方式。記者了解到,部分平台為(wei) 配送員強製購買(mai) 了商業(ye) 意外險,保險費用是從(cong) 配送員的收入中扣除的——有的按單扣除,每單扣3角,有的按天計算,每天扣3~7元,每月扣90~200元不等。而保額最高10萬(wan) 元且不包含誤工費、營養(yang) 費等。

兩(liang) 年前,李敏在送單後的途中行駛,被一輛沒有打轉向燈、突然變道的汽車撞倒。“肋骨斷了兩(liang) 根,右腿膝蓋韌帶斷裂,做手術休養(yang) 了一年。”由於(yu) 對方全責,賠付了他醫藥費。但李敏養(yang) 傷(shang) 期間,沒有任何收入和補貼。

多地啟動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

當前,平台配置的商業(ye) 意外險保障力度幾何?如何創新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模式,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的權益?

“在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製度尚未充分完善的情況下,商業(ye) 保險能夠發揮一定的分散風險的作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社會(hui) 法研究室副主任王天玉對記者表示,如果配送員受傷(shang) 不重,商業(ye) 保險理賠尚且可以覆蓋。但如果受傷(shang) 嚴(yan) 重,商業(ye) 保險給予的賠償(chang) 相比工傷(shang) 保險明顯不足,而且受傷(shang) 後勞動者因誤工產(chan) 生的生活費用也缺乏保障。

“由於(yu) 商業(ye) 意外險的商業(ye) 屬性,有成本核算和盈利考量,長期來看,還是應建立一套社會(hui) 保險屬性的保障機製。”王天玉說。

2021年,人社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關(guan) 於(yu) 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規定“以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ye) 的平台企業(ye) 為(wei) 重點,組織開展平台靈活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

當前,已有多地啟動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王天玉建議,綜合前期地方探索的經驗和不足,試點宜設定為(wei) 針對靈活就業(ye) 人員的社會(hui) 保險。“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定位應是社會(hui) 保險,以強製參保和平台繳費為(wei) 原則,建立起廣覆蓋的職業(ye) 風險共同體(ti) ,解決(jue) 商業(ye) 保險保費高、水平低、差異大等問題,同時參照工傷(shang) 保險確定保障標準,較快捷地解決(jue) 靈活就業(ye) 人員的底線保障問題。”

長遠來看,王天玉認為(wei) ,可以建立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的“權利清單”,隨著新業(ye) 態的發展,逐步對勞動者的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工作時長、收入分配等多方麵權利進行探索和完善,提高保障水平。

國家發改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日前表示,針對適應即時配送特點的政策框架體(ti) 係不完善、傳(chuan) 統勞動保障製度不適應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需要等問題,國家發改委正在牽頭研究製定綜合性政策文件,進一步促進即時配送健康有序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