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06 09:09:10 現代物流報

現代物流報記者 朱睿穎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三次會(hui) 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過去的一年裏,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新質生產(chan) 力穩步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物流作為(wei) 實體(ti) 經濟的“筋絡”,連接著生產(chan) 和消費,是暢通國民經濟的重要環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物流”相關(guan) 關(guan) 鍵詞被多次提及,現代物流報就“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物流關(guan) 鍵詞”做出解讀。
關(guan) 鍵詞:“人工智能+”——數智物流
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yu) 製造優(you) 勢、市場優(you) 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
解讀:
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物流快遞企業(ye) 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無人車、無人機、智能分揀等先進技術設備,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了供應鏈的可視性和可預測性,行業(ye) 運行效率不斷提升。以應用於(yu) 快遞寄遞的翻板機為(wei) 例,用自動化設備替代人工操作,快遞包裹分揀準確率由75%左右上升至95%,日派件量增加20%。
關(guan) 鍵詞:民營經濟——物流民企
報告提出: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合法權益,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ye) 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
解讀:
2024年,中國物流相關(guan) 法人單位超過90萬(wan) 個(ge) ,個(ge) 體(ti) 經營戶超過810萬(wan) 個(ge) ,物流崗位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5500萬(wan) ,綜合民營企業(ye) 占比超80%,占據主導地位,在細分領域和中小企業(ye) 中更為(wei) 突出。华体会登录界面發布的2月份物流景氣指數顯示,物流業(ye) 主營業(ye) 務利潤指數環比上升0.3個(ge) 百分點,其中,以民營經濟為(wei) 主的中小微企業(ye) 盈利能力穩中有升,企業(ye) 經營狀況有所改善。
關(guan) 鍵詞: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供應鏈安全
報告提出: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
解讀:
中國作為(wei) 全球供應鏈的重要環節,為(wei) 穩定全球供應鏈安全作出重大貢獻。借助參與(yu) 的多邊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構築互利共贏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國際合作體(ti) 係,推動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度融合,通過多邊協調機製化解外部係統風險,實現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的包容性發展。
關(guan) 鍵詞:低空經濟——低空物流
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安全健康發展。
解讀:
低空經濟作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迅猛,成為(wei) 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別是在低空末端物流領域的應用,能夠更好滿足即時物流行業(ye) 發展需求,補足短板,在實踐中驅動產(chan) 業(ye) 創新,完善低空物流網絡應用。工信部測算,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預計超過6700億(yi) 元,對我國GDP貢獻度達到0.5%,樂(le) 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wan) 億(yi) 元,2035年或達到3.5萬(wan) 億(yi) 元。
關(guan) 鍵詞:全國統一大市場——物流體(ti) 係
報告提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實施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專(zhuan) 項行動。
解讀:
構建國家物流體(ti) 係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降低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是其中的重要舉(ju) 措。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由運輸成本、倉(cang) 儲(chu) 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組成,其中運輸成本占比超過50%。2024年,全國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共降低大約4000億(yi) 元,其中運輸成本降低了2800億(yi) 元,占到2/3左右。
關(guan) 鍵詞:海外倉(cang) ——供應鏈出海
報告提出:穩定對外貿易發展。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ti) 係,加強海外倉(cang) 建設。
解讀:
伴隨著中國跨境電商平台的發展,海外倉(cang) 建設興(xing) 起,為(wei) 國際物流業(ye) 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海外倉(cang) 作為(wei) 綜合性服務樞紐,集退換貨、清關(guan) 、本地化包裝、售後維修等多元服務於(yu) 一體(ti) ,助力企業(ye) 實現由貿易出海到供應鏈出海的轉變,提升物流鏈條運作效率,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
關(guan) 鍵詞:“一帶一路”——物流通道建設
報告提出: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保障中歐班列穩定暢通運行,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解讀:
2024年,中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額達到22.1萬(wan) 億(yi) 元,近54%的進口商品來自共建國家。共建“一帶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wei) 基本架構,加快推進多層次、複合型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為(wei) 促進經貿和產(chan) 能合作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通過RCEP推動中南半島的建設升級,以及推動北極冰上絲(si) 綢之路建設。未來,在海底光纜、航道拓展、科考等方麵,中國與(yu) 歐洲的距離將縮短近1/3。
關(guan) 鍵詞:“兩(liang) 重”建設——物流基建
報告提出: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強化超長期貸款等配套融資,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更大力度支持“兩(liang) 重”建設。
解讀:
“兩(liang) 重”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4年,國家共安排超長國債(zhai) 7000億(yi) 元,支持1465個(ge) 重大項目建設。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wei) 例,通道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一單製”試點推廣範圍擴大,鐵海聯運班列延伸至中越、中老等跨境鐵路班列。今年以來,“兩(liang) 重”建設支持範圍拓展,向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傾(qing) 斜,投資效益有望進一步擴大。
關(guan) 鍵詞:保障民生——民生物流
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解讀:
隨著物流體(ti) 係逐漸完善,商品流通網絡下沉,農(nong) 村市場商品供給能力提升,消費潛能進一步釋放。冷鏈、電商、跨境等業(ye) 務增長推動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消費者能更便捷的購買(mai) 進口產(chan) 品及生鮮等,以民生物流促進消費結構調整,更好服務於(yu) 民。
關(guan) 鍵詞:服務型製造——兩(liang) 業(ye) 融合
報告提出:深化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
解讀:
製造業(ye) 與(yu) 物流服務業(ye) 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物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融合能夠形成發展合力,促進產(chan) 業(ye) 鏈延伸、價(jia) 值鏈躍遷,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整體(ti) 效能,引導製造業(ye) 轉變生產(chan) 模式,推動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變革和優(you) 化升級。我國是製造業(ye) 大國,製造業(ye) 物流總額占社會(hui) 物流總額的比重接近90%,物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融合創新,能夠統籌推動物流成本實質性下降,為(wei) 增強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有力支撐。
關(guan) 鍵詞:海南自由貿易港——物流集群
報告提出: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完善經開區開放發展政策,促進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
解讀:
海南自貿港以“4+3+3”特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強與(yu) 世界各地的貿易投資。2025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guan) 運作之年,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以產(chan) 業(ye) 協同為(wei) 導向,通過物流網絡重構生產(chan) 關(guan) 係,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以物流樞紐為(wei) 基礎和支撐,進一步與(yu) 製造、商貿等產(chan) 業(ye) 有機融合,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和產(chan) 業(ye) 樞紐。
關(guan) 鍵詞:零碳園區——綠色物流
報告提出:紮實開展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
解讀:
交通運輸行業(ye) 是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ti) 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也是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化石能源替代的重要力量。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hui) 議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交、網約車等領域占比分別超81%、75%,120餘(yu) 萬(wan) 輛高排放老舊柴油貨車淘汰更新,97個(ge) 城市綠色出行比例超70%。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