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交通運輸部:我國深水航道總體規模已居世界首位

發布時間:2022-10-08 07:38:27 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去年全國沿海港口已建成10萬(wan) 噸級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條,我國深水航道總體(ti) 規模已居世界首位。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沿海港口已建成10萬(wan) 噸級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條,10個(ge) 國際樞紐海港全部有通航15萬(wan) —20萬(wan) 噸級集裝箱船舶深水航道;大連、唐山、青島、寧波舟山、湛江、湄洲灣等港口已具有通航40萬(wan) 噸散貨船舶的深水航道。

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深水航道總體(ti) 規模已居世界首位,航道建設的智慧綠色水平不斷提升。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 鄭清秀:深水航道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沿海運輸大通道和港口樞紐節點的安全韌性,有力保障了我國物流供應鏈穩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暢通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有力支撐了我國成為(wei) 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

航路和航道有什麽(me) 區別?

除了深水航道,深水航路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那麽(me) ,航路和航道有什麽(me) 區別呢?

簡單說來,航道是指內(nei) 河、湖泊等內(nei) 陸水域中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以及內(nei) 海、領海中經建設、養(yang) 護可以供船舶通航的通道。而航路主要是利用現有的水域資源,經過海事等部門進行專(zhuan) 業(ye) 探測水深和分析通航條件後供船舶往來的通道。

打通渤海40萬(wan) 噸級船舶深水新航路

近十幾年來,渤海灣港口建設速度和規模迅猛遞增,擴建30萬(wan) 噸級及以上超大型船舶靠泊碼頭,提升靠泊船舶的噸位等級,降低運輸成本,是各港口的優(you) 先選擇。探索打通渤海超大型船舶深水航路成為(wei) 當務之急。

近日,載運39.02萬(wan) 噸礦砂的“遠津海”輪乘潮通過渤海中部新航線,安全靠泊河北曹妃甸港礦石碼頭,這標誌著40萬(wan) 噸級巨輪進出渤海深水航路“新通道”成功打通。

曹妃甸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克生:將進一步釋放我們(men) 深水大港的潛能,同時保障國家鐵礦石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促進腹地鋼鐵冶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40萬(wan) 噸級礦砂船被稱為(wei) 海上“巨無霸”,擁有渤海灣唯一40萬(wan) 噸級礦石碼頭的曹妃甸港,因無精準的其他航路水深數據,導致40萬(wan) 噸級礦砂船一直減載靠泊,港口泊位能力難以完全有效發揮。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海事測繪中心主任 董江:我們(men) 采用多波束測深係統、磁力儀(yi) 探測係統等多種掃海測量手段,準確測量了進出渤海航路的水深情況,探明了沿線航路的障礙物分布情況,掌握了滿足超大型船舶航行水深的重要數據。

曹妃甸海事局局長 李保東(dong) :我們(men) 按照實測水深加精準潮汐的措施,在渤海中部航線以南,找出三個(ge) 深水重點航段,進一步掌握了40萬(wan) 噸級超大型船舶自老鐵山水道至曹妃甸新航線的水深特征及潮汐規律,打通了這條深水新航路。

數字智能化平台保障超大型船舶安全通航

為(wei) 了保障超大型船舶滿載安全進出,海事部門還研發了“超大型船舶安全通航智控平台”,對進入深水航路的船舶實施全過程跟蹤監控,保障船舶的航行安全。

記者看到,一旦有船舶要進入港口,平台可提前設置船舶參數,並在智能感知模塊中設置對船舶的重點監測區域,當船舶航行進入識別區時,船舶位置、航速、節點時間、預到時間會(hui) 形成即時消息,實時推送至智控平台,對其實施全程動態跟蹤,實時掌握船舶通過深水航路情況。

同時平台利用船舶智能乘潮模塊的潮流模型,實時推算潮汐信息,為(wei) 船舶安全通過深水航路的最淺水域設計精準乘潮模型,在進入渤海灣期間,設定安全航速,保障船舶利用潮水安全通過,同時開展遠程交通組織,請其他船舶提前避讓,保障深水航路的通暢。

曹妃甸海事局副局長 張軼清:我們(men) 根據存儲(chu) 的曆史數據,結合船舶實時動態,精準預測船舶到港時間。並依托船舶交通服務係統、船舶自動識別係統進行監測,利用無人機空中巡航、海巡船艇領航護航、監控等手段,全方位保障超大型船舶進出渤海深水航路的航行安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