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交通運輸部 > 正文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發布時間:2020-06-28 15:44:09 交通運輸部網站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guan) 於(yu) 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

交辦水〔2020〕29號

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省(自治區)交通運輸、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水利廳(委),沿江各地(市、州)人民政府,交通運輸部珠江航務管理局,廣東、廣西、深圳海事局:

  為(wei) 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珠江水運現代化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經交通運輸部、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貴州省人民政府、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建設互聯互通的水運基礎設施,促進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

  (一)推進航道網絡建設。協調推進龍灘水電站和百色水利樞紐1000噸級通航設施建設,推動右江、紅水河、柳黔江、桂江、左江、繡江等上遊航道提等升級(含通航設施新改擴建);實施西江幹線航道擴能工程、珠江三角洲航道網完善工程;加快西江航運幹線貴港至梧州航道整治二期工程;研究推進東(dong) 江航道擴能工程、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前期工作;推動礬石水道和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設;研究開辟珠江口小船航路;推進湘桂運河、贛粵運河研究論證,開工建設平陸運河,形成幹支銜接、區域成網、江海貫通、連接港澳、溝通水係的高等級航道網絡。

  (二)推進港口網絡建設。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推進沿海港口專(zhuan) 業(ye) 化碼頭和深水泊位建設;推進大型石油儲(chu) 備基地、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國家煤炭儲(chu) 備基地等能源儲(chu) 運項目配套碼頭建設;加快實施內(nei) 河主要港口、區域重要港口建設和升級改造,進一步優(you) 化港口資源配置,提升內(nei) 河港口的支撐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約高效的現代港口體(ti) 係。

  (三)推進多式聯運體(ti) 係建設。優(you) 化完善物流樞紐布局與(yu) 建設,加快推進東(dong) 莞、深圳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推進南寧港、貴港港、柳州港、梧州港、來賓港和富寧港等多式聯運工程建設,大力發展集裝箱、煤炭等貨類江海聯運;推進疏港鐵路建設,強化重要港區的集疏運體(ti) 係建設。

  (四)加快水運信息化建設。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 中央網信辦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關(guan) 於(yu) 印發<智能航運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交海發〔2019〕66號),推進粵港澳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和智慧海事建設。加快推進智慧港口工程建設,推進西江幹線數字航道建設,推進粵港澳智能航運研發和應用示範,促進北鬥導航係統、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水運領域的集成應用,推進基於(yu) 區塊鏈的全球航運服務網絡平台研究應用。建設完成珠江水運綜合信息服務係統拓展工程。

  二、提升水運服務品質,促進大灣區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

  (五)全麵提高水運服務能力。推進珠江口港口資源優(you) 化整合,與(yu) 香港形成優(you) 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ti) 係。支持航運企業(ye) 做優(you) 、做強,創新技術、管理與(yu) 商業(ye) 模式,加強港航人才和船員隊伍培養(yang) 。支持企業(ye) 依法發展珠江水上高速客運、旅遊客運、空水聯運,開拓水上客運航線,促進企業(ye) 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促進發展深圳、東(dong) 莞等珠江口東(dong) 岸城市往來澳門的海上客運。

  (六)打造現代水運體(ti) 係。優(you) 化運輸組織方式,推進幹線航道集裝箱班輪化運輸。優(you) 化升級船舶裝備,引導船舶大型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依托大型公共交通樞紐,加快推進以鐵公水聯運為(wei) 主導的對外運輸物流體(ti) 係建設,構建幹支銜接的水運網絡,著力打造以水上快巴為(wei) 載體(ti) 的貨運和客運快速通道。形成層次分明、功能清晰、有機銜接、協同配套、結構合理的水運體(ti) 係。

  (七)打造現代航運服務業(ye) 。全麵推進傳(chuan) 統航運服務業(ye) 的轉型升級,推進“互聯網+航運”發展,推動航運服務模式創新。進一步提升航運交易服務能力,支持廣州航運交易所服務功能完善和北部灣航運交易所等區域航運交易機構培育。推動粵港澳在航運支付結算、融資、租賃、保險、法律服務等方麵實現服務規則對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航運服務國際化水平,支持香港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ye) 。

  (八)推動郵輪和遊艇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積極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郵輪產(chan) 業(ye) ,有序推動大灣區國際郵輪港協調發展。支持拓展粵港澳大灣區麵向國際的郵輪航線,支持航運企業(ye) 依法拓展東(dong) 南亞(ya) 等地區國際郵輪航線、豐(feng) 富郵輪航線產(chan) 品。積極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政策實施工作,為(wei) 遊艇自由行提供便利。

  三、培育對外開放新優(you) 勢,促進大灣區擴大開放

  (九)優(you) 化珠江水運對外開放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wei) 手段,以重點監管為(wei) 補充,以信用監管為(wei) 基礎,建立新型監管機製,規範監管行為(wei) 。進一步完善珠江水運對外開放營商環境。

  (十)構建珠江水運對外開放新格局。充分發揮港澳在對外開放中的優(you) 勢和作用。鼓勵內(nei) 地與(yu) 港澳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航運、港口經營、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實現內(nei) 地與(yu) 港澳水運的優(you) 勢互補。

  四、加快水運技術創新,促進大灣區創新發展

  (十一)優(you) 化水運創新環境。完善珠江水運科技創新製度建設,依托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yu) 人員、物資、資金、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在珠江水係和粵港澳大灣區便捷高效流通的政策舉(ju) 措,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運領域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yi) 器開放共享,依托珠三角科技建設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水運科技成果供需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十二)提升水運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研發機構、科研院校改善設備條件,擴大研發隊伍,積極開展水運科技創新,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支持深圳構建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ti) 係。鼓勵內(nei) 地與(yu) 港澳在水運科技方麵的創新合作,促進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共同開展綠色水運、智能航運、溢油應急處理等關(guan) 鍵技術研究。

  五、推進水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大灣區綠色發展

  (十三)推進綠色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防治技術交流,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guan) 要求,加快綠色港口和航道建設。推進珠江水係碼頭岸電設施、船舶LNG加注站、散貨堆場防風抑塵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動力船建造以及船舶受電設施改造,著力提高綠色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十四)加強珠江水運汙染防治。大力推進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製區實施方案在珠江水係的實施。實施船舶和港口及有關(guan) 作業(ye) 活動汙染水域環境防治應急能力建設規劃,嚴(yan) 格執行船舶強製報廢製度。加強交通運輸(港航、海事)與(yu) 生態環境、工業(ye) 和信息化、住房城鄉(xiang) 建設等部門間的聯動,製定並建立聯合監管製度,推動船舶汙染物接收設施建設,做好與(yu) 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

  六、強化水運質量安全保障,促進大灣區安全發展

  (十五)提升基礎設施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安全管理體(ti) 係建設,推進老舊碼頭、渡口和通航建築物安全設施的改造,推動錨地、停泊區和水上服務區建設,加快港口和航道安全運行監測與(yu) 預警係統、必要的橋梁防撞設施建設,有效防範船舶撞橋風險,提高基礎設施應急管理水平和應急救助搶險服務能力。推動應急錨地和應急物資儲(chu) 備基地建設,完善監管救助基地站點建設。加快推進水運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研究,全麵開展平安工地建設。進一步提升珠江水係水運安全設施保障能力。

  (十六)提高水運裝備安全水平。全麵提升過閘船舶標準化率,加快對老舊船舶的更新改造工作。監督指導船舶配備齊全有效的安全防護設備,嚴(yan) 格落實船舶檢驗製度,堅決(jue) 杜絕檢驗不合格的船舶營運。加大安全裝備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安全生產(chan) 重大關(guan) 鍵技術研究和裝備研發。進一步提升與(yu) 珠江水係水運安全管理相適應的船舶裝備安全水平。

  (十七)提升行政執法能力水平。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進一步健全監管執法機構,嚴(yan) 格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建立實施執法人員考試錄取、入職培訓、持證上崗和定期輪訓製度。強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的業(ye) 務交流,推動建立水上聯合巡查製度,切實加強監管。

  七、健全和完善水運發展體(ti) 製機製

  (十八)健全和完善水運發展體(ti) 製機製。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交通運輸領域中央與(yu) 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33號)精神,加快構建職責清晰、科學規範、運行高效、服務優(you) 質的珠江水運管理格局,推進珠江水運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一步完善珠江水運發展高層協調機製,共同協商解決(jue) 珠江水運發展重大問題。

  八、保障措施

  (十九)加強組織協調和落實。加強對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的組織協調,按職責分工組織推進工作任務的落實。

  (二十)製定政策保障措施。加大對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zheng) 取財政支持,落實經費保障,將專(zhuan) 項工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預算,確保順利實施。

  (二十一)加強宣傳(chuan) 引導。大力宣傳(chuan) 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的成效,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chuan) 活動,暢通公眾(zhong) 意見反饋渠道,營造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良好氛圍。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廣東(dong) 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雲(yun) 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6月9日

  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國資委、國家能源局,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廣西右江水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規劃研究院、水運科學研究院,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法製司、綜合規劃司、財務審計司、人事教育司、公路局、水運局、運輸服務司、安全與(yu) 質量監督管理司、科技司、國際合作司(港澳台辦公室)、中國海上搜救中心、海事局。

文檔附件:

  1. 《關於珠江水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政策解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