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4 09:30:00 經濟日報

5G手機芯片投入商用,C919全麵進入試驗試飛階段,“雪龍2”號交付並實現“雙龍探極”,時速350公裏的複興(xing) 號動車組實現商用運營,長征五號大推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導航係統實現全球組網並開始向全球提供服務……“十三五”期間,以高技術、智能化、柔性化為(wei) 代表的先進製造業(ye) 不斷壯大,湧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相關(guan) 負責人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五”期間,經過艱苦奮鬥和強力趕超,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製造強國建設邁上新台階。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的融合發展,製造業(ye) 向高端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積極邁進,向智能化和服務化轉型步伐日益加快,先進製造業(ye) 比重不斷提升。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9月16日,世界內(nei) 燃機發展迎來了曆史性新突破,作為(wei) 我國裝備製造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濰柴集團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ye) 化柴油機,攻克了一項世界性難題。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集團董事會(hui)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沃爾克馬爾·鄧納爾表示,憑借這一創新,濰柴再一次奠定了世界一流柴油機製造商的地位。
“十三五”期間,我國製造業(ye) 規模穩步提升。“我國製造業(ye) 已經具備相當完備的基礎,為(wei) 我國發展先進製造業(ye) 創造了良好條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說。
我國已成為(wei) 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工業(ye) 經濟規模連續多年居全球首位,家電、製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chan) 能占全球50%以上,形成了以超大規模和完整體(ti) 係為(wei) 核心的獨特優(you) 勢。今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穩定。
不僅(jin) 如此,聚焦製造業(ye) 重點戰略領域,重大科技專(zhuan) 項、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項等重大專(zhuan) 項加快實施,湧現出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眾(zhong) 誠智庫總裁楊帆介紹說,我國重點突破了量子通信與(yu) 量子計算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等重大研究任務,實現了C919國產(chan) 大飛機的成功首飛,刷新了深海深潛器的世界紀錄,培育了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5G、先進傳(chuan) 感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滿足未來先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與(yu) 設備。
許召元坦言,各國對最先進技術都嚴(yan) 加防範,難以走引進和消化吸收的路徑,我國要發展先進製造業(ye) ,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就必須主要依靠原發性創新。
為(wei) 了解決(jue) 製造業(ye) 發展長期以來存在的技術研發與(yu) 產(chan) 業(ye) 化脫節問題,突破製約行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速創新成果工程化產(chan) 業(ye) 化,2016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印發《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指南》,組織開展了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創建工作。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17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130多家省級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為(wei) 核心節點的網絡化創新體(ti) 係,動力電池、增材製造、印刷及柔性顯示、信息光電子等一係列行業(ye) 共性關(guan) 鍵技術的持續供給問題初步得到解決(jue) ,國家製造業(ye)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步伐加快
將製鞋生產(chan) 線實時直播,消費者看到中意的款式後便可立馬下單,下單後隨即在生產(chan) 線上排產(chan) ,後台的數據智能係統支持企業(ye) 實現小批量、定製化柔性生產(chan) ……9月25日,這場與(yu) 眾(zhong) 不同的直播發生在鞋業(ye) 品牌天創時尚的生產(chan) 車間,這是由天創時尚與(yu) 坤湛科技聯手打造的鞋履行業(ye) 首個(ge) C2M(消費者直連生產(chan) 製造)模式。坤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閔萬(wan) 裏表示,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這場直播實則是將信息化與(yu) 製造企業(ye) 深度融合,為(wei) 中國工業(ye) 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參考。
許召元強調說,先進製造業(ye) 是指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特征,而且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升級具有重要帶動意義(yi) 的產(chan) 業(ye) ,例如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機器人等;此外,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充分吸收先進製造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技術以後,也可以成為(wei) 先進製造業(ye) 。
“十三五”期間,一手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一手抓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我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先進製造業(ye) 蓬勃發展。
通過推進建設車聯網、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等一係列舉(ju) 措,加快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在高端裝備領域,我國高端機床裝備在自主化、關(guan) 鍵技術、產(chan) 品研發、工程應用等方麵取得了重要突破。12米級臥式雙五軸鏡像銑機床、1.5萬(wan) 噸航天構件充液拉深裝備等填補國內(nei) 空白。國產(chan) 高檔數控係統市場占有率提高到20%以上。我國工業(ye) 機器人產(chan) 量由2015年的3.3萬(wan) 台增長到2019年的18.7萬(wan) 台,2019年工業(ye) 機器人消費量達到14.3萬(wan) 台,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湧現出沈陽新鬆、蘇州綠的等一批優(you) 質企業(ye) 。
在集成電路領域,華為(wei) 海思發布了基於(yu) 7納米工藝的麒麟990 5G芯片,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實現量產(chan) ,集成電路關(guan) 鍵設備覆蓋12英寸生產(chan) 線工藝環節一半以上。
在5G領域,我國已構建了涵蓋係統、終端、芯片、儀(yi) 表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5G標準必要專(zhuan) 利聲明總量占全球三分之一,網絡規模和用戶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在工業(ye) 互聯網領域,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ti) 係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網絡體(ti) 係已覆蓋300多個(ge) 城市,建成五大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和55個(ge) 二級節點,平台體(ti) 係連接工業(ye) 設備數達4000萬(wan) 台,服務企業(ye) 超過40萬(wan) 家,有力支撐了行業(ye) 轉型升級。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已構建起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產(chan) 銷量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動力電池技術處於(yu) 全球領先水平,累計推廣量超450萬(wan) 輛,占全球50%以上。
核心競爭(zheng) 力明顯提升
全球每售出8台筆記本電腦,就有1台來自聯想合肥產(chan) 業(ye) 基地,這是聯想集團在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製造基地,產(chan) 品銷往126個(ge) 國家和地區。9月3日,聯想合肥產(chan) 業(ye) 基地兩(liang) 條新的生產(chan) 線——“水星線”和“哪吒線”正式投產(chan) ,將大數據、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和生產(chan) 製造有機結合,這意味著聯想合肥產(chan) 業(ye) 基地的智能製造進入了一個(ge) 新的發展時期,將具備更加柔性和靈活的定製,更加敏捷快速的交付和更高品質的生產(chan) 管控。
“十三五”期間,工信部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工程,推動信息化和工業(ye) 化深度融合,加大企業(ye) 技術改造,智能製造試點示範覆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92個(ge) 重點行業(ye) ,在煉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5年來,在外部擠壓和內(nei) 在動力雙重驅動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發展的主旋律,新工業(ye) 革命給製造業(ye) 發展帶來深刻變革,製造業(ye) 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提升了我國製造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楊帆說。
一批自主品牌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品牌進入全球家電品牌“第一陣營”,伊利、蒙牛進入世界乳業(ye) 十強,好孩子童車連續多年全球銷量第一,華為(wei) 5G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據楊帆介紹,經過“十三五”這5年的發展,我國先進製造業(ye) 呈現“一帶三核兩(liang) 支撐”特點。“一帶”是指長江經濟帶,“三核”是指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核心,“兩(liang) 支撐”為(wei) 西部和中部支撐。製造業(ye) 部分環節由東(dong) 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高精尖新成為(wei) 東(dong) 部地區製造業(ye) 發展主要方向。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還將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加快製造業(ye) 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升級,推動先進製造業(ye) 繼續發展壯大。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