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7-31 11:38:04 經濟日報

數據是一種可以反複使用、創造更多價(jia) 值的生產(chan) 要素,對增加產(chan) 出、提高生產(chan) 效率的乘數效應日益顯現。不久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shu) (2023年)》顯示,2016年至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規模增加4.1萬(wan) 億(yi) 美元,年均複合增長14.2%。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成為(wei) 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比如,數字經濟對農(nong) 業(ye) 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轉型升級,就是當前很重要的一個(ge) 著力點。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進程明顯加快,但也麵臨(lin) 著資源、環境與(yu) 市場的多重約束,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的壓力依然存在。而推進數字技術在農(nong) 業(ye) 中的應用,是解決(jue) 這些問題的一大抓手。
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環節數字化水平,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可以顯著降低物化投入、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增強綠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能力,實現增產(chan) 又增效。例如,利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地麵物聯網等手段,動態高精度監測動植物環境(土壤、水、大氣)、生命信息(生長、發育、營養(yang) 、病變、脅迫)等,進而通過信息采集點感知數據,集成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管理知識模型,可以實現科學施肥、精準飼喂、節水灌溉、病蟲害預警防治等生產(chan) 過程的精準管理,有助於(yu) 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推動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
提升農(nong) 業(ye) 流通、消費、服務等環節數字化水平,同樣可以拓展農(nong) 業(ye) 增值增效空間。綜合利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實現物流、配送、倉(cang) 儲(chu) 高效管理,構建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格局,能有效減少交易環節,提高交易效率。發展眾(zhong) 籌農(nong) 業(ye) 、定製農(nong) 業(ye) 等基於(yu) 互聯網的新業(ye) 態,創新發展共享農(nong) 業(ye) 、雲(yun) 農(nong) 場等網絡經營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拓展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提供一係列麵向小農(nong) 戶的數字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則可以將現代生產(chan) 要素導入小農(nong) 戶,提升小農(nong) 戶的科技水平和生產(chan) 效率,助力小農(nong) 戶搭上現代農(nong) 業(ye) 快車。可以說,推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賦能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數據對農(nong) 業(ye) 發展的作用將產(chan) 生疊加效應。
還應注意到,數據的體(ti) 量和質量決(jue) 定著數據為(wei) 農(nong) 業(ye) 創造價(jia) 值的潛力。良好的數字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是數據收集、交換、存儲(chu) 、處理和傳(chuan) 播的先決(jue) 條件,也決(jue) 定著獲得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分辨率。因此,應提升數字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為(wei) 供給農(nong) 業(ye) 高質量數據要素奠定堅實基礎。要加快推動高速泛在、天地一體(ti) 、雲(yun) 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聯網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領域的覆蓋水平,增強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網接入能力;提升鄉(xiang) 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和生產(chan) 裝備智能化改造。
同時,應加快數字農(nong) 業(ye) 標準體(ti) 係建設,避免形成“數據孤島”。即使采集了海量的農(nong) 業(ye) 數據資源,如果不能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集成起來,形成完整連貫的數據鏈,數據的價(jia) 值潛力也難以被充分釋放。在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於(yu) 缺乏應用場景建設統一標準,相同應用場景建設內(nei) 容不一,設備、軟件接口標準不一,各數據之間融合協同的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全麵集成較為(wei) 困難,形成了“數據孤島”,這極大地限製了數據要素價(jia) 值的挖掘利用。應建立數據標準、數據接入與(yu) 服務、軟硬件接口等數字農(nong) 業(ye) 標準規範,將更多的數據、運算力、技術匯集在一起,從(cong) 而最大程度地發揮數字經濟在助推農(nong) 業(ye) 現代化上的潛力。
此外,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涉及不同業(ye) 務領域,但兼具業(ye) 務能力、全局觀、數字化理念和IT技能的綜合性數字人才較稀缺,難以滿足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應協同發揮科研機構、高校、企業(ye) 等各方作用,培養(yang) 造就一批數字農(nong) 業(ye) 領域科技領軍(jun) 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管理團隊,為(wei) 農(nong) 業(ye) 數字化轉型提供數字人才支撐。應加強數字農(nong) 業(ye) 業(ye) 務培訓,普及數字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知識,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數字思維、數字認知、數字技能,加快數字農(nong) 業(ye) 技術在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上的應用和普及,從(cong) 而大力提升數字化生產(chan) 能力。
(作者係東(dong) 北農(nong) 業(ye) 大學公共管理與(yu) 法學院教授)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