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6-29 14:34:13 國資小新

6月27日,國資委在浙江桐廬召開深入推進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專(zhuan) 題會(hui) ,國資委副秘書(shu) 長莊樹新出席並講話。
會(hui) 議指出,國有企業(ye)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關(guan) 重要論述,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國企數字化轉型重要意義(yi) ,加強對標評估、推進試點示範、完善體(ti) 製機製、加強合作發展,深入實施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全麵提升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加快世界一流企業(ye) 建設,更好發揮國企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控製、安全支撐作用,為(wei)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會(hui) 上通報了2022年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工作情況,中國船舶、中國電科、中國聯通、中國一汽、中國電建等中央企業(ye) 及浙江省國資委作經驗交流。國資委有關(guan) 廳局、有關(guan) 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資委負責同誌參加會(hui) 議。
延伸閱讀
國企數字化轉型工作進展
1.加快“五轉”落地,轉型工作體(ti) 係初步形成。
國企圍繞轉意識、轉組織、轉模式、轉方法、轉文化,多措並舉(ju) 推進轉型工作落地。
89家央企明確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
90多家央企組建“一把手”負責的轉型領導機製,明確牽頭部門。
800多家國企探索傳(chuan) 統業(ye) 務轉型模式,推出典型企業(ye) 900多個(ge) ,建設數字場景3200多個(ge) ,組織轉型培訓3.7萬(wan) 場,參加人次近千萬(wan) 。
國企數字化轉型“上熱中溫下冷”局麵得到較大改觀。
2.加強“五化”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
國企積極推進研發數字化、生產(chan) 智能化、經營一體(ti) 化、服務敏捷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促進傳(chuan) 統業(ye) 務全方位、全鏈條改造。
52家中央工業(ye) 企業(ye) 2022年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平均85.9%,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平均72.6%,分別超全國水平8.9和14個(ge) 百分點。
60多家央企建設數字化產(chan) 業(ye) 鏈協同平台數量超100個(ge) ,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
國企數字化轉型“不願轉不敢轉不會(hui) 轉”情況得到一定程度改變。
3.加力“五新”突破,數字產(chan) 業(ye) 化加快發展。
國企集中優(you) 勢力量攻關(guan) 新技術、推出新產(chan) 品、布局新基建、打造“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70多家央企取得5G光收發芯片、操作係統等200餘(yu) 項數字技術成果。
累計開通5G基站273萬(wan) 個(ge) ,建設北鬥地基增強站1.2萬(wan) 餘(yu) 座。
組建數字科技類公司近500家。
國企數字技術供給服務能力加快提升。
4.加大“五維”賦能,服務現代化高效推進。
國有企業(ye) 積極牽頭或參與(yu) 證照電子化、辦事“最多跑一次”、智慧文化宮、“數字技術+醫療健康”服務體(ti) 係、“雪亮工程”“村村通”工程、可再生能源數據庫等建設,賦能數字政務、數字文化、數字社會(hui) 、數字鄉(xiang) 村、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國企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的骨幹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國有企業(ye) 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要點
1.加強對標評估,提升轉型係統推進能力。
定期開展轉型實施方案對標評估,動態調整轉型策略,保障數字化轉型與(yu) 企業(ye) 發展戰略的協調性。
持續開展轉型水平對標評估,學習(xi) 借鑒行業(ye) 先進經驗,動態優(you) 化轉型路徑。
開展業(ye) 務與(yu) 數字化能力適應性評估,定期梳理優(you) 化轉型架構,保障業(ye) 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融合一致。
加強評估、規劃、實施、優(you) 化閉環管理,強化一把手負責,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定期通報進展情況,保障轉型任務順利實施。
2.推進試點示範,提升生產(chan) 方式變革能力。
聚焦主責主業(ye) ,組織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ye) 建設,發揮轉型引領作用,力爭(zheng) “試成一批、帶動一片”。
聚焦智能製造,加快推進“人機隔離”“機器換人”“黑燈工廠”等智能工廠建設,提升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聚焦企業(ye) 全流程,加快數字技術應用和場景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
加快“北鬥+”數字場景創新,形成工作機製,促進北鬥規模化應用。
3.完善體(ti) 製機製,提升轉型支撐保障能力。
建立適應數據要素價(jia) 值發揮的組織機製,加強數據要素治理,完善數據權屬、責任認定、收益分配等機製,促進數據集成共享與(yu) 價(jia) 值釋放。
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統籌調度機製,提升數字化轉型投入強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加快培育高水平、創新型、複合型數字化人才隊伍,創新工作方法,促進全員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
出台含金量高、分量足的配套製度辦法、支持政策,提升轉型動力活力。
4.加強合作發展,提升安全自主創新水平。
發揮創新聯合體(ti) 等作用,促進產(chan) 學研合作,加強“卡脖子”技術、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guan) ,主動開放市場,促進成果應用,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
發揮國企骨幹作用,加快5G、北鬥、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ye) 互聯網等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服務支撐能力。
發揮央企數字協同創新平台作用,促進區域間、行業(ye) 間、企業(ye) 間經驗交流、創新合作。
加強前瞻性謀劃,持續培育新業(ye) 務增長點和數字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