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優勢

發布時間:2023-05-30 09:58:53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新時代十年,在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已形成重要優(you) 勢。深刻把握並利用好、鞏固好、發展好這些重要優(you) 勢,既是我國經濟基本麵長期向好的重要支撐,也是解決(jue) 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問題的重要基礎。

新時代十年,在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經濟發展已形成重要優(you) 勢。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一係列積極變化,經濟回升與(yu) 信心提振的良性互動正在形成。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複性的,內(nei) 生動力還不強,經濟轉型升級麵臨(lin) 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深刻把握並利用好、鞏固好、發展好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優(you) 勢,既是我國經濟基本麵長期向好的重要支撐,也是解決(jue) 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問題的重要基礎。

規模經濟優(you) 勢突出

隨著技術進步、國際分工和貿易形態的演變,國際通行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理論已從(cong) 絕對優(you) 勢理論、比較優(you) 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逐步演變到規模經濟優(you) 勢理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加入全球分工體(ti) 係,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you) 勢,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並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總量不斷壯大,發展質量不斷提升,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業(ye) 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全球經濟增量貢獻第一大國地位。規模經濟優(you) 勢更加凸顯,已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優(you) 勢。

規模經濟有利於(yu) 企業(ye) 攤薄成本,尤其是前期投入較大的固定成本和創新成本,幫助企業(ye) 依靠在國內(nei) 市場獲得的低成本優(you) 勢走向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市場占有率和競爭(zheng) 力。規模經濟可以容納多條技術路線競爭(zheng) 成長,為(wei) 不同技術創新路線、商業(ye) 創新模式提供足夠賽道和空間,讓真正具備競爭(zheng) 優(you) 勢、符合產(chan) 業(ye) 升級方向的產(chan) 品和企業(ye) 快速成長。規模經濟有利於(yu) 促進精細分工、拉長產(chan) 業(ye) 鏈,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形成66個(ge) 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45個(ge) 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和聚集功能不斷增強。規模經濟為(wei) 眾(zhong) 多深耕細分領域的企業(ye) 提供廣闊成長空間。新時代以來,我國在互聯網領域湧現出百餘(yu) 家平台企業(ye) 和200多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在工業(ye) 領域湧現出約1200家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和近9000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要素稟賦不同、發展程度不一,比較優(you) 勢具有一定互補性,能夠拉長產(chan) 業(ye) 的生命周期,為(wei) 全國範圍內(nei) 的產(chan) 業(ye) 再布局和梯度轉移提供騰挪空間。

我國仍處於(yu) 總需求較快釋放的階段

需求仍是全球經濟增長中最稀缺的資源,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我國已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新型城鎮化和消費結構升級持續推進,生產(chan) 生活方式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加速推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成現實,持續釋放出巨大需求。

首先,我國“劉易斯第二拐點”(指農(nong) 業(ye) 剩餘(yu) 勞動力轉移完畢、形成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勞動力市場的轉折點)尚未出現,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大量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住房、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方麵帶來巨大需求。同時,城市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地下管網、停車場、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升級等,也將釋放巨大需求。其次,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超過4億(yi) ,居民消費呈現多樣化、高端化、服務化等特征。同時,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30%左右,遠高於(yu) 發達經濟體(ti) 。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恩格爾係數逐步降低,更多商品和服務消費需求將得到釋放。未來我國服務消費占比將逐步提高至60%左右,可帶動居民消費增長約35%。2022年,我國新注冊(ce) 登記汽車2323萬(wan) 輛,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增長81.48%,但每千人汽車保有量226輛,明顯低於(yu) 美國的843輛、德國的634輛和日本的625輛,具有較大提升空間。第三,綠色低碳轉型帶動投資和消費雙擴容。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正推動我國能源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生產(chan) 生活方式等轉型升級,其中蘊含著大規模投資和消費需求。比如,一批風電光伏基地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生產(chan) 、儲(chu) 存與(yu) 輸送仍需大量投資,鋼鐵、水泥、石化等重化工業(ye) 多數設備需要進行綠色低碳改造,麵向“雙碳”目標的規則、技術及市場監管將推動生產(chan) 生活方式實質性改變,綠色低碳商業(ye) 服務等發展前景廣闊。第四,數字化轉型將創造需求新空間。從(cong) 消費看,我國連續9年擁有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數字技術催生虛擬現實和自動駕駛等新的消費場景,一些消費模式從(cong) 無到有,城鄉(xiang) 數字消費市場持續壯大;從(cong) 投資看,2021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安裝量同比增長45%,相當於(yu) 當年全球安裝總量的一半,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jin) 能夠提高生產(chan) 效率、節約人力成本,而且正逐步進入人工做不好甚至做不到的領域並開辟新賽道,激勵企業(ye) 不斷加大數字化投資改造;從(cong) 貿易看,數字化正在促進全球服務貿易加快發展、創造新的貿易機會(hui) ,過去許多不可貿易的服務如教育、醫療等都變得可貿易,我國在數字技術應用、平台企業(ye) 、互聯網生態等方麵的積累有利於(yu) 創造和分享全球數字貿易紅利。

要素稟賦優(you) 勢實現動態升級

要素稟賦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與(yu) 改革開放之初相比,當前我國要素稟賦結構已發生深刻改變,經濟發展的比較優(you) 勢正加速從(cong) 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變,為(wei) 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優(you) 勢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是勞動力素質持續提升。在人口數量紅利趨於(yu) 下降的同時,人力資本質量的紅利正在顯現。2012—2022年,我國畢業(ye) 大學生數量累計超過8700萬(wan)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14年,科研人才數量穩居全球首位。二是資本豐(feng) 裕度明顯改善。資本積累及其有效配置是推動工業(ye) 化城鎮化發展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國民儲(chu) 蓄率為(wei) 45.6%,比其他主要經濟體(ti) 高20個(ge) 百分點以上。我國資本形成額占全球比重已從(cong) 1978年的0.7%上升至2021年的29.6%,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chan) 業(ye) 發展所需的資金缺口明顯縮小,資本積累及其有效配置為(wei)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和城鎮化提供了必要條件。三是土地高效利用和再配置空間巨大。目前我國還有不少未利用土地和大量低效利用土地,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城鎮用地結構優(you) 化等將大幅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四是數據要素潛能正快速釋放。我國數據資源豐(feng) 富,數據產(chan) 量已超6.6ZB,全球占比近10%,位居世界第二。數據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要素已經深度參與(yu) 各行業(ye) 的價(jia) 值創造與(yu) 升級發展,能夠為(wei) 我國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製造業(ye) 係統性優(you) 勢突出

製造業(ye) 是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和國際貿易的主導力量。新時代以來,“中國製造”的國際形象不斷提升,我國第一製造業(ye) 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規模化、集群化、網絡化、數字化優(you) 勢更加突出。

一是製造業(ye) 規模優(you) 勢明顯。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全球占比從(cong) 2012年的22.3%上升到2021年的30.3%,達到31.4萬(wan) 億(yi) 元,製造業(ye) 規模穩居全球第一。我國工業(ye) 製成品出口規模從(cong) 2012年的1.9萬(wan) 億(yi) 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3.2萬(wan) 億(yi) 美元,占全球製成品市場份額從(cong) 16.3%提高到20%。二是製造業(ye) 配套能力強。我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ge) 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多數材料、組件都能找到本土供應商,對創新原型產(chan) 品快速試製並量產(chan) 形成強大支撐。大中小企業(ye) 分工配合,加上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形成了一批產(chan) 品生產(chan) 集中、配套設施專(zhuan)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成熟的產(chan) 業(ye) 集群和高效協作的製造業(ye) 網絡,不僅(jin) 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chan) 需要,而且能快速響應個(ge) 性化定製需求。三是大規模製造與(yu) 物流體(ti) 係形成供應鏈網絡。我國基本建成了各類運輸方式快速發展、協同配合的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形成了以國家級物流樞紐為(wei) 核心,以區域性物流基地、物流園區、城市配送中心、社區末端網點等為(wei) 支撐的配送網絡,實現了高效運行。2021年我國快遞包裹平均成本為(wei) 1.5美元,大幅低於(yu) 有關(guan) 發達國家。物流成本和效率優(you) 勢明顯,與(yu) 大規模製造相結合形成供應鏈網絡,極大增強了我國製造業(ye) 的市場響應能力。四是部分新興(xing) 製造領域優(you) 勢正在形成。以新能源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製造業(ye) 快速成長,已成為(wei) 重要經濟增長點。比如,我國風電整機吊裝量全球占比接近50%;新能源汽車產(chan) 能連續八年位居全球第一,出口量連續兩(liang) 年位居全球第一。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新時代以來,我國科研投入保持較快增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人才基礎、創新主體(ti)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優(you) 勢正在聚合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更加紮實和鞏固。

科技研發能力實現大幅躍升。2012—2021年,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7%,高於(yu) 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國家4%的平均增速,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1.91%提升到2.44%;我國國際科學核心論文全球占比由2012年的13%上升至2020年的20%;我國申請人通過《專(zhuan) 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增長近2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6000多位高被引科學家中,我國占比位居全球第二。科技人才優(you) 勢逐步顯現。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群體(ti) 。按照OECD與(yu) 歐盟標準,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企業(ye) 創新進程快速迭代。創新技術與(yu) 我國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相結合,不僅(jin) 可以在應用中實現快速升級,而且可以迅速實現產(chan) 業(ye) 化,幫助企業(ye) 加速創新迭代。戰略科技力量與(yu) 市場機製加速結合。我國已經成功組建首批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科研產(chan) 出位居全球第二,18所大學的研究影響力躋身世界百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速形成。同時,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評價(jia) 機製和科研人員薪酬製度、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工作、深化應用“揭榜掛帥”等機製,更加突出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數字經濟引領優(you) 勢凸顯。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在人工智能、物聯網、量子信息等領域擁有的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位居世界首位,數字化智能化“燈塔工廠”數量超過全球1/3,逐步形成具有一定領先優(you) 勢的創新生態係統。

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ti) 係

新時代以來,我們(men) 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ti) 係,我國作為(wei) “世界工廠”的地位日益鞏固,作為(wei) “世界市場”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經貿聯係最廣泛的國家。2021年,在全球141個(ge) 貿易夥(huo) 伴中,我國是51個(ge) 經濟體(ti) 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24個(ge) 經濟體(ti) 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國,1834種商品出口規模居全球第一、686種商品進口規模居全球第一;出口目的地更加多元,出口目的地集中度指數已從(cong) 2012年的7.0%下降到2021年的5.6%。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價(jia) 值鏈三大樞紐之一。2012—2021年,我國製造業(ye) 中間品進出口規模全球占比從(cong) 10.7%提升到13.5%,價(jia) 值鏈貿易全球占比從(cong) 8.5%上升至11.2%、居全球第二;2021年,我國在全球貨物貿易網絡上的中心度指數位列前三。我國已成為(wei) 跨國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2021年,全球市值排名前200位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總收入達7000億(yi) 美元,占其全球銷售額的13%;全球4.1萬(wan) 家上市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為(wei) 16.8萬(wan) 億(yi) 美元,占其全球銷售額的23.4%。我國作為(wei) 國際經貿聯係穩定器的地位更加突出。新時代以來,我國全麵深化改革,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既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也為(wei) 外資企業(ye) 長期在中國投資和發展營造了良好營商環境。我國社會(hui) 長期穩定、投資機會(hui) 眾(zhong) 多、投資回報可觀,對各國企業(ye) 形成強大吸引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