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2-26 10:13:04 經濟日報

亞(ya) 洲是當今全球生產(chan) 網絡中最具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但全球價(jia) 值鏈重構、逆全球化與(yu) 貿易保護主義(yi) 等因素給亞(ya) 洲區域經濟合作帶來不利影響。《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的簽署和生效有助於(yu) 亞(ya) 洲經濟體(ti) 進一步提升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促進形成區域一體(ti) 化市場,也為(wei) 後疫情時代亞(ya) 洲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強大動力。RCEP成員國要充分利用製度紅利,推進區域價(jia) 值鏈深度融合,為(wei) 區域和全球經貿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全球價(jia) 值鏈調整進程加快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推動世界經濟高速增長,這種局麵一直持續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此後,全球價(jia) 值鏈重塑趨勢開始顯現。一方麵,與(yu) 金融危機前相比,全球價(jia) 值鏈增長放緩。全球價(jia) 值鏈鏈長有所縮短,特別是複雜價(jia) 值鏈中間產(chan) 品生產(chan) 跨境次數下降,部分價(jia) 值鏈環節回流國內(nei) 。另一方麵,全球價(jia) 值鏈區域化趨勢增強,表現為(wei) 價(jia) 值鏈越來越在地理上集中於(yu) 最終消費市場。究其原因,除自動化、人工智能、物聯網、3D打印等新興(xing) 技術使得勞動力成本優(you) 勢的重要性有所降低,進而影響部分產(chan) 業(ye) 轉移的速度和方向外,中國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分工地位提升,客觀上也縮短了價(jia) 值鏈。不可忽視的是,近年來部分發達國家國內(nei) 民族主義(yi) 盛行,美歐等國采用歧視性產(chan) 業(ye) 政策或以安全為(wei) 由鼓勵產(chan) 業(ye) 回流,嚴(yan) 重影響了以市場化分工為(wei) 基礎的全球價(jia) 值鏈布局。與(yu) 此同時,跨國公司投資布局決(jue) 策也從(cong) 效率優(you) 先轉向效率與(yu) 安全並重,不得不考慮以近岸外包、分散布局等方式降低供應鏈風險。伴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垂直化分工協作模式開始瓦解,價(jia) 值鏈上的生產(chan) 供應環節出現全球性調整和重塑。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響了全球價(jia) 值鏈調整進程。由於(yu) 疫情反複,大量勞動力無法投入到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活動,大部分行業(ye) 生產(chan) 規模嚴(yan) 重萎縮,服務供給急劇下滑,影響了各國社會(hui) 總產(chan) 出。疫情全球蔓延削弱了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世界經濟麵臨(lin) 巨大不確定性。在全球價(jia) 值鏈分工條件下,任何一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生產(chan) 停滯都能引起係列連鎖反應,逐步波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疫情帶來的衝(chong) 擊不僅(jin) 涉及生產(chan) 供給端,也波及社會(hui) 需求端。就業(ye) 人數下滑和生產(chan) 端萎縮導致社會(hui) 收入水平下降,大多數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需求遭受不同程度衝(chong) 擊,對全球價(jia) 值鏈帶來重大影響。
各國為(wei) 應對疫情而采取的封鎖措施客觀上阻礙了地區之間貨物、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chan) 要素流動,對全球價(jia) 值鏈造成較大影響。受疫情影響,部分國家和地區出現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斷裂現象,不僅(jin) 推高了生產(chan) 成本,也大幅降低了生產(chan) 效率。如何規避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風險成為(wei) 各國政府和企業(ye) 關(guan) 注的重大議題。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以安全為(wei) 由,重新評估本國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產(chan) 業(ye) 鏈,開始對高科技等重要產(chan) 業(ye) 作出相應調整,推動部分產(chan) 業(ye) 鏈回流,並實施以“再工業(ye) 化”為(wei) 主要特征的世界經濟再平衡戰略。
盡管經濟全球化受到阻礙,但亞(ya) 洲區域經濟合作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歇。2022年1月正式生效的RCEP為(wei) 充滿衝(chong) 突、問題和挑戰的世界經濟帶來了發展契機。RCEP進一步加深亞(ya) 洲經濟體(ti) 之間的經濟鏈接,有力提振了亞(ya) 洲區域貿易與(yu) 投資信心,進一步強化了區域內(nei) 部產(chan) 業(ye) 鏈與(yu) 供應鏈韌性,為(wei) 構建區域內(nei) 部統一市場和實現全球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RCEP重在改善區域綜合發展環境
在現有國際經貿治理體(ti) 係越來越難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背景下,亞(ya) 洲需要建立一套製度性框架來推動區域經貿合作。2011年2月,第十八次東(dong) 盟經濟部長會(hui) 議通過了組建RCEP的草案,其目標是構建一個(ge) 涵蓋16個(ge) 國家的全麵、高質量、互惠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2012年11月,東(dong) 盟十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ya) 和新西蘭(lan) 等16國領導人共同發布《啟動RCEP談判的聯合聲明》,並於(yu) 2013年5月正式啟動RCEP談判。在談判過程中,印度對市場開放比較消極,於(yu) 2019年11月宣布暫緩加入。2020年11月,經過31輪談判,15個(ge) 成員國最終達成協議,世界上人口規模最大、成員結構最多元、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貿易組織正式形成。
盡管成員國在經濟體(ti) 製、發展水平、規模體(ti) 量等方麵差異巨大,RCEP在多樣性與(yu) 高標準之間找到平衡,用靈活的方式處理了不同利益訴求,體(ti) 現出全麵性、先進性和包容性。首先,RCEP涵蓋領域全麵。其正文章節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傳(chuan) 統領域的貿易投資便利化和相關(guan) 開放承諾,也包括知識產(chan) 權、電子商務、競爭(zheng) 政策、政府采購等大量涉及邊境後議題的貿易新規則。其次,RCEP探索一係列高標準經貿規則。在知識產(chan) 權方麵,共83個(ge) 條款,不僅(jin) 包括商標、專(zhuan) 利、著作權等,還涉及透明度、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技術援助等廣泛內(nei) 容議題,有助於(yu) 整體(ti) 性提高本地區知識產(chan) 權保護水平,為(wei) 創新活動提供了製度保障。在服務貿易領域,RCEP成員承諾將在協議生效後6年內(nei) 實現負麵清單,開放水平不僅(jin) 超過WTO,也高於(yu) 現有“東(dong) 盟+1”自貿協定。例如,中國在入世承諾約100個(ge) 部門基礎上,RCEP新增了研發、管理谘詢、製造業(ye) 相關(guan) 服務、空運等22個(ge) 部門,並提高了法律、金融、建築、海運等37個(ge) 部門的開放水平。在電子商務規則方麵,RCEP是亞(ya) 太區域內(nei) 達成的範圍最廣、成員最多的多邊電子商務規則,也是目前中國參與(yu) 水平最高的電子商務協定。各成員國承諾促進無紙化貿易、承認電子簽名的效力、為(wei) 網絡交易的開展提供製度性保障,有利於(yu) 企業(ye) 借助跨境電商平台擴大出口。在投資領域,協議引入了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便利化與(yu) 自由化等議題,全部成員承諾采用負麵清單方式,甚至通過“凍結機製”和“棘輪機製”,防止對外資的開放承諾出現倒退現象。再次,RCEP充分展現了包容性。充分考慮成員國不同發展水平和經濟需求,給予欠發達成員國一定的過渡期或例外條款,RCEP設立了20年左右的市場開放過渡期,逐步實現90%稅目產(chan) 品進口零關(guan) 稅,並為(wei) 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成員國提供了製定國內(nei) 立法和完善監管體(ti) 係的過渡期。
RCEP的重要意義(yi) 在於(yu) ,通過在上述領域製定相關(guan) 開放製度和法律保障機製,進一步改善區域綜合發展環境,即構建透明、公平和可預期的政策環境。RCEP通過統一關(guan) 稅承諾、原產(chan) 地規則、貿易投資便利化以及其他貿易規則,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東(dong) 亞(ya) 地區“碎片化”的經貿製度安排,即整合了目前15個(ge) 成員國簽署實施的27個(ge) 貿易安排和44個(ge) 投資協定。例如,區域原產(chan) 地累積規則將成員國企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從(cong) 其他成員國進口的原材料視為(wei) 本地原材料,使成員國間出口產(chan) 品更容易達到享受關(guan) 稅優(you) 惠的門檻,有利於(yu) 促進區域內(nei) 中間產(chan) 品的貿易和投資活動,推動區域價(jia) 值鏈產(chan) 業(ye) 鏈深化發展。RCEP生效將對全球價(jia) 值鏈重塑產(chan) 生重要影響。
鑒於(yu) 亞(ya) 洲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多樣性,RCEP還存在進一步完善空間。一方麵,與(yu) 《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相比,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例如,電子商務章節中源代碼、金融服務中跨境數據流動和計算設施位置,以及反競爭(zheng) 實踐、線上爭(zheng) 端解決(jue) 等規則都是需要探索的領域。另一方麵,RCEP成員的區域價(jia) 值鏈參與(yu) 度仍低於(yu) 亞(ya) 洲平均水平。據亞(ya) 洲開發銀行數據,2018年RCEP成員區域價(jia) 值鏈參與(yu) 度為(wei) 46.8%,複雜價(jia) 值鏈參與(yu) 度為(wei) 15.8%,低於(yu) 同期亞(ya) 洲48.9%和26.2%的平均水平。2020年,馬來西亞(ya) 、新加坡、韓國、越南等成員國複雜區域價(jia) 值鏈參與(yu) 度超過26%的亞(ya) 洲平均水平,而老撾、印度尼西亞(ya) 等成員國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未來如何通過製度的完善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成員更好參與(yu) 地區生產(chan) 網絡,特別是通過複雜價(jia) 值鏈貿易推動經濟發展是需要持續研究的課題。
為(wei) 區域貿易發展提供動力
2022年1月1日起,RCEP對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日本、新西蘭(lan) 和澳大利亞(ya) 等10國正式生效,2月1日起對韓國生效,3月18日起對馬來西亞(ya) 生效,5月1日起對緬甸生效。目前,15個(ge) 簽署成員國中生效成員數量已達13個(ge) 。
RCEP生效以來,成員國多次召開多領域聯合會(hui) 議,協商推進實施協定。同時,組建了RCEP產(chan) 業(ye) 合作委員會(hui) 推動各國貿易、投資、產(chan) 業(ye) 合作。2022年7月至8月,RCEP產(chan) 業(ye) 合作委員會(hui) 與(yu) 中國10多家全國性商業(ye) 協會(hui) 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商定共同助力中國與(yu) RCEP其他成員國相關(guan) 行業(ye) 合作新發展。
依據協議承諾,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貨物貿易自由化率平均達88.5%,其中對東(dong) 盟最高,達90.5%。成員國中,新加坡承諾的貨物貿易自由化率最高,達100%;其次為(wei) 澳大利亞(ya) 、文萊,分別達98.3%、98.2%;緬甸和老撾最低,均為(wei) 86%。長期以來,成員國的區域內(nei) 部貿易比重維持在高位,除中國外,其他成員國區域內(nei) 部貿易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的50%以上。2022年1月至6月,RCEP區域內(nei) 貿易實現較快增長。從(cong) 出口來看,中國、韓國和新加坡對RCEP貿易夥(huo) 伴出口分別達4691.5億(yi) 美元、1718.7億(yi) 美元和1370.8億(yi) 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5.1%、18.7%和19.1%,較三國對全球出口增速高出0.8、3.5和1個(ge) 百分點。澳大利亞(ya) 、印度尼西亞(ya) 、馬來西亞(ya) 等國對RCEP貿易夥(huo) 伴出口增長均在10%以上。從(cong) 進口來看,越南、澳大利亞(ya) 和新西蘭(lan) 從(cong) RCEP貿易夥(huo) 伴進口分別達1349.6億(yi) 美元、886.3億(yi) 美元和156.1億(yi) 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3%、26.2%和18.2%,較三國對全球進口增速高出1.6、4.6和3.3個(ge) 百分點。日本、韓國、泰國、印度尼西亞(ya) 、馬來西亞(ya) 等國從(cong) RCEP貿易夥(huo) 伴進口增速均超過10%。值得注意的是,RCEP首次在中日以及韓日之間建立自貿聯係,2022年1月至6月,中日、韓日雙邊進出口貿易額分別為(wei) 20.3萬(wan) 億(yi) 日元、5.5萬(wan) 億(yi) 日元,分別較2021年同期增長10.6%、25.5%。盡管各成員互為(wei) 主要貿易夥(huo) 伴,內(nei) 部貿易基數高,但RCEP仍有力推動了區域內(nei) 部貿易發展,內(nei) 部貿易比重穩定在45%左右,也保障了亞(ya) 洲全球價(jia) 值鏈中心地位。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6月,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8720億(yi) 美元,較2021年同期下滑7%,東(dong) 亞(ya) 地區吸收外國直接投資1850億(yi) 美元,較2021年同期提高5%。盡管今年以來,全球投資波動較大,但基於(yu) 東(dong) 亞(ya) 地區經濟鏈接和供應鏈韌性,多數RCEP成員吸收外國直接投資仍實現較快增長。其中,中國實際使用外國直接投資1123.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1.8%;馬來西亞(ya) 吸收外國直接投資1384.7億(yi) 林吉特(約合315.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62.2%;澳大利亞(ya) 吸收外國直接投資412.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36.2%;日本吸收外國直接投資1.8萬(wan) 億(yi) 日元(約合132.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5%;韓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90.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9.1%;同期,越南、印度尼西亞(ya) 、泰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分別達140.3億(yi) 美元、102.7億(yi) 美元、61.5億(yi) 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馬來西亞(ya) 和越南在2022年第二季度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分別較2021年同期提高了18%、37%和15%。
促進中國在區域內(nei) 提升貿易地位
為(wei) 順利落地實施RCEP,中國商務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的指導意見》,落實好協定服務貿易開放承諾與(yu) 投資負麵清單承諾,推動企業(ye) 更好利用政策紅利。
2022年1月至10月,中國對14個(ge) RCEP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8.4%。其中,首次通過RCEP建立起自由貿易聯係的中日雙邊貿易發展迅速,1月至10月,日本向中國出口15.8萬(wan) 億(yi) 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3%;從(cong) 中國進口20.5萬(wan) 億(yi) 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2%。中國對韓國進出口貿易首次超過對日本的進出口額,達306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8%。東(dong) 盟繼續保持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地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5.2%。1月至10月,中國對東(dong) 盟進出口額7984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出口463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0.5%;進口334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5.6%。越南、馬來西亞(ya) 、印尼位列前三,進出口分別達1929億(yi) 美元、1655億(yi) 美元和1223億(yi) 美元。由於(yu) 在東(dong) 亞(ya) 生產(chan) 網絡中形成的新三角貿易結構,中國作為(wei) 價(jia) 值鏈網絡核心,與(yu) 上下遊國家形成了緊密的分工關(guan) 係。成員國中,中國與(yu) 越南貿易順差最大,為(wei) 492億(yi) 美元;中國與(yu) 韓國的貿易逆差最大,為(wei) 335億(yi) 美元。2022年1月至6月,中國實際使用外國直接投資1123.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1.8%,其中來自RCEP夥(huo) 伴外國直接投資114.5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5.7%。2022年1月至10月,韓國、日本對中國實際投資分別增長106.2%、36.8%。2022年上半年,中國對RCEP夥(huo) 伴直接投資84.3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5%。
RCEP生效後,我國企業(ye) 積極借助絲(si) 綢之路國際博覽會(hui) 、進口博覽會(hui) 、東(dong) 盟博覽會(hui) 等重點經貿展會(hui) 的線上線下平台,積極開展與(yu) 成員國企業(ye) 之間的多領域多形式經貿合作。區域原產(chan) 地累積規則讓企業(ye) 優(you) 化供應鏈,靈活進行產(chan) 業(ye) 布局,建立更精細更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分工體(ti) 係,降低最終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成本,推動區域價(jia) 值鏈深度融合。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RCEP實施半年以來,我國出口企業(ye) 申領RCEP原產(chan) 地證書(shu) 和開具原產(chan) 地聲明26.6萬(wan) 份、貨值979億(yi) 元人民幣,可享受進口國關(guan) 稅減讓7.1億(yi) 元人民幣,主要商品為(wei) 服裝及衣著附件、塑料及其製品、皮革製品等。RCEP項下享惠進口貨值238.6億(yi) 元人民幣,減讓關(guan) 稅5.2億(yi) 元人民幣,主要商品為(wei) 鋼鐵、塑料及其製品、機械器具及其零件等。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hui) 數據,2022年1月至9月,企業(ye) 申領RCEP原產(chan) 地證書(shu) 10.86萬(wan) 份,貨值50.03億(yi) 美元,可享受進口國關(guan) 稅減讓0.75億(yi) 美元。此外,RCEP也為(wei) 我國中小微外貿企業(ye) 降低關(guan) 稅成本、搶占國際市場提供了製度平台,為(wei) 對外貿易注入新的活力。今年上半年,我國中小微外貿企業(ye) 出口RCEP區域收款量同比增長11.4%,向RCEP區域國家出口的中小微外貿企業(ye) 數同比增長23.1%。未來隨著機製日漸完善,我國在區域內(nei) 貿易量將進一步上升。
為(wei)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新機遇
RCEP的生效意味著亞(ya) 洲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入了一個(ge) 嶄新階段,進一步豐(feng) 富和發展了亞(ya) 洲經貿合作機製內(nei) 涵,其帶來的巨大貿易創造效應和更高社會(hui) 福利水平,為(wei)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新機遇。
一是有助於(yu) 重構區域價(jia) 值鏈,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中日、日韓之間通過RCEP首次建立起自由貿易關(guan) 係,中日韓在機械製造、汽車製造、光電設備製造等領域的合作,為(wei) 三國在新技術、新能源等高端製造業(ye) 的區域價(jia) 值鏈合作奠定了基礎。通過整合區域經貿規則特別是區域原產(chan) 地累積規則,有助於(yu) 中國同東(dong) 盟等地區各國進一步加強區域價(jia) 值鏈上的合作,穩定和擴大區域內(nei) 中間產(chan) 品貿易和投資活動,增強與(yu) RCEP夥(huo) 伴的經濟鏈接,緩解疫情帶來的負麵衝(chong) 擊以及貿易保護主義(yi) 對區域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造成的風險。
二是有助於(yu) 全麵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當前,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占總貿易額的30%,並將FTA(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率提升至35%。RCEP涉及的領域不僅(jin) 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也包括高水平的電子商務、知識產(chan) 權、競爭(zheng) 政策等現代化議題。特別是,RCEP將推動服務業(ye) 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發揮更多鏈接作用,金融、物流、商務等生產(chan) 性服務作為(wei) 中間投入,全麵參與(yu) 第一、第二產(chan) 業(ye) 領域的生產(chan) 製造,通過前向關(guan) 聯和後向關(guan) 聯提升製造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在推動全要素生產(chan) 率增長、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和擴大就業(ye) 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有助於(yu) 提升“一帶一路”機製化水平。RCEP規定的貿易與(yu) 投資便利化政策措施有助於(yu) 成員國之間確立更高水準的經貿製度框架,這些製度建設將成為(wei) 中國參與(yu) “一帶一路”機製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欠發達成員國憑借多階段、分步驟的區域合作,將更好實現價(jia) 值鏈融合,RCEP的經濟外溢效應為(wei) 亞(ya) 洲區域包容性合作提供了最佳實踐。
四是有助於(yu)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一方麵,RCEP通過構建製度型開放平台,優(you) 化對外貿易和投資布局,促進國內(nei) 產(chan) 業(ye) 更充分參與(yu) 國際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為(wei) 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提供了有效支撐。另一方麵,通過優(you) 化區域價(jia) 值鏈分工體(ti) 係,增強應對外部風險的定力,將發揮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推動區域經濟一體(ti) 化走向深入
麵對複雜的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我國要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高標準實施RCEP,充分釋放RCEP紅利。
第一,不斷優(you) 化服務體(ti) 係,為(wei) 更好利用RCEP提供製度保障。建立健全綜合服務體(ti) 係,開展、優(you) 化或整合自由貿易協定服務,為(wei) 企業(ye) 提供從(cong) 關(guan) 稅優(you) 惠查詢、原產(chan) 地操作、通關(guan) 便利化,到產(chan) 業(ye) 風險與(yu) 安全預警以及商事仲裁等全方位綜合服務。
第二,激發中西部地區發展活力,推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RCEP經貿規則,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提供新動力。引導中西部地區將RCEP與(yu) 經濟發展戰略以及建設規劃相結合,依托地方經濟、產(chan) 業(ye) 與(yu) 區位資源等優(you) 勢條件,加強與(yu) 成員國之間經貿合作,以此帶動經濟發展。
第三,改善區域綜合發展環境,推動價(jia) 值鏈分工體(ti) 係重構。RCEP作為(wei) 東(dong) 亞(ya) 區域經濟合作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成果,是東(dong) 亞(ya) 經濟體(ti) 為(wei) 進一步強化區域經濟鏈接,優(you) 化區域價(jia) 值鏈而推動構建的製度規範,旨在改善區域綜合發展環境。因此,要加快調整區域產(chan) 業(ye) 鏈布局,推動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融合,高質量實施701條約束性義(yi) 務並積極探索實施170條軟性義(yi) 務,進一步改善貿易投資環境,為(wei) 技術創新提供生產(chan) 要素和製度保障,激發微觀企業(ye) 的活力和動力,鞏固和提高中國區域價(jia) 值鏈核心地位,最終實現價(jia) 值鏈分工體(ti) 係的重構。
第四,適時加速實施和升級談判RCEP,賦予其持久生命力。適時加速實施和升級談判RCEP,加快探索與(yu) 成員國共同推動原產(chan) 地電子聯網、推進“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合作等,及時開展對投資者—國家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ISDS)、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後續章節談判,進一步升級數字貿易、知識產(chan) 權、服務貿易等領域經貿規則,不斷推動區域經濟一體(ti) 化走向深入,充分利用製度紅利,持續提升我國經濟總體(ti) 效率和國際競爭(zheng) 力。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