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交通運輸部出台25項措施 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

發布時間:2022-10-26 12:39:54 貴州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10月24日,記者從(cong)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交通運輸部日前印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 實現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將通過采取二十五項具體(ti) 措施,支持貴州實現交通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

深化交通運輸領域改革 支持建設西部大開發綜合改革示範區

《方案》明確,將科學有序推進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支持貴州在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等方麵開展試點,注重經驗總結,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應用、可推廣的成果經驗,促進試點成果轉換為(wei)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實際效能。

同時,深化交通運輸政務服務“全省通辦、一次辦成”“一窗式”“跨省通辦”,動態調整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全麵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製的指導意見》,深化“減證便民”,進一步解決(jue)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證多、辦事難等問題。

提升交通供給能力 指導支持貴州深化“四好農(nong) 村路”示範創建

《方案》提出,將提升交通供給能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新型城鎮化。鞏固拓展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嚴(yan) 格落實過渡期“四個(ge) 不摘”要求,以貴州省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為(wei) 重點,推進脫貧地區交通運輸發展。

並明確指導支持貴州深化“四好農(nong) 村路”示範創建,深化農(nong) 村公路管理養(yang) 護體(ti) 製改革試點工作,健全完善農(nong) 村公路“路長製”運行長效機製,推進農(nong) 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大力發展“農(nong) 村公路+”模式,挖掘農(nong) 村公路“路衍經濟”潛能。

城際出行方麵,提出要優(you) 化交通運輸供給能力,支持貴陽、遵義(yi) 、畢節發展公鐵、公空旅客聯程運輸,鼓勵黔中城市群和銅仁、都勻等高鐵通道節點城市發展公鐵旅客聯程運輸。推動鐵路和道路運輸客流數據共享,優(you) 化運輸組織,提升服務能力。

完善綜合交通網絡 支持貴州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

《方案》明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建設,以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6軸7廊8通道”為(wei) 重點,圍繞粵港澳-成渝主軸和滬昆、廣昆走廊,加快蘭(lan) 海、滬昆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根據交通需求情況適時推進廈蓉、杭瑞、蓉遵、貴陽環城等國家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協調推進省際通道建設,加快打通省際瓶頸路段。

支持貴州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加快烏(wu) 江航運擴能工程烏(wu) 江渡至龔灘三級航道建設工程、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設工程。支持加快推進烏(wu) 江思林、沙沱二線1000噸級通航設施以及龍灘1000噸級通航設施建設。支持紅水河現有通航設施升級改造。推動望謨港、播州港、開陽港、思南港等港口建設。

鞏固提升貴州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地位,加快主通道建設,推進貴陽至南寧、黃桶至百色鐵路和黔桂鐵路增建二線等建貴廣鐵路提質改造工程,支持適時開展興(xing) 義(yi) 至永州至郴州至贛州、瀘州至遵義(yi) 、盤州經六盤水至威寧至昭通等鐵路前期工作。研究建設重慶經遵義(yi) 至貴陽至柳州至廣州港、深圳港、北部灣港等鐵路集裝箱大通道。

支持貴陽、遵義(yi) 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鼓勵地方推進區域性、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增強區域輻射能力。支持廣州港、深圳港、北部灣港在貴州設立無水港。支持貴州深化交通與(yu) 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橋旅融合”示範項目和路旅融合品牌。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  支持貴州推進數字交通新業(ye) 態發展

《方案》明確,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提升交通運輸數字化發展水平。

具體(ti) 來說,將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慧化提升,支持貴州在橋梁、隧道等重要場景開展邊緣計算、BIM+GIS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探索和應用,鼓勵已建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開展智慧化改造,推動在基礎設施數字化、交通運行全要素感知、智能應急處置等方麵取得突破。

支持貴州推進數字交通新業(ye) 態發展。鼓勵實體(ti) 企業(ye) 發展網絡貨運,加快網絡貨運高質量發展。鼓勵和規範發展定製客運。

加快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 共同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

《方案》還明確,將優(you) 化調整運輸結構,推動貨運物流企業(ye) 與(yu) 工礦企業(ye) 、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合作,引導大宗物資“公轉鐵”。鼓勵發展集裝箱運輸、滾裝運輸等模式,引導沿江物資“公轉水”。

同時,擴大新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深化公交都市建設、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建設,推進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城市物流配送車輛新能源推廣應用,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等在中重型卡車中的應用,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更新。加快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港口碼頭和船舶岸電設施建設改造,不斷提高岸電使用量。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船舶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