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構建現代物流體係 帶動城市能級躍升——物流新基建係列觀察(一)

發布時間:2022-07-01 09:59:22 中國交通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隨著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的完善,國際國內(nei) 物流大通道越來越便捷通暢,現代物流體(ti) 係的痛點逐漸集中於(yu) 中轉和末端兩(liang) 個(ge) 環節。對此,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研究員、物流中心主任林坦認為(wei) ,以城市為(wei) 切入點開展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多元能力建設,支撐城市產(chan) 業(ye) 升級和樞紐能級提升,將成為(wei) 構建現代物流體(ti) 係、支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促進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具有重大意義(yi) 。

物流指數成城市發展“晴雨表”

城市物流體(ti) 係既是支撐城市日常運轉的基礎要素,也是決(jue) 定本地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的先導條件,更是放大城市特定優(you) 勢功能的強力抓手。

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特別強調,要加強物流等產(chan) 業(ye) 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林坦認為(wei) ,推進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僅(jin) 能夠創造巨大的物流業(ye) 增加值,顯著帶動城市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製造業(ye) 附加值提升進出口貿易規模擴大,還可以有效降低企業(ye) 的原材料采購成本、庫存成本、製造成本、銷售成本等生產(chan) 經營成本,提高企業(ye) 的市場競爭(zheng) 力。

作為(wei) 城市能級躍升的輻射源,物流基礎設施能力的提升為(wei) 增強城市競爭(zheng) 力提供了新機遇。通過連接全球物流網絡,發揮樞紐通道全球資源配置作用,現代城市物流體(ti) 係進一步帶動了城市輻射範圍和產(chan) 業(ye) 的價(jia) 值地位提升。

位於(yu) 我國中部的河南省鄭州市,擁有良好的區位優(you) 勢、便捷的交通網絡、健全的工業(ye) 門類,但消費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結構不優(you) 、多式聯運不暢等問題突出。在新發展格局下,通過建設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鄭州城市產(chan) 業(ye) 結構得以進一步優(you) 化。

開通鄭新歐班列,建設航空港綜合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物流基礎服務平台的建設,有效提升了區域物流集聚輻射範圍和國際通達水平,以空陸雙港為(wei) 核心的鄭州國際交通門戶樞紐大大提升。

物流基礎設施的升級對高附加值產(chan) 業(ye) 形成集聚效應,以富士康為(wei) 龍頭的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高端製造業(ye) 紛紛落戶鄭州,跨境電商產(chan) 業(ye) 連續第4年翻番增長。目前,鄭州已經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三大跨境電商基地,綜合實力和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

競爭(zheng) 力偏弱製約產(chan) 業(ye) 與(yu) 經濟發展

隨著近年來我國物流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物流業(ye) 發展環境明顯改善,但我國城市物流競爭(zheng) 力分布仍存在不均衡情況。

《中國城市物流競爭(zheng) 力報告(2021)》顯示,物流發達的城市主要聚集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新馳管理谘詢(上海)有限公司高級谘詢顧問彭晨鵬認為(wei) ,絕大多數城市物流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不足,沒有發揮帶動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作用,製約了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升級建設。

城市物流競爭(zheng) 力偏弱有何表現?林坦表示,首先是城市物流節點要素集聚與(yu) 整合能力較弱,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協同,三級物流體(ti) 係服務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城鄉(xiang) 物流一體(ti) 化水平有待提升;其次是城市物流體(ti) 係與(yu) 供應鏈融合程度不深,城市物流與(yu) 主導產(chan) 業(ye) 有待深入融合,尤其是疫情衝(chong) 擊下的物流供應鏈斷鏈、短鏈、弱鏈問題突出,冷鏈物流、航空物流等專(zhuan) 業(ye) 化服務能力相對滯後;最後是物流科技融合潛力有待加速釋放,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還相對較低,分散的物流需求與(yu) 以中小物流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供給結構存在嚴(yan) 重信息不對稱,無人物流車、智慧園區等仍處於(yu) 探索階段。

麵對物流競爭(zheng) 力偏弱的現狀,國內(nei) 不少城市采取了一係列行動,提高物流運行效率,服務和支撐產(chan) 業(ye) 發展。湖南省衡陽市將以衡陽國際物流港建設為(wei) 著力點,係統整合分散的存量物流基礎設施資源,發揮湘江黃金水道作用延伸陸港功能,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江西省南昌市提出加快智慧物流升級工程,鼓勵龍頭企業(ye) 建設一站式物流公共服務平台,大力發展網絡貨運、冷鏈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業(ye) 態。各地正不斷完善物流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推進信息化升級,助推現代物流駛上“快車道”。

多元儲(chu) 備抓住市場反彈機遇

得益於(yu) 我國較強的集裝箱處理能力和沿海多港口的布局,港口航運受疫情的影響顯著小於(yu) 公路貨運。

這為(wei) 城市物流體(ti) 係建設提供了有益參考。“在後疫情時代,城市物流體(ti) 係既提供生產(chan) 生活支持服務,也要關(guan) 注多元能力儲(chu) 備建設,應對可能到來的供應鏈擴能和需求高峰,抓住市場反彈帶來的機遇,支撐城市產(chan) 業(ye) 高質量升級。”林坦說。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提出,要在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cang) 儲(chu) 、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城郊大倉(cang) 基地,確保應急狀況下及時就近調運生活物資,切實保障消費品流通不斷不亂(luan) 。

建設城郊大倉(cang) 基地是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應急柔性化建設的一個(ge) 縮影。林坦表示,城市多元能力儲(chu) 備建設首先要關(guan) 注的便是應急柔性化建設。為(wei) 此,相關(guan) 城市應加強構建疫情常態化背景下的應急物流節點網絡,通過確定城市物資交換中心、甩掛運輸場站,開展物流設施無接觸中轉改造,推廣柔性人員作業(ye) 模式,提升庫內(nei) 自動化作業(ye) 水平等措施,不斷提高城市物流基礎設施應急柔性化水平。

城市物流設備智慧化、裝備綠色化同樣至關(guan) 重要。通過推廣應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基礎,可實現物流業(ye) 務數字化。“智能化監、管、控,可以實時采集、匯總、分類、跟蹤、查詢物流運輸全過程信息,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製,進一步降低成本。”彭晨鵬表示,大力發展自動駕駛、無人配送等物流新模式,也可以進一步提升物流運輸管理效率。

林坦認為(wei) ,針對城市物流基礎設施,要以新能源、新模式、新技術為(wei) 重點,對物流園區老舊倉(cang) 庫、配送中心、加工車間、配載場、辦公樓等建築進行綠色化改造,應用可再生或清潔能源供熱係統、給排水循環係統、循環雨水灌溉、綠色供電係統等新技術與(yu) 新裝備,加速推廣新能源物流車、電動搬運車等新能源工具應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