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09 09:13:40 經濟參考網

農(nong) 村地區在2017年網絡零售額就已突破1萬(wan) 億(yi) 元,但近年來,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卻僅(jin) 有2000億(yi) 元左右,“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進城難”成為(wei) 新難題。商務部研究院1月7日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xing) 農(nong) 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傳(chuan) 統電商平台帶動的工業(ye) 品下行一直是農(nong) 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傳(chuan) 統模式,農(nong) 村生產(chan) 和消費之間存在不平衡現象。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新電商平台的出現,在“農(nong) 貨上行”領域也出現了新的探索。《報告》指出,在中國農(nong) 貨上行體(ti) 係中,拚多多等新電商平台重塑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nong) 戶與(yu) 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效助力了中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進程。
《報告》認為(wei) ,隨著農(nong) 村電商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傳(chuan) 統電商平台的工業(ye) 品下行模式,將漸漸更替為(wei) 新電商平台的數字化農(nong) 貨上行模式,並提出,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將繼續釋放農(nong) 村生產(chan) 要素,推動農(nong) 民增收,創造鄉(xiang) 村就業(ye) 機會(hui) ,促進人才回流,以數字農(nong) 業(ye) 發展模式助力農(nong) 村地區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電商興(xing) 農(no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農(nong) 村電商發展快,但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進城難
據商務部相關(guan) 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整體(ti) 交易規模約為(wei) 28.4萬(wan) 億(yi) 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0萬(wan) 億(yi) 元。
農(nong) 村電商也在2014年至2016年間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均大幅增長。截至2018年,中國農(nong) 村電商保持較高增長速度,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接近1.37萬(wan) 億(yi) 元。
在雲(yun) 南文山州丘北縣膩腳鄉(xiang) ,農(nong) 戶冒著小雨,把雪蓮果種苗栽種下去,小孩在地頭玩泥巴。拚多多正在當地探索“以建檔立卡戶為(wei) 主體(ti) ,田間地頭直連消費者,讓農(nong) 戶和消費者同時獲益”的“新農(nong) 商”機製。 穆功 攝
在農(nong) 村電商高速發展同時,《報告》同時指出,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增速卻明顯低於(yu) 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據統計,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於(yu) 2017年就已突破1萬(wan) 億(yi) 元,而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在2000億(yi) 元水平上下波動,且兩(liang) 組數據之間差距逐年擴大。
《報告》認為(wei) ,以淘寶、京東(dong) 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電商完成了培養(yang) 居民網上消費習(xi) 慣的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全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額穩定在1000億(yi) 左右,但出於(yu) 各種原因,進一步發展受到了瓶頸。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由於(yu) 傳(chuan) 統電商平台大數據應用不到位、交易品種、數量、價(jia) 格和地區分布等產(chan) 銷信息大數據沒有及時傳(chuan) 導到農(nong) 村生產(chan) 端,或缺乏數據分析、生產(chan) 指導、采購谘詢等功能,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模式一直存在著產(chan) 銷對接不暢,功能不夠完善的桎梏。
除此之外,農(nong) 村和農(nong) 業(ye) 的互聯網基礎相對薄弱,也在客觀上造成了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進城難。
《報告》數據顯示,中國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jin) 為(wei) 38.4%(城鎮地區為(wei) 74.6%),且仍有5%的貧困村沒有通網。而另一方麵,農(nong) 村地區基礎設施缺乏,物流網絡效率不高、電商人才短缺、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缺乏標準體(ti) 係和產(chan) 業(ye) 規模等因素,也都造成了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上行難的問題。
新電商農(nong) 貨上行成為(wei) 興(xing) 農(nong) 新模式
2017年開始,隨著新電商拚多多、短視頻平台抖音、快手為(wei) 代表的新型移動互聯網平台出現,互聯網逐漸在農(nong) 村區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報告》認為(wei) ,農(nong) 貨上行是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第二階段。農(nong) 村電商由淘寶村、京東(dong) 村店的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和消費品下鄉(xiang) ,逐漸發展為(wei) 拚多多等新電商為(wei) 代表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電商模式由單一的網絡零售向網絡零售、網絡批發並重轉變,從(cong) 傳(chuan) 統電商向社交電商、社區電商並重轉變。
《報告》以新電商平台拚多多為(wei) 例,深入探討了新電商的數字化農(nong) 貨上行模式。
據統計,2018年拚多多平台上農(nong) 產(chan) 品及農(nong) 副產(chan) 品訂單總額達653億(yi) 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233%,預計2019年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規模將突破1200億(yi) 元。截至2018年底,拚多多平台注冊(ce) 地址為(wei) 國家級貧困縣的商戶數量超過14萬(wan) 家,年訂單總額達162億(yi) 元。
報告指出,通過與(yu) 地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方式,拚多多在雲(yun) 南地區開啟了“多多農(nong) 園”項目的探索,項目已陸續落地雲(yun) 南怒江州、保山、文山、臨(lin) 滄等地區,為(wei) 當地的咖啡、雪蓮果、茶葉等優(you) 勢農(nong) 產(chan) 品打通了上行渠道。
《報告》指出,作為(wei) 農(nong) 貨上行的最大平台之一,拚多多的“拚農(nong) 貨”模式,采用創新的“農(nong) 貨智能處理係統”和“山村直連小區”模式,成功為(wei) 中國分散的農(nong) 產(chan) 品整合出一條直達5.36億(yi) 用戶的快速通道。經由這條通道,吐魯番哈密瓜48小時就能從(cong) 田間直達消費者手中,價(jia) 格比批發市場還便宜;一度滯銷的河南中牟大蒜,打包賣到了北京,價(jia) 格隻有超市的四分之一。借助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拚多多將全國貧困縣的農(nong) 田,和城市的寫(xie) 字樓、小區連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續扶貧助農(nong) 機製。
“電商在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領域的介入不斷加深,突破了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有形市場的地域限製,拓展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市場範圍。”課題組負責人、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說。
數字化農(nong) 貨上行通道的建立,也將推動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改造,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下沉,進而增加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對當地土地、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的需求。
拚多多的“多多農(nong) 園”項目即為(wei) 一例。通過與(yu) 地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方式,拚多多在雲(yun) 南地區開啟了“多多農(nong) 園”項目的探索,項目已陸續落地雲(yun) 南怒江州、保山、文山、臨(lin) 滄等地區,為(wei) 當地的咖啡、雪蓮果、茶葉等優(you) 勢農(nong) 產(chan) 品打通了上行渠道。
除了係統性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物流、銷售等問題之外,數字化農(nong) 貨上行通道,還有助破解農(nong) 村人才困境。截至2018年底,拚多多帶動的返鄉(xiang) 新農(nong) 人,已累積超過62000名,平台及新農(nong) 人直連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超過700萬(wan) 人。
電商發展需重點關(guan) 注貧困地區
隨著移動互聯網普及,中國線上流量增長已近瓶頸。與(yu) 此同時,在低線城市尤其是農(nong) 村區域,移動互聯網產(chan) 生的變革效應才剛剛開始。在新電商平台拚多多出現後,“農(nong) 村市場”也被互聯網行業(ye) 重新發現。
《報告》認為(wei) ,農(nong) 村貧困地區仍是未來電商興(xing) 農(nong) 需重點關(guan) 注的區域。新電商平台拚多多的實踐證明,農(nong) 村電商在扶貧方麵的作用已經日益凸顯,未來國家政策也將繼續大力支持農(nong) 村電商扶貧,因此貧困地區是未來電商重點爭(zheng) 奪市場。農(nong) 貨上行除了可以直接帶動“建檔立卡”戶實現收入增長外,還通過釋放農(nong) 村生產(chan) 要素的方式為(wei) 農(nong) 民創造更多收入。
據此前媒體(ti) 報道,雲(yun) 南保山是中國咖啡豆的主產(chan) 地,但咖農(nong) 的平均年收入卻隻有1000元,“咖啡的生產(chan) 者卻喝不起星巴克”,這一現象折射出大量貧困農(nong) 村盡管擁有規模化生產(chan) 的能力,但卻沒有享受生產(chan) 的成果。
而拚多多通過借助“拚農(nong) 貨”模式建立獨特的農(nong) 貨上行體(ti) 係,該體(ti) 係推動了種植、加工、銷售環節的改造,有利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下沉,進而增加對當地土地以及勞動力等生產(chan) 要素的需求,使得鄉(xiang) 村常駐人口中包括老人、婦女在內(nei) 的非技能型人口,可以通過出租土地、被雇傭(yong) 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收入,貧困地區的內(nei) 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
《報告》顯示,在各大電商平台的推動下,2019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不斷增長,2019 年僅(jin) 上半年即實現 1873.6 億(yi) 元的網絡銷售額,增長速度達到 25.3%,高於(yu) 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 7.5 個(ge) 百分點。
電商興(xing) 農(nong) 的市場空間仍十分巨大。據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未來五年農(nong) 村電商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wei) 38.87%,2020年我國農(nong) 村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860億(yi) 元。
《報告》指出,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上行之路尚處於(yu) 初始階段,未來隨著傳(chuan) 統電商線上流量紅利的消退、消費升級趨勢的加速推進,傳(chuan) 統電商在農(nong) 村地區布局困難重重,新電商將更加凸顯自身優(you) 勢。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