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20 09:44:40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者觀念升級變遷,當前的消費者不再滿足於(yu) 簡單的必需品,而是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wei) 了總結2017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行情,展望2018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趨勢,3月15日,由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聯盟、中國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電商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主辦的2018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高層研討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
“種”易“賣”難
2018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報告提出,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質消費促進了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發展,反過來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nong) 產(chan) 品品質消費的升級。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再獲得豐(feng) 收,農(nong) 產(chan) 品總量超過211828.25萬(wan) 噸,再創曆史新高。
然而,雖然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再創新高,“供過於(yu) 求”與(yu) “供不應求”的問題卻同時存在,中國農(nong) 業(ye) 正處在轉型的“關(guan) 鍵期”,如何在種得好、養(yang) 得好、加工好的前提下還能賣得好成為(wei) 當前農(nong) 業(ye) 整體(ti) 麵臨(lin) 的重要問題。
據了解,2017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在轉型、升級、外遷中發展,許多城市的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在外遷動蕩中發展,相對其他產(chan) 品批發市場而言,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交易量、交易額仍然在穩步發展中,在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中發揮著主渠道的作用,大約占據70%左右的比例。
2017年,全國共有4469個(ge) 功能比較完備的大型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其中13個(ge) 國家級產(chan) 地批發市場,30多個(ge) 田頭市場。2017年商務部、農(nong) 業(ye) 部等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商務部確定了49家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示範市場、21家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示範(零售)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市場都在探索各種不同模式的網上交易。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開展網上交易業(ye) 務,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整體(ti) 的交易額。
如“深圳農(nong) 產(chan) 品”,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長沙、武漢等35個(ge) 大中城市經營管理了50家綜合批發市場和網上交易市場,形成國內(nei) 最具規模的基於(yu) 供應鏈管理的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生態圈。公司旗下批發市場農(nong) 副產(chan) 品年度總交易量超過3000萬(wan) 噸,年度總交易額超過1800億(yi) 元,約占全國規模以上批發市場交易總額的10%。
在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大範疇中,生鮮品類成為(wei) 難以忽視的一大板塊。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超過1.2萬(wan) 億(yi) 元,其中農(nong) 產(chan) 品的網絡零售交易額占20%,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表現十分搶眼。
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近14億(yi) 人口,中等收入群體(ti) 已經有4億(yi) 人左右。生鮮消費以一二線城市為(wei) 主,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年輕用戶成為(wei) 主力人群,中產(chan) 階級家庭為(wei) 線上生鮮消費的主力,個(ge) 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占43.6%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2017年我國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規模達到1391.3億(yi) 元,平均每年增長50%,預計2018年將超過1500億(yi) 元。2017年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自2013年以來連續5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呈現逐漸趨緩的態勢。
隨著生鮮平台的不斷創新,消費者線上購買(mai) 生鮮更加便利,體(ti) 驗更加多元,生鮮電商平台供應鏈布局越來越深,線上線下融合更加緊密,場景化的消費需求日漸明顯,成為(wei) 生鮮電商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創造生鮮場景、一小時到達、即刻賠付等創新服務不斷湧現,消費體(ti) 驗將不斷地升級。
冷鏈物流仍麵臨(lin) “三高”
雖然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正在駛入快車道,製約其發展的“老問題”仍舊存在。
2018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我國冷鏈體(ti) 係的不健全已然成為(wei) 物流企業(ye) 前進的阻礙,由於(yu) 政府多個(ge) 部門管冷鏈,眾(zhong) 多企業(ye) 盲目投資,導致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領域投資不足與(yu) 投資過度同時存在,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體(ti) 係“不缺資源缺整合”。
交通運輸部2018年2月7日指出,2017年全國物流成本降低了881.6億(yi) ,2018年將確保降成本不低於(yu) 2017年的水平。
然而,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成本仍然較高。由於(yu) 冷鏈物流除了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不高,我國冷鏈物流還存在企業(ye) 運行成本高,經營心態浮躁等問題。
路橋費、燃油費、人工費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來占到冷鏈企業(ye) 總收入的80%以上,已成為(wei) 壓在冷鏈物流企業(ye) 身上的大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企業(ye) 心態的浮躁,在支出方麵精打細算,很少有企業(ye) 主動在信息係統、設備升級、人才培養(yang) 、服務提升等方麵加大投入。
同時,2017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在農(nong) 村麵臨(lin) 著許多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wei)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占全社會(hui) 物流總額的比例隻有1.58%,但是農(nong) 村物流不足與(yu) 過剩存在,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當前冷鏈物流是不缺資源缺整合。
報告總結:2017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存在的老問題仍然沒有解決(jue) ,如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起步晚、基礎薄弱、市場規模不大、行業(ye) 集中度不高、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不高。“賣不了、運不出、儲(chu) 不行、成本高、虧(kui) 損大”等現象仍然存在。
針對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當前麵臨(lin) 的障礙,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指出:重點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後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倉(cang) 儲(chu) 物流體(ti) 係。
商務部2018年1月公布了4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廈門市、成都市、濰坊市、煙台市,未來還將在10個(ge) 城市進行冷鏈物流試點。
談到2018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趨勢,報告稱未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加快、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電商將在示範中不斷得到推廣、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將實現“五大融合發展”,即內(nei) 外貿融合、網上網下融合、硬件軟件融合、跨業(ye) 態的融合與(yu) 電商品牌的融合。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