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1 11:06:37 經濟日報

數實融合的本質是讓數字技術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進入實體(ti) 經濟,改變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業(ye) 務流程。同時,不斷孕育出更多新技術、新主體(ti) 、新產(chan) 業(ye) 等,從(cong) 而構建起以數據為(wei) 要素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實體(ti) 經濟新形態。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不斷演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入融合發展,工業(ye) 互聯網已成為(wei) 把握時代機遇、推動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支撐。”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說。
變革製造業(ye) 生產(chan) 方式
今年上半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7.8%。1月至8月,全國規模以上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3%,製造業(ye) 投資、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9%、11.3%。
“工信部以‘兩(liang) 化’融合為(wei) 主線,以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為(wei) 抓手,統籌推進平台體(ti) 係建設、標杆打造及應用推廣。”江明濤介紹,工業(ye) 互聯網加速向重點行業(ye) 、領域拓展延伸,已全麵融入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平台的新模式、新業(ye) 態發展活躍,在企業(ye) 中實現平台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服務化延伸的比例不斷提升,提質降本增效作用顯著。
小程序簽到入場、車輛開上無人地磅、導航前往裝貨點、掃描標識碼裝車、自動計算稱重數據後離開廠區……走進山東(dong) 富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快捷有序,滿載著金屬板材從(cong) 這裏運向港口,發往全球。基於(yu) 浪潮雲(yun) 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山東(dong) 富海科技利用標識解析、手持智能終端、傳(chuan) 感器以及視頻采集係統等智能設施,完成物料、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地磅、車輛、人員的全麵連接,並通過構建智能分析與(yu) 調度模型進行業(ye) 務數據的挖掘與(yu) 處理,重塑了倉(cang) 儲(chu) 物流服務流程。“通過該平台的建設和應用,我們(men) 倉(cang) 儲(chu) 效率提升15%,物流效率提升20%,時間成本降低25%。”山東(dong) 富海科技財務部副總經理王兵告訴記者,公司將深入發掘數字化場景,從(cong) 倉(cang) 儲(chu) 物流到產(chan) 線管理,解決(jue) 企業(ye) 的痛點難點,推進數字化從(cong) 橫向到縱向延伸。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製造業(ye) 技術改造工程,積極擴大製造業(ye) 有效投資。大力推動數實融合,支持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
賦能中小企業(ye) 轉型
中小企業(ye) 是數實融合主陣地之一。在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田川看來,工業(ye) 互聯網正在加速賦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今年6月,財政部和工信部啟動全國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申報和評選工作,各地積極實施工業(ye) 軟件融合、大中小企業(ye) 融通、鏈式數字化轉型等戰略,提升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成效。”
雖然廣大中小企業(ye) 擁有較強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和願望,但這一過程不僅(jin) 需要承擔初期高昂的軟件和設備支出,而且涉及複雜的業(ye) 務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變革,需要中小企業(ye) 克服固有資源約束和能力障礙。
在日前舉(ju) 辦的工業(ye) 互聯網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論壇上,通用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平台的發布給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帶來新思路。該平台依托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體(ti) 係算力和數據資源,結合工業(ye) 場景實際需求,構建工業(ye) 文本生成、工業(ye) 知識問答、工業(ye) 理解計算、工業(ye) 代碼生成和工業(ye) 多模態5項服務。目前,平台已集成200餘(yu) 款AI工具。
“大模型將加速行業(ye) 知識固化,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提升工業(ye) 互聯網能力。”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解釋說,一方麵,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及多模態融合能力,讓其在使用中持續提升對行業(ye) 的理解,識別新規律,創造新知識,推動企業(ye) 從(cong) 知識應用向知識創造轉變;另一方麵,企業(ye) 生產(chan) 各環節產(chan) 生的新知識可通過工業(ye) 互聯網滲透到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產(chan) 品服務、人員培訓、運營管理等過程,形成知識閉環,完成全鏈條創新。
“下一步,要以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試點工作為(wei) 契機,通過工業(ye) 互聯網賦能途徑,實現數據沉澱、行業(ye) 分析、實時診斷、推動改造、供需對接、模式推廣、資金監管等工作,真正提升一批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能力,沉澱一批行業(ye) 數據,聚焦一批優(you) 質服務商,探索一類轉型模式。”田川說。
加速城市數字化轉型
隨著“兩(liang) 化”融合戰略深入推進,產(chan) 業(ye) 生態逐步完善,湧現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一批工業(ye) 互聯網發展高地。前不久發布的《長三角主要城市數實融合發展指數(2023)》,從(cong) 雙向融合力、行業(ye) 滲透力、主體(ti) 驅動力、場景創新力、生態支撐力5個(ge) 維度,搭建城市數實融合評估模型。上海、杭州、蘇州分列指數排名前三位。
“行業(ye) 滲透力考察數字技術在製造業(ye) 、服務業(ye) 、農(nong) 業(ye) 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情況,強調實體(t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發展深度。”北京稷量產(chan) 業(ye) 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謝盼盼說。
謝盼盼以上海為(wei) 例分析,當地從(cong) 經濟、生活、治理等方麵整體(ti) 部署城市數字化轉型路徑,以培育數字經濟新賽道為(wei) 核心,以政府、市場、社會(hui) 多元共治為(wei) 支撐,做強數字經濟新賽道、深化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培育數據要素產(chan) 業(ye) 。具體(ti) 而言,上海率先在全國提出“四新經濟”,發布《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展數要素、數創意、雲(yun) 智算、智慧網、新場景、新循環、元安全和元宇宙等新賽道,打造人工智能應用超級場景,推動智能終端在交通、養(yang) 老、醫療等十大應用場景開發。
此外,上海重提工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25%以上,強化製造業(ye) 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發布《上海市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打造鏈主平台、智能工廠、超級場景、創新生態“四位一體(ti) ”發展體(ti) 係。
關(guan) 於(yu) 各地如何進一步推動數實融合發展,謝盼盼建議,要提升軟件開發能力、硬件產(chan) 品化能力,圍繞產(chan) 業(ye) 集群開展智能化改造;建設產(chan) 品級的智能終端、工廠級的未來工廠、平台級的工業(ye) 互聯網、園區級的數字園區、城市級的數字城市場景試點示範;提升在製造業(ye) 數字化、服務業(ye) 數字化等方麵的水平,從(cong) 消費互聯網走向產(chan) 業(ye) 互聯網。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