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5G技術+工業互聯網產業 為建設製造強國賦能提速

發布時間:2020-11-23 10:13:28 中國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坐上操控台,眼前的屏幕實時顯示碼頭堆場上集裝箱的位置,動動手柄和按鈕,集裝箱就裝卸好了。

在寧波舟山港,做同樣的工作,工人以前需要爬上30米高的龍門吊,在工作間一坐就是8小時,不吃不喝不去廁所,每天三班倒。而利用5G網絡實現遠程操控後,港口裝卸效率提升了20%,人工成本有望降低50%,工人“從(cong) 桑拿房走到了空調房”。

5G商用超一年,工業(ye) 互聯網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三年,類似場景正在千行百業(ye) 上演。

“我國充分發揮5G賦能工業(ye) 應用的技術特點和優(you) 勢,推進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創新。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ge) ,湧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智能理貨物流、無人巡檢安防等一係列應用成果。”

11月20日,2020中國5G+工業(ye) 互聯網大會(hui) 在湖北武漢開幕。開幕式上,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肖亞(ya) 慶介紹了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創新的最新成績。

他表示,我國已建設5G基站近70萬(wan) 個(ge) ,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yi) ,“5G+工業(ye) 互聯網在推動製造業(ye) 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過程中正迸發出磅礴力量。”

製造強國關(guan) 鍵支撐

“在上海商飛,製造大飛機的材料是複合材料,要保證質量,過去靠老師傅的眼睛,現在用高清的攝像頭,通過5G網絡直接傳(chuan) 到後台,監測時間從(cong) 2小時縮短到5分鍾。”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現場舉(ju) 例,他表示,機器人不僅(jin) 能提高生產(chan) 質量,也能承擔很多危險的工作。

“華為(wei) 公司預測2025年每萬(wan) 名製造業(ye) 員工將和103個(ge) 機器人協同工作,也就是說,到2025年每100個(ge) 工人裏就有一個(ge) 機器人。雖然隻是1%,卻具備幾十個(ge) 工人的生產(chan) 能力。”鄔賀銓說。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強調,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智能製造是製造強國的主攻方向,而5G+工業(ye) 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的關(guan) 鍵支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需要強大的5G+工業(ye) 互聯網賦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周濟指出,智能製造也為(wei) 5G+工業(ye) 互聯網開辟廣闊的應用和市場,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一項賦能技術,20%的市場在消費端,80%的市場要在產(chan) 業(ye) 端,智能製造和數字中國是5G應用的藍海。

持續探索應用場景

“行業(ye) 之間痛點難點不一樣,基礎不一樣,要實現的路徑也不一樣。”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lan) 說,目前在應用推廣過程中難以形成一個(ge) 快速的、跨行業(ye) 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綜合解決(jue) 方案。可以先聚焦於(yu) 垂直行業(ye) 的共性問題,實現各個(ge) 行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她表示,未來的5G+工業(ye) 互聯網還要探索新的應用場景,真正把5G的“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發揮出來。

“5G+工業(ye) 互聯網是新興(xing) 事物,當前應用場景還不夠清晰。”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洪添同樣表示,“建議各地各部門結合區域經濟特征,對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場景進行梳理,針對應用場景聯合工業(ye) 互聯網生態推動實踐,通過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幫助企業(ye) 尤其是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

華為(wei) 技術有限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現在圍繞5G的裝機項目超過5000個(ge) ,像遠程控製、視頻回傳(chuan) 、機器視覺等等,已經形成代表各個(ge) 行業(ye) 共性的剛性的需求,這些需求有望在更大範圍內(nei) 複製和推廣。

肖亞(ya) 慶表示,當前,領先企業(ye) 推進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應用範圍向生產(chan) 製造核心環節不斷延伸,覆蓋行業(ye) 和領域日趨廣泛,已湧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等一係列應用成果。

創新推動快速發展

目前,5G+工業(ye) 互聯網還處在起步階段,技術積累、產(chan) 業(ye) 支撐都有待加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jun) 強調,要攻克工業(ye) 互聯網關(guan) 鍵技術,加強基礎體(ti) 係建設,“目前在應用和頂層考慮得比較多,但基礎芯片、操作係統和協議等很多還受製於(yu) 人,需要夯實基礎。”

此外,他特別強調製度創新,包括金融等各方麵的全力支持,係統推動5G+工業(ye) 互聯網步入一個(ge) 快速發展的階段。

“隨著5G+工業(ye) 互聯網的推廣,對5G設備、網絡優(you) 化都會(hui) 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持續地結合場景進行創新。”胡厚崑說,比如把5G網絡布局在井下,所有的基站必須經過防爆改造,把發射功率控製在6瓦以下。再比如給一個(ge) 鋼鐵廠的車間提供5G支持的遠程控製,在一個(ge) 200到300米的車間裏,要部署10個(ge) 左右的5G基站,鋼鐵廠的金屬設備特別多,在這樣高密度基站的基礎上,怎麽(me) 解決(jue) 基礎信號反射、幹擾的問題,都要通過創新去解決(jue)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經濟體(ti) 製與(yu) 管理研究所產(chan) 業(ye) 室原主任史煒強調,5G+工業(ye) 互聯網的重要路徑是打通數據係統之間的“數據鴻溝”,重點是優(you) 先選擇智慧礦山、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鋼鐵、智慧港口等作為(wei) 突破,營造大環境、大基礎、大生態和大鏈條。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進“5G技術+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新型製造業(ye) 領域的應用,並以此實現中國製造業(ye) 的創新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