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的基礎支撐產(chan) 業(ye) 還很薄弱,核心技術積累不足,軟件應用投入不足,直接影響了相關(guan) 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
4月25日,《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大腦平台1.0及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白皮書(shu) 》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hui) 大數據論壇上發布。作為(wei) 平台經濟的重要形態之一,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經過3年的努力,中國工業(ye) 互聯網“綜合性+特色性+專(zhuan) 業(ye) 性”的平台體(ti) 係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業(ye) 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000萬(wan) 台(套)。
但正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所言,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發展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未知遠大於(yu) 已知,還需保持戰略路線,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認識。
平台賦能效應正在顯現
2012年11月26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發布白皮書(shu) 《工業(ye) 互聯網:打破智慧與(yu) 機器的邊界》,首次提出工業(ye) 互聯網的概念。
作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三大功能體(ti) 係之一,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是工業(ye) 互聯網的操作係統也是實現工業(ye) 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全麵鏈接的配置樞紐。
謝少鋒表示,經過不斷探索,業(ye) 內(nei) 對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認識更加全麵、更加深入、更加清晰。
從(cong) 生產(chan) 要素看,數據成為(wei) 新的生產(chan) 要素,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是下聯萬(wan) 物,上接應用實現數據貫通、要素匯聚、價(jia) 值創造等的關(guan) 鍵載體(ti) ,也是實現數據說話、數據決(jue) 策、數據管理的重要支撐。
從(cong) 生產(chan) 關(guan) 係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改變了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之間的關(guan) 係,實現了製造資源在更大範圍、更高效率的網絡化協同,正在引發生產(chan) 方式、企業(ye) 形態、業(ye) 務模式的根本式變革。
從(cong) 經濟形態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正在驅動數字經濟、規模經濟向範圍經濟轉變,傳(chuan) 統的單品種、大批量、標準化的生產(chan) 方式向多品種、小批量、個(ge) 性化、定製式的生產(chan) 方式轉變。
謝少鋒介紹,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賦能效應正在顯現。
比如,平台化的設計極大地降低了開發設計門檻和成本,個(ge) 性化定製助力服裝、家具、家電等行業(ye) 實現逆勢增長,網絡化協同加速了汽車、航空、電子等行業(ye) 的轉型升級,服務化延伸助力工程機械、船舶等行業(ye) 實現了後市場的價(jia) 值躍升。
與(yu) 此同時,一批專(zhuan) 門從(cong) 事數字孿生服務的專(zhuan) 精特新的企業(ye) 正在加快成長,平台創新發展,生態持續繁榮,一批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成功上市,資本市場對平台的關(guan) 注持續增長。
從(cong) 賽迪智庫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形勢分析課題組發布的《我國工業(ye) 互聯網2021年形勢展望》看,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創新發展成效顯著。專(zhuan) 業(ye) 型平台不斷湧現,打造了一批專(zhuan) 注特定領域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成為(wei) 技術單點突破的重要抓手。
平台應用水平亟待提升
按照《我國工業(ye) 互聯網2021年形勢展望》的研判,2021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將步入頂層設計更加清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融合創新更加活躍、產(chan) 業(ye) 生態更加繁榮的新階段,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那麽(me)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運行狀況如何監測?
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介紹,工業(ye) 企業(ye) 上雲(yun) 用數賦能指數、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活躍度指數、工業(ye) 互聯網投入產(chan) 出比指數、工業(ye) 互聯網帶動經濟增長指數及工業(ye) 互聯網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指數等五個(ge) 關(guan) 鍵指數可直觀描繪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運行狀況。
張立介紹,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成效顯著,資源匯聚能力較高,數據驅動生產(chan) 方式初步形成,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整體(ti) 水平較好。尤其是在設備上雲(yun) 、研發工具供給及使用、工業(ye) 模型沉澱等方麵表現突出。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數據匯聚、平台用戶使用及付費、工業(ye) App應用等方麵存在的明顯短板,說明平台應用水平還亟待提升。
張立認為(wei) ,建設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大腦的必要性正在於(yu) 此。
在他看來,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大腦可以摸清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的底數,動態跟蹤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應用服務能力,實時監測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運行。通過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大腦可以找準差距,對標國際領先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和先進地區工業(ye) 互聯網企業(ye) ,並開展診斷體(ti) 檢,找到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
張立認為(wei) ,通過基於(yu) 區塊鏈構建可信數據交換係統、數據建模、空間統計分析技術、可視化技術、報告自動生成等技術,產(chan) 業(ye) 大腦可以形成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空間鏈互動圖譜,實現從(cong) 宏觀到微觀、從(cong) 產(chan) 業(ye) 到企業(ye) 的實時運行監測,多維度對產(chan) 業(ye) 進行數字畫像,多層次剖析產(chan) 業(ye) 優(you) 劣勢,為(wei) 產(chan) 業(ye) 鍛長板、補短板提供精準量化支撐。
平台發展還存在共性製約
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李穎說:“工業(ye) 互聯網這個(ge) 新的生產(chan) 要素還沒有真正融入到經濟活動中,或者說其應用隻是冰山一角,今後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隻是邁出了萬(wan) 裏長征的第一步。”
賽迪顧問軟件與(yu) 信息服務業(ye) 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雲(yun) 侯表示,由於(yu) 平台技術研發投入成本較高,平台回報周期較長,很多企業(ye) 尚在投入階段,大部分平台直接帶來的收益在企業(ye) 整體(ti) 利潤中占比其實並不高。而國內(nei) 很多初創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還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
隨著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競爭(zheng) 日益加劇,平台運營能力成為(wei) 平台生存的關(guan) 鍵。
航天雲(yun) 網江蘇公司總經理紀豐(feng) 偉(wei) 認為(wei) ,平台運營能力是平台盈利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平台提供商隻有在經營能力轉變到中長期盈利模式後才能實現盈利的突變,而由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工業(ye) 特性帶來的複雜性,這將是一個(ge) 艱巨、漫長的過程。
在紀豐(feng) 偉(wei) 看來,平台經濟的特點決(jue) 定了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很難在短時間內(nei) 實現盈利爆發式增長,平台盈利能力需要按照短中長期的策略進行布局。
除自身運營能力外,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共性製約。
中粵投資聯合創始人羅浩元表示,不可否認,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的基礎支撐產(chan) 業(ye) 還很薄弱,核心技術積累不足,軟件應用投入不足,直接影響了相關(guan) 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
羅浩元說:“在技術之外,應用層麵不給力同樣不容忽視。製造企業(ye) 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的狀況阻礙了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的持續深化,當前不少企業(ye) 對我國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還處於(yu) 觀望狀態,甚至更傾(qing) 向於(yu) 使用國外工業(ye) 軟件或係統的局麵更需要尋找破局的辦法。”
為(wei) 此,4月9日,7家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部屬事業(ye) 單位和170多家工業(ye) 互聯網平台企業(ye) 共同發起成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創新合作中心。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這是推進工業(ye) 互聯網發展與(yu) 應用的重要舉(ju) 措,有利於(yu) 完善平台推進機製、增強工作合力,有利於(yu) 促進互聯互通、打造平台體(ti) 係,有利於(yu) 促進平台發展、提升賦能水平,對深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yi) 。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