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數實深度融合 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將出

發布時間:2023-03-22 09:38:39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生產(chan) 線上,機械臂靈活地揮舞翻轉;車間裏,屏幕上記錄產(chan) 品信息的數字不斷跳動;倉(cang) 庫內(nei) ,智慧倉(cang) 儲(chu) 24小時不間斷地揀貨、發運……眼下,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將數字技術嵌入生產(chan) 各環節,帶來提質增效的深刻變革。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記者獲悉,相關(guan) 部門將完善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舉(ju) 措,研究製定重點行業(ye) 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推動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

數實深度融合前景廣闊

機器人分布於(yu) 不同的車間,按照設定程序,揮舞機械臂完成卷繞、封裝、注液等關(guan) 鍵工序——這一幕場景來自上海比亞(ya) 迪有限公司,其生產(chan) 的鋰離子電池主要應用於(yu) 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

“數字技術正深刻改變著製造方式和企業(ye) 組織模式。”上海比亞(ya) 迪公司經理嚴(yan) 軍(jun) 說,基於(yu) 智能工廠的打造,上海比亞(ya) 迪的發展韌性更加強勁,構築起了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企業(ye) 產(chan) 品研製周期縮短25%,生產(chan) 效率提升18%。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加速融合,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湧現。

來自《關(guan) 於(yu) 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yu)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下稱“計劃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22年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精準施肥等智慧農(nong) 業(ye) 新模式得到廣泛推廣;智能製造應用規模和水平進入全球領先行列,累計建成近2000家高水平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加速推動經濟社會(hui) 產(chan) 業(ye) 各領域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持續升級,在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變革的過程中產(chan) 生新的業(ye) 態,帶動現有產(chan) 業(ye) 的躍升。”在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未來產(chan) 業(ye) 研究中心韓健所長看來,當前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具備良好的基礎,融合發展動能有望進一步釋放。

——支撐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數字底座”不斷夯實。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算力總規模位居世界第二。今年將新建開通5G基站60萬(wan) 個(ge) ,總數將突破290萬(wan) 個(ge) 。

——數字化轉型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工業(ye) 互聯網作為(wei) 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的關(guan) 鍵路徑,已全麵融入了45個(ge) 國民經濟大類。中國信通院的研究預計,2025年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將超過2萬(wan) 億(yi) 元。

“整體(ti) 來看,場景需求驅動數實融合持續深化,行業(ye) 數字化標杆示範效應逐步顯現。我國數實融合正向基礎更牢、結構更優(you) 、動力更足方向邁進。”韓健說。

數字化轉型支持舉(ju) 措將完善

數實融合更廣闊的空間將進一步打開。計劃報告中,“加強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完善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政策舉(ju) 措”“組織實施數字化轉型工程,助力實體(ti) 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一係列具體(ti) 舉(ju) 措躍然紙上。

信息化與(yu) 工業(ye) 化深度融合是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我國工業(ye) 經濟規模大、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融合發展前景廣闊,將以數字技術創新突破和應用拓展為(wei) 主攻方向,加大信息化和工業(ye) 化的融合發展。

具體(ti) 而言,在紮實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將引導各地、各企業(ye) 加快建設投資力度,加快5G、千兆光網的深度覆蓋。研究製定算力基礎設施發展行動計劃,加強工業(ye) 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在大力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上,金壯龍說,將研究製定重點行業(ye) 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培育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杆。深化“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推動工業(ye) 互聯網向工業(ye) 園區推廣應用,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建設一批全球領先的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

重慶推出25條扶持政策加速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今年內(nei) 將建設100個(ge) 數字化車間,新增1萬(wan) 家中小企業(ye) “觸網上雲(yun) 用數賦智”;江西將加快提升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等平台的創新帶動力;安徽計劃從(cong) 2023年起,每年打造省級數字化轉型典型示範項目100個(ge) ,對列入典型示範的項目最高獎補500萬(wan) 元……地方也在積極部署,麵向製造業(ye) 等領域明確數字化轉型目標,進一步細化鼓勵支持舉(ju) 措。

持續拓展融合深度和廣度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數字技術全麵融入實體(ti) 經濟需要提速,要發揮好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比較完整的優(you) 勢,抓住全球產(chan) 業(ye) 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拓展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

京東(dong) 集團技術委員會(hui) 主席曹鵬認為(wei) ,我國數實融合仍麵臨(lin) 一些問題亟待突破,比如數據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要素的價(jia) 值還未得到充分釋放,消費互聯網快於(yu) 產(chan) 業(ye) 互聯網,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麵臨(lin) 不敢、不會(hui) 困境等。

曹鵬認為(wei) ,在工業(ye) 領域需進一步推動裝備數字化,加快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深入實施智能製造、智慧能源等工程,加快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型製造等融通發展模式。鼓勵大企業(ye) 開放數據、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資源,針對不同行業(ye) 場景和企業(ye) 類型設計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提供開發應用性強、見效快的數字化“工具箱”,提升傳(chuan) 統企業(ye) “上雲(yun) 用數賦智”水平。

中國信通院院長餘(yu) 曉暉以工業(ye) 互聯網為(wei) 例表示,工業(ye) 互聯網帶動傳(chuan) 統工業(ye) 體(ti) 係變革作用逐步顯現。下一步在深化工業(ye) 互聯網在製造各行業(ye) 應用的同時,加快向礦山、能源、醫療、交通、物流等行業(ye) 融合推廣。推進5G全連接工廠、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標識解析等與(yu) 各工業(ye) 園區深度結合,開展“工業(ye) 互聯網+園區”,推動工業(ye) 園區和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化轉型與(yu) 智能化發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