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2-23 10:35:45 人民日報

過去,汽車生產(chan) 線缺少的零部件有時不能及時補充,張曉輝來了後,幫助設計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搬運機器人精準保障零部件供應。
曾經,種植憑經驗、靠估計,鄭吉澍等人運用數字化技術,建設魚菜共生AI工廠,養(yang) 魚和種菜兩(liang) 不誤,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設計交通路線要繪製一摞厚厚的圖紙,唐甜甜和同事們(men) 應用數字孿生技術以後,電腦設計最優(you) 交通路線,三維動圖一目了然。
修訂後的2022年版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首次標注97個(ge) 數字職業(ye) 。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越來越多的人員投身數字化,助力智能化,服務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
為(wei) 工廠定製“健身方案”
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張曉輝打開電腦,300公裏外的領克汽車成都工廠浮現眼前。屏幕上,搬運機器人(AGV)縱橫交錯,有條不紊地將汽車零部件送到每一個(ge) 生產(chan) 環節。
作為(wei) 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設計師,張曉輝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時再現生產(chan) 全過程,為(wei) 工廠量身定製最優(you) 方案,讓機器更“聰明”、生產(chan) 更智能,服務智能製造。
“原本領克工廠也使用了數百台搬運機器人,但它們(men) 來自不同生產(chan) 廠家,內(nei) 部係統不同,難以統一調度,也難免出錯。”張曉輝介紹,有時,某個(ge) 零部件已經用完,搬運機器人卻沒及時送到。
為(wei) 了提高生產(chan) 效率、降低生產(chan) 成本,領克工廠邀請廣域銘島張曉輝團隊設計一整套數字化轉型升級方案,讓不同廠家的搬運機器人“心意相通”,共同完成“貨找人”的高效配送。
設計方案之前,深入調研必不可少。張曉輝在工廠裏“蹲”了好幾天,仔細察看每個(ge) 生產(chan) 環節,聽取現場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意見,大家一起討論數字化提升方案。
“首先要全麵了解業(ye) 務的真實狀況和需求,再針對性地設計方案。”張曉輝說,同時還要考慮可行性。方案成熟以後,再交給工程技術人員一一落實,遇到操作問題,還需要反複溝通,完善方案。
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既能提高生產(chan) 效率,還能減少差錯。在遠程汽車湘潭基地工廠裏,張曉輝得知,遠程汽車之前一些裝配擰螺絲(si) 環節容易出問題,有的擰太緊、有的卻太鬆。與(yu) 一線工程師交談後摸清原因——工廠有幾種型號汽車,需要使用不同的擰緊程序,工人有時沒分清,就容易誤操作。
“如果擰緊槍能夠自動調整參數就好了!”張曉輝為(wei) 工廠設計了一套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不同型號的汽車經過生產(chan) 線,係統自動給擰緊槍發送信號,調整合適參數,工人不用調整參數,拿起擰緊槍往前一伸即可。
“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既像醫生開藥方,又像教練訂健身訓練方案,讓工廠在數字化過程中,不斷煥發新生機。”張曉輝說。
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
為(wei) 農(nong) 業(ye) 插上科技翅膀
左邊養(yang) 魚,右邊種菜。通過管道連接,魚菜共生。工廠裏空無一人,隻見機器手臂來回揮舞,正忙碌地搬運栽培盤。走進位於(yu) 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魚菜共生AI工廠,蔬菜層層疊疊,長勢喜人。
“從(cong) 一顆種子到一株菜,全程無人化作業(ye) 。”重慶市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數字化技術員鄭吉澍說。
在這裏,靠著智能化算法、機器視覺等數字化技術,鄭吉澍和團隊構建了一套魚菜共生生態係統:“我們(men) 經過近10年的研究,實現養(yang) 魚尾水全利用、種植氮肥零添加,氨氮轉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蔬菜架上,管道密布。“我們(men) 這裏種菜不用施肥。”鄭吉澍說,養(yang) 魚尾水經過處理,轉化為(wei) 水溶性肥料,後通過管道輸送給蔬菜,被蔬菜吸收“脫肥”後的“營養(yang) 液”,又流回魚池。與(yu) 傳(chuan) 統的菜地相比,大大節約了栽種空間。
小工廠藏著大技術——在魚池,有投喂係統,投餌機能根據魚的攝食需求,對其精準投喂;有水處理係統,所有魚池安裝傳(chuan) 感器,能監控水溫、水深、溶解氧等情況。在蔬菜棚裏,有蔬菜物流栽培係統,實現全程智能生產(chan) 作業(ye) 。
“這樣一來,魚的生長周期縮短約一半,餌料節省約20%,養(yang) 魚的單位麵積產(chan) 量超過池塘10倍,蔬菜的單位麵積產(chan) 量也是陸地栽培的10倍以上。”鄭吉澍說。
目前,該智慧型生產(chan) 模式正在重慶推廣,已在璧山、梁平等地建成6個(ge) 魚菜共生工廠,其中,在梁平數穀農(nong) 場的魚菜共生數字工廠預計年產(chan) 鱸魚150噸、蔬菜40噸。
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
把城市數據複刻進電腦
“你看,我們(men) 把整個(ge) 城市都搬進電腦了!”手拿鼠標,唐甜甜展示著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通俗地說,數字孿生技術可以製作城市的‘電子雙胞胎’,盡量還原真實世界。”她解釋道。
2021年畢業(ye) 後,唐甜甜入職重慶市勘測院空間信息分院,成為(wei) 一名數字孿生應用技術員,參與(yu) 重慶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研發、數字孿生城市應用等工作。平時,她和同事們(men) 利用衛星遙感、飛機航拍等途徑獲取基礎數據,構建數據模型,繪製三維影像。
“如果說二維地圖是‘看照片’,數字孿生應用就是‘看真人’。”唐甜甜說,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不僅(jin) 精度更高,“一棵樹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功能更強大,在地圖上,建築隻是一個(ge) 點,借助數字孿生技術,則能夠360度觀察、模擬日照采光,甚至能“透視”其內(nei) 部結構。
有了數字孿生技術,不僅(jin) 方便了解城市現狀,而且能進行仿真推演,優(you) 化城市規劃。
以前,規劃一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要在等高線上繪製一大遝圖紙,哪裏挖多少土石方、哪裏有地下河道、生態紅線範圍多大……每一項工作都耗費大量精力。
如今,讓數據“在電腦上多跑路”,把規劃方案輸入以後,挖多少土石方用紅色表示、填多少土石方用綠色表示,一目了然,而且一鍵就能計算工程量;生態紅線等各類規劃清晰展示、提醒避開;地質結構千裏透視,避開不穩定地塊……
在應急救災方麵,數字孿生技術也能派上用場。如長江重慶段漲水,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可模擬展示未來情況,如果長江漲水5米,哪些地方會(hui) 被淹、要轉移哪些設施,均可一圖掌握。
2022年5月,重慶率先組織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唐甜甜參與(yu) 培訓,很有收獲。“數字孿生技術潛力很大,現在隻是一個(ge) 開始。”對職業(ye) 發展前景,她滿懷憧憬。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