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邁上新台階

發布時間:2022-10-17 08:20:25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段時間,“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不斷取得新突破: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20000列;中老鐵路運營10個(ge) 月累計運輸貨物851萬(wan) 噸;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開行突破3000列……多條國際通道暢達四方,顯著帶動國際物流效率提升,成為(wei) 推動中外貿易往來的經濟動脈,成果廣泛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暢通貨物跨境流通

日前,在西藏拉薩,一輛發自廣西欽州港東(dong) 站的X9574次班列,滿載著貨物駛進拉薩西站。貨物隨後轉由公路從(cong) 吉隆口岸出境,最終抵達尼泊爾。這趟班列的運行,標誌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線路實現中國西部12個(ge) 省區市全覆蓋。

西部陸海新通道位於(yu) 中國西部腹地,北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自2017年首趟列車發出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量和貨運量逐年上升。開行第一個(ge) 1萬(wan) 列用時1461天,第二個(ge) 1萬(wan) 列僅(jin) 用時487天。據中鐵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截至8月31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今年發運集裝箱49.86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28.6%。當前,西部陸海新通道已經輻射中國16省份59市111個(ge) 站,並與(yu) 中歐班列實現無縫對接,通道目的地拓展至113個(ge) 國家和地區的335個(ge) 港口,成為(wei) 連接東(dong) 盟和歐亞(ya) 大陸的重要通道。

在邊陲雲(yun) 南,另一條國際大通道——中老鐵路已開通運營10個(ge) 月。據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的數據,截至10月3日,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739萬(wan) 人次,累計運輸貨物851萬(wan) 噸,其中跨境貨物154萬(wan) 噸。同時,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也開行突破200列。至今,中國已有20多個(ge) 省份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貨物運輸覆蓋中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ya) 、柬埔寨、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8月21日,隨著中歐班列(西安—漢堡)駛出西安國際港站,今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1萬(wan) 列,比去年提前10天突破萬(wan) 列;今年累計發送貨物97.2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5%,綜合重箱率達98.4%。此後兩(liang) 個(ge) 月,中歐班列接連傳(chuan) 來好消息:截至9月27日,中歐班列長安號今年開行突破3000列;9月28日,上海開行中歐班列一年間運送貨值突破16億(yi) 元;10月12日,天津口岸中歐班列突破600列,標箱數同比增逾71%……至今,中歐班列已建立82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4個(ge) 國家200個(ge) 城市,成為(wei) 暢通中歐貿易的重要經濟走廊。

拉動沿線經貿增長

“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效應日益凸顯,為(wei) 中國與(yu) 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注入新動能。

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與(yu)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發布的《新通道 新格局 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發展報告2017—2022》,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5年來,沿線省區市與(yu) 東(dong) 盟國家進出口貿易額不斷攀升,由2017年的589億(yi) 美元增至2021年的1077億(yi) 美元,運輸貨物品類由50餘(yu) 種發展到640餘(yu) 種。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今年8月發布的《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1)》顯示,通過中歐班列,中國的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家電、日用小商品等多種產(chan) 品,以更快速度、更優(you) 價(jia) 格到達歐洲,提升了歐洲消費者福利。同時,中歐班列也為(wei) 俄羅斯、德國、荷蘭(lan) 等國家的木材、糧食、畜牧業(ye) 產(chan) 品、水果等特色產(chan) 品創造機遇。2016年至2021年,中國自歐盟進口貿易額增長了63.7%,其中自中東(dong) 歐進口增長了127.3%。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亞(ya) 太與(yu) 全球戰略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室執行主任謝來輝對本報記者表示,近期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項目持續推進,極大地帶動了中國中部地區及重慶、四川、廣西、雲(yun) 南等傳(chuan) 統西南腹地的開發開放,體(ti) 現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標誌著中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建設的新進展,同時也意味著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去更多新商機。

“構建‘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網絡,首先能夠極大促進物流和貿易暢通。以往,中國和東(dong) 盟、歐洲的許多商品和服務曾因物流成本過高或運輸時間太長而無法通過市場手段及時實現供需對接。如今,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為(wei) 打通國際國內(nei) 物流提供了一個(ge) 運輸成本更低、運行更穩定的新選項。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通達的國際貨運通道對保障民生、提供生活及防疫物資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謝來輝說。

“從(cong) 改善投資布局的角度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夠促進人員、資本和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順暢流動,推動沿線地區的產(chan) 業(ye) 結構向更加均衡合理的方向優(you) 化發展,改善各生產(chan) 要素的配置效率,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推動經濟增長。如今,在‘一帶一路’多條交通運輸走廊沿線,已經建立起一係列新經濟開發區,培育了新的產(chan) 業(ye) 集群。”謝來輝表示,“與(yu) 此同時,交通互聯互通還顯著帶動了中國與(yu) 沿線地區的旅遊、教育、人員往來,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持續深化,成為(wei) 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

釋放更多發展潛力

近期,中泰鐵路項目持續推進,一期、二期工程建設完工後,將實現與(yu) 中老鐵路銜接;9月底,中歐班列“義(yi) 烏(wu) —卡德柯伊(土耳其)”首發,進一步滿足兩(liang) 地市場需求,提高運輸時效;日前,海南自貿港開通首條非洲遠洋集裝箱航線,填補了海南通往非洲的集裝箱航線空白;上海合作組織撒馬爾罕峰會(hui) 期間,中、吉、烏(wu) 三方近期簽署合作文件,標誌著中吉烏(wu) 鐵路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多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當地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柬埔寨《金邊郵報》稱讚道,“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在發展中國家及部分歐洲國家取得顯著成果。”

莫斯科國立大學亞(ya) 非學院院長、俄羅斯漢學家馬斯洛夫日前接受媒體(ti) 采訪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連接起中國東(dong) 南部和西北地區並走出國門,正在發展的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連接本國和海外區域。

英國港口技術國際公司網站報道稱,中歐班列的開行對促進中歐班列通達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積極支撐作用。

巴基斯坦學者盧卡亞(ya) ·安瓦爾在土耳其《每日晨報》發表評論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yu) 促進和平發展和經濟合作,在世界範圍內(nei) 獲得越來越多的關(guan) 注和積極響應。毗鄰中國的中亞(ya) 各國從(cong) 該倡議中獲益匪淺,中亞(ya) 地區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商品和人員流動大幅提速,公共財政壓力得以緩解,當地就業(ye) 也不斷增加。

謝來輝表示,下一步,推進“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首先要繼續穩步推進既有關(guan) 鍵項目,同時高標準完成規劃中的建設任務,推進中老鐵路等重點新通道持續延伸,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持續推進區域內(nei) 貿易暢通。其次,應加強政策規則和標準慣例對接,繼續推廣多式聯運一單製等創新模式,提高物流效率並完善相關(guan) 服務體(ti) 係。其三要實現通道建設與(yu) 產(chan) 業(ye) 貿易融合發展,推動經濟走廊建設,增強經濟輻射能力,重點發展創新型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提高沿線地區產(chan) 業(ye) 升級水平,創造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同時,還應提高“一帶一路”交通網數字化、綠色化水平。在數字化方麵,提高相關(guan) 交通運輸係統運行的智能化水平,改善運行效率;綠色化方麵,要把節能減排、低碳發展作為(wei) 交通基礎設施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方向,與(yu) 中國雙碳目標和《巴黎協定》的要求相一致。

“在沿線國家共同努力下,多條‘黃金通道’活力湧動,這既是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真實寫(xie) 照,也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新引擎。未來,開放合作、共同發展的紐帶還將繼續為(wei) 中國和地區國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謝來輝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