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30 09:32:42 人民日報

推動快遞進村可打通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的“末梢”,有利於(yu) 提升農(nong) 民生活質量、豐(feng) 富城市居民餐桌,有利於(yu) 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加快內(nei) 需潛力釋放。
日前,國家郵政局宣布,在6個(ge) 省份、15個(ge) 市州啟動快遞進村試點,以打通快遞物流“最後一公裏”。這意味著,即使是偏遠貧困地區的村民,今後也有望像城裏人一樣,足不出戶收發快遞。
快遞進村,發展空間廣闊、意義(yi) 十分重要。近年來,隨著電商、直播、團購等線上銷售模式的發展,農(nong) 村地區的消費需求正加速釋放,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已由2014年的1800億(yi) 元增長到2019年的1.7萬(wan) 億(yi) 元,快遞企業(ye) 能在農(nong) 村接到大量訂單。再者,推動快遞進村可打通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的“末梢”,有利於(yu) 提升農(nong) 民生活質量、豐(feng) 富城市居民餐桌,有利於(yu) 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加快釋放內(nei) 需潛力,可謂一舉(ju) 多得、大有可為(wei) 。
快遞進村,有需求、有必要,也有難度。過去,快遞進村難,重要原因就在於(yu) 企業(ye) 賺錢難——一些農(nong) 村地區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地廣人稀、需求不均,一些企業(ye) 覺得投入大、利潤薄,難免望而卻步。要讓快遞企業(ye) 心甘情願地下沉到村,需要相關(guan) 部門與(yu) 企業(ye) 一起想辦法、探路子。其實,管用的招數並不少,一些地區和企業(ye) 已經進行了積極探索。
比如,推動企業(ye) “抱團”,通過共享降低成本。
在廣大農(nong) 村地區,有些村落之間距離較遠,加上農(nong) 產(chan) 品快遞需求不穩定,在豐(feng) 收季與(yu) 生長期波動較大,給快遞企業(ye) 合理配置資源造成困難。這種情況下,共建網點、共享網絡、共享配送成為(wei) 一條高效、可行的快遞進村模式。在城市、近郊鄉(xiang) 鎮等競爭(zheng) 激烈的“熱點地帶”,各家快遞企業(ye) 的共享意願可能並不強烈,但在“抱團”優(you) 於(yu) “單幹”的村落一級,企業(ye) 合作並非沒有可能,政府部門也可出麵為(wei) 企業(ye) 牽線搭橋。我們(men) 欣喜地看到,本次試點中,國家郵政局明確提出鼓勵快遞企業(ye) 共建網點、快遞企業(ye) 與(yu) 郵政企業(ye) 合作、快遞企業(ye) 與(yu) 供銷社和電商平台合作等新模式。共建共生的農(nong) 村快遞物流生態圈有望形成。
要更快“進村”,快遞企業(ye) 之間可聯手,快遞與(yu) 其他行業(ye) 也可跨界合作、謀求共贏。當前,快遞上客機、上高鐵已成家常便飯。推動快遞進村,不妨推動快遞上客運班車。農(nong) 村客運班車常年運行,有條件利用空閑運能順路捎送快件包裹。二者聯手,既能讓快遞進村更便捷、更省錢,也能提高農(nong) 村客運班車營收,實現雙贏。
又如,借助科技力量,克服末端投送障礙。
截至去年底,已有96.6%的鄉(xiang) 鎮建有快遞網點,有26個(ge) 省份實現鄉(xiang) 、鎮快遞網點全覆蓋。但要讓快遞從(cong) 鄉(xiang) 鎮再下沉到一個(ge) 個(ge) 村落,不僅(jin) 地理距離會(hui) 拉長,道路通行也更難更複雜。在有些地區特別是山區,越到“最後一公裏”,道路就越發蜿蜒崎嶇,送個(ge) 快遞耗時費力。克服空間障礙,正是無人機的“拿手好戲”。從(cong) 山腳到山頂,汽車要開半小時,無人機5分鍾就能送到。正因如此,近年來已有不少快遞企業(ye) 加大了無人機的研發、應用力度,解決(jue) 了不少地區的投送難題。下一步,政府部門可鼓勵企業(ye)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擴大無人機的應用範圍,讓一個(ge) 個(ge) 包裹更加快速順利地“翻山越嶺”。
目前啟動的試點是推動快遞進村的第一步。期待試點工作能盡快形成可複製、易推廣的經驗和模式,讓更多農(nong) 民盡早享受現代生活便利,讓城鄉(xiang) 之間經濟循環更加通暢。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