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5 16:20:45 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

《中國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報告》(全文)
2020-5-25
第一章 中國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環境
隨著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農(nong) 村電商已成為(wei) 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和農(nong) 村繁榮的新亮點,在引領城鄉(xiang) 消費內(nei) 需、重塑產(chan) 業(ye) 結構及促進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據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此前發布的《農(nong) 村電商發展趨勢報告》顯示,截至 2018 年底,中國的城鎮化率已提高到 59.58%,但鄉(xiang) 村常住人口仍有5.64 億(yi) ,中國農(nong) 村的生產(chan) 和消費主體(ti) 仍然是約 2.3 億(yi) 小農(nong) 戶。
農(nong) 村電商開辟了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新通道,有效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和工業(ye) 品下行,激發了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發展。當前的農(nong) 村電商物流既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 2020 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展目標的重要構成因素。
1.1 行業(ye) 政策環境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nong) 問題的關(guan) 注,國家從(cong) 政策層麵大力支持農(nong) 村電商及物流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先後頒布施行了《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電子認證服務管理辦法》、《國家商業(ye) 電子信息安全認證係統》等法規和政策,相繼出台了推進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初步搭建起了法律框架,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基於(yu) “互聯網+”技術全麵普及而產(chan) 生的電商時代,物流業(ye) 更是成為(wei) 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chan) 業(ye) 。國務院 2014 年發布《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 年)》,奠定了我國物流業(ye) 發展的核心地位。2015 年國務院頒布《關(guan) 於(yu) 促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24 號)中,提出了“到 2020 年,初步建成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誠信守法、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的農(nong) 村電子商務市場體(ti) 係”的目標,鼓勵加快完善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包含:加強交通運輸、商貿流通、農(nong) 業(ye) 、供銷、郵政等部門和單位及電商、快遞企業(ye) 對相關(guan) 農(nong) 村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的共享銜接,加快完善縣鄉(xiang) 村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鼓勵多站合一、服務同網;鼓勵傳(chuan) 統農(nong) 村商貿企業(ye) 建設鄉(xiang) 鎮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發揮好郵政普遍服務的優(you) 勢,發展第三方配送和共同配送,重點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物流設施建設,提高流通效率;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集配和冷鏈等設施建設等內(nei) 容。
按照《國務院關(guan) 於(yu)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發〔2015〕24 號)和《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 號)的部署要求,2015 年農(nong) 業(ye) 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商務部關(guan) 於(yu) 印發《推進農(nong) 業(ye) 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對接,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集貨平台並實現其平台對接功能,重點支持“三品一標”產(chan) 品網絡推銷,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信用,紮實推進農(nong) 業(ye) 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
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中提出,鼓勵運用互聯網技術大力推進物流標準化,推進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大力發展智慧物流,運用北鬥導航、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網絡,建設智能化倉(cang) 儲(chu) 體(ti) 係、配送係統。
同時在 2015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guan) 於(yu)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意見》中針對農(nong) 村電商也提出了一係列的優(you) 惠政策,包括進一步構建跨區域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發展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區預冷工程,加快“快遞下鄉(xiang) ”步伐等,這一係列政策文件都給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6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實現全麵小康目標的若幹意見》要求,促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與(yu) 農(nong) 資和消費品下鄉(xiang) 雙向流通格局;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係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與(yu) 銜接,加快完善縣鄉(xiang) 村物流體(ti) 係;實施“快遞下鄉(xiang) ”工程;鼓勵大型電商平台企業(ye) 開展農(nong) 村電商服務,支持地方和行業(ye) 健全農(nong) 村電商服務體(ti) 係;建立健全適應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分級、采後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ti) 係;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等。2016 年 4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中提出,加大物流基地建設政策、冷鏈係統建設等的政策性扶持力度,科學規劃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加大流通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全程冷鏈係統;加大流通基礎設施信息化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智慧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提高冷鏈設施的利用率;科學發展多層次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整合各類物流資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進電子商務與(yu) 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著力解決(jue) 快遞運營車輛規範通行、末端配送、電子商務快遞從(cong) 業(ye) 人員基本技能培訓等難題,補齊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短板;
鼓勵郵政企業(ye) 等各類市場主體(ti) 整合農(nong) 村物流資源,建設改造農(nong) 村物流公共服務中心和村級網點,切實解決(jue) 好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最初一公裏”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最後一公裏”問題。
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幹意見》中提到: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cong) 村到鄉(xiang) 鎮的物流體(ti) 係建設,實施快遞下鄉(xiang) 工程;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鼓勵地方規範發展電商產(chan) 業(ye) 園,聚集品牌推廣、物流集散、人才培養(yang) 、技術支持、質量安全等功能服務;完善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骨幹網絡,加快構建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體(ti) 係,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直供直銷體(ti) 係等。2017 年 8 月,商務部和農(nong) 業(ye) 部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農(nong) 商協作大力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的通知》,要求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試點和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標準化試點,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分等分級、加工包裝、物流倉(cang) 儲(chu) 、冷鏈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管理。
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指出“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後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倉(cang) 儲(chu) 物流體(ti) 係,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加快推進農(nong) 村流通現代化”;也提出“推動農(nong) 村基礎設施提擋升級”,具體(ti) 包括加快農(nong) 村公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信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議重點關(guan) 注公路、電網、工程機械、管網等受益領域。2018 年國務院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文件中提出完善農(nong) 村冷鏈物流配送體(ti) 係,加快推進“快遞下鄉(xiang) ”工程。
2018年 1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電子商務與(yu) 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提高電子商務與(yu) 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2018 年 5 月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對進一步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做出部署,明確提出從(cong) 2018 年 5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月 31 日,對物流企業(ye) 承租的大宗商品倉(cang) 儲(chu) 設施用地減半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提出了“對掛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等支持性政策;推動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2018 年 5 月 1 日起執行的《快遞暫行條例》第十一條則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和鼓勵在農(nong) 村、偏遠的地區完善快遞服務網絡,解決(jue) 物流配送“最後一公裏”問題。
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若幹意見》文件發布,提出深入推進“互聯網+農(nong) 業(ye) ”,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實施“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並鼓勵企業(ye) 建立鄉(xiang) 村物流配送網點。
2019 年 1 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明確快遞綠色包裝的上位法依據,製、修訂《快遞封裝用品》係列國標和《郵件快件包裝填充物技術要求》等行業(ye) 標準,印發《快遞業(ye) 綠色包裝指南(試行)》。
2019 年交通運輸部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鄉(xiang) 鎮服務站建設加快完善農(nong) 村物流網絡節點體(ti) 係的意見》,更是明確給出了農(nong) 村物流發展的新格局。2019 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二次會(hui) 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健全農(nong) 村流通網絡,支持電商和快遞發展”。
2019 年 9 月份,發改委印發《關(guan) 於(yu) 支持推進網絡扶貧項目的通知》提出,紮實推進農(nong) 村電商紮實推進農(nong) 村電商:支持“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建立完善適應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ti) 係、運營服務體(ti) 係和物流、倉(cang) 儲(chu) 等支撐保障體(ti) 係,推動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上網銷售,實現優(you) 質優(you) 價(jia) ,助推脫貧攻堅;支持農(nong) 村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快遞網點鄉(xiang) 鎮覆蓋率。商務部、財政部等部門從(cong) 2015-2019 年連續五年在全國開展了“電商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工作,給予各示範縣資金和政策支持發展農(nong) 村電商及物流體(ti) 係建設,截止至今中央財政共重點支持 1016 個(ge) 縣域試點工作,覆蓋國家級貧困縣 737 個(ge) 。
另外,為(wei) 推動農(nong) 村電商及物流發展,國家和地方也相繼出台一係列與(yu) 電商物流 相 關(guan) 的 專(zhuan) 項 發 展 規 劃 和 標 準 , 如 關(guan) 於(yu) 全 國 電 子 商 務 物 流 發 展 專(zhuan) 項 規 劃(2016-2020 年)、電子商務十三五規劃、商貿物流十三五規劃、國內(nei) 貿易流通十三五規劃、全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規劃(2016-2020 年)、《快遞暫行條例》、北京市地方標準《食品冷鏈宅配服務規範》等,這些規劃和標準均對我國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提出了相應要求,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帶來了重大曆史機遇。
1.2 國內(nei) 經濟環境
2018 年我國國內(nei) 經濟運行保持在在合理區間,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農(nong) 村數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鄉(xiang) 村消費市場的釋放,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的長久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1.2.1 宏觀經濟環境
經濟運行穩定性和韌性明顯增強。據國家統計局核算,2018 年,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突破 90 萬(wan) 億(yi) 元,再次攀上新台階,比上年增長 6.6%,實現了 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分產(chan) 業(ye) 看,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 64734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 3.5%;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 366001 億(yi) 元,增長 5.8%;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 469575 億(yi) 元,增長7.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 6.8%,二季度增長 6.7%,三季度增長 6.5%,四季度增長 6.4%。2019 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 990865 億(yi) 元,接近 100 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6.1%,符合 6%-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 6.4%,二季度增長 6.2%,三季度增長 6.0%,四季度增長 6.0%。
服務業(ye) “穩定器”功能更為(wei) 突出。服務業(ye) 保持較快發展,持續處於(yu) 景氣區間。
全年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的 52.2%,對經濟的貢獻率為(wei) 59.7%,比第二產(chan) 業(ye) 高 23.6 個(ge) 百分點。全年全國服務業(ye) 生產(chan) 指數比上年增長 7.7%,保持較快增長。全年貨物運輸總量 515 億(yi) 噸,比上年增長 7.1%,經濟增速與(yu) 貨運實物量指標基本相匹配,社會(hui) 物流需求保持平穩增長。
1.2.2 數字經濟環境
農(nong) 村電子商務是農(nong) 村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nong) 村數字經濟中最活躍的一種表現形式。新興(xing) 技術加速與(yu) 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深度融合,日益成為(wei) 引領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先導力量,成為(wei) 各國推動經濟社會(hui) 轉型、培育經濟新動能、構築競爭(zheng) 新勢的關(guan) 鍵力量。在農(nong) 村經濟增長乏力背景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並產(chan) 生巨大活力,正成為(wei) 農(nong) 村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成為(wei) 撬動我國農(nong) 村經濟的新杠杆。
農(nong) 村數字經濟代表了農(nong) 村先進的生產(chan) 力,促使農(nong) 業(ye) 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的深入融合發展。
據埃森哲谘詢公司報告分析,數字化程度每提高 10%,人均 GDP 增長 0.5%至 0.62%。據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 2019》顯示,我國 2018 年農(nong) 業(ye) 數字經濟占行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7.3%,較 2017 年提升 0.72 個(ge) 百分點,農(nong) 業(ye) 數字化水平逐年提高,發展潛力較大。預計到 2020 年,我國智慧農(nong) 業(ye) 潛在市場規模有望增至 2000 億(yi) 元。
1.2.3 居民收入,中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有效促進了農(nong) 村電商的工業(ye) 品下行和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8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228 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 8.7%,扣除價(jia) 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wei) 6.5%,快於(yu) 人均 GDP 增速,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9251 元,同比增長 7.8%,扣除價(jia) 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wei) 5.6%。
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617 元,增長 8.8%,扣除價(jia) 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wei) 6.6%。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 24336元,比上年增長 8.6%,中位數是平均數的 86.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 36413 元,增長 7.6%,是平均數的 92.8%;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 13066 元,增長 9.2%,是平均數的 89.4%。2019 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733 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 8.9%,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5.8%。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359 元,增長 7.9%,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5.0%;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021 元,增長 9.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6.2%。
隨著國家紮實推進精準扶貧戰略,2019 年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據全國農(nong) 村貧困監測調查,2019 年前三季度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163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794 元,增長 10.8%,扣除價(jia) 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 8.0%;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 3159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2.2%;人均經營淨收入 2308 元,增長 6.8%;人均財產(chan) 淨收入 128 元,增長 10.1%;人均轉移淨收入 2569 元,增長 12.7%。
1.2.4 居民消費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增強,電子商務成為(wei) 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帶動消費相關(guan) 的電商物流、快遞物流、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需求持續較快增長。2018 年我國消費市場總體(ti) 平穩,消費連續第五年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 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9853 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 8.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26112 元,增長 6.8%,扣除價(jia) 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wei) 4.6%;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2124 元,增長 10.7%,扣除價(jia) 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為(wei) 8.4%。全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 5631 元,比上年增長 4.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wei) 28.4%。消費作為(wei) 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76.2%,比上年提高18.6 個(ge) 百分點,高於(yu) 資本形成總額 43.8 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居民消費升級提質,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占比為(wei) 44.2%,比上年提高 1.6個(ge) 百分點;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1為(wei) 28.4%,比上年下降 0.9 個(ge) 百分點。2019 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21559 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 8.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5.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28063 元,增長 7.5%,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4.6%;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13328 元,增長 9.9%,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6.5%。
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逐年增長,如圖 1 所示。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 380987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 9.0%,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76.2%,消費作為(wei) 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進一步鞏固。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 年上半年,全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 195210 億(yi) 元,同比名義(yi) 增長 8.4%(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6.7%)。2019 年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品市場運行總體(ti) 平穩,消費供給方式創新發展,新興(xing) 業(ye) 態快速增長,消費結構持續優(you) 化升級,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繼續顯現。2019 年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 411649 億(yi) 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 8.0% (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 6.0%)。
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 372260 億(yi) 元,增長 9.0%。另外,商務部表示,未來我國消費發展仍然具備很多有利條件,消費市場穩健發展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消費升級的趨勢不會(hui) 改變,消費潛力繼續釋放的勢頭也不會(hui) 改變。
1.2.5 鄉(xiang) 村消費市場
1 恩格爾係數是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ge) 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在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長、線上消費渠道向鄉(xiang) 村市場下沉以及農(nong) 村消費市場環境改善等因素的帶動下,農(nong) 村市場消費潛力持續釋放。農(nong) 村市場蘊含巨大消費潛力,近五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保持較快增長(如圖 2 所示)。
2018 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 55350 億(yi) 元,增長 10.1%。2013—2018 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年均增長11.8%,增速比城鎮消費品零售額高 2 個(ge) 百分點;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 2012 年 13.2%提高至 2018 年 14.5%,占比提升 1.3 個(ge) 百分點。
2019 年前三季度,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 9.0%,增速比城鎮高 1.0 個(ge) 百分點;前三季度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14.5%,比上年同期提高 0.1 個(ge) 百分點,鄉(xiang) 村市場占比穩步提升。2019 年全年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 60332 億(yi) 元,增長 9.0%。
1.3 市場環境
逐年攀升的網絡零售,蓬勃發展的農(nong) 村電商,迅速成長的農(nong) 產(chan) 品跨境電商,不斷壯大的農(nong) 村電商主體(ti) ,有效激發了農(nong) 村電商物流需求,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
1.3.1 網絡零售
隨信息技術發展,不斷優(you) 化的網絡市場,持續增加的網絡零售,凸顯了不斷積聚的經濟新動能,為(wei) 我國消費提質升級和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2014-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逐年增長,如圖 3 所示,由 2014 年的 27898 億(yi) 增長到 2018的 90065 億(yi) 元。2019 年,全國網上零售額 106324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 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85239 億(yi) 元,增長 19.5%,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wei) 20.7%;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穿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 30.9%、15.4%和 19.8%。
迅速成長的社交電商成電商市場發展的“生力軍(jun)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社交電商月活躍用戶量達到 1.7 億(yi) 人。“絲(si) 路電商”跨境合作不斷深化,我國與(yu) 柬埔寨、科威特、阿聯酋、奧地利等國家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速均超過 100%。同時生活服務電商提質升級,2018 年在線餐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 45%。
地域消費熱點呈現差異。據商務大數據監測,2019 年上半年東(dong) 、中、西和東(dong) 北地區網絡零售額占全國比重分別為(wei) 83.2%、9.6%、5.9%、1.3%,同比增速分別為(wei) 17.8%、35.4%、13.9%和 20.6%。不同地域呈現不同消費熱點:大城市的生鮮、化妝品、寵物用品等零售額增長較快,中小城市和農(nong) 村地區的服裝、汽車用品、大家電等零售額增長較快。
1.3.2 農(nong) 村電商
隨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和電商扶貧等工作深入推進,我國農(nong) 村電商正保持迅猛發展勁頭,農(nong) 村網絡零售增速不斷加快,農(nong) 村電商成效顯現,而且有效激發了農(nong) 村電商物流需求。
2018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 1.37 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 30.4%;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達 2305 億(yi) 元,同比增長 33.8%;其中縣域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品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網絡零售額為(wei) 4018 億(yi) 元。2018 年全國 832 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實現網絡零售額1109.9 億(yi) 元,同比增速 29.5%,高出農(nong) 村整體(ti) 增速 7.15%,帶動貧困群眾(zhong) 持續增收。據商務部統計,2019 年上半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 7771.3 億(yi) 元,同比增長 21.0%,增速高於(yu) 全國 3.25%,與(yu) 去年同期略有提升;農(nong) 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為(wei) 6068.6 億(yi) 元,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 78.1%,同比增長 23.3%;全國貧困縣網絡零售額達 659.8 億(yi) 元,占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的 8.5%,同比增長 18.0%;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為(wei) 1873.6 億(yi) 元,同比增長 25.3%,高於(yu) 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7.55%,其中奶類、水果和糧油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分別為(wei) 46.1%、44.7%和 34.6%。2019 年 1-11 月,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 15229 億(yi) 元,同比增長 19%;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 3556 億(yi) 元,同比增長 26.6%。
目前,除了傳(chuan) 統電商平台推進的工業(ye) 品下鄉(xiang) ,以拚多多等新電商平台為(wei) 代表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模式是農(nong) 村電商市場發展的主要方向,並具有融合化、國際化、智能化和品牌化的發展趨勢,以全品類、全渠道、線上與(yu) 線下、產(chan) 前產(chan) 中產(chan) 後、售前售中售後等多渠道、多維度相互融合發展。“互聯網+”助力“一帶一路”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跨國電商國際化將呈現常態化趨勢。大量科技信息技術的應用在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流通和消費過程,使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供應鏈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隨著中國農(nong) 業(ye) 的轉型升級,促進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品質、品牌服務的加
速轉型升級,農(nong) 村電商進入品牌發展階段。
整體(ti) 來看,我國農(nong) 村電商發展仍處於(yu) 快速增長和擴張期,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成長期。現有農(nong) 村市場有待繼續開發,農(nong) 村電商市場規模將會(hui) 進一步增加,對農(nong) 村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會(hui) 持續上升。
1.3.3 農(nong) 產(chan) 品跨境電商
我國跨境電商保持快速發展,逐漸成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中經貿合作領域的新引擎。在促進貿易投資和推動國家及地區間生產(chan) 分工協作等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大量的農(nong) 產(chan) 品通過網上“走出去”,“網上一帶一路”效應逐漸顯現。
依托“一帶一路”,農(nong) 產(chan) 品跨境電商可以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引進來與(yu) 走出去,釋放沿線各國巨大的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潛力,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
加之,西部陸海新通道將實現全程通道冷鏈運輸,可以有效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的損耗率,減少交易成本。因此,農(nong) 產(chan) 品跨境電商的國際化發展將從(cong) 沿海向內(nei) 地拓展,從(cong) 城市向農(nong) 村滲透,將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發展提供巨大機遇。
1.3.4 農(nong) 村電商主體(ti)
農(nong) 村電商主體(ti) 是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關(guan) 鍵推動者,是促進農(nong) 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在推進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發揮巨大作用。目前農(nong) 村電商主體(ti) 主要有阿裏係、拚多多、京東(dong) 和蘇寧等電商企業(ye) 。
(1)阿裏
阿裏巴巴集團農(nong) 村淘寶已在全國 30 個(ge) 省、近 900 個(ge) 縣域落地,其中包括 217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吸引了 3 萬(wan) 餘(yu) 名村小二返鄉(xiang) 創業(ye) ;並上線了 500 多個(ge) 興(xing) 農(nong) 扶貧產(chan) 品,建設了 33 個(ge) 淘鄉(xiang) 甜種植示範基地。2017 年 8 月 22 日開始上線興(xing) 農(nong) 扶貧服務站,同年 12 月 1 日,阿裏巴巴集團成立脫貧基金,宣布五年投入 100 億(yi) 元到脫貧事業(ye) 中,幫助貧困縣探索互聯網+脫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另外,除了自建菜鳥物流網絡外,阿裏以 45 億(yi) 元投資匯通達,將在供應鏈、渠道、倉(cang) 儲(chu) 和物流、技術係統等維度展開深度合作,為(wei) 農(nong) 村市場提供包括品牌專(zhuan) 供、新零售係統和物流係統解決(jue) 方案等一係列服務,為(wei) 農(nong) 村商業(ye) 基礎建設賦能。阿裏此舉(ju) 將進一步把新零售模式推向廣大農(nong) 村市場,加速新零售渠道下沉。
(2)拚多多
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最大平台之一拚多多,以“拚購”模式迅速裂變並聚集消費需求,通過實時海量的多對多匹配,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nong) 產(chan) 品,將農(nong) 產(chan) 品直接從(cong) 田間送到消費者手中。此模式很好契合中國貧困地區“小農(nong) ”現狀,利於(yu) 解決(jue)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量少且分散、信息不對稱、利潤率低等問題。拚多多依托創新的“拚農(nong) 貨”模式,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電商模式下,農(nong) 貨被動等待搜索、銷量難以持續的普遍性難題,通過主動向 5.85 億(yi) 消費者呈現“產(chan) 地直發”優(you) 質水果的方式,幫助“小農(nong) 戶”連接“大市場”。
拚多多深入廣大農(nong) 村,渠道下沉能力強,2019 年拚多多平台農(nong) (副)產(chan) 品成交額達 1364 億(yi) 元,較同比增長 109%,進一步擴大了全網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領先優(you) 勢。
在“貨找人”模式的推動下,拚多多成功帶動了數億(yi) 消費者由即時性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轉變為(wei) “半計劃性消費”,有效豐(feng) 富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消費場景,大幅度提高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市場容積。
2019 年,拚多多額外投入 159 億(yi) 營銷資源及 29 億(yi) 現金補貼,推廣農(nong) 產(chan) 品,暢通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渠道,尋找合適的銷售模式。平台單品銷量超 10 萬(wan) +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達 1500 款,較去年同比增長近 230%。“拚”模式於(yu) 需求側(ce) 的爆發力,進一步推動一批“超級單品”脫穎而出。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在保留區域多樣性、個(ge) 體(ti) 差異性的基礎上,實踐全新的集約化、規模化發展路徑。
2019 年一年內(nei) ,平台農(nong) (副)產(chan) 品活躍商家數量達 58.6 萬(wan) ,較去年同比增長 142%,由平台直接帶動的新農(nong) 人超過 86,000 名,覆蓋中國各大主要農(nong) 產(chan) 區。
在全國農(nong) 產(chan) 區建立分揀、包裝、物流的分布式中心,直連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台及新農(nong) 人直連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預計超過 1200 萬(wan) 人。
拚多多為(wei) 精準扶貧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了大量貢獻。截至 2019 年底,拚多多平台注冊(ce) 商戶地址為(wei) 832 個(ge) 國家級貧困縣的數量超過 36 萬(wan) 家(經營類目以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副產(chan) 品為(wei) 主),年訂單總額達 372.6 億(yi) 元。其中,注冊(ce) 地址為(wei) “三區三州”地區的商家數量達到 157,152 家,年訂單總額達 47.97 億(yi) 元。
(3)京東(dong)
京東(dong) 農(nong) 村電商以直營為(wei) 主,通過直營的縣級服務中心和合作開設的京東(dong) 幫服務店模式拓展農(nong) 村市場。其具體(ti) 做法是整合當地供應商資源在縣級建立倉(cang) 儲(chu) 和配送中心,從(cong) 縣級中心再配送到鄉(xiang) 村京東(dong) 幫服務店。2018 年,京東(dong) 農(nong) 場正式上線。
目前,已經在全國範圍內(nei) 完成了 17 家高標準合作示範農(nong) 場的建設。為(wei) 了更好地幫助京東(dong) 自建農(nong) 場的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線上銷售,京東(dong) 還將建立“京品源京東(dong) 自營旗艦店”—京東(dong) 農(nong) 場專(zhuan) 屬線上平台,直接銷售農(nong) 民產(chan) 品,提高農(nong) 民收入。
(4)蘇寧
蘇寧控股集團實施了“12345”精準扶貧戰略和“七位一體(ti) ”精準扶貧模式,把助力扶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任務落實到各地區和各產(chan) 業(ye) ,以體(ti) 係化和係統化推進集團扶貧工作。目前,蘇寧用於(yu) 公益慈善扶貧事業(ye) 的累計投入超過 17 億(yi) 元。
農(nong) 村一線開設線下門店數量達到 5000 餘(yu) 家,線上依托蘇寧拚購、蘇寧超市、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及蘇寧小店,全渠道累計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近 100 億(yi) 元,拓展了貧困地區的銷售途徑。2019 年,蘇寧還推出蘇寧拚購“包山包湖包海”戰略,並落地 20 個(ge) “拚基地”,完成生鮮供應鏈第一階段建設。
(5)匯通達
匯通達是以“鄉(xiang) 鎮夫妻店”為(wei) 中心的網絡一體(ti) 化智能平台,打通了供應鏈、物流、金融、商業(ye) 等各個(ge) 環節。因農(nong) 村獨特的消費特點,匯通達讓鄉(xiang) 鎮夫妻店成為(wei) 了農(nong) 村最基本的流通組織。鄉(xiang) 鎮夫妻店發揮其本地熟人社會(hui) 體(ti) 係的“路由器”作用,借助匯通達的信息網絡,準確地對接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
通過為(wei) 其提供“5+”,即工具、商品、活動、金融、社群服務,進行賦能,實現‘實體(ti) 店+互聯網化’的轉型升級。2018 年,匯通達經營範圍覆蓋全國 20 省、17300 個(ge) 鎮,會(hui) 員店數量達到 10.5 萬(wan) 家,服務了 7000 萬(wan) 個(ge) 農(nong) 民家庭、3 億(yi) 農(nong) 村人口。相比 2017年匯通達 235 億(yi) 元的年銷售額,2018 年總銷售額同比增長超 50%,達 352 億(yi) 元。
1.4 物流基礎設施環境
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國農(nong) 村地區已經初步具備了電商物流發展所需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包括農(nong) 村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和農(nong) 村信息服務體(ti) 係等,為(wei) 農(nong) 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1.4.1 農(nong) 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造
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
2016-2018 年,全國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 90.67 萬(wan) 公裏,完成 3.2 萬(wan) 個(ge) 行政村通硬化路建設。據交通運輸部統計,全國農(nong) 村公路總裏程由 1978 年的 59.6 萬(wan) 公裏增加到 2018 年的 404 萬(wan) 公裏。2018 年底,通公路的鄉(xiang) (鎮)占全國鄉(xiang) (鎮)總數 99.99%,其中通硬化路麵的鄉(xiang) (鎮)占全國鄉(xiang) (鎮)總數的 99.60%,行政村通公路比例達99.44%,全國鄉(xiang) (鎮)、行政村通客車率超過 99%和 97%。
2018 年,我國農(nong) 村居民住宅外道路為(wei) 水泥或柏油路麵的戶比重為(wei) 75.4%,比 2013 年提高 24%。農(nong) 普結果顯示,99.5%的村已通電話,89.9%的村已通寬帶互聯網,82.8%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61.9%的村內(nei) 主要道路有路燈。農(nong) 村用電量由 1952 年的 0.5 億(yi) 千瓦時增加到 2018 年的 9359 億(yi) 千瓦時。
1.4.2 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農(nong) 村及偏遠地區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提升,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提供了網絡保障。隨著國家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推進寬帶鄉(xiang) 村工程建設和電信普遍服務補償(chang) 試點,我國農(nong) 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得到快速發展。
截至 2018 年底我國行政村通光纖比例已從(cong) 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前的不到 70%提升至目前的 96%,行政村 4G網絡覆蓋率達 95%,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達 38.4%,較 2017 年提升 3 已。貧困村通寬帶比例提升至 97%,其中固定寬帶用戶數增至 4522.9 萬(wan) 戶,移動寬帶用戶數增至 16854.6 萬(wan) 戶。自然村電話普及率達 99.7%,有線電視信號普及率達 98.1%。
1.4.3 農(nong) 村信息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
目前,在國家及各部委的積極推動下,我國農(nong) 村信息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提供人才和信息服務保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在 18 個(ge) 省份開展整省推進示範,推進資源聚合和機製創新。
截至 2019 年 6月,雲(yun) 平台注冊(ce) 用戶數達到 425 萬(wan) ,其中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和農(nong) 技人員 35 萬(wan) 人,農(nong) 民用戶 390 萬(wan) 人,同時上線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課程 4600 多門。據《中國數字鄉(xiang) 村發展報告 2019》統計,截至 2019 年 8 月,全國建成村級益農(nong) 信息社 29 萬(wan) 個(ge) ,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 178 億(yi) 元,累計培訓村級信息員 62.5 萬(wan) 人次,開展便民服務 2.22億(yi) 人次,為(wei) 農(nong) 民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供公益服務 7112 萬(wan) 人次。
到 2019 年底已經在全國接近 70%的行政村建成了 38 萬(wan) 個(ge) 益農(nong) 信息社。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益農(nong) 信息社主動作為(wei) ,積極發揮信息傳(chuan) 播作用。商務部積極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項目,截至 2018 年底,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總數達到1016 個(ge) ,覆蓋國家級貧困縣 737 個(ge) ,占國家級貧困縣總數的 88.6%。
農(nong) 村網民數量不斷增加,截至 2019 年 6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8.54 億(yi) ,其中農(nong) 村網民規模達2.25 億(yi) ,占整體(ti) 網民的 26.3%,較 2018 年底增加 305 萬(wan) 人。由此可見,農(nong) 村信息服務體(ti) 係初步完善,從(cong) 而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帶來助力。
第二章 中國農(nong) 村電商物流行業(ye) 總體(ti) 分析
2.1 物流業(ye) 總體(ti) 發展情況
中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保持平穩增長,社會(hui) 物流費用略有回升,物流總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貨物運輸規模增速放緩,倉(cang) 儲(chu) 市場平穩增長,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總額逐年遞增。
根據华体会登录界面統計數據,我國社會(hui) 物流總需求呈平穩增長的發展態勢。2018 年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 283.1 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6.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2%。2011-2019 年物流需求總體(ti) 保持平穩增長,如圖 5 所示,但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增速略有回落。消費與(yu) 民生領域物流需求成為(wei) 物流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2018 年單位與(yu) 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22.8%,比社會(hui) 物流總額增速高出 16.4%。2019 上半年,全國社會(hui) 物流總額為(wei) 139.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 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8%,比一季度回落 0.3 個(ge) 百分點。
從(cong) 物流行業(ye) 下遊的需求構成看,工業(ye) 品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比重高達 90%以上,工業(ye) 品物流總額 256.8 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 6.2%;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總額 3.9 萬(wan) 億(yi) 元,增長 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4%。
物流總費用有回升,但運輸費用回落。據华体会登录界面統計,2014-2018 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逐年提高,2018 年全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為(wei) 13.3 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 9.8%,增速較上年提高約 0.7%;總費用占 GDP 的比率為(wei) 14.8%,結束了五年連續下滑的態勢。2014-2018 年,我國物流業(ye) 總收入穩步增長。
2018年物流業(ye) 總收入 10.1 萬(wan) 億(yi) 元,較上年增長 14.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3%。
貨物運輸規模增速放緩。據华体会登录界面統計,2018 年我國貨物運輸總量為(wei) 515 億(yi) 噸,較上年增長 7.1%,增速下滑 2.2%。貨物運輸周轉量為(wei) 515億(yi) 噸公路,較上年增 4.1%,增速下滑 1%。其中,公路完成貨運量 395.9 億(yi) 噸,同比增長 7.6%,增速較上年下滑 2.4%,公路貨運周轉量為(wei) 1202.5 億(yi) 噸公裏。
全國鐵路運量創曆史新高,完成貨物發送量 40.3 億(yi) 噸,同比增長 9.2%,鐵路貨物周轉量 28821 億(yi) 噸公裏,比上年增長 6.9%;鐵路總收入實現 7720 億(yi) 元,同比增收 759 億(yi) 元,增長 10.9%。全國水運規模實現小幅增長,完成貨運量 69.9 億(yi) 噸,同比增長 4.7%;水運貨物周轉量 99303.6 億(yi) 噸公裏,同比增長 1.9%。港口增速有所放緩,全年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133 億(yi) 噸,比上年增長 5%;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 24955 萬(wan) 標準箱,增長 4.2%。航空貨運市場規模總體(ti) 保持平穩,我國航空完成貨物運輸量 738.5 億(yi) 噸,較上年增長 4.6%;貨物運輸周轉量 262.4 億(yi) 噸公裏,較上年增長 7.7%。
倉(cang) 儲(chu) 市場保持平穩增長,增速放緩。據中商產(chan) 業(ye) 研究院統計,2018 年全國倉(cang) 儲(chu) 業(ye) 務量均值 52.7%,較上年小幅回落 0.8%;裝卸搬運與(yu) 倉(cang) 儲(chu) 固定投資為(wei) 6766.7 億(yi) 元,較上年下滑 1.3%。京東(dong) 物流、菜鳥和蘇寧等電商物流企業(ye) 加大自建倉(cang) 儲(chu) 力度,低端倉(cang) 儲(chu) 逐漸被淘汰,信息化、高科技化的智能倉(cang) 儲(chu) 迅速應用發展。
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總額呈逐年遞增趨勢。據《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行業(ye) 市場前瞻與(yu) 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 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總額已達3.03 萬(wan) 億(yi) 元,到了 2017 年中國農(nong) 產(chan) 物物流總額增長至 3.7 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78%。截止至 2018 年底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總額達到了 3.9 萬(wan) 億(yi) 元,增長 3.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 0.4%。
2.2 物流細分市場發展情況
2.2.1 快遞業(ye) 發展
自十三五以來,我國快遞每年新增 100 億(yi) 件,連續六年保持全球快遞業(ye) 務量第一的地位,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ti) 總和,占到全球快遞業(ye) 務量市場份額的 45%以上。
快遞市場的持續高速增長受電商消費快速增長的拉動,電商帶動快遞業(ye) 從(cong) 2011 年開始保持增長。
係統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快遞業(ye) 2019 年第 600 億(yi) 件快件誕生,人均快遞包裹數量超過 42 件。據預計,2019 全年快遞業(ye) 務量和業(ye) 務收入分別完成 630 億(yi) 件和 7450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 24%和 23%。據測算,我國平均每個(ge) 包裹價(jia) 值約 137元,意味著今年快遞業(ye) 間接推動經濟增量 1.37 萬(wan) 億(yi) 元。截止目前,我國快遞法人企業(ye) 達 2 萬(wan) 家,從(cong) 業(ye) 人數超過 300 萬(wan) 人。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快遞包裹突破 500 億(yi) 大關(guan) ,累計完成 507.1 億(yi) 件,同比增長 26.6%,其中約有 70%是由於(yu) 電子商務產(chan) 生的快遞量;業(ye) 務收入累計完成 6038.4 億(yi) 元,同比增長 1.8%;直接新增社會(hui) 就業(ye) 20 萬(wan) 人以上,支撐網上零售額 6.9 萬(wan) 億(yi) 元,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額比重超過 19%;支撐跨境電子商務貿易超過 3500 億(yi) 元。其中,同城業(ye) 務累計完成 114.1 億(yi) 件,同比增長23.1%,占比 22.5%;異地業(ye) 務量累計完成 381.9 億(yi) 件,同比增長 27.5%,占比75.3%;國際/港澳台業(ye) 務量累計完成 11.1 億(yi) 件,同比增長 34%,占比 2.2%。
從(cong) 區域看,2018 年,東(dong) 、中、西部地區快遞業(ye) 務量比重分別為(wei) 79.9%、12.3%和 7.8%,業(ye) 務收入比重分別為(wei) 80%、11.2%和 8.8%。
快遞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順豐(feng) 和“四通一達”仍牢牢占據第一梯隊,天天、快捷、國通、全峰等二線快遞不斷交出市場份額。快遞收入增速放緩程度高於(yu) 業(ye) 務量放緩程度,票均單價(jia) 下降幅度加快。2019 年快遞件均收入 11.9 元,較上年的 12.36 元減少 0.46 元,同比下降 3.8%。隨著雲(yun) 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快,快遞管理效果大幅度提高,如順豐(feng) 獲得無人機航空運營許可證,京東(dong) 無人配送站落成,菜鳥啟動物流物聯網戰略,蘇寧無人車投入運營等。
隨著“快遞下鄉(xiang) ”項目的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全國鄉(xiang) 鎮快遞網點覆蓋超過3 萬(wan) 個(ge) ,覆蓋率達到 96%,21 個(ge) 省份實現鄉(xiang) 鎮快遞網點全覆蓋。另外,我國快遞業(ye) 將進一步深入農(nong) 村,與(yu) 農(nong) 村電商協同發展;快遞末端配送呈現多樣化和規模化趨勢;科技應用助推快遞業(ye) 務效率進一步提升;快遞業(ye) 的綠色工程有序推進。
2.2.2 冷鏈物流發展
改革開放 40 年以來,國民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對食品的新鮮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國冷鏈物流經曆了從(cong) 無到有的發展。國家及各部委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整個(ge) 冷鏈物流業(ye) 的價(jia) 值和地位日漸凸顯。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預測,2018 年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到 1.8 億(yi) 噸,比上年增長 3300萬(wan) 噸,同比增長 22.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達到 3035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 485 億(yi) 元,同比增幅 19%。冷鏈裝備投入加大,全國性冷庫總量達到 5238 萬(wan) 噸,同比增長 10.3%。同時,隨著人們(men) 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逐漸被消費者所認可,為(wei)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隨著生鮮電商、新零售、新餐飲等業(ye) 態湧現,消費者對冷鏈物流企業(ye) 的輻射半徑和時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市場上出現一批具備全國性服務能力的冷鏈物流企業(ye) ,如順豐(feng) 冷運、京東(dong) 物流、蘇寧物流、安鮮達物流、榮慶物流等,連鎖物流企業(ye) 正在加速發展,通過全國性冷庫節點,拓寬大中小城市的運輸網絡,延伸“最後一公裏”的配送能力,提升鏈條管理,提高冷鏈物流效率。但目前冷鏈物流營商環境仍有待優(you) 化,部分地區冷鏈基礎設施建設結構失衡;部分存在最初一公裏配套設施不足問題,局部又存在供大於(yu) 求的情況;企業(ye) 利潤空間不斷降低,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調研統計,平均利潤率僅(jin) 為(wei) 3%-4%;另外,冷鏈物流行業(ye) 人才嚴(yan) 重短缺,缺乏懂得“冷、鏈、物、流”的專(zhuan) 業(ye) 人才。
2.2.3 電商物流發展
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日趨成熟,電子商務與(yu) 物流協同發展不斷加深,電商物流仍然是物流細分領域中較為(wei) 活躍的領域之一。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為(wei) 電商物流創造了更為(wei) 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不僅(jin) 催生了新的電商業(ye) 態,也推動物流服務走向供應鏈重構,加速物流業(ye) 持續發展。
電商物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據华体会登录界面統計,2018 年電商物流總業(ye) 務量指數平均達到 381.81,比 2017 年增長 24%。電商帶來後端物流能力快速進化,據國家郵政局監測信息顯示, 2010 年雙十一期間(11.11-11.16)全行業(ye) 快遞處理量僅(jin) 1000 萬(wan) 件,而 2018 年已達 18.82 億(yi) 件,2018 年完成 1 億(yi) 件快遞簽收用時僅(jin) 2.6 天(而在 2013 年需 9 天)。
隨著移動互聯的普及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在阿裏、京東(dong) 、拚多多等電商巨頭的帶領下,即時配送成為(wei) 電商物流新賽道。即時配送發源於(yu) 外賣,近年來與(yu) 電商物流協調融合逐步加快,電商和快遞企業(ye) 紛紛入局,填補傳(chuan) 統電商在時效性上的物流空白,提升客戶時效體(ti) 驗。根據《2018 中國即時配送行業(ye) 發展報告》顯示,2018 年同城即時配送訂單量已超過 120 億(yi) 件,活躍用戶超過 3.6 億(yi) 人,80%訂單來自外賣。
除了境內(nei) 電商業(ye) 務帶動物流發展,全球化布局為(wei) 跨境電商發展迎來新機遇,同時也提升了跨境物流的效率。據菜鳥物流統計,中國到重點國家的物流時效已提升到 10 天,清關(guan) 時效從(cong) 平均 2 天提速到 10 秒,進入“秒級通關(guan) ”的全球新物流時代。
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將催生新的消費習(xi) 慣變化,也將倒逼農(nong) 村電商產(chan) 業(ye) 鏈大變革。電商消費的增長也將反推整個(ge) 電商物流業(ye) 加大對快遞、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等投入,有望促進電商物流業(ye) 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拚多多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體(ti) 係,在特殊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爆發後,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出現短期失衡現象。針對急速上升的線上需求和陷入停擺的線下流通渠道,拚多多采取了一係列靈活有效的專(zhuan) 項行動,有效帶動超過 400 個(ge) 農(nong) 產(chan) 區的上行通路恢複暢通,保障了城市居民不出小區、無接觸式服務的物資需求。
期間,平台以新農(nong) 人為(wei) 節點,迅速摸清各產(chan) 區尤其是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的庫存現狀,據此對“天網”係統內(nei) 的產(chan) 區信息、物流數據以及節點進行緊急重新規劃,編織了一張特殊時期的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網絡。
同時,平台積極協調統籌中國郵政、順豐(feng) 等骨幹物流企業(ye) 和資源,並請求各地政府為(wei) 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開綠燈”,在特殊時期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開設一條綠色通道。
在基礎上,拚多多於(yu) 2 月 10 日正式上線“抗疫農(nong) 貨”專(zhuan) 區並設立 5 億(yi) 元商品補貼資金,集中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區包括 230 多個(ge) 國家級貧困縣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銷路問題。
期間,平台聯合多地政府及數十家媒體(ti) ,通過市縣長直播帶貨、全社會(hui) 征集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信息等方式,累計帶動超過 8.4 萬(wan) 噸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充分保障了特殊時期的農(nong) 戶收入,全力平穩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價(jia) 格。
隨著各大農(nong) 產(chan) 區與(yu) 物流複工複產(chan) ,拚多多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全麵恢複。自 2 月10 日開通抗疫助農(nong) 專(zhuan) 區以來,截至 4 月 20 日,拚多多已累計售出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超過 6 億(yi) 斤,覆蓋全國近 400 個(ge) 農(nong) 產(chan) 區,包括 230 多個(ge) 國家級貧困縣,幫扶受疫情影響的商家和農(nong) 戶超過 18 萬(wan) 戶。隨著物流及生活逐漸正常化,消費者“囤貨”需求下降,購買(mai) 回升明顯,對水果等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 SKU(庫存量單位)選擇逐漸向中等規格回歸。
據拚多多大數據顯示,全國整體(ti) 經濟及電子商務行業(ye) 從(cong) 3 月初開始複蘇明顯,自 3 月 15 日起,拚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已穩定在 5000 萬(wan) 個(ge) 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過 60%。從(cong) 國家郵政局和通達係等快遞行業(ye) 的綜合數據來看,目前與(yu) 傳(chuan) 統頭部電商集團的總包裹數的比率在 63%左右。
2.3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與(yu) 物流協同發展的逐步深入,不僅(jin) 促進了農(nong) 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物流的轉型升級。隨著農(nong) 村網民數量的增多和網絡購物、移動電商的普及,農(nong) 村電商網絡零售額和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與(yu) 之對應的農(nong) 村電商物流迎來了發展的良機。
農(nong) 村電商物流不斷加快“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的趨勢,也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及銷售提供了紐帶性支持,在精準脫貧、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提升農(nong) 業(ye) 競爭(zheng) 力等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國家郵政局統計,目前,農(nong) 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達到 120 億(yi) 件,電商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總銷售額超過 7000 億(yi) 元。
隨著農(nong) 村電商生態逐步成熟,網絡零售市場渠道進一步下沉,加速向中小城市及縣鄉(xiang) 村滲透,農(nong) 村電商物流體(ti) 係也逐漸完善。根據第三次全國農(nong) 業(ye) 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有 25.1%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2018 年,全國農(nong) 村電商超過 980萬(wan) 家,累計建設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縣級物流配送中心 1000 多個(ge) ,鄉(xiang) 村服務站 8 萬(wan) 多個(ge) ,累計“郵樂(le) 購”站點 46 萬(wan) 個(ge) ,快遞網點已覆蓋鄉(xiang) 鎮超過 3 萬(wan) 個(ge) ,全國快遞末端網點備案數量已突破 10 萬(wan) 個(ge) ,初步形成了縣、鄉(xiang) 、村的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
2.4 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模式
在國家政策的號召與(yu) 支持下,農(nong) 村地區巨大而有潛力的電商物流市場吸引了眾(zhong) 多電商與(yu) 物流企業(ye) 在農(nong) 村布局,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模式。
(1)郵政
2017 年,國家郵政局發布了《關(guan) 於(yu) 推動郵政業(ye) 服務農(nong) 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鼓勵快遞企業(ye) 在農(nong) 村開展網點建設,服務農(nong) 村電商發展。
此舉(ju) 動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村級電商物流服務站點建設,2019 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郵樂(le) 購”站點 2.5 萬(wan) 個(ge) ,累計建設數量超過 53 萬(wan) 個(ge) ,搭建起“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雙向渠道。農(nong) 村郵政統籌優(you) 化農(nong) 村投遞網絡、路線及人員,增設投遞道段 3042 條,增配投遞車輛 3159 輛,增加鄉(xiang) 郵員 5697 人,投入約 9.5億(yi) 元,全國 55 萬(wan) 多個(ge) 行政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收到郵件包裹,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水平得到明顯提升。2019 年總投資 3.57 億(yi) 元升級改造西部和農(nong) 村郵政普遍服務基礎設施,完成郵政網點和縣級郵政企業(ye) 用房改造 382 處。
(2)阿裏巴巴
在 2014 年,阿裏就已經提出了“千縣萬(wan) 村”計劃,旨在通過建立縣級運營中心和村級服務站,構建“村淘”+“菜鳥”的農(nong) 村物流網絡,從(cong) 而實現農(nong) 村物流上行和城市物流下行的雙向體(ti) 係,預計到 2020 年建立 1000 個(ge) 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及 10 萬(wan) 個(ge) 村級服務站。據菜鳥官網顯示,截止到 2018 年 8 月,菜鳥農(nong) 村已經覆蓋了 29 個(ge) 省 700 多個(ge) 縣,近 30000 個(ge) 農(nong) 村物流站點,在全國有近 700 家合作夥(huo) 伴,用 2300 多輛運輸車連起鄉(xiang) 村線路,每月僅(jin) 送到鄉(xiang) 村的農(nong) 資農(nong) 具近 200 萬(wan) 件。
(3)拚多多
拚多多依托創新的“拚農(nong) 貨”模式,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搜索電商場景下,農(nong) 貨被動等待搜索、銷量難以持續的普遍性難題,通過主動向 5.85 億(yi) 消費者呈現“產(chan) 地直發”優(you) 質水果的方式,幫助“小農(nong) 戶”連接“大市場”。
拚多多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農(nong) 貨智能處理係統”(如圖 7 所示)+“輕倉(cang) 儲(chu) ”是解決(jue)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鏈條長、中間環節多和兩(liang) 端收益低的有效物流模式。這種物流模式能有效連接農(nong) 產(chan) 品原產(chan) 地和消費者,整合和升級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和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體(ti) 係。
例如,這一模式實現水果供應鏈從(cong) 1 個(ge) 月縮短到 5-7 天。根據拚多多 2018 年數據顯示,拚多多在其農(nong) 貨上行項目活動中增加 1.5 倍投入,實現了農(nong) 貨銷售額 2 倍增長,以低成本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上行。2018 年拚多多共產(chan) 生物流訂單數超過了 111 億(yi) 筆。據高盛研究報告,2019 年初,拚多多推出的自有電子麵單係統,已經在短時間內(nei) 迅速成長為(wei) 全球第二大電子麵單係統。2019 年平台共計產(chan) 生 197 億(yi) 個(ge) 訂單包裹數,較上一年的 111 億(yi) 個(ge) 訂單包裹同比增長 77%,同期行業(ye) 平均增速為(wei) 25.3%。基於(yu) “新物流”平台,拚多多將通過包括 AI 路線規劃、物聯網設備、自動化倉(cang) 儲(chu) 風險管控、實時定位等技術,進一步優(you) 化物流行業(ye) 整體(ti) 效率。“新物流”平台會(hui) 保持開放,解決(jue) 現有包括分散、低效的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等物流與(yu) 供應鏈挑戰。
目前,拚多多正聯合物流生態的合作夥(huo) 伴,探索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專(zhuan) 用電子麵單的可行性,嚐試對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與(yu) 普通包裹做區分,以進一步推動農(nong) 村尤其是邊遠地區的農(nong) 產(chan) 品實現大規模上行。2019 年度,拚多多“農(nong) 貨上行”工程建設團隊擴招至 500-800 人,預計 2020 年將擴充至 2000 人,深入更多中國農(nong) 產(chan) 區。在當地有關(guan) 部門的指導下,實現分揀、包裝、物流資源的有效整合,進一步穩固直連全國城市和農(nong) 產(chan) 區的“產(chan) 地直發”供應鏈體(ti) 係。
4 月 19 日,拚多多、國美零售宣布雙方達成全麵戰略合作,國美零售全量商品將上架拚多多,品牌大家電將接入拚多多“百億(yi) 補貼”計劃。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liang) 大服務平台,將同時成為(wei) 拚多多物流和家電後服務提供商。
兩(liang) 大服務平台將分別為(wei) 拚多多平台商家提供覆蓋全國的中大件物流、倉(cang) 儲(chu) 及交付服務,以及包含家電維修-清洗保養(yang) -以舊換新在內(nei) 的消費者服務方案。這是拚多多在物流生態新基建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4)京東(dong)
2015 年,京東(dong) 推出了三種方式布局農(nong) 村電商:縣級服務中心+京東(dong) 幫、京東(dong) 農(nong) 村金融、與(yu) 地方政府合作。以“京東(dong) 農(nong) 村超市”模式+“農(nong) 村推廣員”隊伍為(wei) 依托,建設農(nong) 村超市,將快遞配送對接到村,徹底解決(jue) 農(nong) 村的最後一公裏難題。
同時,2017 年京東(dong) 開始使用無人機物流配送偏遠地區的快遞,建立支線網。京東(dong) 加快智慧物流模式創新,促進生鮮電商物流體(ti) 係的形成。現有的無人倉(cang) 有亞(ya) 洲一號、武漢亞(ya) 一小件、華北物流中心 AGV 倉(cang) 、昆山無人分揀中心等。
(5)匯通達
匯通達將鄉(xiang) 鎮夫妻店作為(wei) 農(nong) 村最基本的電商物流組織,在生態平台上疊加出“共享經濟”的商業(ye) 模式,包括微物流即農(nong) 村最後一公裏。在平台的助力推動下,“鄉(xiang) 鎮夫妻店”也已轉變為(wei) 村鎮服務中心,其對上承接匯通達大平台,對下黏合農(nong) 村消費者,對內(nei) 整合各類資源,形成了一個(ge) 充滿活力的共享物流生態,構建了中國三四線市場“智慧物流”。
目前“微物流”已在安徽地區和山東(dong) 地區的淄博、濱州、東(dong) 營等多個(ge) 城市完成覆蓋,而湖北地區也逐步開展了準備工作。安徽作為(wei) 匯通達的首個(ge) 試點區域,省內(nei) 的全部鎮均設立了“微物流”站點,形成了以鎮為(wei) 單位輻射和服務周邊鄉(xiang) 的局麵。以滁州某個(ge) 鎮的站點為(wei) 例,現站點的日均物流接單量,對比過去僅(jin) 服務自有商品的接單量,有了近 3-4 倍的提升。目前,“微物流”已經累計實現送單量超過 35 萬(wan) 件。
(6)順豐(feng)
順豐(feng) 積極響應國家扶貧助農(nong) 政策號召,充分發揮自身時效優(you) 勢,在生鮮電商領域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有效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早在 2014 年,順豐(feng) 就已啟動下沉網點計劃,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地區被逐步覆蓋。2016 年 9 月,順豐(feng) 與(yu) 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與(yu) 電商平台供銷 e 家共同提供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服務,建設倉(cang) 儲(chu) 物流和管理輸出等。除了“地網”之外,“天網”也在密集布局。
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順豐(feng) 控股的物流無人機已開展了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運營工作,並完成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中網絡覆蓋,提升了物流效率。順豐(feng) 與(yu) 中鐵運合資推出“高鐵快遞”的“極速達”產(chan) 品已開通運營 31 條線路,覆蓋 58 個(ge) 大中城市,新增運能 250 噸。
(7)其他
中通快遞從(cong) 2015 年開始提供“快遞下鄉(xiang) ”的服務,2018 年 10 月,無人機物流在陝西省西安市臨(lin) 潼區的芋坡村開通了快遞服務;2017 年 12 月,圓通研究院與(yu) 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同發布了物流行業(ye) 首份無人機報告,率先提出了“共享無人機”將成為(wei) 解決(jue) 偏遠地區最後一公裏配送難題的方案,及相關(guan) 前瞻性觀點;2017 年,申通快遞聯合縣域農(nong) 業(ye) 電商服務商安廚成為(wei) 戰略合作夥(huo) 伴,共同組建冷鏈物流公司,在合作縣域內(nei) 開展同城配送服務。
2020 年疫情期間,多家電商平台和物流企業(ye) 均在打造助農(nong) 綠色通道,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大通路”,助力實現“菜籃子”穩產(chan) 保供,抗“疫”保民生:拚多多開通了直通湖北 7 市 16 家求援醫院的“果蔬直通車”,為(wei) 武漢配送 100 多噸多種果蔬,還劃撥出 10 億(yi) 元專(zhuan) 項補貼,對於(yu) 為(wei) 消費者、為(wei) 疫情嚴(yan) 重地區提供物資保障支持的商家給予補貼,每筆訂單將補貼 2-3 元;阿裏巴巴為(wei) 全國核心產(chan) 區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打造緊急供應鏈,助農(nong) 綠色通道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推出專(zhuan) 線直達,首批可直到全國 50 個(ge) 大中城市;京東(dong) 向全國消費者供應了 1.2 億(yi) 件,超過 16 萬(wan) 噸的米麵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包括 7.15 萬(wan) 噸米麵雜糧、2725 萬(wan) 升食用油、4000萬(wan) 包方便麵、超 5 萬(wan) 噸生鮮產(chan) 品等;本來集團聯合順豐(feng) ,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 10 城聯動上線“新鮮戰疫”,線上下單,萬(wan) 名快遞小哥配送到家,居家防疫的同時買(mai) 菜助農(nong) 。
以上企業(ye) 的電商物流模式和布局都為(wei)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有利於(yu) 整個(ge) 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的完善升級,有助於(yu) 物流效率水平的提升。
第三章 中國農(nong) 村電商物流存在問題
3.1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分散性、規模小和季節性,阻礙鄉(xiang) 村規模經濟
第一,農(nong) 村電商物流在農(nong) 村區域配送成本高,但隨快件數量增加呈遞減趨勢。依據菜鳥物流快遞成本計算,每個(ge) 村莊物流點平均日包裹數達到 10 單,全國平均物流成本是 4 元;達到 15 單,全國平均物流成本是 3.5;達到 20 單,全國平均物流成本將降到 3 元。上述數據能夠看出農(nong) 村電商物流成本確實遠高於(yu) 城市物流成本。由上述結論可知,農(nong) 村電商物流成本與(yu) 農(nong) 村與(yu) 城市距離成正比,與(yu) 快遞包裹量成反比,如圖 8 所示。
第二,農(nong) 村電商物流在農(nong) 村區域需要的配送時間比較長。目前大城市及城鎮已經可以達到當日達甚至 2 小時達,而農(nong) 村地區目前的平均配送時間卻是 3天以上。比如蘇寧配送到城鎮的時間一般是 48 小時,而配送到農(nong) 村則一般需要3-4 天。依據報告課題組在四川省的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績效考核調研數據可知,上述數據基本吻合,從(cong) 下訂單起到鄉(xiang) 鎮的配送時間基本在兩(liang) 天到三天之內(nei) ,而鄉(xiang) 鎮到鄉(xiang) 村一般是每隔三天或四天送一次。
第三,農(nong) 村電商物流在農(nong) 村區域配送具有季節性,使電商物流季節波動較大。農(nong) 村逢年過節時消費品消費會(hui) 比較多,而其他時間消費需求相對不足;另外,由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具有周期性,其對相關(guan)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資料的需求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差異。加上農(nong) 產(chan) 品季節性的生長周期,使其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也具有季節性。
上述問題是由農(nong) 村本身特性和農(nong) 村電商物流公司重複建設兩(liang) 方麵及其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一方麵,相對城市而言,農(nong) 村具有空間集聚密度小、收入水平低、消費結構半自足和網絡購物頻率低等特征。
第一,依據 2018 年國家統計數據,我國農(nong) 村人口為(wei) 56401 萬(wan) 人,分布在 94萬(wan) 個(ge) 農(nong) 村,平均密度為(wei) 600 人;而我國城市人口為(wei) 83137 萬(wan) 人,分布在 43129個(ge) 城市及鄉(xiang) 鎮中(包括 333 個(ge) 地級區劃數、2851 個(ge) 縣級區劃數和 39945 個(ge) 鄉(xiang) 鎮級區劃數),平均密度為(wei) 19276 人,具體(ti) 如圖 9 所示。
第二,我國農(nong) 村收入水平雖然呈現上升趨勢,但是與(yu) 城市人口收入水平存在明顯差距,且呈現擴大趨勢;
第三,農(nong) 村居民消費結構半自足(農(nong) 村居民消費結構半自足是指其食物消費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尤其是主糧類消費),而城市居民的生活所需則需要全部購買(mai) ,再加上上述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別,使其消費支出遠低於(yu) 城市消費;
第四,農(nong) 村交通基礎設施尤其是城鎮與(yu) 農(nong) 村之間及農(nong) 村與(yu) 農(nong) 村之間基礎設施薄弱。農(nong) 戶不僅(jin) 是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還是購買(mai) 商品的消費者,當農(nong) 戶在電商平台進行購物時,農(nong) 村物流需要為(wei) 其提供服務。同時,農(nong) 戶本身也是生產(chan) 經營的個(ge) 體(ti) 單位,獨立承擔的物流過程包括生產(chan) 、運輸、包裝、銷售等。因此,這些因素導致農(nong) 村物流具有個(ge) 體(ti) 規模小、分散性強、組織化程度低等特點。
另一方麵,農(nong) 村電商物流企業(ye) 和大部分鄉(xiang) 鎮企業(ye) 都分布在縣級中轉中心和鄉(xiang) 鎮服務站,造成重複建設。阿裏、蘇寧、海爾、京東(dong) 等電商企業(ye) 在農(nong) 村的布局均設置在縣級和鄉(xiang) 鎮布局縣級中轉中心和鄉(xiang) 鎮服務站,從(cong) 而造成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重複性,且在區域供應鏈層麵上,物流係統缺乏規劃性、統一性,較為(wei) 散亂(luan) ,各企業(ye) 與(yu) 係統單獨行動,沒有組織性。
3.2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中間消耗大、物流成本高,阻礙鄉(xiang) 村美麗(li) 建設第一,農(nong) 村電商物流主要處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最初一公裏,經過采摘、運輸、倉(cang) 儲(chu) 等環節,其農(nong) 產(chan) 品的損耗率據測算依然在 20%到 30%之間。根據谘詢公司Accenture 調查,中國每年果蔬物流鏈的損耗高達 89 億(yi) 美元,占到了中國每年產(chan) 出額的三成。據大略估算,我國每年在運輸或配送途中損失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滿足兩(liang) 億(yi) 人口的果蔬需求。
另有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果品腐爛損失近 1200 萬(wan) 噸,蔬菜腐爛損失 1.3 億(yi) 噸。根據《2013-2017 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ye) 市場調研與(yu) 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我國水果、蔬菜在采摘、運輸、倉(cang) 儲(chu) 等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30%。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展能夠促進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線上銷售,但依然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方麵,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依然需要經過采摘、運輸、儲(chu) 存等環節,這些環節運用冷鏈運輸,其比例在整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中僅(jin) 為(wei) 28%,以此估計,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的損耗率依然在 20%以上;另一方麵,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企業(ye) 依然聚焦於(yu) 比較發達城市的前置倉(cang) 布局,農(nong) 產(chan) 品主要來自銷地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所以生鮮企業(ye) 主要聚焦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的下遊環節。依據 FAO 對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環節損耗率測算數據可知(如圖 10),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上遊環節占據農(nong) 產(chan) 品總體(ti) 消耗的 54%,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中遊環節占據農(nong) 產(chan) 品總體(ti) 消耗的 31%-39%,而下遊環節隻占農(nong) 產(chan) 品總體(ti) 消耗的 4%-16%。
第二,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的成本高達 30~40%2,高於(yu) 美歐等西方物流發達國家。首先,我國農(nong) 村物流體(ti) 係仍較為(wei) 薄弱,流通渠道不暢,組織方式落後,服務水平較低,導致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成本較高;其次,物流基礎設施及設備落後、中間費用等使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最後,高損耗率進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高消耗性,尤其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存在損耗高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liang) 方麵:一方麵,從(cong) 區域來說,農(nong) 村電商物流大多數環節依然發生在農(nong) 村地區,農(nong) 村物流基礎設施的不足導致農(nong) 村電商物流損耗高問題的出現。首先,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處於(yu) 城市基礎建設之後,例如農(nong) 村交通道路建設、產(chan) 地批發市場建設和產(chan) 地包裝、冷庫冷藏建設等,都是發生在城市投資建設之後,尤其是在資本優(you) 先進入城市後進入農(nong) 村;其次,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建設和發展存在複製城市電商模式的趨勢,使其自身無法適應農(nong) 村特性;最後,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最初一公裏處於(yu) 農(nong) 村,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采摘、包裝、儲(chu) 存和運輸環節,但這些環節隸屬於(yu) 不同的組織部門管理,致使農(nong) 村電商物流資源不能有效整合、環節不易協調等問題。
另一方麵,農(nong) 產(chan) 品特性及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本身存在問題使農(nong) 村電商物流損耗高。首先,農(nong) 產(chan) 品具有很強的生物特性,有著易腐爛、易損耗、季節性強等特點,如果沒有適當的物流保障係統,極易造成巨大損失。另外,我國冷鏈物流存在基礎能力較弱、生鮮品冷鏈運輸比例低等客觀問題,導致農(nong) 村電商物流第一公裏依然麵臨(lin) 損耗率高的問題。
其次,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包括多個(ge) 環節,各環節涵蓋人力、物力、技術等多方麵內(nei) 容。運輸設備、儲(chu) 存設備、通訊設備以及運輸道路等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的基礎設施在整個(ge) 物流過程中占有很大比重,是物流運輸的基礎。而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存在基礎設備落後、硬件和軟件等設施不完備,信息技術欠缺和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就目前而言,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配送效果遠遠偏離帕累托最優(you) ,麵臨(lin) 配送渠道散亂(luan) 、配送環節多、配送時間長等問題。
3.3 農(nong) 村電商物流冷鏈設施和能力不足,阻礙鄉(xiang) 村消費結構轉型
第一,農(nong) 村電商物流中冷鏈基礎設施缺失,與(yu) 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無法滿足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需求。一方麵,冷庫、保溫車及冷藏車比例偏低。2019年,中關(guan) 村綠色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聯盟調研全國 1832 家企業(ye) 顯示,總冷庫容量約為(wei) 2 王誌國.共同配送視閾下加快發展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7(01):55-59.4600 萬(wan) 噸,其構成比例如圖 11 所示,其中低溫庫占比 71.8%,中溫庫占比 12.7%,
高溫庫占比 10.5%,氣調庫占比 4.3%,速凍庫占比 0.5%。但是如圖 12 和圖 13所示,我國人均冷庫保有量僅(jin) 有約 0.035 立方米,美國人均保有量約 0.365 立方米,日本約 0.233 立方米;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jin) 為(wei) 0.3%左右,美國、英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均為(wei) 2%~3%。另一方麵,農(nong) 產(chan) 品、食品和其他需冷鏈運輸產(chan) 品冷藏運輸率低。歐、美、日等國冷藏運輸率均達到 80%~90%,而我國目前
果蔬、肉業(ye) 、水產(chan) 品的冷鏈流通率在分別在 22%、34%、41%之上,冷藏運輸率分別在 35%、57%、69%之上,與(yu) 發達國家還具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農(nong) 村電商物流企業(ye) 中冷鏈基礎設施使用比例偏低。由 2010—2013 年商務部電子商務示範企業(ye) 、各省市電子商務重點企業(ye) 以及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交易網站共 648 家電子商務企業(ye) 樣本數據可知3,提供冷鏈服務(一個(ge) 及一個(ge) 以上環節提供冷鏈服務)的企業(ye) 僅(jin) 占比為(wei) 39.78%;在 111 家提供冷鏈服務的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企業(ye) 中,隻有 28%的服務商提供冷鏈運輸、倉(cang) 儲(chu) 、銷售、包裝四類冷鏈物流設備,使用三類冷鏈物流企業(ye) 占比為(wei) 28%,使用兩(liang) 類冷鏈物流企業(ye) 占比為(wei) 23%,使用一類冷鏈物流服務的占比為(wei) 21%;其三類組合方式、兩(liang) 類組合方式和一類冷鏈物流方式。
第三,農(nong) 村電商冷鏈物流在預冷、速凍、冷庫到冷藏運輸等各個(ge) 環節都麵臨(lin) 著一些關(guan) 鍵性技術問題。首先,冷鏈物流環節中的信息化技術在實踐轉化應用中存在問題。其次,我國冷鏈運輸總體(ti) 耗能比較高,缺乏相關(guan) 低耗能技術。
第三,農(nong) 產(chan) 品采摘之後的保鮮冷藏技術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最後,冷鏈物流還存在運行成本高問題。
第四,農(nong) 村電商冷鏈物流“最初一公裏”問題突出。小農(nong) 模式是我國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業(ye) 和畜牧業(ye) 的主要模式,這就使得我國農(nong) 牧業(ye) 麵臨(lin) 預冷設備、冷庫和其他冷鏈資本的高門檻,農(nong) 戶自有資本和能力限製了對農(nong) 產(chan) 品采摘後進行預冷、冷藏和冷鏈轉運的投入,從(cong) 而導致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業(ye) 和畜牧業(ye) 等冷鏈物流的上遊基礎設施缺乏;另外,由於(yu) 上遊基礎設施集約化和現代化不足,缺乏標準化管理,食品安全、農(nong) 藥殘留等問題突出,冷鏈物流的利潤空間較小,不利於(yu) 冷鏈物流設備投入。
農(nong) 村電商物流中冷鏈基礎設施缺乏及能力不足的原因如下:第一,設備成本過高是阻礙冷鏈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cong) 冷庫到車輛,甚至是小小的一扇門都需要高成本的投入,而且目前能夠擁有足夠資本投入到冷鏈物流的整個(ge) 環節的電商企業(ye) 屈指可數。
第二,目前商家有替代性的冷鏈物流設備,由於(yu) 成本高昂,大部分商家都不願意去考慮新型的冷鏈設備。
第三,目前冷鏈物流設備主要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投資,設備陳舊、不合時宜,但是更新成本、購買(mai) 價(jia) 格、後期的維護費用均較高,回報率短期內(nei) 並不能彌合設備更新換代的差價(jia) ,導致多數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ye) 隻是“蜻蜓點水”般地在這個(ge) 行業(ye) 短暫停留。
3.4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標準化缺失和執行不嚴(yan) ,阻礙鄉(xiang) 村舊動能發展第一,農(nong) 村電商物流涉及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資和農(nong) 戶日常生活用品等產(chan) 品,而不同類型產(chan) 品的物流標準存在缺失。首先,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流程、容器及包裝規格目前還沒有一定的規範標準。雖然國家標準已完成,但在進行試點與(yu) 實施的僅(jin) 有《水產(chan) 品的冷鏈物流服務規範》。
其次,針對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的冷鏈物流法規和行業(ye) 標準也很匱乏,這使得企業(ye) 行為(wei) 難以規範化。第三,我國對於(yu) 食品運輸、庫存管理、物流溫度等沒有清晰、嚴(yan) 格的立法,存在國家標準空白,無法標準地協調企業(ye) 行為(wei) 。
物流作為(wei) 第一、第二產(chan) 業(ye) 的服務業(ye) ,其服務體(ti) 係、設備和技術需要配合非標準化主體(ti) 量體(ti) 裁衣。對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和生鮮產(chan) 品來說,其本身具有天然屬性,不像工業(ye) 品那樣容易量化標準。農(nong) 村電商物流企業(ye) 能夠控製的倉(cang) 儲(chu) 、配送、車輛設備、係統等工具的改造,都要依托於(yu) 上遊的產(chan) 品標準來進行調整。
第二,標準化範圍難以界定。一方麵,標準製定麵臨(lin) 兩(liang) 難困境。如果標準製定過高,一部分企業(ye) 會(hui) 受製於(yu) 技術和成本的限製;如果物流標準過低,則會(hui) 涉及食品安全和物流效率等問題。另一方麵,農(nong) 村電商物流,尤其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流,受限於(yu) 冷鏈物流技術瓶頸,在運輸過程中存在斷鏈問題,物流企業(ye) 不得不采用“斷點續傳(chuan) ”的方式,“續傳(chuan) ”的點越多,所經過的運輸途中的工序就越多,使得難以保證全流程的標準化。
第三,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標準監管執行力度有待增強。以冷鏈物流行業(ye) 為(wei) 例,一方麵,雖然中國冷鏈相關(guan) 標準已經超過 200 項,但監管仍需完善。執行相關(guan) 標準不夠嚴(yan) 格,存在冷鏈間斷供給的企業(ye) 不規範經營行為(wei) ,導致正規企業(ye) 和優(you) 質設備供應企業(ye) 存貨困難。
另一方麵,嚴(yan) 格的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尚未正式發布,為(wei) 了減低成本,部分企業(ye) 存在不規範行為(wei) 。相比之下,歐洲國家將冷鏈物流納入法律範疇,如《易腐食物國際運輸及其特種運輸設備協議認證》,嚴(yan) 格規範了冷鏈運輸環節,如有違背就會(hui) 受到法律製裁。
第四,農(nong) 村電商物流目前無法形成從(cong) 生產(chan) 到零售的供應鏈協調管理機製,存在斷裂點,從(cong) 而難以有效執行標準化。其中,受斷裂點影響最大的是冷鏈物流,薄弱環節一旦斷裂,全鏈條損失慘重。
農(nong) 村電商物流存在標準缺失和執行不嚴(yan) 問題,其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農(nong) 業(ye) 多樣性。農(nong) 村物流方式的多樣性取決(jue) 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的多樣化。農(nong) 業(ye) 服務麵十分廣闊,導致技術層次多樣化。同時耕種製度、作物栽培方式也不相同,這將導致物流組織方式和成本顯著不同。
第二,農(nong) 業(ye) 複雜性。複雜性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部分,一方麵是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品種多、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體(ti) 量大和業(ye) 務操作複雜程度高。另一方麵是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統籌困難,其原因在於(yu) 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分散且規模有限。
第三,層級性。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與(yu) 消費在時間和區域上存在著不匹配性,局部地區的生產(chan) 和全年、全區域的消費產(chan) 生衝(chong) 突。另外,農(nong) 村存在不同層級的市場主體(ti) ,物流主體(ti) 之間關(guan) 係錯綜複雜,形成相互競爭(zheng) 和彼此合作的競爭(zheng) 格局。
3.5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簡化複製城市電商物流,阻礙鄉(xiang) 村特色品牌建設
第一,電商物流企業(ye) 的村鎮網點運營模式及村鎮網點收益低使電商物流企業(ye) 運營困難。(1)電商物流企業(ye) 在村鎮網點實施“以罰代管”,這種機製在農(nong) 村電商物流快遞單子較少和不易提供證據條件下,容易使快遞職工得不到應有報酬,這是鄉(xiang) 鎮快遞職員離職的主要原因。
(2)“以罰代管”規製容易產(chan) 生違規舞弊行為(wei) ,從(cong) 而形成惡性循環。快遞職員麵臨(lin) 兩(liang) 個(ge) 選擇:一是認認真真做事或者認認真真鑽空子,在“以罰代管”規則下,會(hui) 產(chan) 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例如虛假簽收、虛假回單簽收和包裹破損等,使得電商物流快遞企業(ye) 在付出更多成本的情況下無法獲得良好效果。
(3)取消村鎮網點收費與(yu) 推行村鎮網點建設存在矛盾。由於(yu) 村鎮快遞網點快遞數量有限且覆蓋範圍分散,使村鎮快遞網點投入與(yu) 收益呈不對稱現狀。而《快遞暫行條例(201805)》指明:“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企業(ye) 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麵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 有權當麵驗收。”
2018 年 12 月29 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鄉(xiang) 鎮運輸服務站建設加快完善農(nong) 村物流網絡節點體(ti) 係的意見》中表示需要建立起村鎮快遞營業(ye) 點。兩(liang) 個(ge) 文件出台後,電商物流快遞企業(ye) 會(hui) 選擇撤掉成本更高的村級網點。
第二,通過末端整合和引流等增值服務補貼鄉(xiang) 鎮快遞發展的模式不適合鄉(xiang) 村電商物流。首先,末端整合和引流會(hui) 造成專(zhuan) 業(ye) 化收益與(yu) 範圍經濟的矛盾。
目前推行的末端整合和快遞引流的目的是增加網點收入,穩定快遞末端收派工作,靠增值服務補貼快遞發展,但其造成的專(zhuan) 業(ye) 化服務下降,客戶體(ti) 驗下降,不利於(yu) 電商物流快遞發展。其次,引流麵臨(lin) 區域限製問題。雖然電商網絡交易可以突破地域限製,但物流實體(ti) 及覆蓋範圍依然受區域限製,這會(hui) 使快遞引流的作用消失後,淘汰繁重而且利潤低的業(ye) 務。最後,快遞行業(ye) 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zheng) 越來越大,專(zhuan) 業(ye) 化經濟與(yu) 範圍經濟矛盾會(hui) 更加突出。
第三,電商物流企業(ye) 規章製度不適應鄉(xiang) 村生產(chan) 和生活特征。
一方麵,管理機構的管理製度部分複製城市,沒有切實考慮鄉(xiang) 村生活習(xi) 性。另一方麵,村鎮快遞網點無法推行城市末端配送的眾(zhong) 包模式。因為(wei) 村鎮無法形成大量兼職閑散工作,從(cong) 而使員工在不同時間之間切換,在以罰代管製度下,對於(yu) 貴重物件或 3C 產(chan) 品,企業(ye) 一般不會(hui) 使用臨(lin) 時工和零工。
除上述電商物流存在的問題外,不同類型產(chan) 品也存在不同問題。例如,農(nong) 資電商物流方麵存在著無序性和創新難等問題。一方麵,物流行業(ye) 的法律依據有限,損害相關(guan) 利益者農(nong) 戶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麵,長距離運輸和相關(guan) 部門涉及甚廣,分散化的客戶和多樣化的品種使成本居高不下,但利潤有限,導致缺乏創新動力。
第四章 中國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趨勢
4.1 農(nong) 村電商物流供應鏈的重構趨勢將創造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新增值
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資和日常生活用品的 “上行和下行”都已出現電子商務企業(ye) 的身影。例如,拚多多的“農(nong) 貨中央處理係統”以農(nong) 戶為(wei) 顆粒度,實現了“山村直連小區”的新型農(nong) 貨上行模式;菜鳥鄉(xiang) 村物流已進駐 29 個(ge) 省份近 700 個(ge) 縣,建立了近 30000 萬(wan) 個(ge) 村級物流站點;京東(dong) 物流目前已覆蓋大陸地區所有區縣,已經超過 55 萬(wan) 行政村;“供銷 e 家”建設 300 多個(ge) 縣域電商運營和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改建 3 萬(wan) 多家鄉(xiang) 村電商服務站。
隨著電子商務在農(nong) 村物流的應用和發展,農(nong) 村物流主體(ti) 在電子商務技術的協助下,實現了“脫媒”,正在不斷減小與(yu) 終端用戶之間的隔閡,傳(chuan) 統上遊至下遊的推式供應鏈被摒棄,由需求主導的自下向上的拉式供應鏈出現了。在供應鏈的改革過程中,由傳(chuan) 統供應商控製供應鏈進行渠道控製向電子商務企業(ye) 控製的供應鏈進行整合轉變,由上中下環節中斷式運轉向上中下協同一體(ti) 化演進。
首先,以電子商務為(wei) 核心的農(nong) 村電商物流將會(hui) 實現平台化與(yu) 集成化運營。
在技術創新推動下,物流產(chan) 業(ye) 實現轉型升級,物流產(chan) 業(ye) 將實現平台化與(yu) 集成化運營,形成新的供應鏈組織形態。電子商務技術推動物流生產(chan) 和組織形式變革,而企業(ye) 的平台化運營分為(wei) 內(nei) 部及外部平台兩(liang) 種:物流企業(ye) 的內(nei) 部平台是基於(yu) 新型物流產(chan) 品或服務的創新與(yu) 開拓,使用技術或可重用的組件建立的平台;外部平台是指物流相關(guan) 服務,技術或產(chan) 品被一或多家企業(ye) 共同開發,且以基礎型服務方式幫助成員接入,創立互補性機製並產(chan) 生網絡效應。
其次,將會(hui) 形成以電子商務為(wei) 核心的一體(ti) 化係統,在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產(chan) 到銷的各個(ge) 環節裏實現生態鏈閉合運營,形成等級性與(yu) 層次性相結合的路徑。
第一,以電子商務核心構建的信息平台可以形成四流合一,保證信息流通暢,利於(yu) 信息共享。
第二,電子商務可以實現鄉(xiang) 村點與(yu) 點相連構成線,通過線的連接消除區域封鎖。第三,電子商務平台將按物流、商流、信息流的三層內(nei) 在要求,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係統的智能優(you) 化。綜上,以電子商務為(wei) 核心的電商物流供應鏈將會(hui) 為(wei) 整條供應鏈產(chan) 生增值利潤,為(wei) 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增加新價(jia) 值。
最後,以電子商務為(wei) 核心農(nong) 村電商物流供應鏈將會(hui) 實現規模化與(yu) 柔性化結合。以一個(ge) 鄉(xiang) 村或一個(ge) 物流樞紐鄉(xiang) 鎮為(wei) 一個(ge) 基點,核心物流節點為(wei) 基點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智能物流網的重點,並延至二、三級節點,最後呈現一張兼具規模和立體(ti) 特點的物流網絡。要注意的是物流網絡在實現規模化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柔性化。柔性化的含義(yi) 有兩(liang) 點:一是規模化企業(ye) 與(yu) 中小企業(ye) 二者的協調共同發展,這要求大企業(ye) 對小企業(ye) 的發展起到調動作用;二是布局的疏密結合,這要求在物流網絡的組織過程中,不能僅(jin) 隻關(guan) 注規模這一因素。
在未來農(nong) 村電商物流供應鏈的重構發展中,新電商平台結合 AI、5G、物聯網等新技術,有望對農(nong) 村電商部分物流供應鏈係統進行重構,並創造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新增值的有效方式。
4.2 農(nong) 村電商物流縱向多樣化發展趨勢
將助力實現鄉(xiang) 村生活富裕化隨著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發展,連接農(nong) 戶、經紀人和其他鄉(xiang) 村資源的電商企業(ye) 也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例如,拚多多在雲(yun) 南、四川和陝西等地的“多多果園”模式,通過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這一模式,融合農(nong) 戶、企業(ye) 和政府等資源,實現了分散農(nong) 戶縱向一體(ti) 化;匯通達通過鄉(xiang) 村和鄉(xiang) 鎮夫妻店建立起 1+N 的農(nong) 村生態圈,通過農(nong) 村“5+賦能”和“5 幫富農(nong) ”等形式,將分散小農(nong) 戶組織起來,實現了農(nong) 戶組織的縱向一體(ti) 化。
連接鄉(xiang) 村農(nong) 戶共建農(nong) 村生態的電商企業(ye) 的出現和發展,給鄉(xiang) 村和農(nong) 戶注入了新的思維和動能。農(nong) 戶們(men) 充分發揮主觀創造能力,通過引入競爭(zheng) 機製來激發活力,在不同鄉(xiang) 鎮的優(you) 勢基礎上形成差異化、層級化格局,在區域、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nei) 形成競爭(zheng) 有序、互通有無和共促繁榮的“三農(nong) ”大格局。這一新型集體(ti) 組織方式具有交易成本低、組織管理扁平化、時間地點無限製等優(you) 勢,不但能形成組織優(you) 勢還能融入競爭(zheng) 因素,在未來組織農(nong) 戶形成縱向一體(ti) 化的競爭(zheng) 中具有較大的優(you) 勢。
在生產(chan) 層麵,未來農(nong) 戶將會(hui) 被各種各樣的農(nong) 村生態電商組織起來。在融入生態電商的同時,農(nong) 戶依然能夠依據平台市場信息做出個(ge) 人決(jue) 策,不斷發揮個(ge) 人創造能動性,從(cong) 而使生態組織充滿活力和競爭(zheng) 力。另外,農(nong) 戶借助生態電商優(you) 勢,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可以形成農(nong) 村特色的品牌化產(chan) 品,以極低的成本建設一村一品,同時借助生態電商的組織資源創建村莊服務站,開展標準化的包裝、檢驗和分揀等,並利用縣內(nei) 物流傳(chuan) 遞至縣城電子商務配送中心,開展第二次等級標準化分揀和複檢,再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礎上迅速進入地級市分包中心以實現三次抽檢,最後通過地級市區域物流實現社區、實體(ti) 店配送。消費者的購買(mai) 渠道呈現多訂單多站點消費的特點,農(nong) 村到城市餐桌間實現了無縫銜接。這種實現農(nong) 戶組織縱向化的生態電商不僅(jin) 可以使鄉(xiang) 村百姓增加收入,還能讓城市居民對餐桌上的食品安全放心。
另一方麵,在農(nong) 村電商物流縱向一體(ti) 化這一層麵上,農(nong) 村生態電商可以在各個(ge) 鄉(xiang) 村服務站進行布點,聯合目前鄉(xiang) 鎮所擁有的商貿或配送中心等物流網絡資源,創立一套新的物流配送支撐服務體(ti) 係,例如建立地級市區域內(nei) 農(nong) 村電子商務及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公共服務平台、全國農(nong) 村電子商務平台,從(cong) 而有效滿足農(nong) 村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求。
4.3 農(nong) 村電商物流冷鏈產(chan) 地化趨勢將助力鄉(xiang) 村消費新模式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農(nong) 村電商物流存在非常嚴(yan) 重的損耗問題。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在流通過程中的損耗高達 20%-30%,尤其是生鮮產(chan) 品和水產(chan) 品品類損耗更高,達到了 1000 億(yi) 美元。這與(yu) 我國目前農(nong) 產(chan) 品全冷鏈設施薄弱有關(guan) ,且無論在冷庫量、冷藏車數量還是冷鏈包裝方麵都與(yu) 發達國家存在差距。
另外,我國消費者的飲食結構正在發生變化,逐步轉向以蔬菜、肉類和水果為(wei) 主要構成的飲食結構。電子商務企業(ye) 看到了農(nong) 村蘊含的商機紛紛投入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主導的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網,相關(guan) 投資也逐步由城市移向農(nong) 村。2018 年一號文件指出,要把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中的出現的問題作為(wei) 重點,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後的分級、包裝、營銷過程,創立現代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倉(cang) 儲(chu) 物流體(ti) 係,文件進一步強調要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nong) 村。
綜上兩(liang) 方麵,農(nong) 村電商物流冷鏈設施產(chan) 地化將會(hui) 是未來一大發展方向。但不同種類的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耐腐性不同,這導致不同農(nong) 產(chan) 品在冷鏈物流的需求強度上存在差異,各個(ge) 地區的消費者可以承受價(jia) 格的區間也存在差異。因此針對冷鏈建設所需要的大規模固定資產(chan) 投資,特別是技術應用研發上的巨額費用,實行一次性標準化推進產(chan) 地冷鏈升級存在一定難度。在政策支持下,農(nong) 村電商物流企業(ye) 未來的發展方向依然需要探索。
對於(yu) 農(nong) 村電商企業(ye) 來說,一方麵,需要革新、升級過程,整理利用網絡節點、冷藏運送車輛、冷庫等可利用的物流資源。另一方麵,可創立針對冷鏈物流資源的合作配送及聯合投入機製,例如冷庫、冷藏運輸車等資源,使冷鏈物流資源在進入、治理與(yu) 利用上更加多元化與(yu) 共同化,降低冷鏈物流資源投資門檻並控製投資風險。
對於(yu) 政府而言,則應采用逐步推進的方式,劃分實施階段及步驟。首先,運用科學的方法挑選出能在實際冷鏈應用中可行的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類型,繼而參考易腐性、消費者可承受的價(jia) 格區間及產(chan) 品價(jia) 值等因素,針對不同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應用的優(you) 先級進行排序。其次,冷鏈相關(guan) 企業(ye) 應遵循“縱向建設為(wei) 主,環節建設為(wei) 輔”的基本原則,重點關(guan) 注生產(chan) -集中-批發-分散-零售整個(ge) 冷鏈環節的運輸、倉(cang) 儲(chu) 以及交易設施,設施盡可能完善。並通過物聯網技術保證實現實時共享和傳(chuan) 輸數據,保障冷鏈過程的完整性。最後,政府可選擇與(yu) 冷鏈企業(ye) 、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校合作,協同研究以減少成本、提高效率,以保障冷鏈采納有效為(wei) 目的,對不同種類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在采用冷鏈先後發生的變化進行調研分析,例如在農(nong) 產(chan) 品損耗率、物流成本、有關(guan) 企業(ye) 利潤等方麵得出相關(guan) 公共決(jue) 策谘詢報告。
4.4 農(nong) 村電商物流協同標準化趨勢將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舊動能
無論是實現農(nong) 村電商物流組織縱向一體(ti) 化,還是實現冷鏈過程全程化,關(guan) 鍵都在於(yu) 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標準化的實現。通過分析農(nong) 村電商物流存在問題可知,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標準化尤其是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上遊標準化對於(yu) 提升農(nong) 村電商物流效率、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損耗具有重要意義(yi) ,但其實踐仍存在較大困難。
目前,政府、電子商務企業(ye) 和協會(hui) 正在積極製定相關(guan) 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標準,推動農(nong) 村電商物流標準化的實現。
第一,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生產(chan) 基地標準方麵,農(nong) 業(ye) 部正在加強建設 100 個(ge) 果菜茶全程綠色標準化生產(chan) 示範基地,100 個(ge) 現代化示範牧場,500 個(ge) 以上水產(chan) 健康養(yang) 殖場。對全國 150 個(ge) 大中城市基地、市場上的 5 大類產(chan) 品以及 110 個(ge) 品種開展質量監督與(yu) 測量,並篩選出 10 個(ge) 省份作為(wei) 追溯示範試點,進一步優(you) 化建設 322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基地。
第二,農(nong) 村電商物流中間環節的標準化方麵,重點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標準化建設。國家相關(guan) 部門、各地政府、各行業(ye) 協會(hui) 預計將進一步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標準化建設。商務部《關(guan) 於(yu) 開展 2018 年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ti) 係建設通知》提出積極推進冷鏈標準化,大力創建產(chan) 地公用型預冷庫和推廣使用冷藏集裝箱;2018 年 3 月北京市地方標準《食品冷鏈宅配服務規範》征求意見時明確提出了冷鏈宅配的易腐食品貯藏溫濕度要求的規定;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和物聯網技術與(yu) 應用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則負責製定各類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在原材料采集、分類加工、標準包裝、冷凍存儲(chu) 、冷藏運輸、批發配送、分銷零售等環節的標準操作流程,完善各環節的溫濕度控製與(yu) 效率能耗標準體(ti) 係。
第三,農(nong) 村電商物流的消費市場製定標準方麵,商務部已經開始著手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2018 年 1 月,商務部公示了 4 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城市”,9 家“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企業(ye) ”。2016年以來,商務部已經在 10 個(ge) 城市開展冷鏈物流試點工作,並於(yu) 2018 年 1 月在青海舉(ju) 辦了農(nong) 產(chan) 冷鏈物流城市試點現場會(hui) 。
4.5農(nong) 村電商物流數字信息化趨勢將產(chan) 生鄉(xiang) 村經濟新動能
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在農(nong) 村的普及和發展,為(wei) 農(nong) 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信息化和數字化是農(nong) 村電商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從(cong) 宏觀角度分析,未來農(nong) 村電商物流企業(ye) 將會(hui) 普及信息技術和數字化,並在電子商務技術的基礎上優(you) 化物流業(ye) 務和業(ye) 務路徑、節點,最後實現管理效率上升與(yu) 交易成本下降;資源的網絡規劃、有效配置、資源共享、資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將通過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得以實現。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技術的運用,不僅(jin) 可以改善物流行業(ye) 發展,還能提升上下遊企業(ye) 、橫向相關(guan) 企業(ye) 的嵌入能力,使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在供應鏈中充分發揮整合效用。
從(cong) 具體(ti) 業(ye) 務實施角度分析,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物流產(chan) 業(ye) 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新型產(chan) 業(ye) 機會(hui) ,這得力於(yu) 技術的創新及互聯網基礎架構、雲(yun) 技術的成熟發展。在大數據的協助下,物流商機、現代化水平、管理水平及服務水平都得到了提升。鄉(xiang) 村經濟新動能的轉換有望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yu) 農(nong) 村電商物流業(ye) 有機結合下實現。
推進農(nong) 村電商物流信息化和數字經濟發展,可以遵循如下步驟。第一,構建農(nong) 村物流信息平台,提供車貨匹配、物流信息發布等功能,實現縣、鄉(xiang) 、村三級信息網絡互聯互通,消除信息壁壘,提升物流信息溝通效率;第二,加快打造“無車承運人+農(nong) 村物流”模式,引進農(nong) 村智慧交通物流信息平台,融合訂單管理、運輸管理、車貨交易、計費管理、路徑優(you) 化、數據交互管理、大數據看板等功能,對社會(hui) 閑散車輛、快遞、物流、產(chan) 品及電商等業(ye) 務進行信息匯集和資源整合,使得農(nong) 村物流實現降本增效;第三,基於(yu) 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技術,迅速有效地集聚並處理農(nong) 村物流有關(guan) 信息,使農(nong) 村電商物流更加智能化。分析我國農(nong) 村物流的特有性質,有針對性地開發出多種便於(yu) 操控的農(nong) 村物流 APP,促使貨物、設備和倉(cang) 儲(chu) 空間三者快速匹配,促進農(nong) 戶與(yu) 消費者二者間的直接匹配、物流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上端的農(nong) 戶和下端消費者之間的匹配。在這些信息化措施下,農(nong) 村物流能夠實現供需有效匹配,同時簡化和優(you) 化中間環節,使得物流成本下降。
4.6 電商物流自動智能化趨勢將助於(yu) 構建應急物流體(ti) 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爆發使電商物流企業(ye) 迎來了發展拐點,使其從(cong) “汗水物流”變為(wei) “智慧物流”升級服務能力,從(cong) “倉(cang) 儲(chu) 運輸服務”走向“供應鏈服務”加深行業(ye) 協同和聯盟。在此變化中,電商物流整體(ti) 供應鏈的自動智能化將會(hui) 成為(wei) 發展趨勢,打造“科技型”物流企業(ye) ,持續強化技術投入,構建智能化、自動化和可視化供應鏈運作體(ti) 係將成為(wei) 電商物流企業(ye) 在抗疫之後首先需要思考的。
第一,電商物流應該利用科技賦能,構建從(cong) 生產(chan) 到消費的高效可控的柔性網絡智慧物流。一方麵,構建高效可控的柔性網絡,實現網絡經濟最大化。在未來的網絡部署中應該打破碎片化,推動物流節點的多功能性和多業(ye) 務兼容能力,加強運力部署的彈性,構建整體(ti) 連接、局部可調整的柔性網絡。另一方麵,利用 5G 應用場景、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柔性網絡的智能化。首先,智能規劃,能夠在短短數分鍾內(nei) ,完成新的路由規劃方案,從(cong) 而保障各地的物資和包裹快速送達目的地;其次,智能計劃,通過綜合評估倉(cang) 庫現有資源和訂單需求,尤其是急劇增長的需求,提前告知供應商進行資源儲(chu) 備;最後,智能調度,為(wei) 充分網絡車輛運輸資源,智能大腦綜合考慮每日調整的城市限行信息,並優(you) 先急需核心地點的物資供應,來進行智能化的組單和派單,將單均配送裏程降低 10%,提高效率及特殊物資投遞的時效性。
第二,倉(cang) 儲(chu) 體(ti) 係智能化利於(yu) 提高應急災難物資周轉效率。一方麵,京東(dong) 在華東(dong) 區開始建立集商品暫存、訂單處理、分揀配送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智能化、自動化的物流中心“亞(ya) 洲一號”在疫情中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使其在疫情爆發後的 7 小時將相應疫情物資配送到需求一線;另一方麵,拚多多統籌調度運力,與(yu) 中國郵政、順豐(feng) 、韻達等各大物流公司一起,以智能供應鏈下沉的模式,帶動了特殊時期的物流保障工作真正實現“最後一公裏”和“最初一公裏”的直連對接。
第三,運輸體(ti) 係的平台智能化利於(yu) 提高應急災難物資的匯集和配送效率。
例如,拚多多建立了 “農(nong) 貨智能處理係統”+“輕倉(cang) 儲(chu) ”的有效模式,解決(jue) 了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鏈條長、中間環節多和兩(liang) 端收益低的問題,結合大數據,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商家通過數據分析檢測技術,製定合理的銷售方案和庫存布局,提高車輛調度及配送的合理性,提高時間效率。
第四,電商物流配送模式智能化使“無接觸”配送模式成為(wei) 趨勢,利於(yu) 提高配送效率。此次疫情使 “無接觸”配送模式俘獲了消費者,扭轉了智能快遞櫃使用率低的尷尬。例如,京東(dong) 的配送機器人、無人機則廣泛用於(yu) 受控地區最後一公裏的安全配送,蘇寧的配送機器人也使無接觸模式獲得青睞。未來“無接觸”配送的發展,將豐(feng) 富最後一公裏的功能和商業(ye) 模式,帶來更多應用場景。“無接觸”配送對末端最後一公裏場景的改造,增強客戶粘性和豐(feng) 富物流末端生態。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