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一些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出來以後賣不出去,特別是在我國糧食“十二連增”後,我國糧食創下高產(chan) 量、高庫存、高成本、高進口的“四高”背景下,糧食、肉類、水產(chan) 品、禽蛋、蔬菜、水果、油料產(chan) 量居世界之首,在生產(chan) 之前農(nong) 民應該生產(chan) 什麽(me) 、生產(chan) 多少,過去靠計劃,現在靠市場,但究竟應該生產(chan) 什麽(me) 、生產(chan) 了多少、庫存量有多大、市場需要多少,市場經濟往往是一個(ge) “黑洞”。但是當大數據科技工具出現後,大數據就可能幫助解決(jue) 這樣一些問題,於(yu) 是也是筆者撰寫(xie) “加強大數據在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領域應用”的初衷。
一.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
(一)我國是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貿易、消費大國
我國是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大國,每年生產(chan) 近20億(yi) 噸的農(nong) 產(chan) 品(不包括木材),我國是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大國,每年進出口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超過1800億(yi) 美元,我國也是一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大國,每年13.7億(yi) 人口的居民,以及還有大量的境外遊客,農(nong) 產(chan) 品消費量巨大。
(二)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信息化經曆了7個(ge) 發展階段
自從(cong) 1994年以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經曆了7個(ge) 發展階段,促進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guan) 於(yu) 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頒布後,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與(yu) 大數據的融合成為(wei) 發展趨勢。
第一個(ge) 階段:1994-1998年,1994年中國農(nong) 業(ye) 信息網和中國農(nong) 業(ye) 科技信息網相繼開通以來,信息技術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應用進入發展階段。
第二個(ge) 階段:1998-2005年,棉花、糧食兩(liang) 個(ge) 品種先後在網上交易,當時叫在“糧棉在網上流動起來”。1998年,鄭州商品交易所集誠現貨網成立(現在叫中華糧網),2005年10月中央儲(chu) 備糧網上交易。1998年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成立,通過競賣交易方式采購和拋售國家政策性棉花。
第三個(ge) 階段:2005-2012年,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開始在網上進行交易,2005年易果網成立,2008年和樂(le) 康、沱沱工社做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2009-2012年之間,湧現了一大批生鮮電商,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能夠在網上交易,在當時叫做是一個(ge) “革命”,改寫(xie) 了電子商務交易的客體(ti) 的定義(yi) 和內(nei) 容,但是,由於(yu) 同質化競爭(zheng) 十分激烈,很多企業(ye) 倒閉。
第四個(ge) 階段:2012-2013年,褚橙進京、荔枝大戰兩(liang) 個(ge) 重要事件在北京出現,使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品牌運營一時成為(wei) 熱點。2012年底生鮮電商本來生活“褚橙進京”的事件,2013年“京城荔枝大戰”,許多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開始探索品牌運營,順豐(feng) 優(you) 選、一號店、本來生活、沱沱工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獲得資金注入,2013年初的北京“優(you) 菜網”曾尋求轉讓、上海“天鮮配”被“下線”等。
第五個(ge) 階段:2013-2014年B2C、C2C、C2B、O2O等各種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模式競相推出,寬帶電信網、數字電視網、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大量先進信息技術被采用到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中來,2013年微博、微信等工具出現。永輝“半邊天網”上線不足百日下線尋求微商模式等,同時90%的生鮮電商虧(kui) 損倒閉等。
第六個(ge) 階段:2014至今,本來生活、美味七七、京東(dong) 、我買(mai) 網、宅急送、阿裏、青年菜君、食行生鮮先後獲得投融資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進入融資高峰期。
(1)本來生活、美味七七先後得到融資(2014年美味七七獲得亞(ya) 馬遜2000萬(wan) 美元入股)。
(2)京東(dong) 上市融資17.8億(yi) 美元(2014年)。。
(3)我買(mai) 網融資1億(yi) 美元(2014年)。
(4)宅急送獲得10億(yi) 美元投資,探索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物配(2014年)。
(5)阿裏巴巴美國上市融資218億(yi) 美元(2014年)。
(6)青年菜君獲得千萬(wan) 元投融資。(2014年、2015年)
(7)以C2B2F模式做生鮮的“食行生鮮”宣布獲得由天圖資本領投,A輪投資方協立投資以及易浮澤跟投的B輪融資,融資額為(wei) 1.8億(yi) 元人民幣。(2015年)
(8)天天果園獲得京東(dong) 集團的戰略性投資數千萬(wan) 美元。(2015年)
(9)愛鮮蜂已經完成ABCD輪融資。(2014年、2015年先後4次獲得融資)
就電商產(chan) 品熱點而言,農(nong) 產(chan) 品是繼圖書(shu) 、服裝、3C三大電商熱點之後的新熱點,各路資本不斷進入這一領域,有人認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時代的“春天”已經來臨(lin) 。但是,受困市場無序競爭(zheng) 、物流成本高等問題,我國近4000家涉農(nong) 交易類電商中,僅(jin) 有1%盈利。
第7個(ge) 階段,2015年至今,農(nong) 村電商融資和兼並重組高潮階段,一方麵,2015年5月中旬,以C2B2F(CustomertoBusinesstoFarm/Factory)模式做生鮮的“食行生鮮”宣布獲得由天圖資本領投,A輪投資方協立投資以及易浮澤跟投的B輪融資,融資額為(wei) 1.8億(yi) 元人民幣;2015年天天果園獲得京東(dong) 集團的戰略性投資數千萬(wan) 美元;2015年生鮮電商愛鮮蜂完成B輪融資。另一方麵,阿裏持股蘇寧、京東(dong) 入股永輝超市、美團與(yu) 大眾(zhong) 點評合並、去哪兒(er) 與(yu) 攜程合並、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合並。
圖1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發展7個(ge) 階段(洪濤繪)
這一時期許多生鮮電商曇花一現,如2015年12月倒閉的水果營行,此外還有特土網、采購兄弟、後廚網、土雞91、花樣生活、正源食派果蔬幫、小農(nong) 女、慢品時光、卡卡鮮、菜管家、吉哆生活網、優(you) 菜網等,曇花一現。同時,果菜市場告急:××喂魚、××豐(feng) 產(chan) 滯銷、××滯銷、××價(jia) 跌,也就是說,我國現有的果菜流通體(ti) 係麵臨(lin) 著許多的問題,在引導生產(chan) 、引導流通、引導消費方麵存在許多的缺陷。
當前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誠信數據體(ti) 係缺失,優(you) 質的“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賣不出好的價(jia) 錢,農(nong) 民增產(chan) 不增收,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過程中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嚴(yan) 重,“如何種(養(yang) )得好,還要賣得好,賣逆風好價(jia) 錢”,成為(wei) 當前現代“三農(nong) ”應該解決(jue) 的問題。如果將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大數據體(ti) 係應用聯係起來,就能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提供有效的路徑。
二.農(nong) 業(ye) 大數據為(wei) 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
農(nong) 業(ye) 大數據是指大數據理念、技術和方法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實踐。它涉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和服務的四個(ge) 方麵,是跨行業(ye) 、跨專(zhuan) 業(ye) 的數據分析與(yu) 挖掘。農(nong) 業(ye) 在數據可以引導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業(ye) 服務消費。
(一)大數據對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引導
大數據在農(nong) 業(ye) 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精準農(nong) 業(ye) ”。“精準農(nong) 業(ye) ”是信息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全麵結合的一種新型農(nong) 業(ye) ,其由6個(ge) 子係統組成:全球定位係統、農(nong) 田信息采集係統、農(nong) 田遙感監測係統、農(nong) 田地理信息係統、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係統、智能化農(nong) 機具係統,其核心是建立一個(ge) 完善的農(nong) 田地理信息係統,解決(jue) 一個(ge) 種的科學性問題。
圖2“精準農(nong) 業(ye) ”大數據(洪濤繪)
大數據通過對不同係統獲取的龐大信息量為(wei) 基礎,為(wei) “精準農(nong) 業(ye) ”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機會(hui) 。可以用於(yu) 土壤肥力管理、農(nong) 田邊界圖管理、產(chan) 量分布圖管理、精確定位病蟲害控製方法和施肥決(jue) 策管理等,提供高品質的農(nong) 產(chan) 品。大數據通過對不同係統獲取的龐大信息量為(wei) 基礎,可以有效的需求信息,生成準確的訂單,實現供給與(yu) 需求的無縫對接。
(二)大數據可以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
大數據可以提供經係統整合的相關(guan) 氣候、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走勢、農(nong) 產(chan) 品最前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的信息、終端消費需求等相關(guan) 數據,輔之以菜場超市攤位監測評估數據體(ti) 係等,通過對這些專(zhuan) 業(ye) 數據的解讀,可以判斷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質量、需求、價(jia) 格變動等情況。近幾年來的可追溯體(ti) 係建設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奠定了基礎。
1.商務部可追溯體(ti) 係。2010年以來,商務部分四次在50個(ge) 城市開展了肉菜可追溯體(ti) 係建設,利用中央、省、市三級平台,覆蓋批發、屠宰、零售、消費環節,利用IC卡、二維碼、條碼等信息技術,記錄肉菜流通的各種信息,消費者可以通過索證索票的方式進行查詢,查詢到上遊產(chan) 品的來源和出生地。目前有1.2萬(wan) 家流通企業(ye) 納入可追溯體(ti) 係建設,平均每天有200多萬(wan) 條信息對3萬(wan) 多噸300多種肉類蔬菜中藥材進行追溯,覆蓋範圍逐漸擴大到中藥材、酒類、奶製品、水果及水產(chan) 品。
2.農(nong) 業(ye) 部會(hui) 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著力構建產(chan) 地準出、市場準入的銜接機製,加快國家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設,將生豬和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標誌產(chan) 品全部納入質量追溯試點的範圍,通過以點帶麵,逐步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收購、儲(chu) 藏、保鮮、運輸、銷售和消費全鏈條可追溯。
3.國家糧食局重視智慧糧食建設,即運用物聯網、雲(yun) 計算、空間地理和遙感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糧情監測、預測預警和服務管理的精細化、智慧化。其中庫存糧食識別技術代碼及電子標識、追溯技術和標準,已經在13個(ge) 省區和3個(ge) 央企單位承擔。由中儲(chu) 糧總公司、黑龍江糧食局、江蘇省糧食局、深圳糧食集團等部門和各單位承擔的“糧食儲(chu) 運監管物聯網應用示範工程”,已經建成了47個(ge) 物聯網技術應用庫存點。建立食口原產(chan) 地可追溯製度和質量標識製度,健全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ti) 係,國家糧食局提出了以庫存糧食識別代碼為(wei) 技術載體(ti) ,建立貫徹收購儲(chu) 存、運輸、加工和銷售,即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追溯體(ti) 係。山東(dong) 、江蘇在全國率先啟動庫存識別代碼的試點工作,其中國有企業(ye) 151家,約占已備案的國有企業(ye) 1/3,另有民營企業(ye) 12家,山東(dong) 省糧食局庫存糧食識別代碼係統平台已接受到的各種試點企業(ye) 上傳(chuan) 的3474個(ge) 貨位的庫存糧食識別碼以及關(guan) 聯信息,涉及糧食367.7萬(wan) 噸。
4.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近年來,加大了對可追溯體(ti) 係建設,采取“以網管網“的辦法,先後完善了對市場主體(ti) 進行監管,並建立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監管平台為(wei) 中心,以各省級工商局平台為(wei) 支撐的全國統一體(ti) 、統分結合、功能齊全上下聯動的網絡監管信息係統和平台。這種中央和地方兩(liang) 級監管體(ti) 係,對市場主體(ti) 具有最權威的資料,為(wei) 可追溯市場主體(ti) 的管理奠定了基礎。
5.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7年8月頒布《食品召回管理辦法》,記得這個(ge) 管理辦法是頒布即刻實施,於(yu) 是我還承擔了食品召回管理辦法的教師對全國各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人員進行培訓。2015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式出台了新的《食品召回管理辦法》。
6.全國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驗平台是根據《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計劃》(國辦發[2014]18號)、《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維護市場正常秩序若幹意見》(國發[2014]20號)要求,以及中國誠信建設促進會(hui) 的信用研究成果,由中國搜索和聯合東(dong) 方誠信(北京)數據管理中心建立的國家級可追溯平台,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自動控製技術、自動識別技術、互聯網技術,在公用二維碼係統平台上增加了cxbz的自有技術,對單個(ge) 產(chan) 品賦予唯一身份證,對產(chan) 品的原料、生產(chan) 及消費等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和跟蹤,實現產(chan) 品全鏈管理展示。全國商品可追溯信息查驗平台經營兩(liang) 年來,在12個(ge) 城市的500多家企業(ye) 的2000多種產(chan) 品中采用了可追溯技術。
7.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6年1月出台《關(guan) 於(yu) 食用植物油生產(chan) 企業(ye) 食品安全追溯體(ti) 係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食用植物油生產(chan) 企業(ye) 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ti) 係信息記錄重點包括原料驗收信息、生產(chan) 過程信息、產(chan) 品檢驗信息、產(chan) 品銷售信息、人員設備信息等。特別是針對食用植物油常見風險隱患和摻雜造假等,提出了黃曲黴毒素控製、物料平衡等信息記錄等要求。生產(chan) 企業(ye) 要對物料來源、加工過程和產(chan) 品去向、數量等信息如實記錄,以確保記錄真實、可靠、所有環節可有效追溯。同時,食用植物油生產(chan) 企業(ye) 可通過模擬演練食品安全問題,檢驗追溯體(ti) 係的可操作性和存在的問題,及時糾偏完善,保證發生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產(chan) 品可召回、原因可查清、責任可追究。該《意見》中所指的食用植物油是以菜籽、大豆、花生、葵花籽、棉籽、亞(ya) 麻籽、油茶籽、玉米胚、紅花籽、米糠、芝麻、棕櫚果實、橄欖果實(仁)、椰子果實以及其他小品種植物油料製取的原油,經過加工製成的食用植物油。
(三)大數據可以引導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業(ye) 服務消費
1農(nong) 業(ye) 氣象預測。通過建立天氣識別模型,然後將這些模型與(yu) 當前的氣候條件進行比較,再運用預測性分析,進行天氣預報。這種情況下,對氣象的預測時間更長、準確度更高。有助於(yu) 休閑觀光電商發展。
2環境預測。進行環境預測需要了解獲得區域作物、土壤、水、動物、氣候和天氣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需要收集這些不同因素的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技術有助於(yu) 整合提高不同地區的海量數據。有助於(yu) 休閑觀光電商發展。
3提升人類健康。通過對人和周圍生物群落之間的相互作用分析,包括生物群落的基因組、動物的營養(yang) 、人類的營養(yang) 狀況數據,大數據可以更好地預測人類的健康和幸福感。並通過對農(nong) 作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從(cong) 質上改變農(nong) 作物的質量,培育出營養(yang) 價(jia) 值更高的農(nong) 作物,提升人類健康水平。有助於(yu) 消費高品質的農(nong) 產(chan) 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nong) 業(ye) 信息化建設的加速和農(nong) 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了農(nong) 業(ye) 大數據的發展和運用。如山東(dong) 省已經初步建立了化肥、農(nong) 藥、種子等農(nong) 業(ye) 投入品,“三品一標”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業(ye) 統計、實用技術、質量標準、涉農(nong) 法律法規、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農(nong) 業(ye) 影視和龍頭企業(ye) 等20多個(ge) 數據庫,數據內(nei) 容包括文本、圖片、音視頻等多種格式,數據記錄300多萬(wan) 條,數據容量已經達到20TB。消費者可以根據大數據進行選擇和搜尋消費者所需要的“三品一標”農(nong) 產(chan) 品。717安全食品網站就真正做到了“先溯源後可購”,也可以“先購買(mai) 後溯源”。
三.農(nong) 業(ye) 大數據在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應用要注意7個(ge) 關(guan) 鍵點
目前我國大數據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發展初期,2012年僅(jin) 為(wei) 4.5億(yi) 元,主導廠商以外企居多,2015年我國大數據應用的市場規模預計1500億(yi) 元,2020年將達到8000億(yi) 元。農(nong) 業(ye) 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現實挑戰更值得認真分析和對待。我國大數據的發展正處於(yu) 起步階段,需要不斷地探索,並創新模式,將農(nong) 業(ye) 大數據與(yu) 農(nong) 業(ye) 電商相融合應注意7個(ge) 關(guan) 鍵點。
(一)大數據的采集
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大數據采集製度,明確信息采集責任。要廣泛采用分布式高速、高可靠數據爬取或采集/高速數據全映像等大數據收集技術,廣泛收集互聯網數據。進一步優(you) 化涉農(nong) 數據監測統計係統,完善統計指標,擴大采集監測範圍,改進采集監測手段和方式,探索開展統計監測由抽樣調查逐步向全樣本、全數據過渡試點,完善信息進村入戶村級站的數據采集功能,完善相關(guan) 數據采集共享功能。
(二)大數據的分析
建設國家級、省級的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交換中心,依托雲(yun) 計算技術,通過基礎軟硬件資源整合和架構重建,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按需分配、綜合利用。形成上下聯動、覆蓋全麵的農(nong) 產(chan) 品大數據共享平台,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開放獲取、快速訪問。
(三)大數據的應用
逐步實施農(nong) 業(ye) 智能化行動,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培育一批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yang) 加”生態農(nong) 業(ye) 新模式,加快完善新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體(ti) 係,培育多樣化農(nong) 業(ye) 互聯網管理服務模式,逐步建立農(nong) 副產(chan) 品、農(nong) 資質量安全追溯體(ti) 係。定期舉(ju) 辦監測預報預警,避免問題農(nong) 產(chan) 品“斷頭案”現象頻發。
(四)大數據的運營
完善大數據的服務體(ti) 係建設,以龍頭企業(ye) 、合作經濟組織、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區、種養(yang) 大戶、農(nong) 產(chan) 品網站為(wei) 依托,實現對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供銷的“一站式”服務。支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和種養(yang) 大戶等加強自身信息服務體(ti) 係建設,形成電視、電話、網絡相互結合、互為(wei) 補充的多模式信息傳(chuan) 播。加強與(yu) 聯通、移動、電信、廣播電視等部門的溝通合作,整合分布在不同地點、使用多個(ge) 服務號碼、由不同專(zhuan) 家團隊支撐的各類為(wei) 農(nong) 服務平台資源,建設集熱線電話、手機短信、涉農(nong) 網站、廣播電視、APP技術等於(yu) 一體(ti) 、多功能並舉(ju) 、覆蓋全省的12316“三農(nong) ”信息服務係統。
(五)大數據的管理
建立和完善國家級和省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交換中心平台管理製度,包括應用準入、應用卸載、沙箱開發、安全事故、違規處罰等;建立平台運行製度,依據國家信息安全有關(guan) 法律法規,對所有農(nong) 業(ye) 信息根據職務、服務對象和服務內(nei) 容進行分級管理,建立和完善平台安全保密製度。
(六)大數據的標準
重點圍繞基礎數據、數據處理、數據安全、數據質量、數據產(chan) 品和平台標準、數據應用和數據服務六大類,建立標準體(ti) 係,並從(cong) 元數據、數據庫、數據建模、數據交換與(yu) 管理等領域,推動相關(guan) 標準的研製與(yu) 應用。
(七)大數據的示範
圍繞精準農(nong) 業(ye) 、物聯網應用、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農(nong) 產(chan) 品線上營銷等開展試點示範,積極探索農(nong) 業(ye) 大數據技術在農(nong) 業(ye) 領域集成應用、農(nong) 產(chan) 品高標準生產(chan) 、優(you) 質品牌開發和產(chan) 品網上銷售等新途徑、新模式。
(八)大數據的人才培養(yang)
充分發揮高等院校、高新企業(ye) 、電商園區的人才優(you) 勢,引進人才與(yu) 引進智力相結合,促進我國農(nong) 業(ye) 大數據運用的檔次和水平,選派年輕的農(nong) 業(ye) 幹部進行進修、培訓,促進農(nong) 業(ye) 係統的人才和知識的更新,提高應用能力和水平。利用農(nong) 村實用人才、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訓等現有培訓項目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推廣普及農(nong) 業(ye) 大數據知識。
四.山東(dong) 省大數據與(yu) 農(nong) 業(ye) 電商融合發展
(一)大數據的開放共享行動
在頂層設計方麵,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在數據、流通的大數據、消費的大數據的互聯互通、各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大數據的共建共享和省市縣一站式服務,開始麵向全省提供農(nong) 業(ye) 大數據的跨專(zhuan) 業(ye) 查詢服務、可視化決(jue) 策服務以及跨專(zhuan) 業(ye) 的實時數據集成服務。
2016年建成全省農(nong) 村土地確權頒證數據係統、全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係統、全省農(nong) 村精準扶貧開發數據係統。到2018年,全省實現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台的全覆蓋,實現種植業(ye) 、經管、畜牧、農(nong) 機、扶貧等信息係統通過統一平台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到2020年,“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交換中心”平台實現各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應用係統整合。
圖3生產(chan) -流通-消費大數據(洪濤繪)
(二)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行動
依托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交換中心,地市級政府集中構建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務平台,在基層街道、社區統一應用,並逐步向農(nong) 村特別是農(nong) 村社區延伸。到2018年,形成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台;農(nong) 業(ye) 大數據應用示範縣實現基礎信息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實現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信息服務的全人群覆蓋、全天候受理和“一站式”辦理。到2020年,把“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大數據交換中心”建設成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的基礎數據存儲(chu) 中心、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提供服務的技術數據支撐中心以及為(wei) 領導科學決(jue) 策提供數字依據的分析數據應用中心。同時,按照共享共用、協作協同、分工分流的原則,推進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渠道和監測網絡。到2020年,建成60個(ge) 農(nong) 業(ye) 大數據采集重點縣。
(三)精準農(nong) 業(ye) 應用創新行動
依托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綠色食品種植園區,重點打造一批水田物聯網應用示範區,建立和完善病蟲害在線監測係統,擴大鄉(xiang) 村病蟲監測點數量,通過智能化監測工具和信息采集傳(chuan) 輸裝備,實現信息自動接收、分析匯總、遠程診斷。完善省土肥站測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詢和專(zhuan) 家谘詢係統,推動互聯網技術和土肥技術的集成創新。建立省級測土配方數據庫,指導農(nong) 民精量精準科學施肥,加快實現“三減”目標,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四)農(nong) 業(ye) 電子商務應用創新行動
努力打造集信息發布、產(chan) 品交易於(yu) 一體(ti) 的山東(dong) 省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公益性、專(zhuan) 業(ye) 化平台,為(wei) 全省提供一個(ge) 門檻低、專(zhuan) 業(ye) 性強、安全性高、能夠實現產(chan) 需有效銜接的高效便捷的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平台;加強與(yu) 阿裏巴巴、天貓、樂(le) 村淘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合作,鼓勵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ti) 登陸“好品山東(dong) ”,開設專(zhuan) 區、專(zhuan) 櫃;支持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企業(ye) 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創立自有品牌,推動跨境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發展。實施農(nong) 村青年網店創業(ye) 工程和大學生創業(ye) 工程,支持農(nong) 村青年、大學生開辦網店。支持中國郵政“郵掌櫃”、“掌上供銷”等係統推廣應用,推動地方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實現農(nong) 村青年創業(ye) 創收和農(nong) 產(chan) 品增值增效。
(五)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追溯應用創新行動
加強山東(dong) 省級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追溯平台建設,健全追溯數據錄入、監管信息綜合統計、追溯碼生成、終端查詢等功能,為(wei) 消費者提供係統完備、查詢便捷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信息服務。引導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進入省級平台或自建質量追溯體(ti) 係,通過多種途徑,使經過認證的綠色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實現產(chan) 品質量可追溯。以消費者方便查詢和重點關(guan) 注的信息為(wei) 重點,統一規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追溯內(nei) 容,全麵錄入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基本情況,農(nong) 藥、種子、化肥等生產(chan) 投入品,重要生產(chan) 過程簡短視頻及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標準、營養(yang) 成分等信息,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追溯的可信度,進一步提高山東(dong) 省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競爭(zheng) 力。
(六)農(nong) 村信息服務應用創新行動
以農(nong) 村信息需求為(wei) 導向,構建查詢便捷、係統完備的農(nong) 村信息服務網點,加快“12316語音熱線”、短信、視頻等農(nong) 業(ye) 服務方式與(yu) 手機、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融合,實現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能培訓、市場供求信息等公益服務,農(nong) 村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經營性服務,求醫問藥、水電氣話費代繳等便民服務的在線可視化,打通信息服務“最後一公裏”。完善全省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預警信息采集、分析、發布平台,建立預警信息數據庫,定期采集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大戶)、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貿易企業(ye) 以及農(nong) 資企業(ye) 生產(chan) 和銷售信息。
建立專(zhuan) 家分析師隊伍和預警信息分析會(hui) 商發布製度,分析和發布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銷售、價(jia) 格、成本收益、供求趨勢等信息,為(wei) 各類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和政府決(jue) 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建立健全縣、鄉(xiang) 、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ti) 係。加快建立農(nong) 村土地流轉信息平台,積極推行土地流轉信息網上發布,實現土地流轉動態管理,為(wei) 流轉雙方提供法律政策谘詢、流轉信息網上查詢、合同簽訂指導和抵押貸款等服務。到2017年,全省農(nong) 村土地流轉信息平台全麵建成應用。
加強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開發與(yu) 應用,開展大數據關(guan) 聯分析,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決(jue) 策、管理和執法提供數據支持。統一發布生態環境監測信息,到2020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係統互聯共享,監測預報預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顯提升,監測與(yu) 監管協同聯動,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ti) 、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
(七)農(nong) 業(ye) 大數據應用示範行動
根據各地區域特點,積極扶持引導山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大數據應用示範縣建設,探索信息化與(yu) 農(nong) 業(ye) 現代化融合的路徑、模式與(yu) 經驗。堅持政府引導,推進市場化協作,調動社會(hui) 各方力量積極參與(yu) 到農(nong) 業(ye) 大數據建設、運營中來,以外部協作促進體(ti) 製內(nei) 合作。鼓勵各地圍繞區域主導產(chan) 業(ye) ,建設各具特色的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基地。加強基地與(yu) 科研、推廣、教育機構的聯合協作,實現科技與(yu) 生產(chan) 、集成與(yu) 示範、教育與(yu) 推廣緊密結合,著力解決(ju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技術難題。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40個(ge) 具有帶動作用的農(nong) 業(ye) 大數據應用示範縣。引導推動信息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深度融合,推動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廣泛運用。
當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由價(jia) 格競爭(zheng) 轉向利用大數據進行品質和品牌競爭(zheng) 的軌道後,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才可能進入一個(ge) 良性發展的路徑。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