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農產品進城遇難題 農村電商這條路怎麽走?

發布時間:2017-04-12 11:43:11 央視新聞客戶端

說起農(nong) 村電商,是這兩(liang) 年很熱的一個(ge) 詞兒(er) ,各地政府都在大力發展農(nong) 村電商。農(nong) 村電商簡單說來主要做兩(liang) 件事:一是讓工業(ye) 品走進農(nong) 村市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工業(ye) 品下行;二是把農(nong) 產(chan) 品賣到城裏去,也就是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對於(yu) 相對落後的地區來說,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因為(wei) 隻有這樣才能促進當地群眾(zhong) 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那麽(me) ,農(nong) 村電商究竟發展得怎樣?什麽(me) 人在做?有什麽(me) 困難呢?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遇難題 農(nong) 村電商這條路怎麽(me) 走? 

僅(jin) 僅(jin) 半個(ge) 多小時,鍾燕海的服務站就來了兩(liang) 撥顧客。他們(men) 是來購買(mai) 商品的,不過這裏沒有實物,而是在網上,請鍾燕海幫助下單代購。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遇難題 農(nong) 村電商這條路怎麽(me) 走? 

2014年10月,國內(nei) 某知名電商平台實施農(nong) 村戰略,啟動“千縣萬(wan) 村計劃”,要在未來3到5年內(nei) ,建立1000個(ge) 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wan) 個(ge) 村級服務站。福建長汀的鍾燕海就是村級服務站合夥(huo) 人中的佼佼者,被譽為(wei) 王牌合夥(huo) 人。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遇難題 農(nong) 村電商這條路怎麽(me) 走? 

按照鍾燕海月收入過萬(wan) 來計算,至少每月會(hui) 幫助周圍村民從(cong) 網上購買(mai) 幾十萬(wan) 元的商品。在鍾燕海服務站的牆上,懸掛著可以為(wei) 村民提供的各項服務,例如幫助留守兒(er) 童與(yu) 外出打工父母親(qin) 情視頻,幫助村民代交各種費用,給廣場舞大媽提供音響,小額貸款等等。總之村民有什麽(me) 需要,都可以來服務站幫助解決(jue) 。

何勳是湖南祁東(dong) 縣的一名村級服務站合夥(huo) 人,為(wei) 了聚攏人氣,他還為(wei) 村民準備了牌桌和麻將桌。

要實現更多的代購數額,就要讓村民信任自己,有個(ge) 好人緣,所以各服務站合夥(huo) 人也是想盡了辦法。時至今日,這家電商平台村級合夥(huo) 人仍在招募,目的是實現網貨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也就是說,幫助村民在網上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是合夥(huo) 人的重要任務之一。 

沒有大平台的扶持,靠自身努力真的很難做嗎?華茜是貴州銅仁萬(wan) 山區人,她的村級服務站是記者見到的為(wei) 數不多做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的服務站點。服務站是15年建立的,之前華茜一直跟丈夫在浙江溫州開網店,做服裝鞋帽生意。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遇難題 農(nong) 村電商這條路怎麽(me) 走? 

華茜表示,網上賣任何產(chan) 品,競爭(zheng) 都很激烈,電商平台眾(zhong) 多的網店,隻有排名靠前才能吸引消費者關(guan) 注。先低價(jia) 引流,提高自己店鋪的排名,再逐步漲價(jia) ,賺取利潤,這是很多網店吸引消費者最基本的套路。 

如果靠低價(jia) 引流不能讓自己排名靠前,還可以在首頁做展示,但隻要有人點擊,就要給電商平台付錢,相當於(yu) 做廣告。幾年中,華茜經營服裝網店駕輕就熟,生意也不錯。兩(liang) 年前因為(wei) 生孩子,和丈夫一起回到了家鄉(xiang) 。華茜希望繼續發揮自己做網店的特長,她看中了自己家鄉(xiang) 的土特農(nong) 產(chan) 品。 

貴州山高路遠、經濟欠發達,農(nong) 村電商也才剛起步,要想通過銷售量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還隻是一廂情願。不要說跟人家價(jia) 格競爭(zheng) ,就是自己的成本都比人家促銷價(jia) 要高很多。經過幾次失敗的嚐試,華茜跟丈夫商量,重新選擇了幾款產(chan) 品,準備像過去做服裝一樣,花錢在網店同類商品主頁去做推廣。 

9.8元一包薯片還包郵費,賣了100多包,推廣費花了三千,相當於(yu) 每包的推廣費就要十幾元,連本錢都賠進去了。雖然受到一些消費者關(guan) 注,可是銷售量零零散散,也不集中,還是不賺錢。夫妻二人總結了幾次失敗的教訓。 

服裝鞋帽可以有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利潤,降價(jia) 也不會(hui) 傷(shang) 到筋骨,農(nong) 產(chan) 品本身利潤就很小,花錢去做推廣,連本錢都很難賺回來。可是農(nong) 產(chan) 品那麽(me) 多,想找一款利潤高又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太難。在沒有找到合適產(chan) 品之前,兩(liang) 個(ge) 人決(jue) 定先把主要精力放在線下的生意上。 

別人在網上賣辣椒麵,他們(men) 就做批發,當供應商,一樣賺錢。 

這兩(liang) 年,農(nong) 村電商一下子變成一個(ge) 很受關(guan) 注的熱詞,總有人覺得開了網店就能賺錢,華茜的網店也受到當地很多人的關(guan) 注。 

轉換了思路,華茜兩(liang) 口子開發了一款米酒,選擇當地特產(chan) 朱砂,建立了銷售渠道,生意反而做得越來越好。可她還是放不下心中的理想,為(wei) 自己注冊(ce) 了“黔鄉(xiang) 百味”的商標,她仍然在找尋那個(ge) 利潤高且有影響力的產(chan) 品,希望有一天把網店再風風火火地做起來。 

在電商平台上隨便搜索一種農(nong) 產(chan) 品,就會(hui) 有成百上千家網店撲麵而來,競爭(zheng) 激烈不說,還魚龍混雜,想讓本地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在網上脫穎而出很是不易。且不說成為(wei) 金牌網店,就連獲利生存都成問題。為(wei) 了幫助農(nong) 民,很多縣市都跟大的電商平台簽署了戰略協議,什麽(me) 淘寶縣、京東(dong) 縣比比皆是,這些合作有沒有成效呢?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遇難題 農(nong) 村電商這條路怎麽(me) 走? 

記者看到了兩(liang) 份某知名電商平台與(yu) 地方縣級政府簽署的合作協議。宗旨是“解決(jue) 農(nong) 村買(mai) 難賣難問題,提高農(nong) 民收入”,推動當地農(nong) 資、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的電商化發展。合作的條件是,兩(liang) 地方政府都為(wei) 該電商平台免費提供了五年不少於(yu) 一千平米的運營中心場所,每個(ge) 村級站點不少於(yu) 50平米,此外地方政府還要支付一筆不少的培訓費、廣告費。 

記者先後走訪了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很多的某知名電商平台與(yu) 各縣市合作的縣級運營中心,在倉(cang) 儲(chu) 區,每天早上都可以見到繁忙的工作場景,大量的外地郵包在這裏分發裝車,被運往各鄉(xiang) 鎮農(nong) 村。而為(wei) 了推廣本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每個(ge) 縣也都在運營中心設置了地方農(nong) 特產(chan) 品的O2O線下體(ti) 驗店,可這裏卻大都無人問津。 

中西部地區大多都是農(nong) 業(ye) 縣,工業(ye) 欠發達,雖然農(nong) 特產(chan) 品物產(chan) 豐(feng) 富,可是不少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不僅(jin) 賣不上好價(jia) 錢,甚至連賣出去都很難。發展農(nong) 村電商,各縣市最大的願望是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實現農(nong) 民增收致富。 

雖然村級服務站的合夥(huo) 人們(men) ,能幫助村民買(mai) 到更物美價(jia) 廉的商品,方便群眾(zhong) ,可是這能賺錢再花錢,隻花錢不賺錢,最後還談什麽(me) 脫貧致富呢? 

對於(yu) 相對偏遠落後地區來說,本地電子商務發展態勢是否良好,有一項指標最直觀,那就是快遞業(ye) 務量進出口郵件數量的比值。以黔東(dong) 南州為(wei) 例,2014年1到11月,快遞業(ye) 務量出口與(yu) 進口比1:5.78,也就是說,本地區每出去一個(ge) 包裹會(hui) 進來5.78個(ge) 包裹。 

對於(yu) 相對偏遠落後地區來說,本地電子商務發展態勢是否良好,有一項指標最直觀,那就是快遞業(ye) 務量進出口郵件數量的比值。以黔東(dong) 南州為(wei) 例,2014年1到11月,快遞業(ye) 務量出口與(yu) 進口比1:5.78,也就是說,本地區每出去一個(ge) 包裹會(hui) 進來5.78個(ge) 包裹。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遇難題 農(nong) 村電商這條路怎麽(me) 走? 

2015年,很多縣市與(yu) 幾大電商平台開展了戰略合作,設立了眾(zhong) 多的村級服務站點,而就在這一年,每出去一個(ge) 包裹會(hui) 進來6.35個(ge) 包裹,進口包裹增加,說明本地電商業(ye) 務量相對在萎縮;2016年同期1:5.54,也仍然沒有明顯好轉。

要讓農(nong) 民具有持續的消費能力,從(cong) 農(nong) 村電商角度來說,就應該做到工業(ye) 品下行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相對平衡。 

各大電商平台不約而同都看中了農(nong) 村市場,都在跑馬圈地。相比而言,對於(yu) 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大家都做得風生水起,爭(zheng) 先恐後,而對於(yu) 如何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似乎辦法不多,熱情也不高。這是什麽(me) 原因?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究竟有哪些困難?請繼續收看記者的調查。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