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4 14:23:13 國家發展改革委

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上雲(yun) 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有關(guan) 負責同誌就文件出台的有關(guan) 背景、目標任務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此次《實施方案》的出台引起了社會(hui) 各方麵關(guan) 注,能否請您介紹一下文件出台的有關(guan) 背景?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4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省考察時再次強調要抓住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賦予的機遇。李克強總理多次指出要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數字化轉型。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聯合有關(guan) 部門,深入落實推進“互聯網+”行動、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等政策舉(ju) 措,推動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推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技術已作為(wei) 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重點方向,數字轉型為(wei) 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提供重要引擎。
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衝(chong) 擊能力和發展韌性,在維持消費、保障就業(ye) 、穩定市場、提振經濟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並仍存在較大潛力。特別是數字化轉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業(ye) 受到的衝(chong) 擊相對較小,有的甚至實現逆勢發展,而傳(chuan) 統企業(ye) 受到的影響則相對較大。以餐飲、零售、酒店、教育培訓等為(wei) 代表的線下消費大幅下滑,製造業(ye) 、農(nong) 業(ye) 等行業(ye) 企業(ye) 受用工短缺、供應鏈中斷、防疫物資缺乏等影響,麵臨(lin) 招工難、複產(chan) 難、訂單下滑等問題,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對疫情帶來的外部環境變化尤為(wei) 敏感,麵臨(lin) 生死存亡壓力。
數字化轉型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賦能。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複工報批、設備消殺、工廠應急排班、複工供應鏈、出貨物流管理等數字化應用,在彌補企業(ye) 損失、支持企業(ye) 複工、緩解裁員壓力、精準控製庫存、保障生產(chan) 生活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研究發現,相關(guan) 技術可為(wei) 企業(ye) 提升約60%的作業(ye) 效率,降低20%的人力成本,提升50%的管理效率。據有關(guan) 機構測算,在不考慮疫情影響的情況下,數字化轉型可使製造業(ye) 企業(ye) 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務業(ye) 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使零售業(ye) 成本降低7.8%、營收增加33.3%。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加快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助力中小微企業(ye) 蛻變脫困,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委聯合中央網信辦製定了《實施方案》。
我國中小微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具體(ti) 存在哪些障礙和堵點?
據有關(guan) 機構研究測算,我國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於(yu) 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中小微企業(ye) 麵臨(lin) “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轉型困境。即使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很多中小微企業(ye) 都是依靠外力,被動應對。當前主要急需著力解決(jue) 3方麵的難題:
(一)能力有兩(liang) 難“不會(hui) 轉”。
一是基礎差。據了解,我國有超過55%的企業(ye) 尚未完成基礎的設備數字化改造。多數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ye) 也基本處於(yu) “上雲(yun) ”階段,對深度的業(ye) 務“用數賦智”推進不夠。
二是門檻高。數字化轉型服務機構、共性服務設施嚴(yan) 重缺乏,數字化設計、仿真、測試、驗證等環境建設往往需要企業(ye) 自己投入。而中小微企業(ye) 又往往做不了。
(二)資金有兩(liang) 難“沒錢轉”。
一是成本高。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成本仍然偏高,硬件裝備改造或替換成本也很高。據測算,製造業(ye) 中小微企業(ye) 稅後利潤僅(jin) 為(wei) 3-5%,轉型成本承受不起。
二是貸款難。據有關(guan) 研究數據,我國中小微企業(ye) 貸款額僅(jin) 占銀行貸款總額25%,企業(ye) 信用信息覆蓋率為(wei) 21.4%,廣大中小微企業(ye) 難以覆蓋,特別對於(yu) 輕資產(chan) 運作的公司,缺少可信抵押資產(chan) ,貸款十分困難。
(三)效益有兩(liang) 難“不敢轉”。
一是周期長。陣痛期難以逾越。當前我國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通用性解決(jue) 方案仍較少,可借鑒案例少,很多需要企業(ye) 自己摸索,見效慢。很多企業(ye) 怕還沒過陣痛期,就先死掉。
二是協同差。企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間協同轉型不夠,數字化產(chan) 業(ye) 鏈和數字化生態未建立,一家企業(ye) 難以帶動上下遊企業(ye) 聯動轉型,無法形成協同倍增效應和集群效應。
解決(jue) 數字化轉型難題的思路和舉(ju) 措是怎樣的?
麵向中小微企業(ye) ,推行普惠性“上雲(yun) 用數賦智”服務,大力推行數字化轉型。短期內(nei) ,助力企業(ye) 快速脫困,減小運營成本,緩解訂單及供應鏈壓力,同時培育強大國內(nei) 市場,對衝(chong) 可能出現的出口下降;中長期,進一步發揮數字經濟牽引作用,打通數字化轉型鏈條,激發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內(nei) 生動力,激發新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施外力賦能,解決(jue) “不會(hui) 轉”的能力難題。
一是加強平台賦能,幫助中小微企業(ye) 轉型。開展數字化轉型夥(huo) 伴行動,搭建平台企業(ye) (轉型服務供給方)和中小企業(ye) (轉型服務需求方)對接機製,引導中小微企業(ye) 提需求,鼓勵平台企業(ye) 開發更多轉型產(chan) 品、服務、工具,形成數字化轉型的市場能動性。同時,對於(yu) 數字化轉型關(guan) 鍵技術和產(chan) 品,組織聯合攻關(guan) 。
二是強化公共服務,降低轉型門檻。支持開展區域型、行業(ye) 型、企業(ye) 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引導建設數字化轉型開源社區,強化平台、算法、服務商、專(zhuan) 家、人才、金融等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獲得國家專(zhuan) 項資金支持的,要承諾確保服務開源開放。
(二)推行普惠服務,解決(jue) “沒錢轉”的資金難題。
一是推行普惠性“上雲(yun) 用數賦智”服務,降低轉型成本。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台-中小微企業(ye) 聯動機製,政府補平台,平台做服務。對於(yu) 獲得國家專(zhuan) 項資金補助的試點平台、服務機構、示範項目等,原則上應麵向中小微企業(ye) 提供至少一年期的減免費服務。對於(yu) 獲得地方財政支持的項目,應參照該標準提出服務費用減免措施。
二是探索“雲(yun) 量貸”,緩解貸款難。聯合金融機構,根據雲(yun) 服務使用量、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改造的投入,認定為(wei) 可抵押資產(chan) 和研發投入,對經營穩定、信譽良好的中小微企業(ye) 提供低息或貼息貸款,鼓勵探索稅收減免和返還措施。
(三)聚合力建生態,解決(jue) “不敢轉”的效益難題。
一是樹標杆示範和應用場景,引導企業(ye) 快速轉型。組織平台企業(ye) 和中小微企業(ye) 用戶聯合打造典型應用場景,樹立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ye) ,構建設備數字化-生產(chan) 線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ye) 數字化-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數字化生態的典型範式,發布轉型指引,引導企業(ye) 快速轉型。
二是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chan) 業(ye) 園”和“虛擬產(chan) 業(ye) 集群”,充分發掘企業(ye) 間協同放大效益。開展數字經濟新業(ye) 態培育行動,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推動企業(ye) 間訂單、產(chan) 能、渠道等方麵共享,促進資源的有效協同。支持具有產(chan) 業(ye) 鏈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ye) 搭建網絡化協同平台,帶動上下遊企業(ye) 加快數字化轉型,促進產(chan) 業(ye) 鏈向更高層級躍升,打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服務化的新生態。
就推動落實《實施方案》,近期重點將有怎樣的工作安排?
近期我們(men) 將重點推進三方麵工作:
一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夥(huo) 伴行動。發布數字化轉型夥(huo) 伴行動倡議,共同搭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平台企業(ye)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服務機構—中小微企業(ye) ”的聯合推進機製,以帶動中小微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重點,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雲(yun) 用數賦智”服務,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激發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內(nei) 生動力,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組織數字化轉型示範工程。通過組織示範工程,支持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著力解決(jue)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依靠市場化方式難以解決(jue) 的共性瓶頸問題,強化麵向中小微企業(ye) 、行業(ye) 和區域的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支持數字化供應鏈平台、企業(ye) 數字化平台等建設,進一步發揮平台企業(ye) 賦能作用,依托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打造示範性應用,帶動更多中小微企業(ye) 加快數字化轉型,形成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chan) 業(ye) 園”和“虛擬產(chan) 業(ye) 集群”。
三是開展數字經濟新業(ye) 態培育行動。結合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推動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ye) 態領域開展政策試點,強化政策支持供給。鼓勵平台、企業(ye) 麵向中小微企業(ye) 、創客共享開放數據化生產(chan) 資料、設施、工具,完善靈活就業(ye) 、創造性勞動相關(guan) 收入分配機製,提供多樣化就業(ye) 服務和多層次勞動保障。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