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地方物流 > 正文

【湖北】發揮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頭雁效應 武漢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發布時間:2024-01-26 09:38:57 中國水運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1月12日,交通運輸部召開部務會(hui) 提出,要堅持提質擴麵,盡快啟動第三批樞紐補鏈強鏈申報,擴大支持城市覆蓋範圍,促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將迎來新機遇。

回顧2023年,武漢作為(wei) 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已經走在了高質量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奮力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新篇章的進程之中。

乘勢而上 政策“大禮包”真實惠

2022年,在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武漢市入圍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首批城市,當地將推進補鏈強鏈工作作為(wei) 地方服務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的有力抓手,取得顯著成效。

政策配套提供有力支撐。相繼印發《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航運航線補貼辦法》《武漢航空發展引導專(zhuan) 項資金管理辦法》《武漢市加快推進物流業(ye) 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等支持政策,工作推進有章可循,為(wei) 補鏈強鏈打下堅實基礎。

“真金白銀”注入源頭活水。補鏈強鏈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武漢市財政統籌資金超50億(yi) 元支持武漢市綜合貨運樞紐體(ti) 係建設,其中,綜合貨運樞紐建設支持資金超30億(yi) 元,全麵助力武漢18個(ge) 樞紐項目、15個(ge) 集疏運項目加快建設;通道建設支持資金超10億(yi) 元,累計培育新增國際貨運線路24條,“四向拓展、陸海聯動”中部陸海大通道基本形成。

完善機製有效激活動能。圍繞高質量推進武漢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實施,湖北省、武漢市相繼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構建省級統籌、市級推進、區級落實的三級組織保障體(ti) 係。武漢市深化製定《武漢市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三年工作方案》,落實落細補鏈強鏈各項工作,建立補鏈強鏈重點任務、重點項目跟蹤協調機製,製定推進線路圖和實施時間表,補鏈強鏈動能進一步迸發。

“依托‘四向拓展、陸海聯動’的多式聯運綜合運輸網絡,2023年,武漢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44億(yi) 噸,同比增長10.0%,中歐班列(武漢)開行1005列,同比增長64.7%;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16.03萬(wan) 標箱,同比增長296.8%,居全國內(nei) 河主要港口第一。”武漢市補鏈強鏈工作專(zhuan) 班人員說。

聯動協同 凝聚合力破壁壘

2023年12月28日,武漢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公鐵水聯運項目漢歐國際物流園(一期)宣布完工,通過中鐵聯集、中歐班列(武漢)進出湖北的貨物,“下車”後可立即進入該物流園,經儲(chu) 存、集並和分揀,分撥運往目的地。

陸港樞紐發展提質增效背後,凝結著武漢市發揮“九省通衢”特色優(you) 勢的努力。

補充缺失環節,完善薄弱部分,涉及到輻射所及的各地區、各部門,如何打破壁壘、攻堅克難?武漢市聚焦長江中遊,持續加大協同聯動力度,不斷強優(you) 勢、補短板,工作合力不斷增強。

圍繞建立健全一體(ti) 化運營機製,跨區域聯動昆明,簽署《昆明市、武漢市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合作備忘錄》,加快服務構建“一帶一路”立體(ti) 互聯互通網絡。積極聯動長江中遊城市群相關(guan) 省份,推動簽約《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及中老鐵路作用 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新格局的協議》《長江中遊三省暢通商品流通合作協議》等14個(ge) 合作協議。

鄂湘贛三省海關(guan) 以“三關(guan) 如一關(guan) ”為(wei) 目標,簽署《鄂、贛、湘三地海關(guan) 協同工作機製框架協議》《“湘鄂贛跨省一KEY通”項目合作備忘錄》等,協同推進長江中遊高水平開放。

不斷深化都市圈合作,相繼印發《武漢都市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等,湖北楚象供應鏈集團、湖北國控供應鏈集團等供應鏈重要企業(ye) 聯合發布《武鄂黃黃都市圈骨幹物流企業(ye) 協同推進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行動武漢宣言》,攜手打造武鄂黃黃都市圈全國重要物流樞紐。

持續強化與(yu) 長江上下遊航運中心合作,組建跨區域航線運營聯盟,在陽邏港成立“武漢集裝箱聯合服務中心”,打造長江流域集裝箱“水上高速”,進一步提升長江黃金水道運輸效能。

提速加碼 打造物流集散轉運中心

近兩(liang) 年來,在一攬子務實舉(ju) 措的支持下,政策效應初步顯現,武漢市紮實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進程加快、成果豐(feng) 碩。

樞紐發展能級不斷提升。長江航道武漢至安慶段、漢江航道武漢段整治工程完工,陽邏港3個(ge) 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投運,新港江北鐵路建成通車,鐵水聯運功能進一步強化,武漢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地位持續鞏固。天河機場第三跑道、中南地區(武漢)空中交通管製能力提升工程、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項目加快推進,鄂州花湖機場投用,兩(liang) 場實現運營對接,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基本形成。

通道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武漢港開通各類集裝箱航線20餘(yu) 條,基本形成“國際直航、江海直達、省際航線、省內(nei) 支線、水上穿巴”互聯互通的現代化集裝箱航線網絡。中歐班列(武漢)實現“四向拓展、陸海聯通”,已擁有52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ya) 大陸40個(ge) 國家和地區、115個(ge) 城市。天河機場累計開通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27條,通達北美、南美、歐、亞(ya) 、非五大洲19個(ge) 貨運樞紐城市。開行“日本—武漢—歐洲/蒙古國”“歐洲—武漢—韓國”“歐洲—武漢—香港/台灣”等10餘(yu) 條國際多式聯運中轉線路,武漢內(nei) 陸開放型多式聯運中心效能充分發揮。

一體(ti) 化運營水平持續深化。以武鄂黃黃為(wei) 核心的武漢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ti) 化加速推進,武漢都市圈獲批成為(wei) 第7個(ge) 國家級都市圈。長江中遊城市群省際集裝箱公共班輪實現常態化運營,鄂湘贛三地海關(guan) 實現“係統互通、數據互享、業(ye) 務互認”,電子口岸業(ye) 務實現三省通辦,鄂湘贛“組合港”通關(guan) 新模式加快推廣。創新發展陽邏港—洋山港的“聯動接卸”模式,為(wei) 企業(ye) 縮短物流時間2—3天,“上遊全中轉、下遊全分流”的集裝箱水路運輸模式進一步鞏固,武漢作為(wei) 中西部地區物流集散轉運中心和重要“出海口”的地位日益突出。

2024年,武漢市還將統籌推進陽邏港、林四房港、經開港、青山港、白滸山港5大鐵水聯運綜合貨運樞紐建設發展,持續推進陽邏港鐵水聯運二期、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武漢工業(ye) 港等項目建設,構建功能全、輻射強、效率優(you) 的鐵水聯運樞紐體(ti) 係,打造國際一流的內(nei) 河鐵水聯運樞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