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6-26 16:32:20 《中國企業(ye) 家》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深入發展,網絡互聯的移動化、泛在化,信息處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計算技術的高能化、量子化,推動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融合發展,正在重新定義(yi) 產(chan) 業(ye) 生態,重塑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
數字經濟發展有四大趨勢需關(guan) 注
(一)人工智能正在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人工智能技術與(yu) 物聯網、雲(yun) 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人-網-物的互聯體(ti) 係和泛在的智能信息網絡,推動人工智能向自主學習(xi) 、人機協同增強智能和基於(yu) 網絡的群體(ti) 智能方向發展。這也在改變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和產(chan) 業(ye) 生態。最近,從(cong)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誕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在向各個(ge) 領域廣泛滲透,應用場景日趨多元化,必將催生智能製造的新模式新業(ye) 態。而5G的規模化應用,使得人工智能的發展動能更加強勁,為(wei) 我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模式,開辟了更為(wei) 廣闊的前景。
(二)數字化轉型正在由消費領域向生產(chan) 領域擴展
本世紀以來,我國消費領域的互聯網平台企業(ye) 發展尤為(wei) 活躍,阿裏、騰訊、百度、美團、滴滴等電商平台促進了供需的時空匹配,降低了交易成本,釋放了巨大的消費潛能。隨著新一代數字技術向製造領域的滲透擴散,先進的傳(chuan) 感技術、數字化設計製造、機器人與(yu) 智能控製係統日趨廣泛地運用,製造業(ye) 的研發設計、生產(chan) 流程、企業(ye) 管理,乃至用戶關(guan) 係,都呈現了智能化發展趨勢。
隨著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企業(ye) 的物理邊界日趨模糊,製造業(ye) 的形態深刻變革。數字化轉型向製造領域擴張,既為(wei) 我國提高製造業(ye) 的生產(chan) 效率和國際競爭(zheng) 力開辟了更大空間,也對技術創新能力、數字基礎設施的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產(chan) 業(ye) 生態正在加快構建
製造業(ye) 的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促進了生產(chan) 組織和社會(hui) 分工向網絡化、扁平化、平台化轉變,也推動了工業(ye) 互聯網的產(chan) 業(ye) 生態加快形成。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綜合型+特色型+專(zhuan) 業(ye) 型”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體(ti) 係。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超過240家,雙跨的平台增加到28家,新增了72家特色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重點平台連接的設備超過8100萬(wan) 台(套),工業(ye) APP數量超過60萬(wan) 個(ge) ,服務的工業(ye) 企業(ye) 超過160萬(wan) 家,形成了平台化設計、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模式。工業(ye) 互聯網對製造企業(ye) 的賦能、賦值、賦智的作用日益凸顯,正在作為(wei) 一個(ge) 新的生產(chan) 方式登上曆史的舞台。
(四)數字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轉型
數字技術與(yu) 能源技術的融合,推動了化石能源的清潔化、清潔能源的規模化和能源服務的智能化,促進了能源技術向綠色低碳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加快了能源結構從(cong) 高碳向低碳轉變。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yun) 計算等技術,實時采集運行數據,精細管理工業(ye) 企業(ye) 工藝、製造、物流等各環節,強化數據的分析和價(jia) 值挖掘,實現精準的預測需求、設備遠程監測和能耗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chan) 。有研究認為(wei) ,數字技術可以減少20%以上的碳排放。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麵臨(lin) 諸多挑戰,包括製造業(ye) 的數字化轉型不平衡,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明顯滯後;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融合應用仍需要向縱深拓展,數字技術領域原創能力不強,高端芯片、工業(ye) 軟件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仍然受製於(yu) 人。在終端產(chan) 品領域,比如移動終端、通信設備、5G等,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的競爭(zheng) 力,但承載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零部件、元器件、基礎材料等中間品依然是短板。
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路徑
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的數字經濟將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以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協同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培育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按照趨勢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將達到10%,數字化轉型引領經濟發展能力將大幅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將明顯增強,數字經濟的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也將大幅躍升。
為(wei) 了實現上述目標,未來需要明確今後一個(ge) 時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和路徑。我覺得也有四個(ge) 方麵:
(一)要加快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
我國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正在邁向全麵擴展期。要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ye) 打造一體(ti) 化的數字平台,強化全業(ye) 務、全環節、全流程的數據貫通和業(ye) 務協同,提升企業(ye) 運行的整體(ti) 效率。鼓勵和支持“鏈主”企業(ye) ,立足自身優(you) 勢,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帶動供應鏈上下遊的中小企業(ye) 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chan) 業(ye) 生態,提升產(chan) 業(ye) 鏈的整體(ti) 效率和競爭(zheng) 力。同時,還要加快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型融合性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智能製造單位、智能產(chan) 線、智能車間建設,實現全要素、全環節的動態感知、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管控。持續推進製造業(ye) 的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變革,加快構建智能製造的生態。力爭(zheng) 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企業(ye) ,大部分實現數字化、網絡化,重點行業(ye) 骨幹企業(ye) 初步實現智能化生產(chan) 。
(二)要突破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難題
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是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難點,也是必須突破的關(guan) 鍵點。受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麵的製約,中小企業(ye) 數字化麵臨(lin) 多重困難,主要是四個(ge) 方麵:前期設備更新和生產(chan) 流程再造投入高,不願轉;企業(ye) 難以估算轉型的預期收入,不敢轉;涉及商業(ye) 秘密的數據安全難以保障,不想轉;企業(ye) 缺乏信息網絡技術專(zhuan) 業(ye) 人才,不會(hui) 轉。因此,我們(men) 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通過培育一批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專(zhuan) 業(ye) 服務商,推廣適合中小企業(ye) 需求的數字化產(chan) 品和服務,降低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成本,解決(jue) 不願轉的問題;依托“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樹立具有行業(ye) 代表性的數字化轉型標杆,解決(jue) 不敢轉的問題;健全完善數據安全監管體(ti) 係,保障中小企業(ye) 的數據資產(chan) 權益和涉及商業(ye) 秘密的數據安全,解決(jue) 不想轉的問題;加強對中小企業(ye) 專(zhuan) 業(ye) 技能人才培訓,特別是培養(yang) 一批既懂生產(chan) 工藝又熟悉信息網絡技術的技能人才,解決(jue) 不會(hui) 轉的問題。
(三)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融合應用向縱深拓展
工業(ye) 互聯網是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載體(ti) 。要深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的創新發展工程,加快建設覆蓋製造業(ye) 各行業(ye) 的工業(ye) 互聯網網絡,包括一批跨行業(ye) 領域的綜合性平台、麵向重點行業(ye) 和區域的特色性平台,以及麵向特定技術和場景的專(zhuan) 業(ye) 性平台。加快工業(ye) 互聯網的技術標準體(ti) 係建設,推動形成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生態。推廣5G+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模式,形成工業(ye) 互聯網與(yu) 5G網絡建設的良性互動。圍繞汽車、鋼鐵、裝備製造、石化、電子信息、醫藥醫療等領域,推進工業(ye) 互聯網的融合應用,促進行業(ye) 提質增效。推進國家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的體(ti) 係建設,創建一批工業(ye) 互聯網示範區。
目前,我國既有基於(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基因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比如:家電製造業(ye) 的海爾卡奧斯,工程機械行業(ye) 的徐工漢雲(yun) ,鋼鐵行業(ye) 的寶信軟件等,它們(men) 的優(you) 勢在於(yu) 對工業(ye) 機理、經驗的沉澱非常豐(feng) 富,對行業(ye) 數字化轉型需求的理解更為(wei) 充分。同時,也有基於(yu) 消費互聯網基因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比如騰訊的WeMake、百度開物等,它們(men) 的優(you) 勢體(ti) 現在具備ICT(信息通信技術)行業(ye) 多年的實踐和積累,服務製造業(ye) 場景的信息和通信設備的生產(chan) 運維能力比較強。
從(cong) 發展趨勢看,我們(men) 既要鼓勵源於(yu) 消費互聯網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向上遊製造領域逆向擴展延伸,也要鼓勵源於(yu)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向下遊拓展滲透,進而形成從(cong) 製造、流通到消費、服務的全鏈條數字化平台。
(四)實現數字經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創新是第一位的,我們(men) 現在到了非常重要的階段,麵臨(lin) 一些關(guan) 鍵技術的卡點,所以要瞄準傳(chuan) 感器、量子信息、集成電路、關(guan) 鍵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等戰略性領域,加強科技攻關(guan) 。特別是要突破端邊雲(yun) 計算、工業(ye)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guan) 鍵技術,持續推進高端芯片、智能傳(chuan) 感、關(guan) 鍵基礎軟件等領域的迭代創新應用,夯實數字科技的基礎。同時也要推動行業(ye) 內(nei) 的企業(ye) 、平台企業(ye) 、數字服務企業(ye) 跨界創新,打造多元化參與(yu) 、網絡化布局、市場化運作的創新生態,提高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自主供給能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就如同任正非先生說的那樣,我們(men) 已經到了無人區。需要強化競爭(zheng) 政策的基礎地位,減少選擇性政策的“擠出”效應,避免簡單以企業(ye) 規模、盈利狀況、專(zhuan) 利數量等條件設置門檻,使得我們(men) 的創新生態不斷孕育和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創新型企業(ye) ,能夠湧現出更多的新麵目,為(wei) 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