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城市擺渡者”如何與數字社會同行?

發布時間:2023-03-23 14:07:45 中國新聞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數據顯示,全國外賣騎手、快遞員約有1700萬(wan) 人。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職業(ye) 作用和社會(hui) 身份的“不兼容”,一直都是個(ge) 難解的問題。

如今,中國正在全力構建數字化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如何重新認識這個(ge) 群體(ti) ,改善他們(men) 的生存狀態,更好地發揮社會(hui) 作用?在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王星看來,應該讓他們(men) 有能力成為(wei) 與(yu) 數字社會(hui) 同行的人。

“收回6萬(wan) 多份有效問卷,讓我有些意外的是,這個(ge) 群體(ti) 對自己的職業(ye) 滿意度並不低。”近日,王星帶領團隊完成《外賣騎手的職業(ye) 技能研究》的課題報告。他發現,對職業(ye) 現狀滿意的外賣騎手有個(ge) 共同特征,“他們(men) 都擁有與(yu) 完成任務相匹配的技能,並通過這些技能形成了與(yu) 係統的良好互動”。

王星介紹,技能高的外賣騎手,既能規避在配送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又能夠熟練運用平台規則為(wei) 自己爭(zheng) 取更多的利益報酬。

這些有技能的外賣騎手不僅(jin) 能全麵掌握配送區域內(nei) 商戶和客戶的位置信息以及基礎路線,還能結合勞動時的天氣、出餐情況、實時路況,調整即時的送餐路線和時間規劃,“就是一張‘活地圖’”王星說。

深入城市、小區的細枝末節,在大街小巷,他們(men) 是一個(ge) 個(ge) 肉身個(ge) 體(ti) ,但在數據後台,正是這一張張跑出來的“活地圖”,對於(yu) 建設城市智慧配送體(ti) 係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兩(liang) 會(hui) 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祝連慶找了份送外賣“兼職”。第一單,取餐地900米、送餐2.9公裏,緊趕慢趕,用了半小時。

“我送這一單外賣的時間,老騎手能送六七單。他們(men) 太不容易了,這不僅(jin) 需要良好的體(ti) 力,也需要豐(feng) 富的經驗。”祝連慶隨後在兩(liang) 會(hui) 上提出建議,通過行業(ye) 扶持政策,打造即時配送新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即時物流微循環,搭建即時配送的城市智慧物流“大腦”。構建祝連慶設想中的“大腦”,離不開外賣騎手這個(ge) “神經元”。騎手不但是運送貨品的人,還是賦能係統的人,移動軌跡、時間、道路、環境等信息在數字係統上持續聚合,一起成為(wei) 平台技術優(you) 化迭代的依據。

未來無人配送技術如何精準定位配送地、識別社區內(nei) 道路、高效規劃無阻礙路線、最大程度規避配送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同樣都要依靠外賣騎手常年來的數據積累。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講,外賣騎手推動了整個(ge) 行業(ye) 更有效率、更高質量地發展,也加速了中國向數字社會(hui) 轉型。”王星表示,要實現外賣騎手和係統的良性互動,不但要對算法進行人性優(you) 化,更要提升他們(men) 與(yu) 係統互動的技能,增加收入,增強職業(ye) 認同感。

數字經濟為(wei) 外賣騎手、快遞員提供了巨大生存空間,也是社會(hui) 就業(ye) 蓄水池。如何不讓“城市擺渡人”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新職業(ye) 好像沒職業(ye) ,全社會(hui) 都需要努力做出改變。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兩(liang) 高”報告專(zhuan) 門提到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的權益保障;全國政協總工會(hui) 界別在提案中還建議,提升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職業(ye) 技能水平,培育可持續發展就業(ye) 能力。

想與(yu) 數字社會(hui) 和諧同行,一個(ge) 穩定的就業(ye) 環境,對外賣快遞從(cong) 業(ye) 者非常重要。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最美快遞員”汪勇說給同行的希望,認真對待手中的每一份快件、每一項工作,梳理好每一天的時間,靜下心來提高自身能力,謀求更大的發展,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兼顧好事業(ye) 和家庭。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