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7 14:40:52 經濟參考報

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12年的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wan) 億(yi) 元,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世界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蛟龍”潛海、“雙龍”探極、“嫦娥”攬月、“北鬥”組網,大國重器亮點紛呈……十年來,我國製造業(ye) 實現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邁上新台階。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邁上新征程,我國將奮力譜寫(xie) 製造強國建設新篇章。
製造業(ye) 綜合實力持續提升
在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裏,激光電視顯示屏生產(chan) 線每天都處在滿負荷生產(chan) 狀態。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吳慶富指著一塊智能投影光學屏說,“你看它非常薄,可以貼在牆上也可以卷曲,在明亮光線下也正常顯示出液晶電視般的畫麵效果。”
手握激光電視顯示屏核心技術,菲斯特科技成為(wei) 長虹、海信等電視企業(ye) 的重要供應商。“今年1至10月,企業(ye) 營收保持著兩(liang) 位數增長,產(chan) 品銷量再創新高。”吳慶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企業(ye) 新廠區建設正式開工,建成後預計未來三年內(nei) 實現200萬(wan) 片產(chan) 能。
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國家統計局11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10月,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4%,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7%。
“製造業(ye) 平穩增長為(wei) 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也充分展現出我國製造業(ye) 規模大、體(ti) 係全、韌性強的優(you) 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所工業(ye) 室主任付保宗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十年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努力保持製造業(ye) 平穩增長,推動製造業(ye) 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
——規模優(you) 勢不斷鞏固。十年來,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12年的16.98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從(cong) 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供給體(ti) 係質量大幅提升。世界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有四成以上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節能冰箱、全自動洗衣機、變頻空調、汽車等中高端產(chan) 品走進尋常百姓家。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製造業(ye) 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重點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2021年分別達到55.3%和74.7%,分別比2012年提高30.7和25.9個(ge) 百分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健全,產(chan) 業(ye) 鏈更加完整,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邁上新台階,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wei) 說。
中國製造加快邁向中國創造
11月14日,在三峽新能源山東(dong) 昌邑柳疃50兆瓦風電項目現場,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徐工2600噸”全地麵起重機緩緩吊起171噸的風機部件,首次完成陸上最大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
“我們(men) 圍繞千噸級以上全地麵起重機開展自主研發攻關(guan) ,每兩(liang) 年就有一款吊載能力最強的輪式起重機產(chan) 品下線。”徐工集團技術專(zhuan) 家李長青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2600噸全地麵起重機能夠覆蓋全國90%以上的風機吊裝,為(wei) “十四五”期間風電裝機目標的實現,持續輸出大國重器之力。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重大裝備投入使用,是我國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邁上新台階的生動注腳。
聚焦產(chan) 業(ye) 鏈薄弱環節,強化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支持行業(ye) 骨幹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初步構建多層次、網絡化的製造業(ye) 創新體(ti) 係;優(you) 化創新環境,提升製造業(ye) 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激勵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一係列舉(ju) 措持續落實落細,推動製造業(ye) 的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
從(cong) 創新投入看,我國製造業(ye) 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的平均研發強度達到10.3%。從(cong) 創新成果看,2021年規上工業(ye) 企業(ye) 新產(chan) 品收入占業(ye) 務收入比重達到22.4%。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說,將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緊扣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體(ti) 係化提升產(chan) 業(ye) 鏈創新能力,突破一批關(guan) 鍵核心技術,完善製造業(ye) 創新網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ye) 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規模化應用,做大做強一批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成新的優(you) 勢製造能力。
全麵夯實實體(ti) 經濟基礎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作出重要部署。
把握總目標、總方向、總要求,相關(guan) 部門積極拿出具體(ti) 方案,把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yu) 成效。
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批複組建國家石墨烯創新中心、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3家國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將加強督促創新中心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行業(ye) 服務能力,為(wei) 製造業(ye) 關(guan) 鍵領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與(yu) 此同時,發展壯大裝備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ye) ,促進消費品行業(ye)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健全政策法規體(ti) 係,實施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梯度培育計劃,激發湧現一大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小巨人”企業(ye) 和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統籌鍛長板、補短板、強基礎,深入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工程;推進智能製造,深化“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健全綠色製造體(ti) 係……係列重點任務和具體(ti) 舉(ju) 措將進一步細化完善。
“走新型工業(ye) 化之路,加快建設製造強國,離不開更強的創新能力、更高的創新效率。”付保宗表示,麵向未來,一係列部署舉(ju) 措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將進一步加快製造業(ye) 提質增效升級,紮實推進製造強國建設,不斷夯實實體(ti) 經濟根基,為(wei) 我國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提供更強大的支撐。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