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05 09:16:22 中國經濟網

一個(ge) 月前,中國物流集團問世;半個(ge) 月前,頗受市場關(guan) 注的中國稀土集團掛牌成立。可以說,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央企重組整合給足了市場驚喜。縱觀全年,國資國企改革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尤其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70%的預定任務順利完成,為(wei) 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022年,是國企改革最關(guan) 鍵的一年,三年行動將正式收官。此前召開的中央企業(ye) 負責人會(hui) 議明確提出,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在黨(dang) 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今年年底前全麵完成。
如何決(jue) 戰、決(jue) 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接受記者采訪的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深化混改、推進國企職業(ye) 經理人製度、加大央企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力度等將是重要著力點。
多領域全麵開花
董事會(hui) 建設成最大驚喜
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可謂多領域全麵開花,其中,尤以“董事會(hui) 建設”最為(wei) 業(ye) 內(nei) 關(guan) 注。
中國企業(ye) 改革與(yu) 發展研究會(hui) 研究員吳剛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央企在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與(yu) 健全市場化經營機製方麵進度較快,包括董事會(hui) 建設、經理層的任期製與(yu) 契約化管理、中長期激勵機製等,這些改革措施落地、落實快,具有明顯的成效。
中國企業(ye) 聯合會(hui) 研究部研究員劉興(xing) 國對記者表示,在董事會(hui) 建設方麵,央企集團已全部建立規範運作的董事會(hui) ,絕大多數二三級子公司也已完成董事會(hui) 建設。此外,董事會(hui) 授權同樣取得明顯進展。
來自國資委的數據是最佳佐證。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央企業(ye) 及98.2%的子企業(ye) 實現董事會(hui) 應建盡建,超過70%的集團公司製定董事會(hui) 授權製度,89.9%符合條件的二三級子企業(ye) 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
“製度建設是去年國企方麵的一大亮點。”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國企混改與(yu) 員工持股研究中心負責人朱昌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1年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成熟定型之年,尤其是去年年底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修訂草案)》,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成熟定型的催化劑。從(cong) 內(nei) 容上看,其充分吸收國企改革成果,並將相關(guan) 政策進一步升級至國家法律層麵。其中,針對公司治理結構、資本製度、高管責任等做出重大修改,為(wei)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提供重要法律支撐。
朱昌明也指出,目前,雖然大部分國企董事會(hui) 已經應建盡建,但董事會(hui) 職權落實、董事會(hui) 製度建設和董事考核評價(jia) 等改革仍相對滯後。因此,可以預期的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建設將繼續向縱深拓展,並在鞏固規範性的基礎上著力增強有效性。預計2022年國資央企將圍繞建設專(zhuan) 業(ye) 盡責、規範高效的董事會(hui) 進一步發力。
事實上,加強董事會(hui) 建設不僅(jin) 是完善國企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一環,也是近年來國資委工作的重點。記者注意到,中央企業(ye) 負責人會(hui) 議在部署中央企業(ye) 2022年重點工作時強調,要“建設專(zhuan) 業(ye) 盡責、規範高效的董事會(hui) ”。
吳剛梁表示,董事會(hui) 應建盡建之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在於(yu) 落實董事會(hui) 職權。
央企重組整合
捷報頻傳(chuan)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持續推進,2021年以來,中央企業(ye) 的戰略性重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以及相關(guan) 並購工作按下“快進鍵”。
如“兩(liang) 化”重組落地、中國普天並入中國電科、鞍鋼“牽手”本鋼、中國建材加快推進水泥板塊業(ye) 務整合等。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稀土集團亦相繼亮相。
從(cong) 並購方麵來看,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去年全年,剔除交易失敗案例,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參與(yu) 的並購事件共861起。其中,278起已完成,583起正在進行中。
“整體(ti) 上看,2021年央企重組整合具有以下三個(ge) 特征。”劉興(xing) 國表示,一是在數量上較往年有較大增加;二是在方式上更多選擇了專(zhuan) 業(ye) 化整合;三是不拘泥於(yu) 簡單做“減法”,而是適時組建了一批新央企集團。
談及重組整合後的“新央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畢馬威國資國企改革服務中心負責人喬(qiao) 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央企間的重組整合隻是第一步,此後的業(ye) 務整合計劃、人員配置和激勵機製、資本管理使用規劃等,才是“新央企”需要密切關(guan) 注、提前規劃和落實到位的核心發力點,而相關(guan) 舉(ju) 措的清晰度、可執行性與(yu) 效率將成為(wei) 影響央企重組效果的關(guan) 鍵細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wei)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內(nei) 容,國資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仍是2022年國資委工作重點,而這顯然離不開央企間的重組整合。
例如,國資委提出,2022年要深化跨行業(ye) 跨領域跨企業(ye) 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加強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ye) 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協同發展平台建設。
對此,劉興(xing) 國表示,之所以會(hui) 選擇上述領域,一方麵,客觀來看,多家央企在這些領域進行投資布局,致使業(ye) 務較為(wei) 分散,存在較為(wei) 突出的重複投資現象,難以體(ti) 現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麵,上述領域迫切需要加快發展、加快構建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而分散化投資發展的現狀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綜合而言,劉興(xing) 國認為(wei) ,未來央企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或許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剝離同類業(ye) 務後組建新央企集團,而可能采取構建企業(ye) 戰略聯盟的形式。
在吳剛梁看來,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有效方式是打造協同發展平台,為(wei) 核心優(you) 勢企業(ye) 、區域經濟整合產(chan) 業(ye) 資源,打造產(chan) 業(ye) 生態鏈,構建經濟共同體(ti) 。目前,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ye) 互聯網、物流大數據、航空貨運等領域的中央企業(ye) 規模大、產(chan) 業(ye) 鏈長,可以較好發揮“供應鏈鏈長”的引領作用。
決(jue) 戰收官之年
改革發力點清晰
自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無論是推進力度還是組織方式,均較以往有很大不同。用國資委黨(dang) 委委員、秘書(shu) 長彭華崗的話說,國企改革行動不再是局部改革,而是全方位的改革,改革舉(ju) 措之間亦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關(guan) 聯聯動。
劉興(xing) 國表示,今年作為(wei)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既要進一步鞏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又要針對前期的改革痛點、難點、堵點加力推進。從(cong) 具體(ti) 的發力點看,聚焦在以下五個(ge) 方麵:
一是混改深化,包括混改方式、路徑的創新,股權讓渡比例邊界的探索,國家特殊股製度的探索,混改企業(ye) 內(nei) 部改革的探索,以及建立混改企業(ye) 差異化監管模式;二是國有企業(ye) 職業(ye) 經理人製度的穩妥推進,即在更廣泛的範圍內(nei) 將國有企業(ye) 負責人身份轉換成完全市場化的職業(ye) 經理人;三是多元化激勵機製建設,實現國有企業(ye) 負責人的市場化激勵;四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加快組建,以及以此為(wei) 抓手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ye) 並購重組;五是國有資產(chan) 證券化的穩步推進,打造更多優(you) 質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朱昌明認為(wei) ,2022年國企改革的發力點將主要聚焦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和激發國企活力效率,前者是後者的動力源泉。可以預期,隨著新公司法的出台,國企製度建設將迎來一波高潮,即將新公司法和國企改革重要要求納入公司章程和企業(ye) 製度體(ti) 係,實現新舊製度體(ti) 係的轉換,這樣才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提高企業(ye) 活力效率方麵取得明顯成效。
記者獲悉,為(wei) 進一步考核評估檢驗和強化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落實成效,今年一季度,國資委將對中央企業(ye) 截至2021年底的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進行第一次考核,並對地方進行第二次評估。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