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突破6000列

發布時間:2020-08-28 09:29:41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微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8月26日,伴隨著一聲響亮的鳴笛,一列滿載電子產(chan) 品、日用百貨、醫用口罩、花卉等貨物的列車從(cong) 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出發往荷蘭(lan) 蒂爾堡,這是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的第6000列,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量也在全國率先突破6000列。

日前,成都自貿試驗區“創新國際物流運輸模式”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發展部際聯席會(hui) 議辦公室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二批“最佳實踐案例”。

近年來,成都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強化中歐國際班列、成都國際鐵路港、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等平台支撐,對接國際物流通道,優(you) 化提升國際出口通道能力,采用航空、鐵路、海運等多種物流形式,極大拓寬了物流渠道,提高跨境貿易通關(guan) 便利化水平,推動成都從(cong) “內(nei) 陸之城”躍升為(wei) “口岸之城”。

主要做法:

一是開展國際物流“多式聯運”,成都國際鐵路港創新采用“多式聯運”模式,打造成都天府國際空鐵公多式聯運物流港、西部(成都)汽車物流多式聯運中心,構建成都至北部灣出海口的“陸海新通道”,降低國際貿易風險和運輸成本,推動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向國際貿易通道轉變。

二是采用寬軌段“三列並兩(liang) 列”運輸,在寬軌段起始口岸將國內(nei) 始發的三列中歐班列合並為(wei) 兩(liang) 列,集並運輸到寬軌段終點口岸,再換裝還原為(wei) 原來的三列中歐班列;

三是發揮空閑艙位的中途運輸作用,積極探索蓉歐班列集拚集運模式,利用去程、回程班列空閑艙位,搭載目的地為(wei) 烏(wu) 魯木齊的集裝箱,解決(jue) 蓉歐班列運輸途中無法更換等因素造成的空箱浪費問題,實現物流運輸服務效益最大化;

四是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依托成都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積極開展保稅貨物倉(cang) 儲(chu) 、物流業(ye) 務,推動外貿發展。在此基礎上,2019年12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

五是加入“安智貿”試點城市,成都成為(wei) “中國-歐盟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試點城市之一,加入“安智貿”的國際朋友圈,確定將中歐班列(成都-波蘭(lan) 羅茲(zi) )鐵路線路及相關(guan) 企業(ye) 納入“安智貿”,試點企業(ye) 將享受互認國家或地區海關(guan) 提供的通關(guan) 便利措施;

六是推進“一單到底,兩(liang) 段結算”機製改革,以中歐班列承運方站到站運輸成本比例對應測算進口企業(ye) 站到站國際、國內(nei) 段運費,依托成都國際班列公司的直接銷售單位,每季度對外公布中歐班列(成都)運費價(jia) 格。

拓展運輸網絡 連接境外55個(ge) 境內(nei) 16個(ge) 城市

以成都為(wei) 主樞紐,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dong) 聯日韓、南拓東(dong) 盟的成都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全球陸海貨運配送體(ti) 係已初步建立,7條國際鐵路通道、6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持續拓展,已連接境外55個(ge) 城市、境內(nei) 16個(ge) 城市。

今年初,圍繞羅茲(zi) 、紐倫(lun) 堡、蒂爾堡三大主幹線,中歐班列(成都)主推了具有成都開行特色的“歐洲通”運輸模式。目前,班列可通過波蘭(lan) 馬拉、波茲(zi) 南為(wei) 樞紐節點通達歐洲全境。通過以馬拉為(wei) 樞紐節點,可組織華沙、杜伊斯堡、漢堡、米蘭(lan) 、巴塞羅那、馬德裏、布達佩斯、維也納等站點單個(ge) 集裝箱貨物經馬拉的分撥、集結;通過以波茲(zi) 南為(wei) 樞紐節點,利用當地鐵路運輸網絡銜接弗羅茨瓦夫、盧森堡、杜伊斯堡、鹿特丹等地區。

中歐班列(成都)“歐洲通”模式已為(wei) DHL、中遠海、順豐(feng) 等大型物流企業(ye) 提供運輸服務。截至目前,已實現了穩定組織、雙向開行,月均可達到約900車的發運量,有效地緩解了因疫情導致的歐洲公路分撥受限壓力。

提升時效安全 最快8天到俄羅斯

“中歐班列的常客是介於(yu) 空運和海運間,對運輸時效要求高、貨值相對高的中高端產(chan) 品,重點追求運輸時效與(yu) 安全性,因此時效快、更安全是我們(men) 不斷提升的目標。”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陳澤軍(jun) 介紹說。

最快8天到俄羅斯、10天到波蘭(lan) 、12天到荷蘭(lan) 、德國……一串串數字的背後,正是中歐班列(成都)運輸時效不斷提升的有力體(ti) 現。

目前中歐班列(成都)在紐倫(lun) 堡、蒂爾堡、布拉格、漢堡、華沙等地均設立海外聯絡處,境內(nei) 外工作時間保持一致,保障班列作業(ye) 對接“零時差”,推動中歐班列高效開行。同時成都鐵路場站作業(ye) 流程由“串聯”變“並聯”,班列裝卸作業(ye) 與(yu) 口岸轉運實現“直裝直卸”,大大提升了裝卸效率。成都海關(guan) 積極與(yu) 境外海關(guan) 開展關(guan) 際合作,推動中歐班列境內(nei) 外海關(guan) 數據交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高效通關(guan) 服務,同時全麵開展口岸“7×24小時”預約通關(guan) 常態化作業(ye) ,出口通關(guan) 時間整整壓縮了1/3。

促進外貿增長 累計貨值近2000億(yi) 元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2489.1億(yi) 元,在全國綜保區中繼續排名第一,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不斷凸顯、龍頭企業(ye) 產(chan) 能繼續釋放,成為(wei) 帶動成都進出口外貿持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也成為(wei) 中歐班列(成都)貨值貨量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

自開行以來,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運送貨值近2000億(yi) 元,持續滿足成都本地電子信息、汽車整車、智能家電、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的運輸需求,班列貨源以TCL、聯想、戴爾、吉利、沃爾沃、寶馬等製造業(ye) 產(chan) 品為(wei) 主,本地貨源占比達65.7%。同時持續促進成都外貿穩增長,其中出口帶動本地製鞋、服裝、花卉、日用品類中小生產(chan) 型企業(ye) 通過跨境電商渠道走出去;進口以歐洲生活消費品為(wei) 主,推動建設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今年來,吉利成都工廠通過中歐班列發運集裝箱900餘(yu) 標箱,累計1350台整車配件。運輸時效從(cong) 之前的海運75天降低到10餘(yu) 天。現在吉利成都車型針對白俄羅斯的出口100%改為(wei) 中歐班列(成都)運輸。”成都吉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華介紹說。

隨著汽笛響徹巴蜀大地,每天平均8趟中歐班列往返於(yu) 成都與(yu) 歐洲大陸,這是成都與(yu) 全球與(yu) 時俱進、互利共贏的交流方式,更是對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有效實踐。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