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三中全會《決定》: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製度

發布時間:2024-07-24 15:48:01 財新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下稱《決(jue) 定》),強調要健全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製度。

《決(jue) 定》主要提及以下幾個(ge) 方麵: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ye) 母機、醫療裝備、儀(yi) 器儀(yi) 表、基礎軟件、工業(ye) 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chan) 業(ye) 鏈發展體(ti) 製機製,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guan) 、成果應用。建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製。完善產(chan) 業(ye) 在國內(nei) 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製,推動轉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備份。加快完善國家儲(chu) 備體(ti) 係。完善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探產(chan) 供儲(chu) 銷統籌和銜接體(ti) 係。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態,其韌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國經濟抵抗風險能力的大小。近年來,疫情疊加地緣政治、貿易摩擦等因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麵臨(lin) 風險和挑戰。

以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為(wei) 例,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ye) 和安全局(BIS)發布出口管製新規,用對各項芯片算力、帶寬、製程工藝等的量化指標,限製美國企業(ye) 對中國出口。其中關(guan) 於(yu) 高算力芯片的限製,直接衝(chong) 擊中國人工智能(AI)、超級計算機、數據中心等相關(guan) 行業(ye) 發展。(詳見《財新周刊》2022年第40期封麵報道《限“芯”衝(chong) 擊》)一年之後,BIS擴大對華出口先進芯片的管製範圍,核心要點包括:直接阻斷美國芯片廠商英偉(wei) 達等生產(chan) 的“特供版”芯片賣到中國及40餘(yu) 個(ge) 國家;更新半導體(ti) 設備和技術相關(guan) 的“長臂管轄”,擴大荷蘭(lan) 光刻機企業(ye) ASML(阿斯麥)不可對華出口機型範圍,且限製波及中國之外20餘(yu) 個(ge) 國家;此外,還將壁仞、摩爾線程及子公司等13家中國公司加入“實體(ti) 清單”。(詳見《財新周刊》報道:《限芯升級》)2024年3月底,BIS在2023年10月“升級版”出口管製新規基礎上繼續“查缺補漏”、進行細化。單邊製裁之外,美國還試圖與(yu) 日本、荷蘭(lan) 等國聯合,圍堵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展。受此影響,中國不僅(jin) 沒法獲得最先進的芯片,連製造先進芯片的材料和設備都難以獲取。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被高度重視,中央多次會(hui) 議均強調該議題。2022年10月,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鏈,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安全可靠。2024年3月,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升級”作出部署,提及實施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zheng) 力。

各部委已經出台了一係列政策,試圖在不同領域提升產(chan) 業(ye) 鏈競爭(zheng) 力。2024年5月,工信部會(hui) 同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印發了《製造業(ye) 企業(ye) 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試行),提出要多措並舉(ju) 提升製造業(ye) 企業(ye) 供應鏈管理水平。工信部還與(yu) 國資委聯合發起“中央企業(ye) 產(chan) 業(ye) 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每年擇選一批重點產(chan) 業(ye) 鏈組織開展專(zhuan) 題活動,讓央企向中小企業(ye) 開放市場、技術、資金等各類要素資源,帶動上下遊企業(ye) 協同發展。而早在2022年5月,國資委就召開中央企業(ye) 現代產(chan) 業(ye) 鏈鏈長建設工作推進會(hui) ,強調要著力推動中央企業(ye) 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you) 化塑鏈能力,包括中國移動、中國石化、中國寶武等一批央企成為(wei) “鏈長”,在各自領域補鏈強鏈。

據全球化智庫(CCG)課題組研究編寫(xie) 的《人才、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鏈韌性報告(2023)》,當年,美國產(chan) 業(ye) 鏈韌性指數為(wei) 0.715,領先於(yu) 中國的0.611,而德國、日本、新加坡分列第三至第五,得分在0.35—0.38之間。該報告稱,中國在製造業(ye) 表現、產(chan) 業(ye) 總體(ti) 情況、企業(ye) 活力等方麵優(you) 勢明顯,在人才資本方麵暫處弱勢,創新投入仍需持續加強,產(chan) 業(ye) 鏈韌性仍麵臨(lin) 挑戰。

7月5日,工信部部長金壯龍在國新辦舉(ju) 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當前我國工業(ye) 形成了“全”、“多”、“大”的獨特優(you) 勢。“全”就是體(ti) 係全,我國擁有41個(ge) 工業(ye) 大類、207個(ge) 中類、666個(ge) 小類,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全部工業(ye) 門類。“多”就是品種多,各種製造業(ye) 都有,500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規模大,2023年我國全部工業(ye) 增加值達到39.9萬(wan) 億(yi) 元,占GDP比重31.7%,製造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約30%。

“我國工業(ye) 發展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總體(ti) 上講,仍處在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重要關(guan) 口,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等方麵還存在突出短板,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依然較多。”金壯龍表示,將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建設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