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需從“一個麵”中抽出“一條線”,再聚焦到“點”

發布時間:2023-02-07 16:03:10 上觀新聞


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其中的一個(ge) 重點工作是“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是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對夯實產(chan) 業(ye) 安全基礎、有效對衝(chong) 外部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進一步提出,圍繞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找準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you) 質資源合力攻關(guan) ,保證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當務之急,可從(cong) 繪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圖譜、構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關(guan) 鍵節點以及補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短板四個(ge) 方麵入手,科學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理論與(yu) 方法,梳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整體(ti) 情況,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關(guan) 鍵節點,為(wei) 防範重大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風險、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打下堅實基礎。

「繪製圖譜」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全球化合作分工的產(chan) 物,是國際化市場主導的成果,具備全球公共產(chan) 品的屬性。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國產(chan) 業(ye) 分工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形成錯綜複雜、環環相扣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網絡。

提升韌性,首要的是進行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可視化,繪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圖譜。目前,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網絡具備複雜性、動態性和不透明性。通過繪製多層次圖譜的方式,梳理同類產(chan) 業(ye) 的全球產(chan) 能技術布局及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間的供需關(guan) 係,可以直觀展現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運作情況。

繪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圖譜,主要分三個(ge) 層次進行:

一是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下遊核心產(chan) 成品企業(ye) 繪製圖譜,明確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及趨勢,梳理產(chan) 成品企業(ye) 的上遊關(guan) 鍵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商的供給信息。

二是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遊關(guan) 鍵零部件企業(ye) 繪製圖譜。關(guan) 鍵零部件一旦斷供,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會(hui) 瞬間陷入癱瘓。梳理相關(guan) 企業(ye) 的地理位置、產(chan) 能情況、專(zhuan) 利技術和上下遊客戶至關(guan) 重要。

三是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遊關(guan) 鍵原材料企業(ye) 繪製圖譜。原材料是產(chan) 業(ye) 鏈的基礎,需要明確相關(guan) 企業(ye) 地理位置、資源儲(chu) 量、開發情況等信息。

通過對圖譜分層次繪製,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信息可視化,直觀展現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全球生產(chan) 運作情況及其對海外資源的依賴程度,進而識別潛在風險,就能為(wei)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找到發力點。

「構建鏈路」

繪製圖譜是從(cong) “一個(ge) 麵”的角度可視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網絡,接下來就應聚焦鏈路,從(cong) 麵中抽出“一條線”,具體(ti) 分析縱向維度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問題。

我國雖然具有全球最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但鏈路環節發展不均衡,還無法自主可控,造成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缺失,降低了產(chan) 業(ye) 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近年來,高度不確定性的國際大環境,又進一步放大了鏈路缺失的風險。因此,在繪製圖譜的基礎上,有必要細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網絡,以核心產(chan) 品為(wei) 導向,構建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

具體(ti) 而言,可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入手:

一是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核心廠商構建鏈路。從(cong) 核心廠商出發,梳理相關(guan) 核心供應商、零售商、物流供應商、金融服務商、信息服務提供商等,形成完整的產(chan) 品鏈路。

二是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中的核心環節與(yu) 零部件供應企業(ye) 。一條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除了核心廠商以外,還有大量的配套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物流提供商等。精確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的核心環節與(yu) 企業(ye) ,有助於(yu) 在發生中斷情況時尋找合適的替代方案。

三是保持流通環節的暢通與(yu) 穩定。除了上下遊企業(ye) ,鏈路還包含連接上下遊企業(ye) 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精確預測與(yu) 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中流通環節可能麵臨(lin) 的中斷風險,積極做好預備方案,將有效降低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脆弱性。

「關(guan) 鍵節點」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鏈路的平穩高效運作,需要依靠鏈路中環環相扣、分工明確的上下遊企業(ye) 協同發展,建立完善的供需對接機製。上下遊任何企業(ye) 出現供需問題,均會(hui) 對產(chan) 業(ye) 鏈的運行產(chan) 生影響。一些關(guan) 鍵企業(ye) 甚至扮演著定生死的角色,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分析“麵”和“線”的問題後,還要聚焦到“點”,即識別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的關(guan) 鍵節點,對症下藥,從(cong) 根上解決(jue) 問題,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

識別關(guan) 鍵節點,可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入手:

一是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的“卡脖子”節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在關(guan) 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國在基礎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仍存在短板,不可控的自然或人為(wei) 政治因素增加了產(chan) 業(ye) 鏈斷裂的風險。新形勢下,要加快補齊短板,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先進技術,在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nei) 生產(chan) 供應體(ti) 係。

二是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的“高價(jia) 值”節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環節複雜,價(jia) 值分配不均、占比高的節點對鏈路的影響更大。下一步,“高價(jia) 值”的節點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視。對上海而言,相關(guan) 的重點包括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產(chan) 業(ye) 等。

三是識別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的“強地位”節點。一般來說,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會(hui) 存在一個(ge) 起到決(jue) 定作用的“強地位”鏈主企業(ye) 。優(you) 質的鏈主企業(ye) 會(hui) 推動整個(g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發展,提高整體(ti) 競爭(zheng) 力;不穩定的鏈主企業(ye) 則會(hui) 從(cong) 下遊到上遊不斷放大負麵效應,導致產(chan) 業(ye) 鏈發生巨大動蕩,增加中斷的風險。

「補齊短板」

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不均,基礎材料、高端裝備等產(chan) 業(ye) 領域的一些關(guan) 鍵技術嚴(yan) 重依賴海外,風險不容忽視。補齊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核心短板,具體(ti) 可分短期和長期兩(liang) 個(ge) 階段進行:

從(cong) 短期階段來看,要做到多重尋源,避免“將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比如,尋求多個(ge) 合作夥(huo) 伴,在主供應商斷供時及時啟用備用供應商過渡,保證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不受影響。

同時,建立多類型的戰略庫存儲(chu) 備。高度不確定性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對準時製、零庫存、精益製造等模式提出了挑戰。戰略庫存可為(wei) 企業(ye) 預留出緩衝(chong) 時間。

此外,還要積極提升資源調配效率。當中斷發生時,除了尋找外部的可替代性,還可積極進行內(nei) 部的資源調配,科學高效地完成關(guan) 鍵原材料或零部件從(cong) 其他富餘(yu) 生產(chan) 基地流向缺貨的生產(chan) 基地。

當然,短期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中斷的風險,但“治標不治本”,難以真正突破短板瓶頸製約。為(wei) 此,有必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ti) 製優(you) 勢,設立長期性目標,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問題。

從(cong) 長期階段來看,要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解決(jue) 核心部件的“卡脖子”問題。比如,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鼓勵企業(ye) 大膽探索,攻堅克難,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的優(you) 質企業(ye) ,補齊供應鏈相關(guan) 缺失環節,對核心技術做到自主可控。

同時,要進一步鼓勵鏈主企業(ye) 垂直整合產(chan) 業(ye) 鏈,提升對關(guan) 鍵環節的掌控能力。鏈主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中起主導作用,應積極鼓勵其承擔補齊產(chan) 業(ye) 鏈短板的重任,通過並購、入股、引進等方式,依托雄厚的資金實力整合上下遊供應鏈,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融合發展,完善技術研發配套設施,提升整體(ti) 可控能力。

此外,還有必要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整體(ti) 生態數字能力。通過平台賦能產(chan) 業(ye) 鏈,提升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打破空間限製和信息壁壘,積極推進數字孿生。要借助強大的數字化技術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形成內(nei) 生發展動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整體(ti) 能力,實現對不確定性快速響應,增加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

總之,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與(yu) 安全,既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產(chan) 業(ye) 發展、鞏固供應鏈安全的重大機遇。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 魏航 鄭迎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