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09 15:15:23 人民日報海外版

海運是全球貨物貿易的生命線。在6月26—28日於(yu) 浙江寧波舉(ju) 行的2024海絲(si) 港口合作論壇(以下簡稱“海絲(si) 論壇”)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港口運行分析報告(2024)》顯示,2023年中國外貿海運量已占全球海運量的30.1%,較上年上升2.2個(ge) 百分點,凸顯中國外貿大國的地位。
外貿海運量質齊升
——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礦建材料和石油及製品是中國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貨類,其中集裝箱比重逐年增長
6月29日上午,“新明州106”輪滿載光伏產(chan) 品、汽車、家電、紡織品等貨物,從(cong) 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2號泊位緩緩駛離,前往阿聯酋迪拜傑貝阿裏港。此次航程單程僅(jin) 需15天,中途不掛靠任何港口,箱源和艙位供應充足,航線一經發布便在業(ye) 內(nei) 引起廣泛關(guan) 注。
在全球範圍內(nei) ,超八成的國際貿易通過海上運輸實現,海運是中國外貿的“大動脈”。《中國港口運行分析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在外貿需求回暖、全球貿易體(ti) 係重塑等因素推動下,中國外貿海運規模增長較快,全國沿海港口外貿吞吐量達49.6億(yi) 噸,同比增長9.6%。
貨物是流淌在“大動脈”中的血液。從(cong) 貨物種類來看,集裝箱、煤炭、金屬礦石、礦建材料和石油及製品是中國沿海港口的五大主要貨類。2023年,上述貨物吞吐量占沿海港口總吞吐量的84%。其中,進口煤炭、進口原油吞吐量快速增長,進口鐵礦石吞吐量維持高位。
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外貿海運結構也在不斷優(you) 化。
結構優(you) 化,體(ti) 現在大宗能源和原材料吞吐量持續提升。在國內(nei) 石化行業(ye) 需求恢複、原油加工量快速增長等因素帶動下,中國沿海港口外貿原油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報告》顯示,2023年外貿原油進港量同比增長13%,創下新高。此外,2023年全國沿海港口外貿進口礦石接卸量同比增長5%。
同步提升的還有沿海港口接卸能力。位於(yu) 遼東(dong) 半島中部的營口港,目前已建成萬(wan) 噸級以上泊位56個(ge) ,其中包括30萬(wan) 噸級礦石泊位和30萬(wan) 噸級原油泊位各一個(ge) 。不久前,營口港口岸仙人島港區3個(ge) 泊位順利通過正式驗收,使營口港口岸對外開放泊位數量達到66個(ge) ,實現所有已建成泊位“應開盡開”。
結構優(you) 化,還體(ti) 現在集裝箱海運量占比上升。2023年,中國外貿海運量中的集裝箱海運量占比達23.3%,較上年提高0.2個(ge) 百分點,保持逐年增長態勢。義(yi) 烏(wu) 小商品、歐洲杯周邊、新能源汽車……如今,在中國各大沿海港口,隨著口岸通關(guan) 服務不斷升級,集裝箱“出海”日益便利。
在浙江義(yi) 烏(wu) 港,義(yi) 烏(wu) 海關(guan) 開設了歐洲足球錦標賽專(zhuan) 窗,通關(guan) 流程實現“一鍵申報”,超過99%的市場采購出口貨物實現電腦審單“秒放”;義(yi) 烏(wu) 鐵路西站布置的智能化設備,實現了集裝箱自動進場、不開箱查驗。在寧波舟山港,寧波海關(guan) 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證、溯源,提升大宗貨物通關(guan) 運行效率,使新能源汽車集裝箱裝運效率從(cong) 180輛/天提升至超1000輛/天。
港口吞吐能力更強
——貨物吞吐量超2億(yi) 噸以上的中國沿海港口共有23個(ge) ,沿海港口航道已實現“一圖覆蓋”,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網貫通”
如果說海運是中國外貿的“大動脈”,那麽(me) 港口就是動脈連接的重要器官。
在山東(dong) 港口日照港,鐵路綿延向西,通過新疆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lan) 、德國直抵荷蘭(lan) 鹿特丹港,全程上萬(wan) 公裏……不久前,日照港獲準開辦國際聯運過境貨物運輸業(ye) 務。這意味著由世界各地海運至日照港的貨物,均可通過鐵路運輸方式,經日照港直接發運至蒙古國、俄羅斯、朝鮮、越南和中亞(ya) 各國。目前,日照港已成為(wei) “一帶一路”新亞(ya) 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世界最年輕的5億(yi) 噸大港,貨物吞吐量在全球沿海港口中排名第七。
從(cong) 渤海灣到長三角,從(cong) 珠三角到北部灣,中國各大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正在快速增長,其中不少港口吞吐量年增速超過10%。
分港口看,《報告》顯示,2023年貨物吞吐量超2億(yi) 噸以上的中國沿海港口共有23個(ge) 。其中,寧波舟山港吞吐量13.2億(yi) 噸,居沿海港口首位。北部灣港、鎮江港、上海港、湛江港和福州港貨物吞吐量增速超10%。其中,北部灣港、鎮江港、湛江港和福州港貨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yu) 煤炭、金屬礦石、鋼鐵等貨類的增長,上海港貨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長得益於(yu) 集裝箱等貨類的增長。
分區域看,各地區沿海港口吞吐量格局保持穩定。《報告》分析,長江三角洲沿海港口吞吐量在全國沿海港口中占40%,居各區域之首。山東(dong) 沿海港口、津冀沿海港口和珠三角沿海港口位列第二梯隊,吞吐量分別占全國沿海港口的15%、15%和12%,山東(dong) 沿海港口連續第3年超過津冀沿海港口、位列第2;遼寧沿海港口和東(dong) 南沿海港口作為(wei) 第三梯隊,吞吐量各占全國沿海港口的6%左右。
萬(wan) 噸巨輪“側(ce) 方停車”絕非易事,精密程度堪比繡花。巨大的吞吐量背後,是中國沿海港口不斷增強的航海保障能力。
交通運輸部6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23年,中國沿海航標增長68.8%,總量達2.06萬(wan) 座,並實現遙測遙控全部北鬥化。海圖服務從(cong) 以紙質海圖為(wei) 主發展為(wei) 電子海圖全覆蓋並提供在線發布、實時的更新服務,2023年中國沿海電子海圖發行量達492萬(wan) 幅。
同時,中國還建設了由23座北鬥差分台、75座北鬥連續運行基準站組成的沿海北鬥地基增強係統,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建設了水上安全通信網,作為(wei) 全球海上遇險與(yu) 安全係統的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險安全通信服務;積極推進4G/5G建設和衛星通信應用,持續提升衛星寬帶數據通信能力。
“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航海保障體(ti) 係,實現沿海港口航道‘一圖覆蓋’,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網貫通’。”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說。
邁向數字化綠色化
——今年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有望跨過50億(yi) 噸門檻,未來將大力推進港、產(chan) 、城、船、貿融合發展
受船舶製造的長周期屬性影響,港航相關(guan) 行業(ye) 具有較強的可預測性。今年,全球造船業(ye) 處於(yu) 強勢上行周期,如何看待中國外貿海運下一步發展趨勢?
從(cong) 主要貨種發展趨勢來看,幹散貨運輸需求在2024年有望保持小幅增長。《報告》預計,國際幹散貨海運運力將大於(yu) 運輸需求的增長,航運市場總體(ti) 將偏向朝著供大於(yu) 求發展。
液體(ti) 散貨方麵,由於(yu) 此前數年油輪訂單較少,《報告》預計油輪運力供不應求;液化氣方麵,將有多艘新運輸船投入市場,運力緊張局麵將緩解。
集裝箱方麵,《報告》預計2024年需求小幅增長4%左右;受2021—2022年大量造船訂單影響,2024年集裝箱運力供給可能大幅增長。
在此基礎上,《報告》預計中國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外貿海運規模將延續穩定增長態勢,2024年全國沿海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有望達到51億(yi) 噸左右,同比增速在3.2%左右。
航運業(ye) 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正為(wei) 中國外貿海運發展指出新方向。
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影響、推動港口和航運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本屆海絲(si) 論壇活動期間,全球各大港航企業(ye) 、港航監管組織發布共同聲明,推動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中國外貿海運“綠色”“智慧”關(guan) 鍵詞更加凸顯。
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冠東(dong) 碼頭,“海港致遠”輪為(wei) 大型甲醇動力集裝箱船舶“阿斯特麗(li) 德馬士基”輪成功加注504噸綠色甲醇;與(yu) 此同時,“阿斯特麗(li) 德馬士基”輪的集裝箱裝卸作業(ye) 也在有序進行中……這是今年4月,上海港實施全國首次綠色甲醇“船—船”同步加注時的場景。隨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提升,上海港有望成為(wei) 全球首批綠色甲醇商業(ye) 性加注點及區域綠色甲醇燃料加注中心。
外貿海運也麵臨(lin) 風險和挑戰。參加海絲(si) 論壇的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正麵臨(lin) 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因素衝(chong) 擊,呈現區域化、本土化、近岸化等趨勢。此外,海外港口因大量船隻繞行好望角、船舶集中到港造成嚴(yan) 重擁堵,全球集裝箱運輸價(jia) 格持續上漲。
麵對機遇和挑戰,如何確保中國外貿海運“大動脈”暢通?
對於(yu) 運價(jia) 飆升、空箱不足、艙位緊張等短期問題,從(cong) 業(ye) 者正在積極應變。寧波舟山港集團董事長陶成波介紹,今年寧波舟山港通過搶抓運力組織、釋放作業(ye) 效能、優(you) 化口岸營商環境等措施,實現集裝箱船舶在泊效率比去年平均水平提升8%,等泊時間減少1/3。同時,加大力度吸引空箱回流、推動新建集裝箱投用,確保港區空箱存量回升、客戶有箱可用。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李清認為(wei) ,長期來看,應加快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在港航領域應用,建設集約高效的港口樞紐,推動沿海港口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升級,提升港口樞紐綜合能級。“要打造港航業(ye) 開放融合的產(chan) 業(ye) 生態,實現港航要素資源的開放與(yu) 共享,圍繞港航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推進港、產(chan) 、城、船、貿融合發展。”李清說。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