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4-08 10:03:51 中國交通新聞網

以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蕪湖長江公路二橋為(wei) 代表的超大跨徑橋梁先後獲得多項大獎;高速公路工業(ye) 化智能製造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原創技術體(ti) 係,研發“從(cong) 上到下”“從(cong) 小到大”全覆蓋、全係列產(chan) 品;引江濟淮工程完成世界跨度最大鋼結構渡槽、膨脹土治理、航道整治等技術突破,讓長江、淮河實現世紀“牽手”;首創“魚雷罐+布料器+附著式振搗器”的新型橋涵結構自動化生產(chan) 係統,研發山區公路梁柱一體(ti) 智能施工裝備、多功能預製管樁施工設備及水下工程多功能檢測移動平台……
“十四五”以來,安徽交通運輸係統充分發揮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大力發展智慧交通,行業(ye) 科技創新實現了係統布局、重點突破、量質並重、融合應用的跨越發展。
“推進交通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安徽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我們(men) 的戰略之舉(ju) 、長遠之策。”安徽省交通運輸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聶愛國表示。
新技術與(yu) 交通運輸深度融合
春天的合肥駱崗中央公園,綠意盎然、詩情畫意。一輛無人駕駛觀光巴士穩穩停靠路邊,記者掃碼繳費後,車門緩緩打開,落座後汽車行駛平穩。作為(wei) 最早商用的一批測試項目,合肥駱崗中央公園無人車平均行駛路程已經超過2000公裏。
乘客隻需打開駱崗公園無人駕駛App掃碼購票,即可乘車繞行公園一周,全程近7公裏。該套無人駕駛設備由安徽中科新馳公司研發,目前駱崗公園共投入無人駕駛汽車14輛,其中4輛無人駕駛觀光巴士,還有多輛無人售賣車和無人清掃車。
中科星馳公司副總經理薑洪超介紹,這款無人駕駛巴士采用了L4級技術裝備,實現了完全無人駕駛。車上搭載了多種傳(chuan) 感器,包括6個(ge) 雷達、11個(ge) 攝像頭,實現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監測;搭載大算力芯片,可以及時作出避障、拐彎、刹車等操作,反應時間不超過200毫秒。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安徽交通運輸行業(ye) 全麵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交通新基建等工作,以創新為(wei) 主導,以產(chan) 業(ye) 為(wei) 土壤,以應用為(wei) 牽引,推動大數據、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與(yu) 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等試點示範項目建設,鼓勵社會(hui) 資本投資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推動交通運輸行業(ye)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智能建造加快工業(ye) 化轉型
修路架橋也能像工廠生產(chan) 汽車一樣,每道涵洞、每根墩柱、每片梁板都可以在工廠加工完成,再送到施工現場直接組裝。
2023年通車的德上高速公路合肥至樅陽段工業(ye) 化建造率高達92%,被列為(wei) 交通運輸部智能製造示範工程和BIM建造示範工程,堪稱高速公路工業(ye) 化智能建造的典範。該高速公路應用裝配式涵洞、樁板式道路、輕型T梁、鋼板組合梁、模塊化組合結構斜拉橋、裝配式下部結構、裝配式組合型護欄等,工程造價(jia) 整體(ti) 節約3.35億(yi) 元。
近年來,設計單位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聚焦工程工業(ye) 化、數字化,加強科技創新研發,2023年研發投入達1.6億(yi) 元,占年營業(ye) 收入的4.8%。
“我們(men) 積極推進工業(ye) 化、數字化轉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賦能交通運輸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蘇新國介紹,早在2006年,該院就率先開展工程工業(ye) 化研究與(yu) 應用,相繼開發了裝配式通道、鋼板組合梁、樁板式道路等30多項新技術,並推廣應用至省內(nei) 外60多項重點工程中,節約投資30多億(yi) 元。
在江淮運河航道上,一座河上有河的“水上立交”淩空飛架。“這是國內(nei) 首座鋼結構渡槽,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總用鋼量達2.04萬(wan) 噸。” 蘇新國介紹,這座橋采用鋼結構建造,鋼結構渡槽荷載巨大,需承載4萬(wan) 噸水,相當於(yu) 自身重量的2倍。2023年,在國際橋梁大會(hui) 上,淠河總幹渠渡槽榮獲亞(ya) 瑟·海頓獎。
聚焦長大橋梁技術創新優(you) 勢,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充分發揮重大工程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先後主持設計了以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蕪湖二橋、引江濟淮工程淠河總幹渠渡槽橋等為(wei) 代表的超大跨徑橋梁,取得多項重大創新成果,獲得喬(qiao) 治·理查德森獎、全球道路成就獎、亞(ya) 瑟·海頓獎等多項國際大獎,長大橋梁技術總體(ti) 水平躋身國際領先行列。
智慧交通應用場景加快落地
“以前設計一座橋梁施工圖,需要兩(liang) 三個(ge) 星期,現在通過‘智雲(yun) ’出圖係統,隻要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就能完成。”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吳誌剛說,“隻需要在電腦中輸入幾個(ge) 參數,哪年建成的橋,什麽(me) 橋型,所有圖紙馬上就能出來。”
“智雲(yun) ”出圖係統是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自主研發的一款針對橋梁常用結構自動出圖的係統,運營一年多來累計出圖7400餘(yu) 次,大大降低一線設計人員工作量。該係統已入選合肥市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chan) 品創新服務典型案例,成為(wei) 安徽省交通運輸領域智能設計的一張名片。
依托“數字交控”建設,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總院大力推進工程數智化技術與(yu) 服務平台建設,建成“一個(ge) 雲(yun) 平台、兩(liang) 個(ge) 中台、三大係統”,並全麵投入使用,實現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
當前,該院正在開展生成式和交互式橋梁智能設計、多專(zhuan) 業(ye) 智慧出圖係統等研究,持續加大數字化技術在交通設計中的應用力度。“圍繞智能製造、數字設計、三維激光掃描檢測等工程信息化技術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可以讓我們(men) 更加高效地架橋修路、造福百姓。”吳誌剛說。
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如今的設計人員從(cong) 事外業(ye) 調查早已不用扛著“長槍短炮”翻山越嶺,一台平板就能輕鬆完成。吳誌剛告訴記者:“過去跑外業(ye) 調查,要扛著儀(yi) 器翻山越嶺,修一條路要跑三個(ge) 月以上,現在十幾天就能完成了,過去人工測量的工作,現在很多可以交給無人機完成。”
放眼全省,安徽交通重點企業(ye) 正加速數字化轉型。安徽省交控集團建成國內(nei) 領先的數字化雲(yun) 平台“交控數智雲(yun) ”,前江基地“混凝土預製構件數字化車間”被認定為(wei) 安徽省數字化車間,“全過程雲(yun) 協同數智化工程勘設”項目榮獲“國有企業(ye) 數字場景創新專(zhuan) 業(ye) 賽”全國一等獎;安徽省港航集團建成合肥、蕪湖2個(ge) 數據中心,打造集團級數據中台“智慧雲(yun) 平台係統”和“數字港航”App,實現各類業(ye) 務運營情況的數字化監管。
“十四五”以來,安徽交通運輸係統各類科技創新成果達600餘(yu) 項,10項成果入選交通運輸部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庫;發布地方標準52項,取得各類科技獎100餘(yu) 項。
數字賦能,智慧建造、智慧出行、智慧服務區、智慧碼頭等智慧交通應用場景正加快落地。安徽加強智慧交通頂層設計,部署實施近20個(ge) 智能交通重點項目,形成42個(ge) 數字化創新場景項目庫。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yu) 交通運輸行業(ye) 深度融合,交通智能應用範圍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日益多元,智慧交通帶來的便捷將惠及廣大人民群眾(zhong) 。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