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發布時間:2024-01-12 10:01:07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現代經濟的重要形態,其韌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國經濟抵抗風險能力的大小,對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具有重要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麵對新變局、新挑戰,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平,形成自主可控、穩定暢通、安全可靠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也是增強我國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應對風險挑戰和維護經濟安全的必然要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風起雲(yun) 湧,國際產(chan) 業(ye) 分工格局和競爭(zheng) 版圖深刻調整,全球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已然進入“鏈時代”,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呈現出本土化、區域化、短鏈化等發展趨勢。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我國一直是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重要參與(yu) 者和維護者。近年來,我國圍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開展一係列補鏈強鏈延鏈工作,在諸多行業(ye) 形成了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穩步提升,為(wei)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奠定良好基礎。但也要看到,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韌中有脆,仍存在一係列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特別是“卡脖子”問題仍然突出,關(guan) 鍵環節創新能力不足;高效的現代流通體(ti) 係尚未建成,生產(chan) 要素運輸效率不高;產(chan) 業(ye) 數字化水平不高,數字經濟賦能效果有待提升;需求端驅動力不足;等等。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聚焦這些短板弱項,打通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卡點、堵點、斷點,打造抗風險能力強、安全穩定可靠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確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第一,立足發展實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對於(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來說,要聚焦事關(guan) 國家發展安全的基礎核心領域,以現實需要為(wei) 導向,將財政投入更多地向關(guan) 鍵技術領域傾(qing) 斜,拓寬技術轉移渠道,建立各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技術交易市場,充分釋放經營主體(ti) 創新活力。同時,突破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技術瓶頸還要加大合作創新。不僅(jin) 要鼓勵創新主體(ti) 間的跨學科合作,打造具有領域交叉特性的創新研究團隊,通過多學科深度積累與(yu) 學科融合實現關(guan) 鍵技術突破,還要以更加開放的態度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以全球創新成果應對全球發展問題。對於(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來說,要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既要支持大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鼓勵企業(ye) 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chan) 業(ye) 鏈鏈主企業(ye) 和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e) ,還要支持中小企業(ye) 做專(zhuan) 做精,加強對中小微企業(ye) 、初創企業(ye) 的政策扶持,在產(chan) 業(ye) 鏈重要節點形成一批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發展。

第二,破除障礙壁壘,強化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完善的流通基礎設施是生產(chan) 要素高效流通的基本保障,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節點,有利於(yu) 推動生產(chan) 與(yu) 消費良性循環,能夠有效鏈接全球資源,使國內(nei) 產(chan) 業(ye) 嵌入全球供應鏈,進而有助於(yu)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聚焦現實需要,加快建設內(nei) 聯外通的立體(ti) 綜合交通體(ti) 係,優(you) 化完善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加快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加大對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支持力度。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流通全行業(ye) 全過程“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實現基於(yu) “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智慧物流模式轉型。要打破市場分割,消除區域壁壘,推進鐵路、民航、郵政等行業(ye) 競爭(zheng) 性環節市場化改革,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簡化流通企業(ye) 商事服務流程,多措並舉(ju) 維護流通行業(ye) 公平競爭(zheng) 秩序。要堅持一體(ti) 化與(yu) 協同化推進,健全物流服務標準化體(ti) 係,通過整合全國運輸倉(cang) 儲(chu) 資源、技術和信息,依靠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實現流通資源的充分利用,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製,保障和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戰略性資源和基礎生產(chan) 要素的流通效率。

第三,強化數字賦能,助力企業(ye) “鏈式”數字化轉型。要積極引導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大企業(ye) 發揮引領作用,聚焦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需求,鼓勵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的大型互聯網平台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已轉型成功的大型企業(ye) 打造麵向中小企業(ye) 需求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輸出轉型方案、產(chan) 品和經驗,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各主體(ti) 及環節之間的銜接緊密程度,這是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關(guan) 鍵。要在資金、支持政策以及相關(guan) 配套措施上對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予以支持,大力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建立完善政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平台,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同時,還要圍繞數字產(chan) 業(ye) 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以數字經濟高水平發展賦能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助力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

第四,挖掘需求潛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一方麵,要切實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在保障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就業(ye) 平穩的同時,以新基建、新能源和高端製造業(ye) 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帶動就業(ye) ,促進居民收入增長,進而釋放消費潛力。另一方麵,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生產(chan) 活動要以國內(nei) 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通過技術創新與(yu) 流程改造等方式對產(chan) 品和服務進行升級,更好契合當前我國傳(chuan) 統型消費提檔升級、智能型消費和線上消費旺盛、新型消費和綠色低碳消費方興(xing) 未艾的新特點,以內(nei) 需為(wei) 主導實現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高水平發展,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作者張紅鳳 係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山東(dong) 財經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