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自貿試驗區十年揚帆再出發 製度創新助力穩外貿穩外資

發布時間:2023-11-13 09:57:17 證券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11月11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揭牌,並迎來首批35家企業(ye) 入駐,簽約落地項目資金超過176億(yi) 元。

自10月31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ti) 方案》,短短十幾天,烏(wu) 魯木齊片區高新功能區塊已迎來首批項目集中簽約,霍爾果斯片區也與(yu) 12家企業(ye) 進行了集中簽約,總投資126億(yi) 元。

值得關(guan) 注的是,今年恰逢自貿試驗區建設10周年,10年來,我國的自貿試驗區曆經七次擴容達到22個(ge) ,實現了一係列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製度創新變革,並為(wei) 穩外貿穩外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麵積貢獻了全國約18%的吸收外資和進出口總額。2023年1月份至8月份,自貿試驗區外資外貿規模穩中有進,質量不斷提升,增速分別高於(yu) 全國5.7個(ge) 和4.8個(ge) 百分點。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陳建偉(wei) 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貿試驗區主要從(cong) 四方麵促進外資外貿發展。一是改革體(ti) 製機製,不斷放寬限製行業(ye) 準入條件和準入標準,簡化行政審批程序,降低外資外貿發展的製度性成本;二是完善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建設完善保稅倉(cang) 庫、物流工程等硬件支撐設施,完善海陸空立體(ti) 模式運輸方式;三是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前沿,構造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各地依托本地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吸引上下遊企業(ye) 進入自貿試驗區內(nei) ,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四是優(you) 化監管環境,采取“放管結合”等方式,提高監管透明度和可預期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9日,內(nei) 蒙古自治區黨(dang) 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鄭宏範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將積極申請設立中國(內(nei) 蒙古)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等平台功能,深化與(yu) 蒙古國、俄羅斯在農(nong) 牧業(ye) 、能源礦產(chan) 、基礎設施、生態環保等領域合作。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貿試驗區作為(wei) 我國對外開放的高地,享有諸多政策紅利,比如融資和引資便利、稅收和金融優(you) 惠等。自貿試驗區內(nei) 往往會(hui) 成為(wei) 省域內(nei) 的人才高地、項目旺地以及資本流入地,具有“一區增活力,全局增動能”的綜合拉動效應,其杠杆效應突出成為(wei) 省域經濟發展新支點。因此,各省份積極申請設立自貿試驗區。

如今,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迎來了十年揚帆再出發的新起點。未來各自貿試驗區如何加強聯動發展、通過優(you) 勢互補來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陳建偉(wei) 表示,一方麵要鼓勵各自貿試驗區之間根據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進行專(zhuan) 業(ye) 分工,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和避免同質化競爭(zheng) 。另一方麵要打造以重要城市為(wei) 中心的區域經濟圈共享政策資源平台,實現自貿試驗區資源共享,進而減少跨區域企業(ye) 重複審批成本,同時共同參與(yu) 製定標準與(yu) 規則,促進區域內(nei) 統一大市場建設,例如統一企業(ye) 信用檔案管理等。

在宋向清看來,各自貿試驗區應摒棄本省之“小區”思維,樹立全國之“大區”理念,拓展製度創新先行先試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區域間的橫向聯合和協作,行業(ye) 間產(chan) 業(ye) 鏈的縱向對接和延展,推動各自貿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