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地方物流 > 正文

【福建】絲路花怒放 陸海共繁榮--福建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十年間

發布時間:2023-10-18 16:09:49 福建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這條路,通達八方,貫連古今。

這條路,雲(yun) 帆高張,晝夜星馳。

2013年秋天,習(xi) 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重大倡議,開啟了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

“始知丹青筆,能奪造化功。”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cong) “大寫(xie) 意”到“工筆畫”,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這條承載文明記憶、寄托未來夢想的希望之路,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發展奇跡。

十年來,福建作為(wei)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核心區,充分發揮獨特優(you) 勢,發揚愛拚會(hui) 贏、敢為(wei) 人先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征程中,起而行之、勇挑重擔,將奮鬥與(yu) 希冀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宏大交響。

山為(wei) 脊梁,海是胸襟。海洋選擇了福建,福建也選擇了海洋。

《山海經》一句“閩在海中”,為(wei) 曆史鐫刻下這塊土地的獨特身影。福建因其優(you) 越的地理條件,注定在中國的海外交通與(yu) 貿易史上有著重要的曆史地位。

“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yun) 集這裏,貨物堆積如山,的確難以想象……”

13世紀末,當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泉州時,泉州港的繁榮已經延續了數百年,並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

自唐代開埠以來,得益於(yu) 獨特的地理位置,泉州即為(wei) 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wei) 與(yu) 埃及亞(ya) 曆山大港相媲美的“東(dong) 方第一大港”。多條成熟的海上交通航線,把整個(ge) 世界編織在一張繁華的圖景之中。

回望曆史,古時“絲(si) 綢之路”很少出現海上和陸上同時繁榮的景象。當中國通往西域的陸路交通變得動蕩不安,海上絲(si) 綢之路才繁忙起來。

天風海濤,站在曆史與(yu) 未來交匯處,遠山近岑,切換的是視角,一脈相承的是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憧憬與(yu) 追求。

“我們(men) 人類居住的這個(ge) 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ge) 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ti) ,各國人民安危與(yu) 共。”近日,在福州舉(ju) 行的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hui) 上,展覽序言中引用的這段話特別醒目,話裏凝聚著習(xi) 近平主席著眼曆史發展大勢,對人類文明走向的深邃思考。

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

2013年秋,習(xi) 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創造性地傳(chuan) 承弘揚古絲(si) 綢之路這一人類曆史文明發展成果,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nei) 涵,催生了海上、陸上通道並盛的榮景。

2015年3月,海上絲(si) 綢之路東(dong) 方起點福建,被正式定位為(wei)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核心區,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秋高氣爽時節,廈門海滄保稅港區,一艘來自越南的集裝箱班輪順利靠港。現場工作人員忙碌地組織集裝箱卸船進站,集裝箱將搭乘中歐班列前往哈薩克斯坦,“海絲(si) ”“陸絲(si) ”實現無縫銜接。

“對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國家和地區的企業(ye) 而言,選擇海運抵達廈門,再搭乘中歐班列前往歐洲,比全程海運節省近一半時間,這是中歐班列(廈門)獨有的國際海鐵聯運優(you) 勢。”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漳州車務段海滄站站長趙勵強說。

據統計,僅(jin) 中歐班列(廈門),開行8年來累計完成運輸10.5萬(wan) 標箱、貨值超310億(yi) 元,貨物種類包括電子、機械、日用品、食品、木製品等,細分產(chan) 品超過1000種。

圍繞打造“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樞紐,“絲(si) 路海運”“絲(si) 路飛翔”“數字絲(si) 路”等一批標誌性工程,為(wei) 福建初步構建起海陸空網“四位一體(ti) ”大通道。

十年耕耘終不負。

看海,以海為(wei) 媒,縱橫天下,港通五洲。“絲(si) 路海運”開行5年來,這條從(cong) 福建出發的“黃金水道”越行越寬,全球已有317家企業(ye) 和機構加入“絲(si) 路海運”聯盟,聯通43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31座港口,這個(ge) 全球業(ye) 界共商港航合作、共建絲(si) 路通道、共享經貿繁榮的重要平台,展現出強勁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向陸,駝鈴遠去,班列飛馳,聯接中外。全省開通“中歐班列”城市達到6個(ge) ,通達俄羅斯、波蘭(lan) 、德國、哈薩克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等國家,實現陸海內(nei) 外聯動、東(dong) 西雙向互濟。日夜馳騁的中歐班列,以其跨大洲、長距離、大運量、全天候、綠色低碳的運輸特點,成為(wei) 中歐貿易新時代的“鋼鐵駝隊”;

仰空,“絲(si) 路飛翔”紮實建設,福州、廈門兩(liang) 個(ge)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門戶樞紐機場等一批重大互聯互通項目陸續推進,85條國際航線通達全球主要城市;

觸網,無形“數字絲(si) 路”積極賦能,“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係列遙感衛星發射,“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衛星數據服務中心,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海洋測繪等相關(guan) 服務。

從(cong) 帆船到輪船,從(cong) “海絲(si) ”連“陸絲(si) ”,從(cong) 曆史深處走向廣闊未來,不變的是登高望遠、劈波斬浪、向海圖強的底氣。今天,福建發揮區位優(you) 勢,憑借日漸通達的連接,在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中作用日顯,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

公元15世紀,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書(shu) 寫(xie) 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線最遠的航海紀錄,將海上絲(si) 綢之路的發展推向巔峰。

這長達半個(ge) 世紀的壯麗(li) 航程中,福建扮演的角色依舊濃墨重彩。

船隊七下西洋,每次都在長樂(le) 太平港駐泊,許多船舶是在福建建造的,還有大批福建人隨鄭和出使遠航,有些人留居東(dong) 南亞(ya) 各地,與(yu) 當地人民共同開發南洋……

今年5月,福建省代表團在新冠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後的首次出訪就選擇了東(dong) 南亞(ya) 。

為(wei) 什麽(me) 是東(dong) 南亞(ya) ?答案藏在綿延千年的海上絲(si) 綢之路裏,更藏在那一聲聲不改的鄉(xiang) 音與(yu) 一片片永續的鄉(xiang) 情裏。

據統計,福建有約1580多萬(wan) 華人華僑(qiao) ,而其中80%聚居在東(dong) 南亞(ya)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引進僑(qiao) 資項目3.6萬(wan) 多個(ge) ,實際利用僑(qiao) 資超1000億(yi) 美元。

印尼是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首倡之地,馬來西亞(ya) 是福建人當年“下南洋”抵達東(dong) 南亞(ya) 的重要一站,新加坡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參與(yu) 福建開放發展的國家之一,南非是福建省在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這些“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國家,同時也是福建省對外開放的重要夥(huo) 伴。

今年1月,中印尼、中菲“兩(liang) 國雙園”獲國務院批複,分別在福州和漳州加快建設。

中印尼“兩(liang) 國雙園”,是中國同東(dong) 盟國家間首個(ge) 經貿創新發展示範園區,承擔著探索“互設產(chan) 業(ye) 園區、聯動發展”這一新型產(chan) 能合作模式的使命,其中方園區為(wei) 福清市元洪投資區。

1991年,正是印尼傳(chuan) 奇巨商、著名僑(qiao) 領林紹良先生與(yu) 家鄉(xiang) 政府簽訂了開發50平方公裏元洪投資區的協議,讓荒山灘塗從(cong) 此蝶變。

這一“一帶一路”新旗艦項目,不僅(jin) 是投資、建廠,雙方互為(wei) 自貿區,並且以供應鏈和經貿為(wei) 紐帶,打造出互相促進的經貿發展創新示範區,真正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示範園區獲批以來,中印尼“兩(liang) 國雙園”中方園區已新簽約投資項目70個(ge) ,投資942億(yi) 元;我省企業(ye) 赴印尼投資項目17個(ge) ,投資399.3億(yi) 元;中菲“兩(liang) 國雙園”中方園區已新引進投資項目10個(ge) ,總投資544.8億(yi) 元。

輕關(guan) 易道,相通共進。十年來,中國與(yu) 共建國家攜手,加強政策、規則的“軟聯通”,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取得了一係列豐(feng) 碩成果。福建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與(yu) 海內(nei) 外投資者深度合作,推動開放之門更大、開放機製更活、開放環境更優(you) ,為(wei) 高質量發展開辟新天地。

9月的鷺島,一場盛會(hui) 如約而至。投洽會(hui) 期間舉(ju) 行的第十屆中國-中亞(ya) 合作論壇上,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發來賀信,催人奮進。

一年一度的投洽會(hui) 已成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福建省重大項目簽約儀(yi) 式上,中沙古雷乙烯配套工業(ye) 氣體(ti) 中心項目名列其中。

去年,總投資420.7億(yi) 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項目開工建設,成為(wei) 福建省迄今為(wei) 止一次性投資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項目將有效帶動省內(nei) 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製造業(ye) 等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蘊含的無限商機,也成為(wei) 越來越多閩商眼中的“富礦”,一批批閩商、閩貨馭江駕海,遠赴重洋。

十年來,福建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約4.4萬(wan) 億(yi) 元,去年福建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貿易7351億(yi) 元,比2012年增長了142%。

更有越來越多福建企業(ye) 深耕海外,和項目所在國結成“發展共同體(ti) ”。

塞爾維亞(ya) 博爾銅礦開發早、時間長,高品位銅礦基本開采殆盡,中低品位銅礦的開采收益難以覆蓋開采成本,難尋全球戰略合作夥(huo) 伴。

來自福建的紫金礦業(ye) 集團最終決(jue) 定投資。理由很簡單:礦業(ye) 企業(ye) “走出去”要放眼長遠。易開采的礦層終歸有限,全球礦業(ye) 企業(ye) 今後真正比拚的是開采技術和管理能力。博爾銅礦具備這樣的開發價(jia) 值。

悉心經營下,博爾銅礦煥發出新的生機。2022年重新投產(chan) 後,實現70.78億(yi) 元的收入和18.91億(yi) 元的淨利潤;紫金礦業(ye) 收購至今累計為(wei) 當地創造近8000個(ge) 就業(ye) 崗位……

成立五年的中武電商,創新性地構建了國際工程供應鏈運營體(ti) 係與(yu) 數字化服務能力,形成了囊括四大品類的跨境雙向供應鏈運營與(yu) 服務業(ye) 務結構;福建百宏聚纖科技實業(ye) 有限公司在越南設立的70萬(wan) 噸聚酯工程項目,約占越南產(chan) 值的30%,有效帶動30多家中下遊產(chan) 業(ye) 企業(ye) 發展壯大……

一個(ge) 個(ge) 項目,一組組數字,為(wei) 這幅“工筆畫”立骨著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福建累計對95個(ge)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近1400個(ge) ,閩商閩企頻頻上演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雙向奔赴”。

福建還擁有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海絲(si) 中央法務區”、金磚創新基地等製度型開放載體(ti) 。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xing) 認為(wei) ,一係列先行先試政策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同頻共振,貿易日益便利化,“一帶一路”正被打造成為(wei) 一條致富的貿易通途。

新起點再出發。福建張開雙臂迎接各國商客,持續拓展“一帶一路”朋友圈。

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推動“一帶一路”合作走向更遠的,是持續深入的人文交流及彼此增進的情感信任。

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十年間,一個(ge) 個(ge) 民生工程、一場場交流盛會(hui) 、一條條友誼紐帶被傾(qing) 情繪就。

閩北古鎮武夷山下梅村,靜謐安然。村口“武夷山萬(wan) 裏茶路起點”石碑,意蘊悠長。這裏一度是閩北地區最大的茶貿集散地。

武夷山團茶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鄒應文介紹,清初,晉商與(yu) 下梅村商賈合作,精選收購茶葉,在當地創立茶坊、茶庫,將散茶精製加工成紅茶、磚茶,一路輾轉,最終到達莫斯科及聖彼得堡,繼而銷往歐洲其他國家。雙方精誠合作100多年。

神奇的東(dong) 方樹葉,曆經歲月洗禮,馥鬱依舊。

直到今天,配著糖果點心喝加糖的茶仍受俄羅斯人青睞。“茶事實上已經成為(wei) 俄羅斯的一種民族飲品。”俄羅斯國際合作協會(hui) 主席謝爾蓋·卡拉什尼科夫說。而在西伯利亞(ya) 及蒙古高原地區,茶葉助消化、解油膩,受到以肉食為(wei) 主的牧民喜愛,由磚茶煮成的鹹奶茶同樣成了蒙古族居民的傳(chuan) 統茶飲。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萬(wan) 裏茶道在沉寂一個(ge) 世紀後,再次走進大眾(zhong) 視野。

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國市長會(hui) 議的代表簽署倡議書(shu) ,邁出萬(wan) 裏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步伐。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萬(wan) 裏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單》,萬(wan) 裏茶道申遺正式上升到國家層麵。

茶道申遺還在路上,泉州已讓人“遺”見傾(qing) 心。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舉(ju) 辦的第44屆世界遺產(chan) 大會(hui) 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

曾經的繁華已湮沒在曆史深處,但持續數百年的開放,成為(wei) 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麵朝大海的城市裏,人們(men) 胸懷像大海,征程向大海,兼容並蓄、愛拚會(hui) 贏。

不僅(jin) 是泉州。從(cong) 古中國的東(dong) 冶港、刺桐港、月港等閩地港口,到新時代的海上絲(si) 綢之路核心區,福建見證了多種文明包容互鑒的恒久力量,始終位於(yu) 陸上絲(si) 綢之路和海上絲(si) 綢之路的樞紐聯結點上,亦在其間綻放出穿越時空的人文華彩。

十年來,福建積極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分享數字福建、海洋強省、生態省建設、擺脫貧困等福建經驗,促進文化認同和民心相通,福建“朋友圈”越來越大,已經與(yu) 相關(guan) 國家建立了124對友城關(guan) 係。

一封回信,也是友誼信。2013年,習(xi) 近平主席親(qin) 自見證中南雙方簽署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共建協議,今年8月給福建農(nong) 林大學-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師生複信,勉勵大家學好中文,為(wei) 傳(chuan) 承發展中南兩(liang) 國友好事業(ye) 、促進中非友誼合作貢獻力量。一封回信,讓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的南非學生們(men) ,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喜愛之情更加厚重熱烈,對萬(wan) 裏之外的福建多了一份友好向往,要為(wei) 深化中南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貢獻的決(jue) 心也更堅定。

一株菌草,也是友誼草。2021年11月,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述了菌草的故事。20多年前,來自福建的菌草技術開啟“全球之旅”,沿途播撒下友誼的種子。2017年,菌草技術被中國-聯合國和平與(yu) 發展基金列為(wei) 重點項目。福建農(nong) 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林占熺教授的故事,也通過電視劇《山海情》家喻戶曉。今天,菌草技術已推廣到全球106個(ge) 國家和地區,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脫貧致富提供了中國智慧,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生動實踐。

一條步道,也是友誼路。眾(zhong) 所周知,福州的“福道”名列中國新美步道排行榜之首,獲得多項國際建築設計大獎,已成為(wei) 海內(nei) 外遊客來福州的熱門打卡點。但鮮為(wei) 人知的是,“福道”由新加坡銳科建築設計院設計,設計團隊憑借對福州千年閩都和山水之城的獨到理解,把“福道”設計成為(wei) 福建與(yu) 新加坡人民友誼的一個(ge) 見證。

雖隔萬(wan) 裏遠,與(yu) 君相交好。

2016年,廈門大學馬來西亞(ya) 分校正式開始辦學,這是中國大陸高校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個(ge) 分校,被譽為(wei)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帶有鮮明福建印記的“福茶”“閩菜”“中國白”紛紛出海,在曆史留存記憶的香氣與(yu) 色澤中,許下的是福建人民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交好的鄭重承諾;絲(si) 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海絲(si) 文化節、中國福建周,人文交流盛會(hui) 接連花落福建……

民相親(qin) ,心相通。無論是以僑(qiao) 為(wei) 橋、以僑(qiao) 友外,還是與(yu) 共建國家廣泛開展文化旅遊合作、教育交流、媒體(ti) 和智庫合作、民間交往等各領域交流合作,都傳(chuan) 遞出鮮明的信息:福建作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核心區,正努力推動經濟人文交流走深走實,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穿越時空,從(cong) 江南到塞北,從(cong) “海絲(si) ”到“陸絲(si) ”,從(cong) “大寫(xie) 意”到“工筆畫”,筆鋒回轉之間,一幅新時代的海絲(si) 盛景圖正在中國東(dong) 南之濱徐徐鋪展。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