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數字化轉型步入快車道

發布時間:2023-09-26 10:02:31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日前,在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hui) 舉(ju) 辦的“2023數字化轉型發展大會(hui) ”上,專(zhuan) 家表示,我國數字化轉型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頂層政策環境持續優(you) 化,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提升,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不斷完善。今後,還要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應用,完善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增強轉型發展動能。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提升

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能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是搶抓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革命曆史機遇,推動經濟建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工信部出台了《“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ye) 發展規劃》以及“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5G應用“揚帆”、新型數據中心發展等多個(ge) 行動計劃,著眼加速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通信技術與(yu) 經濟社會(hui) 深度融合,為(wei) 加速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壯大數字經濟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對數字化轉型的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305萬(wan) 個(ge) ,覆蓋廣度深度持續拓展。全國110個(ge) 城市達到千兆城市建設標準,千兆寬帶用戶規模達1.34億(yi) 戶,占總用戶數的21.7%。算力總規模達197百億(yi) 億(yi) 次/秒(EFLOPS),居全球第二位。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hui) 理事長聞庫表示,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正加速迭代升級,彼此融通發展,為(wei) 各行業(ye) 企業(ye) 開展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覆蓋麵更廣、成本更低、使用更便捷、擴展性更強的技術新框架,幫助行業(ye) 企業(ye) 進一步深化數字轉型變革。

“政產(chan) 學研用各方協作緊密,中國信通院等研究機構積極搭建數字化轉型發展交流平台,融合各方優(you) 勢,數字化生態體(ti) 係不斷優(you) 化。數字化轉型各細分領域標準體(ti) 係不斷豐(feng) 富,方法論進一步完善,有力保障和支持各行業(ye) 轉型進程。”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處長陸洋說。

伴隨著技術不斷發展,信息通信領域的標準工作穩步推進。聞庫介紹,我國是全球5G標準的主要推動者和貢獻者之一;製定發布超過100項IPv6標準,有效支撐IPv6網絡建設及產(chan) 業(ye) 發展;在數字化轉型方麵,以數字化轉型成熟度IOMM模型為(wei) 代表的數字化轉型標準體(ti) 係日漸成熟,為(wei) 各行業(ye) 的數字化轉型發展提供了豐(feng) 富可靠的標準依據。

中國通信企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趙中新認為(wei) ,數字化轉型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動力,改變了企業(ye) 的經營和管理模式,打造一批存在推廣應用價(jia) 值的數字化轉型應用案例具有重要意義(yi) 。

“近年來,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進入向縱深發展新階段,推動企業(ye) 逐步邁向全流程的數字企業(ye) 、全連接的協同企業(ye) 、全智能的未來企業(ye) 。”浪潮集團副總裁、浪潮通軟總經理魏代森說。

發揮軟件核心支撐作用

技術和模式的創新是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聞庫表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yu) 各行業(ye) 的典型場景深度融合,給傳(chuan) 統的組織方式、生產(chan) 流程、經營模式帶來深刻變革。政務、金融、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帶來精準、高效、普惠的服務,惠及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不斷深化,推動傳(chuan) 統製造向智能製造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認為(wei) ,數字化轉型與(yu) 過去幾十年已然發生的全球信息化浪潮一脈相承,都是信息通信技術驅動的範式變革,但又呈現全麵互聯、數據驅動、軟件定義(yi) 、平台支撐、全局智能等新特征。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軟件始終是核心支撐,軟件定義(yi) 數字化轉型。”魏代森分析,尤其對大型企業(ye) 而言,其軟件係統功能複雜、規模龐大,麵對複雜的技術環境、多廠商協作難題、模式創新等多樣化需求,推動企業(ye) 軟件在技術架構、應用架構、部署模式等方麵升級換代。支撐千行百業(ye) 數字化轉型創新場景,需要更廣連接,借助工業(ye) 物聯技術加速IT(信息技術)、OT(運營技術)融合,使虛實共生成為(wei) 現實;更強智能,借助大模型等智能化技術實現全業(ye) 務場景智能化變革;更高敏捷,借助低代碼技術快速組裝出垂直領域所需的行業(ye) 場景應用。

正是基於(yu) 這樣的判斷,今年浪潮推出“浪潮海嶽軟件”。魏代森介紹,浪潮重點打造海嶽智能ERP(企業(ye) 資源計劃)和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兩(liang) 大產(chan) 品體(ti) 係,已助力75家、35%中國500強企業(ye) 數字化轉型。

“數字原生是數字化的新階段和重要方向。”餘(yu) 曉暉表示,數字原生是指天生具備數字基因,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yun) 計算等數字技術與(yu) 企業(ye) 的組織形態、業(ye) 務模式、管理流程、技術架構等深度融合的思維理念和行動方式。數字原生並非特指應用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和服務的企業(ye) ,而是誕生之初就將數字理念融入企業(ye) 文化、商業(ye) 模式和決(jue) 策機製建設的企業(ye) ,因此即使在傳(chuan) 統的業(ye) 務賽道,也可以通過數字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實現遠超傳(chuan) 統模式的生產(chan) 效率和價(jia) 值。

“預計未來幾年,數字化轉型模式與(yu) 價(jia) 值將更為(wei) 清晰,數字化轉型的生產(chan) 方式、業(ye) 務形態、技術架構等都將發生轉變。”餘(yu) 曉暉說。

突破規模化發展製約瓶頸

數字化轉型能提質增效、節本降耗。比如,廣州自來水公司基於(yu) 浪潮海嶽軟件打造了智慧供水雲(yun) 平台後,網辦率達100%,用戶申辦材料壓縮60%,客戶滿意度提升至90.96%,創曆史新高。2023年上半年,電耗同比下降4.36%,物耗同比下降8.17%,全麵提升了管理運營效率和終端客戶服務水平。

數字技術加速向各行業(ye) 各領域廣泛滲透、深度融合,融合重點正從(cong) 消費服務領域轉向生產(chan) 製造領域,促進各類資源要素的網絡化泛在互聯、服務化彈性供給、平台化高效分配,推動發展方式、產(chan) 業(ye) 模式、企業(ye) 形態的深刻變革。數據顯示,數字化改造使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的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升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產(chan) 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產(chan) 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數字化轉型的各個(ge) 企業(ye) 要從(cong) 行業(ye) 特點和需求出發,將供給側(ce) 、需求側(ce) 、第三方力量結合在一起,發揮比較優(you) 勢,充分發揮產(chan) 學研用的各個(ge) 環節優(you) 勢,打造產(chan) 業(ye) 合作平台,形成可持續發展、可複製的方案,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聞庫說。

提升數字基建質量,才能夯實數字中國建設根基。據了解,工信部將持續深入推進5G網絡、千兆光網等基礎設施部署和規模化應用,構建雲(yun) 邊端協同,算存運融合的一體(ti) 化算力基礎設施體(ti) 係。促進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深化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深入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陸洋表示,要瞄準基礎前沿領域和關(guan) 鍵技術,積聚力量進行數字技術攻關(guan) 和創新,突破製約規模化發展的關(guan) 鍵短板。發揮電信、互聯網、工業(ye) 企業(ye) 等各類經營主體(ti) 的長板優(you) 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ye) 的引領作用,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加強培育轉型支撐服務生態,完善公共服務體(ti) 係,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同時,持續完善數字化轉型相關(guan) 標準建設和應用,鼓勵產(chan) 學研用各方圍繞數字化轉型的關(guan) 鍵技術和典型場景,加強重點領域標準製定與(yu) 推廣,提升數字化轉型成熟度。

“要充分發揮標準的牽引作用,圍繞需求和發展趨勢,不斷創新,以信息通信技術為(wei) 突破口,體(ti) 係化推進標準研製、宣貫實施和產(chan) 業(ye) 推廣,深化對外標準交流和合作,形成一批可複製、易推廣的案例,推進數字化轉型走深向實。”聞庫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