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上海:“數字基因”如何重構一座城?

發布時間:2023-04-14 09:48:05 中國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大到年吞吐量超過4700萬(wan) 標準箱的智能化碼頭,小到可定製圖案、繡花縫紉的“數字繡娘”;遠如縱橫太空的“數字火箭”“數字衛星”,近如家門口的“一鍵助老”智能設施;“文”如正走向“因材施教”的數字化學校,“武”如可搬運重物和自動化生產(chan) 的智能機器人……

近日,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ti) 驗館開館,7100㎡將一個(ge) 全景的“數都上海”濃縮於(yu) 內(nei) ,方寸之間,“數字基因”串聯起了熟悉的便捷日常與(yu) “意外”的產(chan) 業(ye) 蛻變,跳躍的大數據,即刻的新體(ti) 驗,讓近三年來上海全麵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之路的“創新之力”“惠民之策”和“智慧之治”變得具體(ti) 可感。

“數字基因”如何重構了一個(ge) “新上海”?

“強設施”完善數字生態

自2020年末,上海首次提出全麵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部署以來,如何以高速泛在、天地一體(ti) 、雲(yun) 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信息“大動脈”,始終是上海引領創新的要點。

2021年,上海數據交易所成立,其副總經理韋誌林介紹,一年多來,上海數交所一方麵針對數據交易全過程製定了一係列製度規範,牽頭建設國內(nei) 首個(ge) 數據交易鏈建設,讓數據流通交易有規可循、安全高效;另一方麵在數據資產(chan) 形成、數據要素行業(ye) 生態體(ti) 係建設上引領創新,推動數據要素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的“新石油”。

數據顯示,當前,上海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處於(yu) 全國領先水平,集聚了1200家大數據企業(ye) ,大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達3387億(yi) 元,在全國占比20%。

今年2月,中國首個(ge) AI公共算力服務平台在滬投用,對於(yu) 大量亟待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ye) 而言,AI算力的接入自此如同使用“自來水”一樣方便。

“它就像一個(ge) ‘外賣平台’,依托上海電信自研的智能調度引擎開放接口,可接入不同來源的算力資源池,用戶的每次算力作業(ye) 需求,就像下一單‘外賣’,平台根據調度策略,安排最近或最順路的‘小哥’送貨,即提供算力,每次訂單智能分發的路徑、執行過程和進度都可實時在線跟蹤,”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總師室總工程師助理肖晴解釋稱,公共算力的賦能還將大大促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生態的完善,進而推動更多產(chan) 業(ye) 升級。

同時在上海,更多的數字基礎設施在持續優(you) 化。作為(wei) 全國“雙千兆第一城”,截至2021年底,上海5G基站總數超過4.8萬(wan) 個(ge) ,數量與(yu) 密度位居全國第一。至2023年底,5G網絡覆蓋率將超過90%,5G網絡流量占比將超過60%。預計“十四五”期末,上海將成為(wei) 5G網絡部署和融合應用的全球標杆城市。

“全場景”驅動數字創新

智能出行“一門戶”、公共出行“一塊屏”、智慧停車“一鍵達”、數字機場“一平台”……近三年來,僅(jin) 在交通領域,大量的場景挖掘與(yu) 數字賦能化繁為(wei) “一”,大大緩解了超大都市的出行“痛點”:老年群體(ti) 可跨越“數字鴻溝”順暢出行,日均客運量達410萬(wan) 乘次的公交到站指示精確到分,智慧停車讓全市494.2萬(wan) 輛機動車實現車位動態優(you) 化分配,“無感”的數字機場大幅縮短了值機、安檢流程。

這僅(jin) 是上海將數字力繡花般植入城市場景的“冰山一角”,從(cong) 社區風險防控到城市供電保障,從(cong) 河湖生態治理到航天產(chan) 品檢驗,從(cong) 元宇宙商圈到數字體(ti) 育場館……千行百業(ye) 、生活百態的場景成為(wei) 數字科技發展的肥沃土壤和源源動力。

“幾年來,上海一是不斷打造數字場景‘揭榜掛帥’等活動,政府率先拋出數字化需求,讓更多有能力的企業(ye) 去對接;二是持續搭建平台渠道,為(wei) 企業(ye) 間的對接合作打開機會(hui) ;三是打造了一批批數字化轉型樣板工程,將可推廣的技術和場景作為(wei) 示範,以啟發更多創新,促進數字技術與(yu) 應用不斷迭代升級,”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智慧城市事業(ye) 部總經理陳燕芬說,聯通也借此東(dong) 風,通過城市數字底座建設賦能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各類應用創新。大力推進5G融合創新應用,打造了5G全連接工廠、5G醫療等創新場景,覆蓋國民經濟40個(ge) 大類,2022年僅(jin) 在上海,就推進5G專(zhuan) 網應用規模發展同比增長339%。

在科大訊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瞳瞳看來,上海市各級政府都在為(wei) 數字科技企業(ye) 挖掘、打開應用場景提供便利。“如長寧區106家教育單位的6萬(wan) 多名師生全部接入了區教育數字基座,以此為(wei) 基礎,可針對不同的學校、老師、學生進行從(cong) 標準化到個(ge) 性化的服務,實現因材施教,”丁瞳瞳說,即便對於(yu) 智能語音交互這種已非常成熟的AI技術,大規模的應用也必然有利於(yu) 係統性、融合性的創新和深度賦能。

“廣輻射”增產(chan) 業(ye) 鏈韌性

以“數字化”為(wei) 穿引,上海的產(chan) 業(ye) 也在轉型升級中連點成線、聚合成網,開啟更多的“機遇之門”。

在上海鄉(xiang) 村,通過5G數字智慧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大大縮減了人工成本,節能增產(chan) ;綠色宜居宜遊“數字孿生”新鄉(xiang) 村,將三產(chan) 融合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商業(ye) 領域,AI與(yu) AR/VR等重構了“人、貨、場”。豫園商圈作為(wei) 首批全國示範智慧商圈,建設“六大場景一大腦”,提高線上工單率90%,及時響應率95%,減少人工幹預50次/日。

在工業(ye) 領域,中國商飛通過5G+AI,形成了無邊界數字化係統、無線折疊式工廠等數字化解決(jue) 方案,構建了業(ye) 界全球第一個(ge) 5G工業(ye) 園區、全國第一個(ge) 5G全連接工廠、全國第一個(ge) 工業(ye) 元宇宙園區……而上海目前已建成有影響力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30個(ge) ,鏈接全國120萬(wan) 家企業(ye) 、861萬(wan) 台工業(ye) 設備,打造了5萬(wan) 個(ge) 工業(ye) APP、153萬(wan) 個(ge) 高質量工業(ye) 數據集。

“在信息服務行業(ye) 裏,上海有很多中小型企業(ye) 和專(zhuan) 精新特企業(ye) ,我們(men) 作為(wei) ‘鏈主’企業(ye) ,始終扮演著‘聚合者’角色,例如一方麵圍繞工業(ye) 企業(ye) 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物流倉(cang) 儲(chu) 、智能運維等業(ye) 務環節開展行業(ye) 賦能,另一方麵堅持通過構建合作生態,聯合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合作夥(huo) 伴,共推應用示範,努力成為(wei) 行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量。”中國移動上海分公司政企客戶中心副總經理陳卓霞說。

在上海魚微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陳明看來,上海擁有來自全球的高精尖人才、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釋放出強大的集聚效應,這些都為(wei) 數字產(chan) 業(ye) 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至關(guan) 重要的底層保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