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11部門聯合發文:構建市場化服務體係,加強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發布時間:2023-03-30 11:40:00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官微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3月29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銀保監會(hui) 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培育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要強化產(chan) 業(ye) 鏈協同配套。瞄準產(chan) 業(ye) 上下遊配套要求,擇優(you) 引進農(nong) 產(chan) 品預處理、冷鏈物流等企業(ye) ,推動生產(chan) 要素優(you) 化升級,形成若幹有競爭(zheng) 力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構建市場化服務體(ti) 係,加強預冷、貯藏、保鮮等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齊食品原料“最先一公裏”短板。

《指導意見》部署了優(you) 質原料保障、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技術裝備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轉變發展方式以及業(ye) 態模式創新等7個(ge) 方麵工作20項任務。

為(wei) 便於(yu) 貫徹實施《指導意見》,現將有關(guan) 內(nei) 容解讀如下:

九問讀懂《指導意見》

Q1

《指導意見》編製目的是什麽(me) ?

食品產(chan) 業(ye) 是“為(wei) 耕者謀利、為(wei) 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是我國食品工業(ye) 重要發展載體(ti) 和關(guan) 鍵增長引擎,在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西、福建、寧夏等地考察時,先後對柳州螺螄粉、武夷山茶葉、賀蘭(lan) 山東(dong) 麓葡萄酒等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作出係列重要指示。《指導意見》深入貫徹落實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地方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you) 勢,推動形成“百花齊放”的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培育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為(wei) 穩定工業(ye) 經濟增長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Q2

《指導意見》的總體(ti) 要求、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什麽(me) ?

《指導意見》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實施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獨特飲食文化,充分釋放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推動全麵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

《指導意見》明確了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億(yi) 龍頭、千億(yi) 集群、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的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格局,培育5個(ge) 以上年營業(ye) 收入超過1000億(yi) 元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25個(ge) 以上年營業(ye) 收入超過100億(yi) 元的龍頭骨幹企業(ye) ,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業(ye) 化典型案例。

《指導意見》部署了優(you) 質原料保障、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技術裝備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轉變發展方式以及業(ye) 態模式創新等7個(ge) 方麵工作20項任務。

Q3

《指導意見》在推動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有哪些創新舉(ju) 措?

《指導意見》瞄準建設現代食品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圍繞食品工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推進上下遊協同發力,從(cong) 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的保障、到產(chan) 業(ye) 集群的建設、到技術裝備的提升、再到食品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拓展,均進行了工作部署和安排,特別是設置了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集群以及技術裝備和工藝提升方向三個(ge) 專(zhuan) 欄,對重點工作進行了細化和聚焦。

同時在品牌建設方麵持續發力,慎終如始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堅持以創新為(wei) 引領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鏈向高端攀升,向新場景和新賽道延伸,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

Q4

《指導意見》為(wei) 什麽(me) 要加強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基地建設?

絕大多數食品產(chan) 品以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原料,是第一產(chan) 業(ye) 的直接下遊,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特別是地方特色食品的原料大部分為(wei) 某一特定區域內(nei) 的優(you) 異、獨特資源,是當地獨有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基地建設,能夠推動各地傳(chuan) 統飲食文化和加工工藝傳(chuan) 承發展,保證地方特色食品“原汁原味”。

在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基地建設過程中,許多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以訂單農(nong) 業(ye) 等方式,與(yu)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形成穩定的協作關(guan) 係,或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種養(yang) 殖戶建立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多種合作模式,有效促進了工業(ye) 反哺農(nong) 業(ye) ,讓農(nong) 民共享全產(chan) 業(ye) 鏈的增值收益,改善鄉(xiang) 村麵貌,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共同富裕。

此外,地方特色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通過原料基地建設,可以有效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種養(yang) 殖,有利於(yu) 落實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措施,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誌和名特優(you) 新等優(you) 質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並通過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主體(ti) 種養(yang) 殖技藝的科學指導,規範農(nong) 獸(shou) 藥、肥料、飼料等農(nong) 業(ye) 投入品的使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水平。

Q5

《指導意見》為(wei) 什麽(me) 要重點培育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品牌文化?

第一,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具有厚重的曆史文化內(nei) 涵,一定程度上詮釋了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很多地方特色飲食被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蘊含著一整套與(yu) 食材遴選、配料加工、菜肴烹製和美食消費相關(guan) 的知識和實踐,是人際交往、禮儀(yi) 節慶等社會(hui) 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傳(chuan) 達著中國人尊崇自然、順應時節、食治養(yang) 生等思想觀念和健康理念。加強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品牌培育,講好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故事”和“中國味道”,能夠促進中華傳(chuan) 統飲食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

第二,深度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文化內(nei) 涵,推動“文化賦能”,促進傳(chuan) 統曆史文化、節慶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品牌,能夠有效激發消費者對於(yu) 品牌的認同感和忠誠度,提升地方特色食品的附加值和企業(ye) 的軟實力。

第三,地方特色食品往往在某一特定區域內(nei) 由於(yu) 共同的曆史文化記憶形成了穩定的消費群體(ti) ,但在全國範圍知名度並不高,不利於(yu) 產(chan) 品的市場推廣,加強品牌文化培育和宣傳(chuan) 推廣,能夠提升產(chan) 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效擴大消費群體(ti) ,促進地方特色食品由區域走向全國。

Q6

《指導意見》在提升地方特色食品企業(ye) 技術水平方麵有哪些部署?

推動企業(ye) 加強技術研發,提升裝備和設計水平,是促進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關(guan) 鍵著力點。《指導意見》提出了三方麵的任務:

一是增強共性基礎技術能力。借助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技資源,加強地方特色食品營養(yang) 靶向設計、風味品質修飾、功能成分高效提取分離、加工工藝適應性改造等共性關(guan) 鍵技術研發;強化超微粉碎、快速鈍酶、節能速凍、氣調保藏等實用工藝推廣應用。

二是提升先進裝備供給能力。促進全自動高速無菌灌裝、智能溫控蒸煮、數控高密度發酵、微波滅菌、超高壓非熱殺菌等現代食品加工工藝裝備推廣應用;積極應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提升工藝裝備水平。

三是加強工業(ye) 設計推廣應用。發揮工業(ye) 設計賦能作用,加速向產(chan) 品研發、加工製造、外觀設計等各環節滲透,促進產(chan) 品設計與(yu) 中華傳(chuan) 統工藝文化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競爭(zheng) 力和品牌影響力。

Q7

《指導意見》在培育新的業(ye) 態和模式方麵有哪些考慮?

推廣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新業(ye) 態新模式,對於(yu) 促進三產(chan) 融合發展,提升食品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具有重要意義(yi) 。《指導意見》提出了三方麵的工作:

一是支持企業(ye) 鞏固與(yu) 商超、便利店、社區生鮮等傳(chuan) 統渠道的合作,加強與(yu) 大型電商平台產(chan) 銷對接,實現線上線下多元業(ye) 態深度融合,同時通過消費需求數據預測,解析不同地區消費偏好以及未來消費流行趨勢。

二是挖掘地方特色食品的健康養(yang) 生、休閑觀光、生態保護和文化傳(chuan) 承等功能,引導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與(yu) 康養(yang) 、旅遊、科普、娛樂(le) 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創新共享農(nong) 莊、農(nong) 耕體(ti) 驗、鄉(xiang) 村民宿等業(ye) 態和模式。

三是打造集食品品鑒、文化創意、社群交往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地方特色食品消費場景,同時積極將地方特色食品消費元素嵌入夜間經濟、特色餐飲集聚區、大型商業(ye) 綜合體(ti) 等消費場景和載體(ti) 。

Q8

質量認證在培育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方麵發揮什麽(me) 作用?

按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行業(ye) 發展實際,我國目前已建立了包括有機產(chan) 品、危害分析與(yu) 關(guan) 鍵控製點(HACCP)體(ti) 係、食品安全管理體(ti) 係、良好農(nong) 業(ye) 規範(GAP)等在內(nei) 的多種國家推行的認證製度,覆蓋了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流通等環節、對保障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提振消費者信心、促進貿易便利起到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共有7萬(wan) 餘(yu) 家企業(ye) 獲得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認證證書(shu) 13萬(wan) 餘(yu) 張,對我國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Q9

《指導意見》如何做好組織保障?

《指導意見》的落地見效,需要各部門、各地方、各有關(guan) 單位發揮自身優(you) 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著眼打好政策“組合拳”,從(cong) 以下四個(ge) 方麵加強組織保障: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構建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市三級協同工作機製,加強央地聯動;建立部際協調機製,協同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發揮國家產(chan) 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導金融機構為(wei) 地方特色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發展提供助力;鼓勵市場化運作的各類基金加大對地方特行色食品領域技術創新和薄弱環節攻關(guan) 的支持力度;穩妥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

三是健全標準體(ti) 係。開展特色食品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ye) 標準製修訂工作;鼓勵製定團體(ti) 標準和企業(ye) 標準;支持地方特色食品生產(chan) 企業(ye) 參與(yu) 國際標準製定與(yu) 轉化。

四是加快人才培養(yang) 。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發展亟需的專(zhuan) 業(ye) 人才;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ye) 培訓,形成具有豐(feng) 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隊伍等。


微信圖片_20230330113745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