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重慶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加快數字化轉型 促進智能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3-03-24 09:56:23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4塊大屏實時顯示數據,多條生產(chan) 線忙碌運行,汽摩配件接連下線,通過精益數字化係統實現自動排產(chan) 、生產(chan) 及時報工、績效管理……

走進重慶金橋機器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an) 有條不紊。得益於(yu) 智能化改造,金橋的生產(chan) 效率提升了33%,成本下降了17%。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作為(wei) 國家首批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重慶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錨定智能製造,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壯大數字產(chan) 業(ye) 規模,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全方位加快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

目前,重慶數字經濟企業(ye) 突破2萬(wan) 家,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40%左右。

錨定智能製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

“以前車間可沒這麽(me) 幹淨高效,物料堆在生產(chan) 線旁邊,像個(ge) 作坊。”金橋公司總經理胡清華說,公司各信息係統過去是一個(ge) 個(ge) “孤島”,對人工依賴程度高,生產(chan) 效率低。

改變,始於(yu) 西部(重慶)科學城的一次牽線搭橋。施耐德智能製造重慶創新中心為(wei) 金橋製造公司量身定製智能製造解決(jue) 方案,結合數字化係統實現數據實時采集、生產(chan) 計劃自動排產(chan) 、生產(chan) 過程實時跟蹤。完成後,金橋製造公司形成16條精益生產(chan) 線和7個(ge) 機加工區的精益布局,從(cong) 數字化車間升級成智能工廠。

從(cong)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重鎮轉身“智造重鎮”,重慶步履鏗鏘。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51次提到“數字”一詞。一大批企業(ye) 主動擁抱大數據智能化,智慧觸角在各個(ge) 角落越紮越深。

中小企業(ye) 加快數字化轉型,龍頭骨幹企業(ye) 更要發揮引領示範作用。走進位於(yu) 兩(liang) 江新區的賽力斯集團自動化的“黑燈工廠”,1000多台機器人高速運轉,機械手臂有序協作。在這裏,衝(chong) 壓完成一套汽車部件僅(jin) 需5秒鍾,2分鍾便可下線一輛新車。

效率提升,得益於(yu) 產(chan) 線智能化改造。賽力斯“黑燈工廠”以數字化為(wei) 重要驅動力,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雲(yun) 計算等新技術,實現關(guan) 鍵程序100%自動化。“工人少了,質量卻更高了。”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xing) 海說。

錨定智能製造,重慶著力實施智能製造診斷評估“回頭看”專(zhuan) 項行動,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提升產(chan) 業(ye) 鏈數字化水平,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水平。今年,重慶計劃建設10個(ge) 智能工廠、100個(ge) 數字化車間,為(wei) 更多企業(ye) 插上智慧翅膀。

生產(chan) 更加高效,檢測也更加智能。位於(yu) 南岸區的重慶集誠汽車電子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chan) 汽車電子配件,對工藝要求較高。過去,為(wei) 防止產(chan) 品瑕疵,公司主要依靠人工檢驗,不僅(jin) 效率低,還不夠準確。

通過數字化改造,尤其是工業(ye) 互聯網的應用,集誠汽車電子公司更聰明、更智慧。僅(jin) 通過一個(ge) 二維碼,就可以實現設備信息、工藝參數、光學檢測等信息實時跟蹤,大幅提高產(chan) 品質量檢測效率和準確率,精準剔除不合格產(chan) 品。

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數字產(chan) 業(ye) 規模

明月山上,“中國複眼”項目4部口徑達16米的天文雷達高高矗立,遙測深空。2022年底,它成功拍攝了國內(nei) 首張地基雷達三維月麵圖,拓展了人類深空觀測的邊界。

逐夢“星空”,重慶瞄準技術前沿,積極布局衛星互聯網產(chan) 業(ye) 。3月18日,在明月湖數字經濟暨衛星互聯網創新發展大會(hui) 上,重慶數創園正式揭牌,首批50家企業(ye) 簽約落戶。

近年來,重慶積極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壯大數字產(chan) 業(ye) 規模,力爭(zheng) 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10%以上。

一手鍛長板,一手補短板。作為(wei) 工業(ye) 城市,重慶經濟結構偏“硬”,軟件產(chan) 業(ye) 相對不強。2022年7月,重慶啟動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業(ye) “滿天星”行動計劃,按下軟件產(chan) 業(ye) “加速鍵”。

重慶勵頤拓軟件有限公司主要研發工業(ye) 仿真軟件。“研製一款汽車需要進行很多次真車碰撞試驗,成本很高,我們(men) 可以把各種參數輸入電腦,模擬碰撞,既省時又省錢。”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博介紹,目前企業(ye) 發展勢頭良好,獲得首屆全國工業(ye) 軟件創新應用大賽“工業(ye) 軟件創新獎”。

在九龍坡區二郎街道,重慶數字大廈去年8月投用以來,已吸引中國聯通(重慶)5G融合創新中心等40家企業(ye) 入駐,數智載體(ti) 賦能成效初顯。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軟件園匯聚了一大批軟件企業(ye) 。到2025年,有望匯聚軟件從(cong) 業(ye) 人員6萬(wan) 人。

在渝中區,重慶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園集聚中煤設計、浪潮、趣鏈等企業(ye) ,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全區軟件業(ye) 務收入同比增長31%。

“不僅(jin) 要把數據變成產(chan) 業(ye) ,還要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說,重慶積極完善“芯屏端核網”全產(chan) 業(ye) 鏈,不斷提高產(chan) 業(ye) 能級,完善產(chan) 業(ye) 鏈條。

在兩(liang) 江新區水土新城,康寧三期環保型鋁矽鋼化玻璃熔爐生產(chan) 線正加緊建設,這是這款產(chan) 品首次在中國大陸布局。

從(cong) 石英砂、顯示麵板到顯示終端,重慶正在補齊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拚圖”,進一步完善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鏈條。

夯實數字底座,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支撐。

“智能製造產(chan) 生大量數據,企業(ye) 必須把這些數據存儲(chu) 到數據中心,而我們(men) 的5G網絡能夠高效地保障數據傳(chuan) 輸速度和安全性。”重慶移動大數據智能化中心副總經理艾強說。

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就是一個(ge) 例證。采用“5G+藍光自動測量係統”後,金康借助部署在生產(chan) 現場的中國移動5G專(zhuan) 網,平均每秒傳(chuan) 輸的檢測數據量遠快於(yu) 4G網絡,建成工業(ye) 大數據集成係統,高效管理數據,助力工廠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重慶加快5G、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在水土新城,中國移動(重慶)數據中心等十大數據中心匯聚於(yu) 此,具備8萬(wan) 個(ge) 機架、39萬(wan) 台服務器支撐能力,成為(wei) 西部地區集中度最高、規模最大的雲(yun) 計算基地,並建立20多個(ge) 大型雲(yun) 平台,支撐多個(ge) 領域發展,服務客戶超過1000家。

在南岸區,一批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京東(dong) 探索研究院超算中心建成投用,商湯科技布局峰值算力1000P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重慶數據湖產(chan) 業(ye) 園擬建設數據中心機櫃約2200個(ge) ,構建光磁一體(ti) 存儲(chu) 平台、雲(yun) 平台、安全平台等基礎服務平台……

作為(wei) 國家首批5G規模組網建設和應用示範城市,重慶5G發展跑出了“加速度”。目前,全市已開通5G基站7.3萬(wan) 個(ge) ,處於(yu) 全國第一梯隊,每萬(wan) 人擁有5G基站數排西部第一、全國第六。

在智能製造過程中,工業(ye) 互聯網不可或缺,而標識解析體(ti) 係是支撐互聯互通的“神經中樞”。“標識解析體(ti) 係如同交通網絡,國家頂級節點作為(wei) ‘中轉樞紐’,二級節點作為(wei) ‘車頭’,聯結企業(ye) 節點。”重慶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重慶是5個(ge) 頂級節點之一,頂級節點標識解析體(ti) 係已經應用於(yu) 19個(ge) 行業(ye) 。

下一步,重慶將繼續推動5G和千兆網協同發展,擴容提質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國家“星火·鏈網”區塊鏈超級節點,深化拓展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應用,積極參與(yu) “東(dong) 數西算”工程,助力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協同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力爭(zheng) 到2027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超過50%。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