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11 09:53:08 新華社

得益於(yu) 數字技術提供便捷鏈接能力,低收入人群可以用極低成本遠程便捷進入求職市場,在全國範圍內(nei) 尋求就業(ye) 機會(hui)
我國各個(ge) 領域的頭部數字企業(ye) ,都是在技術和商業(ye) 模式持續創新引領下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發展起來的。它們(men) 具有科技企業(ye) 屬性、是數字時代科技創新主力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對2023年和今後的經濟工作做了全麵部署,會(hui) 議一個(ge) 突出的重點,就是強調要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支持平台企業(ye) 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ye) 、國際競爭(zheng) 中大顯身手。
當前我們(men) 應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從(cong) 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通過多源政策同頻共振和平台企業(ye) 的自律,促進平台企業(ye) 抓住全球產(chan) 業(ye) 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開辟新領域、製勝新賽道。
數字經濟引領發展
引領消費增長。數字消費平台鏈接海量消費者和供應商,能提供低成本的便捷交易,並創新服務業(ye) 態。2021年,淘寶係、京東(dong) 、拚多多三大電商平台擁有的國內(nei) 活躍用戶數分別為(wei) 8.9億(yi) 、5.7億(yi) 、8.69億(yi) ,無論是遠在偏僻鄉(xiang) 村的消費者還是喜愛中國商品的海外買(mai) 家,都可以跨越時空,隨時隨地通過電商平台搜尋自己所需商品,平台成為(wei) 擴大消費的主渠道。數字平台還不斷創新服務業(ye) 態,例如近兩(liang) 年火熱的直播電商,用戶約8億(yi) 人,業(ye) 態創新引領新的消費增長。
引領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和效率提高。長鏈條多場景智能製造係統依托於(yu) 傳(chuan) 感器、工業(ye) 軟件、網絡通信係統,形成新型物-物、人-人和人-機交互方式,實現人、設備、產(chan) 品、服務等要素和資源的相互識別、實時聯通,提升全鏈條資源配置效率。如三一全球工廠控製中心(FCC)通過“根雲(yun)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在生產(chan) 端鏈接了18個(ge) 產(chan) 業(ye) 園、8200多台生產(chan) 設備、十多萬(wan) 種物料,構建了工程機械行業(ye) 規模最大的“互聯工廠”。在用戶端鏈接全球超50萬(wan) 台工程機械裝備以及全國1400多個(ge) 服務中心、6000餘(yu) 輛服務車和240多個(ge) 維修中心。能夠及時提供用戶服務並進行提供服務的路徑規劃,同時設備故障類型、所需維修工具、配件等信息同步推送至服務工程師終端且與(yu) 後台技術專(zhuan) 家遠距離實時連線。
產(chan) 業(ye) 互聯網平台將多種數字化服務嵌入產(chan) 業(ye) 全鏈。常用的有金融服務鏈路、消費者定製鏈路、智能化采購鏈路、市場端智能庫存與(yu) 銷售鏈路等,這些高度專(zhuan) 業(ye) 化的數字服務內(nei) 化在產(chan) 業(ye) 鏈路上,能達到鏈上企業(ye) 易於(yu) 獲得服務、服務企業(ye) 易於(yu) 尋找客戶和頭部企業(ye) 為(wei) 合作者賦信等多種效果,以同步高效的協同能力提升全產(chan) 業(ye) 鏈經濟效率。例如,聯想LeMES係統以工業(ye) 物聯網平台為(wei) 基礎,采用“業(ye) 務建模+微服務架構+中台組織”的形式來滿足小批量、多品種、短交期、個(ge) 性化的生產(chan) 需求。其深圳工廠的5000多個(ge) 訂單中,90%的訂單根據客戶需求定製,並在一條流水線上實現,訂單與(yu) 訂單之間無縫銜接,實現了高度柔性化生產(chan) 。
引領複雜場景下節能減排。理想的能源網需要達到四個(ge) 基本訴求:提高係統的運營效率,降低整個(ge) 係統的排放,滿足應用端對能量的要求,確保運營安全。因此需要將多種不同品類的能源進行嫁接、轉換,同時進行智能高效的有序配置,形成一個(ge) 化石能源與(yu) 可再生能源相互融合、集中式與(yu) 分布式互補、供需雙向互動、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慧能源體(ti) 係。如此複雜場景下的部署,正是數字化智能化平台大顯身手的領域。我國最早推動數字化節能服務的邑通集團,在雄安高鐵站部署了完整的“建築設備監控及能源管理係統”,將數百種、上萬(wan) 個(ge) 傳(chuan) 感器設備及各類信息係統進行100%全部接入,利用十餘(yu) 種大數據模型,對每天產(chan) 生的700多萬(wan) 、每年30多億(yi) 條數據進行存儲(chu) 與(yu) 實時分析,形成“知識圖譜構建—圖譜曆史尋優(you) —機器試探式自學習(xi) 創優(you) ”的技術路徑,實現20%以上的節能效率,年節約電費達500萬(wan) 元,實現節能目標和智能控製目標的平衡。
促進科技創新
大型數字企業(ye) 是數字產(chan) 業(ye) 技術的主要創新源泉。大型數字企業(ye) 瞄準市場需求、應用場景進行技術創新,基於(yu) 數億(yi) 級消費者、千萬(wan) 級企業(ye) 用戶構建一個(ge) 即時、在線、低門檻的新技術擴散市場。例如疫情期間騰訊開發的騰訊會(hui) 議,推出兩(liang) 個(ge) 月,用戶就超過了1000萬(wan) 。同時,這些大企業(ye) 實力雄厚,可以進行大額投入,研發內(nei) 容覆蓋所需技術體(ti) 係。某平台企業(ye) 過去3年累計投入超1200億(yi) 元,新增研發項目超6000個(ge) ,覆蓋包括芯片、服務器、操作係統、數據庫、人工智能、SaaS等在內(nei) 的完整自研技術體(ti) 係。這些技術創新中的後端即應用部分由產(chan) 業(ye) 需求牽引,產(chan) 業(ye) 接續關(guan) 係明確順暢,不存在所謂的“轉換”問題。
大型數字企業(ye) 是數字前沿技術的重要創新力量。數字企業(ye) 研發投入規模大,中國研發投入規模前三強都是數字企業(ye) 。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nei) 主要大型數字科技企業(ye) 的平均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10.0%,最高達20.0%;在自動駕駛、雲(yun) 計算、數據庫、數字引擎、區塊鏈等前沿數字技術領域,這些企業(ye) 已經是我國數字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量子計算國際發明申請專(zhuan) 利排名前20的機構中,企業(ye) 14家、高校2家、其他機構4家。有些企業(ye) 已經開始向基礎研究領域延伸,積極探索從(cong) 0到1的原始創新,企業(ye) 建立的基礎研發機構,已經孵化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創成果。
大型數字企業(ye) 是帶動產(chan) 業(ye) 鏈創新的頭部並且可以全鏈賦能。頭部數字企業(ye) 知曉鏈條上各個(ge) 環節的強項弱項,知道新技術應用對全產(chan) 業(ye) 鏈的影響,可以有效實現鏈上企業(ye) 和外部資源之間信息流、資金流的暢通,為(wei) 各方創新提供市場和要素供給。例如引入銀行提供定製金融產(chan) 品、引入投資機構進行風險投資等全流程金融服務,從(cong) 而有效推動全鏈創新和全域應用。數字平台還能引領形成產(chan) 業(ye) 創新生態圈,帶動圈中企業(ye) 共同攻關(guan) 創新。百度自動駕駛平台對外開源核心軟件架構與(yu) 算法,與(yu) 多個(ge) 領域創新企業(ye) 合作,形成包含芯片、車聯網、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傳(chuan) 感器、平台服務等的自動駕駛創新網絡。
促進就業(ye)
高效率就業(ye) 市場。數字就業(ye) 平台依托數字技術形成的匯聚和匹配能力,對勞動供需雙方進行大規模、高效率的精準匹配,提高勞動力市場效率。2020年我國求職者中有83.5%的人使用過線上渠道找工作,其中線上和線下渠道都使用的求職者占比43.8%。
各類數字平台企業(ye) 提供大量就業(ye) 崗位,成為(wei) 就業(ye) 主要增長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疫情期間數字平台促進就業(ye) 作用尤其突出,2021年靈活就業(ye) 人員達到2億(yi) 人左右,全國就業(ye) 人數同比減少了412萬(wan) 人,但大型平台企業(ye) 員工仍在增加。
就業(ye) 弱勢群體(ti) 就業(ye) 主渠道。得益於(yu) 數字技術提供的便捷鏈接能力,低收入人群可以用極低成本遠程便捷進入求職市場,在全國範圍內(nei) 尋求就業(ye) 機會(hui) 。美團外賣平台的騎手77%來自農(nong) 村,約四分之一來自原來的國家級貧困縣。他們(men) 在平台上找工作一兩(liang) 天就上崗。餓了麽(me) 平台已累計為(wei) 國家級貧困縣提供近30萬(wan) 騎手就業(ye) 崗位,騎手通過這份工作實現增收的效果十分明顯,平均月薪在5800元左右,遠高於(yu) 同期我國城鎮居民平均工資水平。
對那些關(guan) 係網薄弱、搜索能力弱、不清楚有什麽(me) 渠道的人群,平台企業(ye) 能夠提供平等交易機會(hui) ,提高“本地”就業(ye) 吸引力。數字技術能夠遠程低成本撮合交易,使得偏遠地區的產(chan) 品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與(yu) 消費者對接,暢通銷路並賣出好價(jia) 錢。2018~2020年期間,超過3億(yi) 消費者通過阿裏巴巴平台,從(cong) 原來的832個(ge) 貧困縣購買(mai) 了2700億(yi) 元商品,促進收入提高和就業(ye) 穩定。
新機遇中大顯身手
數字跨境貿易平台在促進對外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消費型數字平台已成為(wei) 外貿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外貿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和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平台不僅(jin) 可以利用多種優(you) 勢“粘住”海外用戶,還可以降低中小微企業(ye) 進入國際市場的門檻,與(yu) 貿易企業(ye) 共同化解市場變動風險,成為(wei) 貿易發展的重要“穩定器”。海關(guan) 總署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近10倍,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為(wei) 1.98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5%。
近年來,我國逐步形成M2B、M2C、C2C等多類零售進口模式,國外企業(ye) 與(yu) 國內(nei) 消費者通過數字貿易平台直接對接,突破了傳(chuan) 統貿易限製,改善了貿易條件,刺激了進口消費,擴大了零售進口消費規模。2021年,我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為(wei) 3.2萬(wan) 億(yi) 元,較2020年的2.8萬(wan) 億(yi) 元增長14.28%;中國進口跨境電商用戶規模1.55億(yi) 人,較2020年增長10.71%。
現在有許多全鏈條綜合平台出現,並向產(chan) 業(ye) 端深度鏈接。例如跨境電商希音(SHEIN)打造基於(yu) 數字化的柔性供應鏈,利用雲(yun) 平台融合聯動國內(nei) 供應鏈,通過產(chan) 品銷售和庫存情況自動生成訂單並派發到雲(yun) 工廠平台,實現智能化製定補單決(jue) 策、自動化派單接單、智能追蹤生產(chan) 進度,提升加工製造效率。新的產(chan) 品和服務上新速度極快。許多新品從(cong) 潛在需求發現到上架銷售僅(jin) 需要短短數日。2021年,希音銷售額逾百億(yi) 美元,市場份額占跨境服飾市場10%以上,成為(wei) 估值千億(yi) 美元的“獨角獸(shou) ”。
強鏈、固鏈、接鏈、補鏈。數字技術不僅(jin) 能夠穩定和強化原有產(chan) 業(ye) 鏈,更可以解構原有產(chan) 業(ye) 鏈和重組更高效的產(chan) 業(ye) 鏈。例如雲(yun) 工廠平台上有上千家製造商和供應商,不斷產(chan) 生的靈活小單通過智能化供應鏈管理係統,隨單重組產(chan) 業(ye) 線和供應鏈,原先以企業(ye) 為(wei) 主組織生產(chan) 的產(chan) 業(ye) 鏈變為(wei) 按產(chan) 品組織的產(chan) 業(ye) 鏈,原本穩定的生產(chan) 鏈被解構,由更高效靈活的產(chan) 業(ye) 鏈替代。
數字技術具有強大創鏈能力,不僅(jin) 使原有鏈條高頻重組,而且使更多傳(chuan) 統的鏈外環節入鏈重構,不斷尋求更高效率分工協作方式。這個(ge) 趨勢不可阻擋,將是數字時代的常態。企業(ye) 和相關(guan) 各方要有迎接產(chan) 業(ye) 鏈大變局的準備,既保護好產(chan) 業(ye) 鏈韌性,也努力增強產(chan) 業(ye) 鏈彈性,在高頻調整時代平衡好“不變”與(yu) “求變”關(guan) 係,應對衝(chong) 擊抓住機遇。
“走出去”發展空間廣闊。數字企業(ye) 對外投資,可以充分利用平台依托大數據和算法優(you) 勢,進行東(dong) 道國、母國和第三方的資源整合,一方麵帶動東(dong) 道國上下遊產(chan) 業(ye) 發展,在就業(ye) 、稅收、產(chan) 業(ye) 體(ti) 係構建等方麵為(wei) 東(dong) 道國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另一方麵將我國相關(guan)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嵌入其中,帶動商品、服務、技術、標準、理念進入國際市場,推動對外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滴滴已經在巴西擁有2000多萬(wan) 用戶,考慮到多數巴西司機無銀行賬戶,在銀行提取現金不方便也不安全,滴滴與(yu) 巴西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為(wei) 司機提供“99借記卡”,使司機能夠實時收到每一筆車費,平台、司機、銀行三方受益。滴滴與(yu) 比亞(ya) 迪合作,針對巴西市場生產(chan) 電動汽車,帶動國產(chan) 電動汽車出海,實現數字平台投資帶動製造業(ye) 出口的良性循環。以滴滴為(wei) 代表的中國企業(ye) ,以自身強大能力,在數字支付、電商、社交平台、網約車等領域引領巴西市場潮流,與(yu) 所在國企業(ye) 共同發展,為(wei) “中國數字平台”贏得口碑。
提振信心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zheng) 重點領域,我們(men) 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當前要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通過多源政策同頻共振促進政策落實到位。
——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
大型平台企業(ye) 的本質是科技企業(ye) 。我國各個(ge) 領域的頭部數字企業(ye) ,都是在技術和商業(ye) 模式持續創新引領下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發展起來的。它們(men) 具有科技企業(ye) 屬性、是數字時代科技創新主力,明確科技企業(ye) 定位有利於(yu) 統籌企業(ye) 發展和治理問題,有利於(yu) 合理判斷壟斷與(yu) 否問題,有利於(yu) 引導社會(hui) 和公眾(zhong) 正確看待大平台發展問題。要將平台視為(wei) 重要的創新組織,給平台科研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廣闊的舞台,更多全程參與(yu) 科技重大決(jue) 策,更多給予各種榮譽稱號。
——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
對數字平台來說,交易的密度、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交易形態和交易內(nei) 容的複雜程度前所未有,交易規則和交易關(guan) 係的快速變化調整前所未有。數字平台的特點決(jue) 定了外部監管者難以對平台上的海量交易進行主動監管或者依舉(ju) 報監管。因此,企業(ye) 內(nei) 部建立合規管理體(ti) 係,並由政府有效監管這個(ge) 合規體(ti) 係的建設、運行和效果,是一種有效的製度安排。
企業(ye) 要加強數字相關(guan) 合規體(ti) 係建設。企業(ye) 針對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情況,建立一套旨在防範、識別和應對風險的自我監管機製。企業(ye) 要認識到,加強合規管理是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國內(nei) 加強監管的必然趨勢,是企業(ye) 形象和信用的重要標識。個(ge) 人隱私和公共數據合規管理、消費者保護合規管理、算法設計合規管理、知識產(chan) 權保護合規管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內(nei) 容。
加強對企業(ye) 合規管理的監管。監管部門可加強合規監管能力建設,並將合規監管作為(wei) 重要的常態化監管措施,包括確立合規管理標準、實施合規評估檢查等動態監管舉(ju) 措,並通過懲罰、激勵和指導等多種手段促進企業(ye) 加強合規管理。其中,研究製定合規標準和指引文件、明示必須達到的底線和不可以逾越的邊界、提高企業(ye) 對監管行為(wei) 的可預期性,是當前亟需政府提供的一項重要公共產(chan) 品,對提振企業(ye) 信心、鼓勵企業(ye) 在合規前提下大膽創新發展有重要意義(yi) 。
加強監管合作。首先是政府與(yu) 企業(ye) 的合作。數字平台是被監管對象,也是局部市場的治理者,為(wei) 平台上的海量主體(ti) 製定交易規則、提供交易算法、監管交易行為(wei) ,不僅(jin) 支撐平台自身發展,也能夠賦能監管部門。其次是加強國際合作,大型數字平台的國際化程度較高,平台監管在各國都是難題,也有不同的探索和經驗,跨國監管合作很有必要。
——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要求,尊重市場規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改革,對各類所有製企業(ye) 一視同仁。結合學習(xi) 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一係列重要文件精神,“一視同仁”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平等市場準入。沒有法律法規特殊規定和負麵清單約束的領域,市場準入條件對各類企業(ye) 要一視同仁。平台具有海量鏈接能力和算法優(you) 勢,最適合複雜多態和巨量人群場景的數字化服務。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各類企業(ye) 平等開放,依據市場標準進行招標選擇。平台企業(ye) 要進一步強化社會(hui) 責任和共享發展意識,多提供具有正外部性的服務,為(wei) 自己創造良好的市場信用和社會(hui) 形象。
二是平等市場競爭(zheng) 。維護市場公平競爭(zheng) 的行政監管,對各類市場主體(ti) 要一視同仁,包括壟斷行為(wei) 和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判斷和監管。平台企業(ye) 要自覺和正當利用數據和算法等技術優(you) 勢,強化消費者保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個(ge) 人隱私保護等平台責任的切實履行,堅決(jue) 摒棄自我優(you) 待和各種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
三是平等受法律保護。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要求,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當企業(ye) 和企業(ye) 家權益受到侵害時,法律保護要一視同仁。要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出台減損市場主體(ti) 權益或增加市場主體(ti) 責任的政策,要進行合法性審查,而且要對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同樣適用。平台要以遵紀守法的實際行動,減少監管摩擦,實現治理合作。
(作者為(wei)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hui) 會(hui) 長)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