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消費者拋棄、快遞網點緊缺——快遞紙箱循環卡在哪兒?

發布時間:2022-11-22 09:23:56 北京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當消費者取出網購的商品後,快遞包裝紙箱流向了何方?“雙11”的包裹已陸續抵達。記者近日連續調查發現,雖然已有部分快遞驛站鼓勵消費者留下快遞包裝,實現二次循環利用,但行業(ye) 整體(ti) 還未形成完善的快遞包裝回收機製。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快遞包裝回收需要搭建社會(hui) 化的循環體(ti) 係,由政府主管部門引導行業(ye) 各方參與(yu) ,從(cong) 而提升規模化回收循環效率。

大量紙箱用一次就丟(diu) 棄

隨著“雙11”包裹陸續抵達市民家中,如何處理回收價(jia) 值較高的快遞紙箱,成為(wei) 一件棘手的事。

11月以來,市民楊女士已經陸續收到20多個(ge) 快遞包裹,其中近六成都采用紙箱包裝。楊女士想留著這些箱子下次寄快遞時用,就把箱子放在家門口,但沒一會(hui) 兒(er) 就被小區的保潔收走了。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數圖省事的年輕人,都會(hui) 直接把紙箱放在家門口或投入小區垃圾桶。隨後這些紙箱就會(hui) 經廢品回收站流入加工廠被“回爐再造”。在這種循環模式下,大量紙箱隻被使用了一次。但實際上其中不少紙箱存在二次利用的價(jia) 值。

與(yu)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快遞網點缺紙箱。記者近日下單寄件時,申通、圓通、中通的員工均表示,公司不再提供新紙箱。“現在都不大批量采購紙箱了,我都是從(cong) 外麵撿廢棄的紙箱回來二次利用。”申通快遞員說。目前,順豐(feng) 等直營係快遞企業(ye) 還提供新紙箱,但均收取費用,順豐(feng) 按照不同箱子尺寸收取1元至6元不等,京東(dong) 收取1元至15元不等。

快遞“循環箱”上門回收難

一邊是居民家中產(chan) 生廢棄紙箱,另一邊是快遞網點需要大量的寄件紙箱。想破解兩(liang) 個(ge) 難題最容易的方法,是讓快遞員上門回收。這是否有可能呢?

多家快遞網點均表示,目前快遞員上門成本較高,單獨上門回收紙箱並不現實。有些快遞員會(hui) 自行收集一些紙箱給客戶使用,但並未形成規模。

“表麵看目前大部分快遞紙箱得到了回收,但其實進入的是社會(hui) 大循環係統,不如單一品類或單一行業(ye) 的小循環係統效率更高。”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分析,目前快遞行業(ye) 通過社會(hui) 大循環係統,實現了回收成本外部化,但按照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應該是誰產(chan) 生誰負責、誰汙染誰付費,行業(ye) 有責任對產(chan) 生的包裝進行回收利用。

劉建國認為(wei) ,如果快遞包裝能以原始的用途得到重複使用,對環境汙染和資源消耗的負麵影響是最小的,因此要倡導企業(ye) 構建快遞包裝回收和重複利用係統。他建議,未來企業(ye) 可成立社會(hui) 責任部門,向社會(hui) 公示紙箱回收和重複利用的比例。同時,按照可循環、易回收的原則,快遞行業(ye) 可考慮使用更高品質的標準化快遞箱,並麵向全社會(hui) 推廣。

自2017年開始,多家快遞企業(ye) 試水推出循環快遞箱,箱體(ti) 大多由聚丙烯塑料製成的蜂窩板材拚接而成,輕便、耐用、易折疊,同時還采用魔術貼、卡扣、拉鏈等方式封裝,實現零膠帶使用。但目前來看,這類循環箱的推廣範圍十分有限。京東(dong) 物流青流計劃項目負責人段豔健介紹,快遞循環包裝目前隻在同城或同區域內(nei) 使用,如果跨區域使用,運輸和管理成本偏高。同時,由於(yu) 需要用戶當麵簽收才能回收循環箱,在實際推廣中也存在阻力。

協同搭建社會(hui) 化回收體(ti) 係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ye) 共處理快遞包裹42.72億(yi) 件。按業(ye) 內(nei) 平均每個(ge) 快遞包裝0.2公斤的標準計算,“雙11”購物節將產(chan) 生超85萬(wan) 噸的包裝垃圾。

在近日舉(ju) 辦的《探索快遞外賣可循環與(yu) 綠色包裝推廣論壇》上,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紛紛對快遞包裝的循環利用建言獻策。其中,末端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被多次提及。複海(上海)物聯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yan) 海影表示,目前公司正在探索社區集中回收、末端驛站回收等回收模式。

借助社區驛站的優(you) 勢,菜鳥也做出了回收紙箱的嚐試。今年“雙11”期間,全國13萬(wan) 家菜鳥驛站通過“紙箱換雞蛋”鼓勵用戶參與(yu) 回收紙箱。留在驛站的舊快遞包裝部分會(hui) 被二次利用,免費用來寄件。數據顯示,11月1日至11日,菜鳥驛站的回收箱已接近400萬(wan) 個(ge) ,每天有超10萬(wan) 人使用舊快遞包裝寄件。不過,隨著“雙11”落幕,在沒有“紙箱換雞蛋”的激勵下,消費者能否習(xi) 慣將舊紙箱留在驛站,還有待觀察。

段豔健認為(wei) ,搭建社會(hui) 化的循環包裝回收體(ti) 係是實現規模化應用的決(jue) 定性因素之一,而係統化的問題不能單靠一個(ge) 行業(ye) 或企業(ye) 解決(jue) ,需要供應鏈上下遊協同發力。以循環快遞包裝應用來說,涉及消費者參與(yu) 意識、末端基礎設施、標準化、周轉率等多個(ge) 方麵,首先需要在標準化和共享上發力。

嚴(yan) 海影也建議,由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循環回收基建工作,從(cong) 而引導電商平台、寄遞企業(ye) 、社區、消費者等全鏈路各方共同推進循環快遞包裝的投放應用。


首頁